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作者:卫如珍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5-01
开本: 25cm 页数: 12,228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93.0(7.2折) 定价  ¥2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605414
  • 条形码:9787519605414 ; 978-7-5196-0541-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本书特色

夏学惠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母的艰辛,特别是有生以来难忘的那次灾难,失去亲人的悲伤……小小年纪与绘画的结缘,幸遇恩师,坚持勤学不缀,坚
守梦想。年过半百,本该乐享天伦的年龄选择了夫妻独闯京城,本该放下清
静无为的时刻选择了北漂,开启了绘画人生的一重新天地、新航程。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内容简介

夏学惠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母的艰辛,特别是有生以来难忘的那次灾难,失去亲人的悲伤……小小年纪与绘画的结缘,幸遇恩师,坚持勤学不缀,坚
守梦想。年过半百,本该乐享天伦的年龄选择了夫妻独闯京城,本该放下清
静无为的时刻选择了北漂,开启了绘画人生的一重新天地、新航程。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目录

**章:出身贫寒  少年立志不移
一、出身寒门………………………………………………………………………… 003
二、少年壮志………………………………………………………………………… 004
三、槐米换纸墨……………………………………………………………………… 006
四、恩师李雪鸿……………………………………………………………………… 007
五、难忘的伤痛……………………………………………………………………… 010
六、惜别李雪鸿老师………………………………………………………………… 011
第二章:走上工作岗位 事业绘画相融
一、公社里的小画匠………………………………………………………………… 017
二、工作即是绘画…………………………………………………………………… 019
三、成家立业的时光………………………………………………………………… 020
四、师从王雪涛……………………………………………………………………… 022
第三章:勤奋努力绘画不断精进
一、唯有牡丹真国色………………………………………………………………… 029
二、成立书画研究社………………………………………………………………… 030
三、走进中国书画国际大学………………………………………………………… 032
四、贤内助的支持是绘画的动力…………………………………………………… 033
五、往事如烟………………………………………………………………………… 035
六、岳父程兰谷……………………………………………………………………… 036
第四章:初露锋芒
一、以画会友………………………………………………………………………… 049
二、七人书画展……………………………………………………………………… 050
三、创办牡丹斋画廊………………………………………………………………… 051
第五章:新世纪 新里程
一、首次举办个人画展……………………………………………………………… 057
二、父子书画联展…………………………………………………………………… 058
三、满园春色………………………………………………………………………… 059
四、与人民大会堂的亲密接触……………………………………………………… 060
五、喜迁新居………………………………………………………………………… 061
第六章:年过半百 北漂创业
一、缘何闯荡京城…………………………………………………………………… 067
二、北漂的辛酸泪…………………………………………………………………… 068
三、绝处逢生………………………………………………………………………… 069
四、大爱无疆………………………………………………………………………… 071
五、巧遇恩师弟子刘继瑛…………………………………………………………… 072
六、朋相携、艺相伴………………………………………………………………… 072
七、获奖无数 实至名归…………………………………………………………… 074
八、不忘家乡………………………………………………………………………… 075
九、海口书画联展…………………………………………………………………… 076
十、情系汶川………………………………………………………………………… 078
十一、心系奥运……………………………………………………………………… 079
第七章:大公无私 大家之道
一、北漂搬迁的沧桑岁月…………………………………………………………… 085
二、捐画的故事……………………………………………………………………… 086
三、与徐湛先生二三事……………………………………………………………… 093
四、丹青妙品洒人间………………………………………………………………… 094
五、电视台带来的感动……………………………………………………………… 096
六、忙碌而难忘的 2013 …………………………………………………………… 097
七、齐派艺术联合会成立…………………………………………………………… 101
八、中华国礼书画家………………………………………………………………… 102
九、山东蓬莱之行…………………………………………………………………… 102
十、北海之行………………………………………………………………………… 104
十一、倾听籍更森先生的课………………………………………………………… 106
十二、颐和园笔会…………………………………………………………………… 107
第八章:一别陋室换新颜 百尺竿头再登攀
一、结识杨琪教授…………………………………………………………………… 112
二、《中国报道》的拍摄故事 ……………………………………………………… 113
三、走出国门………………………………………………………………………… 114
四、来自家乡的呼唤………………………………………………………………… 116
五、慈孝行天下 画作献爱心……………………………………………………… 117
