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作者:黎虎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61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92.2(7.2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0374
  • 条形码:9787520330374 ; 978-7-5203-3037-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本书特色

黎虎著的《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的奠基之作。本书从先秦到唐宋时期的外交制度加以阐述,填补了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从外交决策制度、外交专职机构、外交关涉机构三个方面,对中国中古时期的外交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做出开创性的总结。并且对作者原有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角度上都有大篇幅的扩展。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内容简介

  汉唐时期中国登上了世界外交舞台,纵横捭阖于欧亚大陆暨海东、南海迤逦地中海沿岸诸国,开创了中国古典外交的辉煌时期。在此基础上创建并施行了一整套古典外交制度,支撑并推动了这一历史时期外交的发展。《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首论外交决策制度,揭示了皇权体制下的外交决策方式、方法、程序、体制;次论外交管理制度,揭示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机构到关涉机构,从外交政务到外交事务,既分门别类缕述不同的机构、官员及其职能,又提要钩玄展现了诸机构的分工合作和外交运作的全过程及其一体性。该书所揭示的这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制度,奠定了日后诸皇朝外交制度之基本模式。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目录

上编 汉代外交制度
**章 汉代外交决策制度
**节 皇帝决策
一 御前会议决策
二 垂询决策
三 纳谏决策
四 卜筮决策
第二节 公卿百官集议决策
一 公卿集议决策
二 中外朝合议决策
三 权臣专决
第二章 汉代外交专职机构
**节 大鸿胪建置
一 大鸿胪沿革
二 大鸿胪属官
三 大鸿胪的一般职掌
第二节 大鸿胪的外交职能及任职条件
一 大鸿胪的外交职能
二 大鸿胪的任职条件
三 典属国及其归并于大鸿胪
第三节 尚书主客曹及其外交职能
一 尚书及其分曹
二 尚书主客曹的外交职掌
三 尚书主客曹与大鸿胪的关系
第四节 “使主客”及其外交职掌
第三章 汉代外交关涉机构
**节 中央外交关涉机构
一 大司农
二 谒者台
三 符节台
四 黄门
第二节 地方行政与边防机构的外交职能
一 缘边州郡
二 边防关塞
第三节 边境镇抚机构的外交职能
一 西域都护
二 使匈奴中郎将
三 度辽将军
四 护乌桓校尉

中编 魏晋南北朝外交制度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外交决策制度
**节 三国时期的外交决策
一 曹魏的外交决策
二 蜀汉的外交决策
三 孙吴的外交决策
第二节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外交决策
……
下编 唐代外交制度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再版跋语
展开全部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节选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汉代是我国古代外交管理机构的确立和奠基时期,其主要表现是确立和构架起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体完备的、粗具规模的外交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在中央确立了以九卿之一的大鸿胪、诸曹尚书之一的主客曹为外交主管机构,并以中央若干部门配合协同运作。在地方确立了由中央垂直领导的边疆行政单位、边防单位、边境镇抚单位分头负责、相互配合的外交管理体制。这一整套外交管理机构和体制,成为此后中国古代外交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我国古代外交管理体制所以在汉代得以确立,不是偶然的,这是我国古代外交在汉代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所决定的。先秦时期虽然有了外交管理机构的萌芽,如周代的“行人”①,战国时期的“诸侯主客”②等,但这些机构都还很简单,其机构和职能均语焉不详。因其时的外交基本上是在中原王朝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列国诸侯交往。秦代虽然设置了“典客”③这一机构,但由于其国祚短促,于外交方面活动无多,这一机构未见发挥多大作用。汉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次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以张骞“凿空”④为标志,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古代外交亦随之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正是在这种客观形势要求下,汉代确立并架构起完整的一套外交管理体制。汉代所建立的外交机构,虽然有的与先秦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其内涵和作用已有很大变化,如汉代的大鸿胪与周代的大行人之间的差别,《历代职官表》按语云:“鸿胪一官,自《唐六典》、《通典》、《初学记》诸书,皆以为出于《周礼》之大行人,然古今立制各殊,详考其实,汉魏以后之鸿胪,与周大行人之职,已有不同。”认为*大的不同是周代大行人“兼柔远人、怀诸侯二者而有之”。而秦汉以后罢封建置郡县,“无复邦交之事”,即使分建诸侯王,亦不过令大鸿胪掌管封拜礼仪,因而鸿胪所掌主要是“蛮夷朝贡献见之礼,犹大行人职守之一端”①。这一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使“蛮夷朝贡”方面的内涵,已经开放的、走向世界的汉代与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的先秦时期亦大相径庭。  外交工作在两汉时期已经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两汉时期的行政体制,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诸卿)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地方,则从西汉的郡、县两级体制转变为东汉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在中央政府方面,三公为行政中枢机构,诸卿为行政事务机构。西汉前期三公以丞相为宰相,总领百官,协理万机,一切国事皆归其管辖②。西汉成帝以后确立三公鼎立制度,同为宰相③。宰相将中枢决策集团制定的诏令、法律下达诸卿和地方州郡贯彻执行。与此同时尚书异军突起,到东汉时期逐步侵夺三公以及诸卿的权力。两汉时期的外交行政管理就是在这种政治体制中逐步形成和运作的。汉代的外交管理机构,《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将其分为专职机构与关涉机构两个方面。所谓专职机构,是指以外交工作为其主要职能的机构,所谓关涉机构,是指在外交工作运转过程中起一定的协助、配合作用的有关机构。前者为诸卿系统的大鸿胪和尚书系统的主客曹,后者则散见于自中央至地方之诸部门。本章先述汉代之专职机构。  ……

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 作者简介

  黎虎,1936年8月生于北京,籍贯广东省兴宁市。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先秦汉唐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论》《先秦汉唐史论》《汉唐外交制度史》《汉代外交体制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基金项目一项、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一项(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