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作者:高祥冠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版权信息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本书特色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伴随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中大量的工业面临升级或迁出,原有的生产场所蜕变为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亟待科学保护和更新,以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深度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存量挖掘”和“内涵增长”并行,还可以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文脉。太原的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是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不同于沿海地区的口岸城市,太原的近现代工业化历程先有张之洞、胡聘之引进近代工业,后有阎锡山为其强权而建立的钢铁、军工、建材产业,兼而有民族企业家刘笃敬等创办的电力、面粉等民生工业。太原近代以来的工业发展一直是在国家富强的思路下,主动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后形成官僚军事工业主导,并存民族工业的工业经济格局。建国后,在原有工业基础上,依靠前苏联的技术援助,发展了能源重化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在“消费城市”变“生产城市”的指导思想下,建设了11项“156工程”,配套建设了若干大型省属和市属工业项目。在“一五”期间形成了城北工业区、北郊工业区、河西南工业区、河西北工业区、西山工业区。这些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城市面貌,基本形成了太原今天的工业布局和城市轮廓,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单元和空间布局。新世纪太原的城市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而这些工业遗产已经消逝或正面临危机,对其进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太原矿机(原西北修造厂)于2010年拍卖给富力地产,太原锅炉厂(“一五”期间新建工厂)于2011年开发为万科蓝山,2015年太原机车(原西北车辆)拍卖于中车置业。这些工业遗产已经破坏、消失,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即将面临破坏。由于工业遗产的特殊性,主要的单体建筑、设施多处于厂区内部,公众对这些历史建筑形成遗产认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太原“活态”的工业遗产较多,处于正常的生产状态,工业遗产的特色和价值也不易被公众所认知。个别企业也自发实施一些保护措施,但也同样是步履艰难。本书对工业遗产价值认知途径进行分析研究,面对遗产化历程中“转型——危机——契机”的现实问题,确立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的必要性。遵循“现状——评价——策略”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历史探源和现状调研,导出工业遗产的构成类型,完成以工厂为主体的工业遗产内容组织,确立了“构成类型——内容组织”工业遗产对象内涵研究的理论范式。其次,基于工业遗产构成类型,构建了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后,基于“城市双修”的视角,构建了工业遗产的层级保护更新策略体系。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伴随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中大量的工业面临升级或迁出,原有的生产场所蜕变为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亟待科学保护和更新,以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深度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存量挖掘”和“内涵增长”并行,还可以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文脉。太原的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是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不同于沿海地区的口岸城市,太原的近现代工业化历程先有张之洞、胡聘之引进近代工业,后有阎锡山为其强权而建立的钢铁、军工、建材产业,兼而有民族企业家刘笃敬等创办的电力、面粉等民生工业。太原近代以来的工业发展一直是在国家富强的思路下,主动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后形成官僚军事工业主导,并存民族工业的工业经济格局。建国后,在原有工业基础上,依靠前苏联的技术援助,发展了能源重化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在“消费城市”变“生产城市”的指导思想下,建设了11项“156工程”,配套建设了若干大型省属和市属工业项目。在“一五”期间形成了城北工业区、北郊工业区、河西南工业区、河西北工业区、西山工业区。这些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城市面貌,基本形成了太原今天的工业布局和城市轮廓,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单元和空间布局。新世纪太原的城市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而这些工业遗产已经消逝或正面临危机,对其进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太原矿机(原西北修造厂)于2010年拍卖给富力地产,太原锅炉厂(“一五”期间新建工厂)于2011年开发为万科蓝山,2015年太原机车(原西北车辆)拍卖于中车置业。这些工业遗产已经破坏、消失,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即将面临破坏。由于工业遗产的特殊性,主要的单体建筑、设施多处于厂区内部,公众对这些历史建筑形成遗产认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太原“活态”的工业遗产较多,处于正常的生产状态,工业遗产的特色和价值也不易被公众所认知。个别企业也自发实施一些保护措施,但也同样是步履艰难。本书对工业遗产价值认知途径进行分析研究,面对遗产化历程中“转型——危机——契机”的现实问题,确立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的必要性。遵循“现状——评价——策略”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历史探源和现状调研,导出工业遗产的构成类型,完成以工厂为主体的工业遗产内容组织,确立了“构成类型——内容组织”工业遗产对象内涵研究的理论范式。其次,基于工业遗产构成类型,构建了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后,基于“城市双修”的视角,构建了工业遗产的层级保护更新策略体系。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内容简介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伴随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中大量的工业面临升级或迁出,原有的生产场所蜕变为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亟待科学保护和更新,以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深度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存量挖掘”和“内涵增长”并行,还可以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文脉。