六、参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欢……………………………………………………… 118
七、丹青梦 故乡行………………………………………………………………… 119
八、情系万里 题词送别 ………………………………………………………… 121
九、向老红军致敬 为祖国繁荣祝福……………………………………………… 123
十、新年新气象……………………………………………………………………… 124
十一、与王国哲老师的情谊………………………………………………………… 125
十二、拜牡丹为师 穷追高标……………………………………………………… 126
十三、政协委员风采………………………………………………………………… 128
十四、故乡行 忆人生……………………………………………………………… 129
十五、不忘初心 践行使命………………………………………………………… 129
第八章:一别陋室换新颜 百尺竿头再登攀
一、结识杨琪教授…………………………………………………………………… 112
二、《中国报道》的拍摄故事 ……………………………………………………… 113
三、走出国门………………………………………………………………………… 114
四、来自家乡的呼唤………………………………………………………………… 116
五、慈孝行天下 画作献爱心……………………………………………………… 117
六、参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欢……………………………………………………… 118
七、丹青梦 故乡行………………………………………………………………… 119
八、情系万里 题词送别 ………………………………………………………… 121
九、向老红军致敬 为祖国繁荣祝福……………………………………………… 123
十、新年新气象……………………………………………………………………… 124
十一、与王国哲老师的情谊………………………………………………………… 125
十二、拜牡丹为师 穷追高标……………………………………………………… 126
十三、政协委员风采………………………………………………………………… 128
十四、故乡行 忆人生……………………………………………………………… 129
十五、不忘初心 践行使命………………………………………………………… 129
展开全部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相关资料

"对夏学惠国画作品的遐想杨 琪我无缘亲眼目睹夏学惠先生作画,但是,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国画大师夏学惠画牡丹”的教学视频。夏学惠先生聚精会神,虚壹而静,物我同一,物我两忘,把眼前的牡丹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心即物,物即心。夏学惠的画笔,正像文人画家一样,不是在“画”,而是在“写”,时而用楷,时而用行,时而用篆,由楷而行,由行而篆,撇捺点提,行云流水,浓淡干湿,墨色天成,偃笔息墨之时,一幅摇曳生姿、生意盎然、栩栩如生的红牡丹,就呈现在人们面前,清香之气扑鼻而来。就在这时,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作《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的,夏学惠先生的笔下的牡丹,就像刘禹锡吟咏的牡丹一样,芍药、荷花,怎么能够与它并驾齐驱呢?当牡丹盛开之际,国色天香,倾城出动,观花赏花,这轰动唐代京城的盛景,今天是否重现了呢?“花开时节动京城”,是多么亲切的诗句啊!夏学惠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动人的牡丹形象呢?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以齐白石为师,坚定地走在齐白石开辟的艺术道路上。齐白石的艺术道路,是怎样的道路呢?齐白石是新时代一座艺术发展的高峰,标志着传统国画的新生。说来话长,国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光辉发展过程,它的发展趋势,既不是进化的,也不是退化的,而是波浪起伏的。“初创—高峰—衰败”就是国画发展的基本规律。国画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高峰。*个高峰是人物画,在唐宋时代人物画历经数百年时间和很多天才画家的探索,终于达到了发展高峰。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绘声绘色,形神并茂,令人倾倒。画家就如此这般地画下去,欣赏者就如此这般地欣赏下去,不是很好吗?但是,这只是人们的天真的愿望。月圆了,接着就亏了;花盛开了,接着就败了。绘画也是这样。人物画在元代无可奈何地迅速地衰败了。国画的第二个高峰是水墨山水画,在元四大家那里,特别是在倪瓒那里,达到了发展的高峰。而后,在水墨山水画也衰败了。第三个高峰是写意花鸟画,在清初八大山人那里,达到了发展的高峰,而后,写意花鸟画也衰败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衰败了,在新的时代,国画究竟还有没有发展前途呢?如果有,新时代的国画应当是怎样的呢?时代给国画的发展提出了*尖端、*重要的问题,需要理论家予以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惊动了当时引领时代前进的*的思想家。他们责无旁贷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学界领袖康有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流落国外,1904 年当他参观意大利博物馆文艺复兴的绘画之后,感慨良多。于是,他提出国画的“变法论”。他说,政治需要变法,国画也需要变法。因为绘画的灵魂是“真”,在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真”逐渐地失去了。他在比较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以后深有感叹地说:“彼则求真,我求不真;以此相反,而我遂退化。”一部国画史,就是“真”的丧失史,就是衰退史。国画发展的*途径是学习西方绘画,否则只有灭亡。他说:“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康有为大声疾呼:现代的国画,不过是“模山范水,梅兰竹菊”,“枯淡之山水”,“萧条之数笔”,“以此而与欧美画人竞,不有若持抬枪以与五十三升之大炮战乎?”