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善的支撑: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29453
- 条形码:9787520329453 ; 978-7-5203-294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善的支撑: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中西传统道德由于逻辑起点不同,存在诸多差异,道德的信仰基础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西方传统道德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中国传统道德立基于“天人合一”信仰之上,不同的信仰模式凸显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无论是西方宗教信仰的外在超越,还是中国“天人合一”信仰的内在超越,实质上都为人的心灵找到了很终归宿,使人的道德有了优选的价值依据。本书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道德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阐明道德优选价值依据的现实启示意义,并从儒学、马克思主义以及二者结合的维度探索建设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善的支撑: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目录
一 写作的缘起
二 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 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
四 本书的学术、现实与方法论意义
五 研究的基本方法
六 基本框架结构与创新性
**章 道德的形上价值基础
**节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一 道德释义
二 道德的形上追问
第二节 信仰的特性与价值
一 信仰的特性
二 信仰的价值
三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第三节 道德的信仰基础
一 形上支撑价值
二 道德价值的依托和载体
三 道德的精神动力
四 道德评价的终极价值标准
第二章 西方传统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
**节 西方传统道德的逻辑起点
一 人性恶预设
二 性恶论与宗教信仰
三 立基于上帝信仰的宗教道德
第二节 西方传统道德的宗教根基
一 西方宗教道德传统
二 上帝的道德形上支撑价值
三 西方宗教信仰的外在超越性特点
第三节 康德的道德宗教
一 道德基础的“哥白尼式革命”
二 “圆善”与上帝公设
三 善的信仰支撑
第四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宗教信仰反弹倾向
一 传统道德基础与现代性批判
二 现代性信仰危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
三 后现代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回归趋向
第三章 中国传统道德的“天人合一”信仰基础
**节 中国传统道德的逻辑起点
一 人性善预设
二 性善论与“天人合一”信仰的内在逻辑
三 立基于“天人合一”信仰的道德实践
第二节 道德形上论的“天人合一”心性学
一 “天人合一”心性学之道统
二 天为人德之本
三 天人合德
四 “天人合一”信仰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道德信仰基础的瓦解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道德信仰基础的冲击
二 走不出传统的“怪圈”现象
三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第四节 现代新儒家对儒学的复兴与创新
一 儒学的复兴与创新
二 现代新儒家对儒家伦理内在精神根据的辩护
第四章 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价值评析
**节 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异同概略
一 形式与内容差异
二 基本思路相同
第二节 传统道德建构逻辑理路的现代价值
一 中西传统道德建构逻辑理路
二 传统道德建构理路的现实启示价值
第五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信仰逻辑进路思考
**节 中国现当代道德与信仰之离合
一 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德
二 新时期信仰缺失与道德失范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信仰逻辑进路思考
一 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伦理向度
二 构筑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现代精神家园
三 积极引导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适应
结语 道德形上价值基础的意义、难题与出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善的支撑: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节选
《善的支撑: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西方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宗教文化,宗教精神贯穿于古希腊、罗马以及漫长的中世纪。相应于这种宗教文化,西方道德意识与宗教意识密切相关,形成一种宗教道德传统。正如邓晓芒所说,即使在古希腊、罗马谈到道德问题也要提到上帝,或者谈到神,所以西方宗教意识与道德意识密切相关。②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宗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信仰是人道德实践的精神支撑力量。直到今天,我们对此依然能够有所察觉。对于西方宗教道德传统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古希腊宗教,古希腊、罗马的理性神(这种精神实体成为后来基督教重要的理论来源),希伯来一基督教神学道德等主要环节考究。 古希腊多神教的宗教信仰仍然是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原始社会信奉着万物有灵的基本观念。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指导下,*早发展起来的是对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刚刚从物我一体的世界中走出来,对自然界的一切既依赖又恐惧,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并不能得出科学的解释,因此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原始人束手无策,只能顶礼膜拜,以祈求自然界的保护与恩典,这就是原始社会的宗教。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也可以叫作“拜物教”,崇拜的对象是身边具体的自然物,人们几乎可以把一切自然力和自然物都当成他们崇拜或禁忌的对象,禁忌涉及收集食物、起居饮食、繁衍生存等。总之,通过某种难以理解的神秘力量而自动地发挥着作用。费尔巴哈曾经引述过一些人类学材料来说明这种现象,例如,有的原始人在翻过山岭之前,要向山岭说明;有的原始人在打死一只熊的时候,也要向熊道歉,说明不得不如此。费尔巴哈分析说,“一只动物被人打杀了,被人烹食了,同时又能受人崇拜;反之,崇拜的对象,同时又是食用的对象”①。这一切都关乎他们的生命和生活,这也表明了自然崇拜的原始性。“世界上一切民族都有自然崇拜的历史,要理解这一点,不必列举其他民族的特征,只要想一想在我们土地上树立着的日坛、月坛、天坛、地坛等就可以了。”②原始社会严峻自然界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和恐惧感,是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人们没有多少自由可以选择,而只能盲目服从。所以,面对残酷的生存条件,人们只能依靠图腾的崇拜和禁忌约束生活。由此可见,原始意识观念是由当时低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进一步验证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③这一基本原理。相对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宗教,多神教是原始宗教的*高形式,它是从自然崇拜宗教发展而来的。自然崇拜的对象是物,信奉万物有灵,把物看作有灵性的东西加以崇拜。而多神教是赋予物以人格,使其成为有人形、有人格的神,具有超人的力量和智慧。在多神教中,原始人信仰的神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神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其原型,例如山神、海神、雷神、太阳神等。古希腊的奥林匹斯教就是典型的多神教。在多神教中,已经萌芽了服从“命运”支配的思想,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违者必受惩罚。“命运对于整个希腊的思想起了极大的影响。”④在原始宗教神话中,已经出现了有关善、恶、正义、非正义等道德观念,这就意味着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开始上升到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从而规定了人的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就把道德关系上升为神的意志,遵守道德要求就是服从神的意志,反之,就是违背神。人类的道德关系、道德意识,以及道德实践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
善的支撑: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李华忠,男,1978年生,吉林通榆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现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及市厅级课题5项,合作专著、编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高职分会理事,温州市第二批社科青年骨干人才。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3.1¥68 -
诸子的真相 (何新文选)
¥23¥58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16.4¥38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26.4¥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