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基督教学术(第20辑)

基督教学术(第20辑)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5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0.8(6.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督教学术(第20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65966
  • 条形码:9787542665966 ; 978-7-5426-659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督教学术(第20辑) 内容简介

  本辑《基督教学术》可分为4个部分,总计25篇文章。  **部分有关圣经,有2篇文章。  第二部分是有关中世纪的文章,较为集中,共有6篇,涵盖面很广。  第三部分是有关基督教自宗教改革运动直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和宗教对话的文章,共有8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以后基督教神学发生重大转向,基督教面临启蒙运动和现代性的挑战,天主教自“梵二会议”起走向改革、开放和对话的路线。近现代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是多元的,它与包括批判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思潮存在某种互动关系。  第四部分的文章共有9篇,主要有关中国的基督教,涉及明清之际的礼仪之争,基督教的传教方式,基督教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学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天主教在澳门的社会影响。

基督教学术(第20辑) 目录

“见”与“信”:旧约与新约中的“先见”与“先知”
《约翰福音》20: 1-18中抹大拉的马利亚见证的解析
礼仪分歧与政治博弈的纠葛
——重回1054年大分裂的历史现场
格里高利改革对教会腐败的整治及其历史影响
教皇的权力
——读《中世纪的政府和政治原理》
中世纪基督教关于圣像画合法性的论争
理性、原罪与静观
——《不知之云》思想初探
埃克哈特大师思辨神秘神学辨析
17世纪中期德意志地区路德宗教会分裂肇因浅析
——以施本纳之”敬虔小组“为契入点
论莱布尼茨对”上帝存在“证明的完善
简论施莱尔马赫的罪恶观和神正论
基尔克果的同时性思想研究
试论门德尔松一雅可比的泛神论之争与重思启蒙
论天主教的人学思想
——以梵二会议为中心
论类比在上帝言说中的适度与界限
——一种基于问题及其历史的省察
在开放与委身之间
——宗教对话的困境及其语境论出路
明末清初“礼仪之争难题”与“中国礼仪之争”**人
——兼论“礼仪之争”还是“利益之争”
《治平西学》:晚明西方政治伦理学东渐的范本
明清间天主教基层宣教文献考
中西文化场域融合中的利类思《狮子说》
圣母的求情与代祷
——以清代《圣教圣像全图》万民四末圣母像为中心
“中国特有的神学”
——谢扶雅论儒家“仁”学的宗教性内涵
回儒马注的中伊文化会通思想述论
赛珍珠《中国小说论》及其中国新旧文学观
现代澳门天主教的社会影响简析
展开全部

基督教学术(第20辑) 节选

  《基督教学术(第二十缉)》:  毁坏圣像者们反对从事圣像画的原因与他们反对铸造雕像的原因相似,乃是为了防止人们通过造像进行偶像崇拜。圣经的《出埃及记》《利未记》《申命记》有多处提及有关拜偶像以及造偶像的禁令,摩西十诫的第二诫便是:“不可雕刻偶像。”先知耶利米更是直接痛斥民众拜偶像的习俗:“众民的风俗是虚空的,他们在树林中用斧子砍伐一棵树,匠人用手工造成偶像。他们用金银妆饰它;用钉子和锤子钉稳,使它不动摇。它好像棕树,是旋成的,不能说语,不能行走,必需有人抬着。你们不要怕它,它不能降祸,也无力降福。”(耶10:3-5)从基督教兴起伊始,便有人反对用图像明指或暗示上帝的存在。在其确立统治地位初期,更有信徒强调:经过旷日持久的奋战,可怜的异教徒好不容易才摆脱多神信仰,开始认识上帝,认识这世界唯一的神,一旦在教堂中摆上各种雕像和绘画,他们就又会误认为上帝是古希腊、罗马的众神之一,上帝与众神的差异只不过是因为他有较大的神通,上帝和众神在性质上并无根本不同。有些基督徒就此认为,那些绘有上帝或圣徒的绘画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就像雕刻应该被尽数捣毁一样。后来利奥三世、君士坦丁五世等皇帝颁布的有关禁止偶像崇拜的系列法令,以及随之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长达一百多年之久的毁坏圣像运动,援引的就是这样一个防止偶像崇拜的理由。这场运动对绘画艺术的破坏力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今天甚至很难看到拜占庭东部地区那一历史时期的具象绘画,因为这些毁坏圣像者主张严格遵照圣经有关偶像崇拜的禁令,甚至要效仿阿拉伯人把艺术限制在抽象符号或线条图案的范围内。⑦  不过,与拜占庭的希腊教会主张有所不同,罗马帝国西部的拉丁教会则主张绘画不会引发基督徒拜偶像,反倒可以帮助许多信徒理解和回忆他们所接受的教义。公元6世纪末的格列高利大主教便是这一主张的代表。他维护绘画的名言是:“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⑧这个支持绘画存在的理由在当时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作为一种民众的宗教,基督教针对的对象不仅是那些有识之士,更是目不识丁的贫民百姓。中世纪晚期的法国诗人弗朗卡斯·维龙的一首诗很好地印证了绘画对基督教信仰的注解作用,以及它们对民众的直接号召力和巨大影响力:“老身贫穷且龙钟,无知无识一妇人;乡村教堂见图画,使我欣喜复惊心:天堂融融有竖琴,地狱涛涛惩凶魂。”⑨可以说,绘画所展示的这些形象照亮了贫民百姓的精神世界,其感染作用比传教士的言辞更直接更富渗透性。而且如果我们放眼中世纪的欧洲大陆,在漫长的岁月里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大量文献都在教会束诸高阁,别说大多数民众根本不识字,就连王公贵族的文字水平也不高,那么对基督教而言用绘画来图解神圣教义的要求就更为迫切了。  事实上,不仅西部拉丁教会支持用绘画图解圣经教义,保持中央集权的拜占庭帝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地反对圣像崇拜。皇帝捣毁圣像的法令在西部诸省份并没得到彻底施行,否则将难以想象这场运动之后拜占庭艺术的迅速复兴以及它对希腊艺术技法的保存。皇帝的法令之所以无法彻底执行,乃是因为有文化的僧侣阶层援引新柏拉图主义为圣像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他们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圣西奥多。西奥多援引普罗提诺的流溢说,强调基督的感性形象是基督本体的自然流溢,人们需要通过这种感性形象与上帝建立联系。柏拉图主义贬斥艺术,认为艺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虚妄不真的世界,因为绘画的床模仿现实的床,而现实的床模仿理念的床,绘画与本体世界相隔甚远。与此不同,新柏拉图主义却认为艺术形象的目标并非模仿现实,它要直追理念世界,因此上帝的圣像并不会引发拜偶像,而是让人们崇拜形象中的“原型之形”。圣西奥多把基督的形象比喻成基督的影子,就像我们能够在影子中看到物体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圣像中看到作为原型的基督。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