康有为是当时学术界的领袖,他的绘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独秀提出“革命论”,他认为,中国绘画虽然不排斥改良,更要革传统绘画的命,明确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他认为,革命才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他说:“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 ? 曰,革命之赐也。欧语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与中土所谓朝代鼎革,绝不相类;故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而进化。近代欧洲文明史,直可谓之革命史。故曰,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具体到国画,他说:“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画家也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这里所说的“王画”就是指清代宫廷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与王翚这“四王”的画,在当时人看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不许人说半句不好的”,陈独秀公然提出“革王画的命”,确是惊人之举。陈独秀是当时进步思想的一面旗帜,他的主张从根本上动摇了“王画”的正宗地位。后来,徐悲鸿又提出国画的“改良论”。康有为是徐悲鸿的老师,他赞成老师中国绘画史就是衰退史的观点,他说:“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颓坏耶?曰唯守旧。曰唯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因此,要改良国画,国画改良的纲领就是:“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无论是“变法论”,还是“革命论”“改良论”,基本的观点是一致的:国画已经衰败,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用西方求真写实的绘画来改造国画,否则,国画必然灭亡。就是在这种绘画理论的指引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徐悲鸿为首的中国大批优秀画家,远渡重洋,到西方去寻求绘画的真理。他们不仅把西方的油画、素描移植到中国来,而且把西方艺术求真写实的优点与中国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中西合璧”的绘画,形成了新时代绘画发展的浩浩主流,辉煌灿烂,彪炳史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的问题是,那些根植于民族土壤、固守传统国画的艺术家,并没有“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是不是就一定会走向灭亡呢?先进的理论家众口一词,都这么说,似乎是不容质疑的真理。果真如此吗?谁也没有想到,对这个国画发展方向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竟然是当时一个默默无闻的木匠。这个人就是齐白石。齐白石并没有认真地学习西方艺术,而是认真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因为家中贫困,只读过半年私塾,12 岁即做木工。齐白石青年时曾经在一家作木工,那家有丰富的藏书。白天作木工,晚上读书。后来,他发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就借来临摹,这就是齐白石艺术道路的起步。他对娄师白说:“我的绘画启蒙,就是一本芥子园。”那时,他不知道徐悲鸿的著名论断:“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根本不知道徐悲鸿对《芥子园画谱》的尖锐批评,因而他认真学习国画传统。58 岁时他在《老萍诗草》中写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这里说的青藤,就是徐谓;这里说的雪个,就是八大;这里说的大涤子,就是石涛。这三位大师,就是齐白石*佩服的艺术家,佩服到恨自己不能早生三百年,当他们绘画的时候,恭恭敬敬地站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理纸磨墨。如果这些大师,不让我去磨墨理纸,我就站在他们的门外,就是饿死也心甘。齐白石认真地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不是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古人的脚下,他问道:“今人摹古古人摹谁”?所以,师古而不泥古,目的是借古以开今。借古开今的方法就是师法造化。40 岁时他开始离乡出游,他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他创作了《华山图》《独秀峰图》《漓江泛月图》《小孤山图》等山水画搞,八年游历共得画稿 52 幅,重新画过之后编成《借山画图》。齐白石说:“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人见过龙,所以,齐白石可以画许多花鸟,但*不画龙。他告诫人们仔细观察生活:“你数过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仔细看过螳螂臂上的大刺吗?”他说:“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齐白石不但要超越古人,要超越今人,而且超越自己。齐白石的艺术为世人所公认,他获得的荣誉,可谓登峰造极:1953 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6 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国际和平奖金。