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轨道力学算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222276
- 条形码:9787305222276 ; 978-7-305-22227-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卫星轨道力学算法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航天器轨道力学奠基人刘林教授50多年来在轨道力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总结中的算法应用部分。书中全面体现了作者在轨道力学领域内具有完整知识产权和自主特色的研究成果,包含航天器发射入轨后在轨运行中的测量、跟踪、定轨预报和轨控,以及各类探测任务所需要的特定轨道的实现和保持。书中相关算法在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信息分析系统中进行了软件实现,为我国未来重大航天工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卫星轨道力学算法 内容简介
“轨道力学”是航天动力学(航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领域,它涉及到各类航天器的发射、总体(轨道设计、在轨测控等)和有效应用的各个方面。本书针对太阳系环绕型航天器(即人造卫星)的轨道运动问题,整理出一套有效的算法,主要包含航天器发射入轨后在轨运行中的测量、跟踪、定轨预报和轨控,以及各类探测任务所需要的特定轨道的实现和保持。
卫星轨道力学算法 目录
绪论
1太阳系中的轨道力学问题
2轨道力学涉及的两类力学系统
3卫星运动采用的数学模型—受摄二体问题
4深空探测器运动涉及的受摄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
参考文献
第1章坐标系的选择及各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1.1时空参考系
1.2太阳系坐标系统
1.3地球坐标系统
1.4月球坐标系统
1.5火星坐标系统与IAU2000天体定向模型
参考文献
第2章二体问题的完全解
2.1二体问题的六个积分
2.2椭圆运动的基本关系式
2.3椭圆运动的展开式
2.4轨道根数与位置、速度矢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2.5与卫星测量、姿态以及轨道误差表达有关的坐标系
2.6抛物线轨道和双曲线轨道
参考文献
第3章构造卫星轨道摄动解的分析方法
3.1受摄二体问题的数学处理
3.2摄动运动方程的几种常用形式
3.3构造小参数幂级数解的摄动法
3.4摄动法的改进—平均根数法
3.5关于平均根数法的两点注解
3.6拟平均根数法—形式解的构造
3.7无奇点轨道摄动解的构造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地球卫星受摄运动轨道外推的无奇点分析解
4.1地球卫星轨道运动采用的完整力模型
4.2地球非球形引力扁率项的一阶摄动解
4.3地球椭率项的一阶摄动解
4.4一阶摄动解意义下的坐标系附加摄动
4.5地球非球形引力位的高次带项摄动解
4.6地球非球形引力位的高次田项摄动解
4.7日、月引力摄动解
4.8地球形变摄动解
4.9后牛顿效应的处理
4.10太阳光压摄动解
4.11大气阻力摄动解
4.12小推力作用下的轨道变化
参考文献
第5章卫星的轨道设计与轨道寿命估计
5.1恒星周期与交点周期
5.2极轨卫星的轨道特征
5.3太阳同步轨道的存在与设计
5.4冻结轨道的存在与设计
5.5中心天体同步轨道的存在与设计
5.6引力摄动机制下的卫星轨道寿命估计
5.7大气阻力摄动机制下的卫星轨道寿命估计
参考文献
第6章月球和几个大行星的卫星轨道摄动分析解
6.1月球和几个大行星的引力场特征
6.2月球卫星轨道的摄动分析解
6.3火星卫星轨道的摄动分析解
6.4金星卫星轨道的摄动分析解
参考文献
第7章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轨道问题及其计算方法
7.1坐标系的选择与小天体的运动方程
7.2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Jacobi积分与平动点位置的计算
7.3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意义下大天体引力范围的估算
7.4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平动点位置的计算
7.5圆型限制性(22)体问题平动点位置的计算
7.6卫星编队飞行的轨道设计
参考文献
第8章卫星轨道外推中常用的数值方法.
8.1有关数值解法的基本知识
8.2常用的单步法—Runge-Kutta方法
8.3线性多步法—Adams方法和Cowell方法
8.4数值解法在轨道力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轨道确定问题的提法与初轨计算
9.1定轨问题的提法——初轨计算与精密定轨
9.2二体问题意义下的初轨算法回顾
9.3受摄情况下的初轨确定算法
参考文献
第10章精密轨道确定
10.1精密定轨——轨道确定与参数估计
10.2观测值的理论计算
10.3转移矩阵的计算
10.4状态估计——批处理与递推算法
10.5*小二乘估计及其在精密定轨中的应用
10.6天地基网联合定轨与星间测量自主定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天文常数
附录2太阳系主要天体平均历表的计算公式
附录3太阳系主要天体的定向模型
附录4太阳系中几个大行星和月球的引力场模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卫星轨道力学算法 作者简介
刘林,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航天器轨道力学专家,我国航天器轨道力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我国航天器轨道力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传授者,在近年来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任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很多开创性成果与我国航天工程紧密相连,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天体力学与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三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所著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