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用25篇哲学散文讲述行走的重要性。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读者评分:3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9(3.2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版权信息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本书特色

尼采通过行走,在诞生的悲剧中发现向上的力量;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
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内容简介

  尼采通过行走,在诞生的悲剧中发现向上的力量;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

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目录

行走不是体育
自由
我为什么是一个如此出色的行走者(尼采)
室外
缓慢
出走的愤怒(兰波)
孤独
寂静
觉醒的步行者(卢梭)
永恒
对野性的征服(梭罗)
能量
朝圣
重生与存在
犬儒学派的步伐
良好的状态
忧伤的游荡(内瓦尔)
日常出行(康德)
散步
公共花园
城市中的游荡者
沉重
基本
神秘与政治(甘地)
重复
展开全部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节选

我为什么是一个如此出色的行走者(尼采)
“尽量少坐:只能对在露天、在身体自由摆动、在肌肉恣意活动情况下得出的想法顶礼膜拜。所有的偏见都来源于封闭的心灵。我再重复一遍:成为一个闭门不出的人,是对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
尼采写道,断绝关系总是很困难,也总让人备受折磨,因为切断的是本来紧密的联系。但是,就尼采的生平来看,绝交有时也可为人们插上自由之翼。尼采的一生充斥着绝交、孤立,他总在切断各种不同的关系:与这个世界、社会、旅伴、工作伙伴、女人、朋友、亲人的关系。然而,每次寂寞的加深就意味着向自由又迈近了一步:不再需要向谁汇报,无须受到妥协的牵绊,视野也因此变得更为开阔、明朗。
看得出,尼采一定是一个坚韧卓越的行走者。他自己也经常提到这点。在露天的行走俨然已经成为他作品中的一个要素,是他写作时不变的伴侣。
他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四个重要时期。
首先是求学阶段:从他出生开始到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他的父亲是一名正直、诚实的牧师,可惜英年早逝。尼采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某一波兰贵族*后一代后裔。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也从此成为母亲、祖母、姐姐唯一的希望和热切关怀的对象。尼采天资聪颖,他在以训练严格著称的普夫达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接受了良好的古典教育。尼采在后来意识到了这段严苛训练的伟大之处,正如古希腊谚语所言:要想学会指挥,首先要学会服从。尼采的母亲无条件地信任儿子,并对他表现出了*高崇拜,希望他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为上帝服务。她期盼尼采能成为一个神学家。当时,尼采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只是患有严重的近视,后来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正。之后,他在波恩大学继续深造,随后来到莱比锡大学求学。二十四岁那年,经学者谢尔思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这一成就在他那个年纪实属难得。尼采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他教了十年的希腊古典语言学,这十年充满了艰辛和失败。首先,工作量大得惊人:除了在巴塞尔大学授课,他还需要在一所教育学院兼课。可是,尼采真的只想当一名古典语言学者吗?他曾长时间痴迷于音乐,后来又狂热地迷恋上了哲学。诚然,确实是古典语言学*先向尼采张开怀抱,但投入对方怀抱时,他却略带苦涩,因为他并不以成为古典语言学者为其*终的天职。然而,无论如何,这一学科帮助他阅读了许多古希腊名著: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荷马、赫西俄德的诗歌,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著作,以及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历史作品(尼采很喜欢他的作品,他说在拉尔修的作品中,他读到了人是凌驾于系统之上的)。工作的**年过得十分美好:尼采充满热忱地准备着上课内容,他的课也受到了学生的大力追捧。同时,丰富的教学生活也让尼采结识了新的同事,有一位名叫弗兰茨·奥弗尔贝克的神学教授很快成为他亲近而忠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后来成为尼采一生的挚友,总在危难之时向他伸出援手—正是他,在那场灾难后,在都灵接纳了尼采。一八六九年,尼采辗转来到卢塞恩,为的是能够更便捷地到达特里布森去拜访栖身在当地豪宅里的“大师”瓦格纳。在那里,他为瓦格纳夫人科茜玛的魅力所倾倒。在后来写给科茜玛的炽热信件中,尼采把她唤作:“我的公主阿丽亚娜,我心爱的人—外界流传我应该会成为一个人物,然而,事实却是:很久以来我只是有幸和真正的人物们保持着联系罢了。”
对艺术的激情和对大学工作的热忱让尼采良好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保持多久。他的身体开始变差,并时常伴有疾病发作。自此,尼采的身体开始在各种沉重的误解中开始了它的报复。
尼采遭遇的首先是事业上的误解。事件的导火索来自他一八七一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这本著作震惊了当时的知识界,也激怒了一批古典语言学教授。是否隐隐之中他们本来自己也打算写一本这样的书?这不是一本以严肃研究为基调的著作,全书充满了模糊的直觉判断和抽象的形而上观点,展现了混沌和规范的永恒冲突。紧接着是友谊上的打击。虽然他还会经常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往拜罗伊特去拜访音乐大师,然后回到特里布森,顺带游历欧洲。然而,每次拜访完毕,尼采都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瓦格纳狂热的教条主义和盛气凌人的作风,而且这一切都已经浸润到他的音乐创作中,以至于听到他的作品总让尼采感到胃不舒服,甚至有种病态的体验。尼采写道:“瓦格纳的音乐让人消沉,又让人沉溺,只有懂得在他的音乐汪洋中不断划水才能幸存。因为瓦格纳的作品就像一阵无序扰人的波浪将人淹没,每次听到他的作品都会让我不知所措。相反,罗西尼的作品会让人产生跳舞的冲动。更不用说比才的《卡门》了。”随后到来的是情感上的重创:他的多次求婚请求都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后是社交上的失败。因为尼采始终无法在拜罗伊特花哨的上流社会圈里左右逢源,也无法融
入质朴的教授、学者圈。

哲学有氧气论行走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格鲁(FrédéricGros),生于1965年,法国哲学家,30岁即成为教授,任职于巴黎政治学院、巴黎十二大等学府,学术研究领域涵盖精神医学史、刑罚哲学、西方战争思想等。他曾负责编辑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几堂课,是法国中生代福柯研究的重要代表。著作包括《福柯与疯狂》《创造与疯狂》《暴力的状态:论战争终结》等。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絮絮叨叨的哲学散文

    主题思想认同,但觉得没必要颠来倒去的论述。

    2023/6/4 10:10:48
    读者:ink***(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