1963 年,在齐白石老人诞辰 100 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样,我们可以说,齐白石与徐悲鸿,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我有一次问一位国内的艺术史权威:“齐白石与徐悲鸿,可以说是新时代两座艺术发展的高峰,如果一定要认真比较,孰高孰下呢?”权威告诉我:“若论艺术成就,齐白石居上;若论社会影响,徐悲鸿居上。”我认为,国内艺术史权威的话,是有道理的。证据就是不仅仅中国人,而且西方人,都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赞誉有加。1956 年 7 月 28 日,被人誉之为 20 世纪西方*伟大的艺术家 75 岁的毕加索与东方的艺术巨人 57 岁的张大千在巴黎见面了。毕加索首先从室内抱出五册绘画,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画的水墨画,题材是花鸟鱼虫,风格是仿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张大千暗自惊讶,名满天下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去模仿齐白石呢?毕加索好像猜到了张大千的意思,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我*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张大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珍贵先进的艺术理论家不是众口一词地说,中国绘画已经衰败,只有西方绘画才是先进的,怎么能够不到巴黎来寻求艺术的真理呢?毕加索好像看穿了张大千的内心活动,将手在空中用力一劈,说:“巴黎是一座艺术堕落的城市!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毕加索似乎在同“先进的绘画理论家”激烈争论,他忽然站了起来,面红耳赤地喊道:“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黑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来巴黎学艺术!这不是舍本逐末吗?遗憾,遗憾!”毕加索指着五册绘画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鱼,没有一根线去表现水,但是人们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突然,毕加索声调低沉,伤感地说:“我很想去中国,但是我老了,我再也受不了艺术上的强烈地震。”后来,评论家说,这次会晤,是“中西艺术界的高峰会晤”。是的,毕加索没有来到中国。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毕加索已经非常清楚的表明,绝不能说只有西方绘画是先进的,更不能够说中国传统绘画是衰败的。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冷静思考。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西方艺术,还是中国艺术,都是各有所长的,正像荷花与菊花、松树与柳树一样,各有所长,难分高下。西方绘画长于模仿,中国绘画长于言志;西方绘画长于逼真,中国绘画长于传神;西方绘画长于非功利,中国绘画长于致用;西方绘画长于写实,中国绘画长于写意;西方绘画长于再现,中国绘画长于表现;西方绘画长于创造典型,中国绘画长于创造意境;西方绘画追求“目视”,中国绘画追求“神遇”,等等。齐白石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用自己杰出的艺术作品证实,中国传统国画,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趋灭亡。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这些权威学者对中国传统国画的判断是错误的。夏学惠先生的生活经历与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没有进入过专业院校学习而是通过拜师学画,他们都是在家乡小有名气时来到北京,到达北京后先是遭遇冷落然后通过不懈努力而声名远播。只不过齐白石善画墨虾,而夏学惠善画红牡丹。夏学惠在确立牡丹为其艺术方向之后,就拜牡丹为师,践行“师造化”的艺术理论。他坚持几十年种牡丹、看牡丹、画牡丹,在他的眼中,牡丹不仅是植物花朵,而是人,他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与牡丹融二为一。夏学惠继承了齐派绘画的精髓,把新时代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的内容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气韵生动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能够满足新时代老百姓需求的国画艺术。关于这方面的道理,我在数年前接受夏学惠录像采访时,已经说过了。今天,我不无遗憾地说,那次采访并未事先约好,客人破门而入,对于生性愚钝的我来说,匆忙上阵,惶恐万分,词不达意,挂一漏万,就是难免的了。不过,我今天依然认为,对夏学惠作品的基本评价,还是正确的。即或说得不够全面,《圆梦画坛》一书中衮衮诸公对夏先生艺术成就的论述,可谓全面、透彻而深刻,我实在没有能力锦上添花了。我今天想补充的是,齐白石创造了新时代的国画辉煌。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齐白石的弟子们并没有超越老师。在齐白石之后的国画领域,从整体上说,只有高原,没有高峰;只有画家,没有大师;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怎样才能够创造齐白石之后国画发展的新高峰呢?那就是不仅学习齐白石的笔墨,更重要的学习齐白石的精神。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不仅学习古人之迹,尤其要学习古人之心。我认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继承和学习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精神。