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作者:郑祥福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6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89.7(7.6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将从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大众文化批判的方法论选择,当代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思想倾向,大众文化**化以来我国文化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着手,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各种文化批判理论进行评述,对文化**化以来我国文化发展所出现的几对矛盾即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文化**化与本土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消费与消费异化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需要回到20世纪20年代。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指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靠前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人道主义的阐释,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目录

导言
**章 当代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性质
**节 什么是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二节 大众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多样化之表现
第三节 大众文化批判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第四节 大众文化批判融合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章 大众文化研究的基本视角和方法
**节 什么是文化和大众文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简史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大众文化理论
第四节 大众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第三章 精英文化主导论向民粹文化研究的转变
**节 精英文化主导论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三节 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四节 转向文化民粹主义

第四章 从文化民粹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上)
**节 从物质生产到消费文化的转变
第二节 消费文化与身份政治
第三节 文化民粹主义的发展轨迹
第四节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第五章 从文化民粹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下)
**节 戴维·哈维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二节 詹明信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三节 晚期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六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
**节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萨义德的话语霸权理论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策略
第四节 文化帝国主义批判

第七章 全球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节 文化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 对文化全球化的批判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与身份认同
第四节 文化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

第八章 大众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节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物质生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的**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物质资料的需要,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生产不断地连续的历史。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从当时来说,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是指人们的劳动对物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因为“使用价值的生产构成劳动过程的内容和劳动活动的内在目的;构成对劳动能力的消耗与消费”。②物的生产形成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即在物的生产中包含着人类的劳动,我们通过历史上的这些物品,就可以了解历史上的人们劳动生产的状况是如何的。人类的劳动包含着人类自身的意志,这就是说,劳动产品、手工艺品或商品对于了解人类自身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样,物质文化的保护才成为每一时代的人们所关注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所说的物的生产,主要是两种目的:其一,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等自然的需要;其二,则是为了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因此,作为商品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由于商品中包含着一定的劳动量,一旦人们把使用价值撇开,那么在商品中就只留下一个劳动产品的属性,即抽象劳动,交换价值的基础便是这个抽象劳动。所以,商品之所以具有交换的价值,就是因为商品是一种物化的劳动。在马克思看来,一个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在这个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平均劳动量的大小。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作为商品,因此商品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劳动量,而是包含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商品的外表遮掩了商品制造者是如何制造商品的故事,商品制造者被剥夺了这种知晓的权利,生产和消费两者是相分离的。人们对劳动产品的信仰代替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这就是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正是由于商品拜物教,所以物品的使用受到了资本主义追逐利润时有计划有步骤的扭曲。“有人提出,逐利的需求已经导致了产品无限扩大的生产,如此生产出的产品,只有不断加强对消费者的控制和操纵,才能销售出去。而这一点却被商品的面具掩盖了,正是这个面具,形成了消费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商品为了尽快销售出去,商家们总是想方设法在包装、宣传、广告活动中,加以策略操控,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这也是激起消费者消费愿望、需求和情感,培养消费大众,建构新的市场的极好办法。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视角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首先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扩大到了一切领域,包括原先不属于商品生产的领域,例如闲暇消费、文化消费等;其次,出现了证明自己身份的消费,即炫耀性的消费,通过消费来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再次是情感快乐的消费,通过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激发所形成的消费。由于这些消费类型在现代社会中的出现,原先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开始改变,物的生产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并且消费领域变得特别引人关注。“随着文化的高雅目标与价值屈从于生产过程与市场的逻辑,交换价值开始主宰人们对文化的接受。高雅文化所奋力追求的*佳产物,如家庭与私人生活的传统结合形式、幸福与满足的允诺、对完全不同的他者的渴望等,让位于孤立的、受人操纵的大众。而正是这样的大众,参与着具有*低共同点的可替代性的大众商品文化。”在大众文化中,由于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物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在消费它们的影像,从影像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郑样福,男,1955年5月生于浙江常山,1978年3月入杭州大学哲学系,1991年师从夏基松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获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著作教材20余部。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7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及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多项。曾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浙江省教学名师,获全国曾宪梓教师奖等。曾任第十、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社科处处长等职,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