太原的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是典型的能源重工业城市。不同于沿海地区的口岸城市,太原的近现代工业化历程先有张之洞、胡聘之引进近代工业,后有阎锡山为其强权而建立的钢铁、军工、建材产业,兼而有民族企业家刘笃敬等创办的电力、面粉等民生工业。太原近代以来的工业发展一直是在国家富强的思路下,主动引进优选的工业技术,很后形成官僚军事工业,并存民族工业的工业经济格局。建国后,在原有工业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技术援助,发展了能源重化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在“消费城市”变“生产城市”的指导思想下,建设了11项“156工程”,配套建设了若干大型省属和市属工业项目。在“一五”期间形成了城北工业区、北郊工业区、河西南工业区、河西北工业区、西山工业区。这些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城市面貌,基本形成了太原今天的工业布局和城市轮廓,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单元和空间布局。新世纪太原的城市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而这些工业遗产已经消逝或正面临危机,对其进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太原矿机(原西北修造厂)于2010年拍卖给富力地产,太原锅炉厂(“一五”期间新建工厂)于2011年开发为万科蓝山,2015年太原机车(原西北车辆)拍卖于中车置业。这些工业遗产已经破坏、消失,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即将面临破坏。由于工业遗产的特殊性,主要的单体建筑、设施多处于厂区内部,公众对这些历史建筑形成遗产认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太原“活态”的工业遗产较多,处于正常的生产状态,工业遗产的特色和价值也不易被公众所认知。个别企业也自发实施一些保护措施,但也同样是步履艰难。本书对工业遗产价值认知途径进行分析研究,面对遗产化历程中“转型——危机——契机”的现实问题,确立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的必要性。遵循“现状——评价——策略”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历史探源和现状调研,导出工业遗产的构成类型,完成以工厂为主体的工业遗产内容组织,确立了“构成类型——内容组织”工业遗产对象内涵研究的理论范式。其次,基于工业遗产构成类型,构建了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很后,基于“城市双修”的视角,构建了工业遗产的层级保护更新策略体系。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进展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第2章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与遗产化 2.1 工业遗存的遗产化历程 2.2 工业遗产的初现及价值认知 2.3 “城市双修”与工业遗产的相互作用 2.4 本章小结第3章 基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工业遗产历史探源 3.1 工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3.2 晚清时期太原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1882-1911年) 3.3 民国时期太原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1911-1949年)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太原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1949-1958年) 3.5 工业城市转型与工业遗产初现 3.6 本章小结第4章 工业遗产的构成类型与内容组织 4.1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现状 4.2 工业遗产的构成类型 4.3 工业遗产的内容组织 4.4 本章小结第5章 基于构成类型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5.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5.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计算 5.3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量化与评价计算 5.4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第6章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层级保护更新策略 6.1 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的驱动力 6.2 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的问题与经验启示 6.3 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的任务及策略体系构建 6.4 城市层级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 6.5 历史街区层级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 6.6 构成类型层级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 6.7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实施保障措施 6.8 本章小结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价值评价问卷致谢
展开全部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作者简介

高祥冠,男,1981年7月出生,山西太原人。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作者长期从事城市文化景观延续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包括历史民居、传统城镇、工业遗产等类型文化遗产的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建筑遗产改造或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十余项目,多次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并发表论坛演讲。2012年,开封,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会2012年会”,发表演讲“循环经济视野下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2014年,成都,参加“CCDI新立方建筑文化论坛”,发表演讲“矿业城市城市更新的复杂矛盾”。2017年,哈尔滨,参加“IACP中国国际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坛”,发表演讲“一五时期太原城市规划与工业遗产”。2017年,广州,参加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丛书》出版研讨会”,参与研讨并负责《中国工业遗产丛书——山西卷》的撰写。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