齐白石 57 岁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实行衰年变法,他在自己的大门上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告白:“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十年变法,齐白石完善和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没有“衰年变法”就没有齐白石。所谓“衰年变法”的精神,就是一心一意、锲而不舍不断完善创新的精神。但是,齐白石的一些弟子,却常常忘记了这种精神,正如香港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天黎女士在《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一书中所说的现代画家普遍具有的缺点:“思想迷惘,权威飘摇,诚信游离,炒作频频。”二是继承和学习齐白石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之一就是诗书画印的统一。齐白石一生执着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从《唐诗三百首》学起,先后学习了《全唐诗》《孟子》《唐宋八大家作品》《聊斋志异》《沧浪诗话》等内容,比较系统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培养起高度的文化素养,齐白石曾经自我评价:“我诗*、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因为他的画名盖过了诗名,所以人们常常忘记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齐白石是运用诗词深化国画主题、表现创作意图的高手。齐白石的墨虾,虽然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但是,也有人横加批评。齐白石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说了些什么。他说“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因此,在墨虾上题诗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低。齐白石的《不倒翁》,戴着官帽,拿着纸扇,好像是官,但是,前额有一个白色方块,只是一个戏台上的小丑。画上题诗道: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齐白石所画的山水,不是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寓意无穷,其中就包括着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热爱。1926 年胡佩衡画了一幅山水画,齐白石题诗道: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亦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齐白石曾经画《鸬鹚舟》,画面题诗却将鸬鹚与兴亡巧妙第联系起来,题画诗写道:大好江山破碎时,鸬鹚一饱别无知。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齐白石对诗词在国画作品中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国画与诗词的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使诗词形象化,使国画深刻化。但是,我们非常遗憾地指出,齐白石的弟子们,包括夏学惠先生在内,远远没有达到老师的水平,欲达到老师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道路上没有捷径,平仄格律,《佩文诗韵》,以及古代诗词精华的继承,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只能锲而不舍,日积月累,不能一蹴而就。齐白石证实了传统国画的生命力,明天的现实将充分显示传统国画的光明。今天,中国传统绘画所遇到种种问题,并不说明中国传统绘画一定要被西画所代替,恰恰相反,说明中国绘画的未来是光辉灿烂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曾说过:“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类未来和平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主轴是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14 世纪摩洛哥著名探险家、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在日记中就记载:“中国人的艺术是世界上*秀的,这是在许多记载书籍中作出了的评价,尤其是绘画,无论是西方基督教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永远达不到中国的水平,他们的艺术才能是非凡的。”20 世纪 90 年代,立足于为西方社会并为他们出谋划策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已经认识到: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希望齐白石的弟子们,包括夏学惠先生在内,能够继承老师的精神,以敬畏之心,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国画光辉灿烂的明天,登上国画发展的新高峰。 杨琪: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圆梦画坛:夏学惠艺术传记 作者简介

卫如珍,女,笔名:晓薇,山西人。中文专业,资深媒体人,现为华夏讯网总编辑,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多家机构撰稿人。曾在多家媒体报道发表过作品;参与编撰过多部书籍;并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相关频道、栏目等活动的撰稿人;独自撰写过评论集和书画艺术家传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