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参与式公益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831549
- 条形码:9787517831549 ; 978-7-5178-315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比较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参与式公益研究 本书特色
该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比较公民教育视域,对参与式公益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该书一方面借鉴了国外新的公民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理论困境与实践局限,并对西方公民教育做出批判反思。该书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对改进中国德育方法做出创造性思考,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提升也有所裨益。
比较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参与式公益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比较公民教育视域,对参与式公益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该书一方面借鉴了国外新的公民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理论困境与实践局限,并对西方公民教育做出批判反思。该书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对改进中国德育方法做出创造性思考,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提升也有所裨益。
比较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参与式公益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益的界定
二、参与公益是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主题
三、西方参与式公民教育的概括
第三节 研究理路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理路
二、研究目标
第二章 中国公益现状调研
**节 慈善事业的参与度需要提高
一、民众对公益存在认识误区
二、慈善缺乏公民参与引发信任危机
三、从慈善式公益到参与式公益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公共事务协商机制有待提升
一、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有待改进
二、民间调解依赖“媒介镜像”
三、民事调解需要公益关怀
第三节 公益教育理性主体亟待出场
一、参与公益就是爱的代价?
二、公益就是“与人为善”?
三、公益需要理性公民参与
第三章 参与式公益的公民教育理念探寻
**节 社群是参与公益的重要场域
一、公益即在社群中融入“个我”与“他我”
二、通过社群开展公民教育
三、在“社群服务学习”中参与公益
第二节 参与公益是为了正义与共同善
一、正义:参与公益的现代价值取向
二、正义与共同善:当代公益价值取向的双重维度
三、“正义”与“共同善”的公益理念在公民教育课程中展开
第三节 学生公民作为主体参与公益
一、学生公民参与公益的背景
二、学生主体参与公益的课程规定
三、学生公民参与公益的教育途径
第四章 参与式公益的公民教育实践借鉴
**节 参与公益的教育路径:协商
一、通过协商参与制定公共规制
二、通过协商参与公共问题的解决
三、通过协商参与社会公共治理
第二节 参与公益的教育载体:共同体
一、在构建情感共同体中促进公益
二、在构建利益共同体中促进公益
三、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中促进公益
第三节 参与公益的教育目标:养成公民资质
一、培养参政议政的公民资质
二、培养参与解决社群问题的公民资质
三、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资质
第五章 西方公民教育的理论困境与实践局限
**节 西方参与式公益的时代悖论
一、西方资本主义“单子式的个体”之间冲突的社会状态
二、“命运共同体”情感纽带的缺失
三、在“虚假的共同体”中无法实现真正的公益
第二节 西方公民教育参与式公益的理论困境
一、“价值中立”与价值传递难以统一
二、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之间存在藩篱
三、权利教育与义务教育重心无法平衡
第三节 西方公民教育参与式公益的实践局限
一、政治参与实践对变革社会的乏力
二、社群参与实践对现实政治的遮蔽
三、少数异议实践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第六章 中国参与式公益的理论基础
**节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公益观
一、使人的关系回归人自身
二、全人类作为一个团结一致的兄弟社会 g
三、在个体参与“真正的共同体”实践活动中实现公益
第二节 历史境脉:中国传统公益精神
一、天下为公的公益理想追求
二、家国同构的公益现实架构
三、官主民辅的扶贫济弱式的公益实践
第三节 理论借鉴:西方现代公益思想
一、现代公益发生在公共领域
二、权利是现代公益的原点
三、正义与共同善是公益的双重维度
第七章 中国参与式公益的现实指向
**节 培育公民实践理性
一、在养成实践理性中确立公益的主体性
二、在交往实践中确立公益的主体间性
三、在人民群众实践中确立公益的类主体性
第二节 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命运共同体的公益价值取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分析
三、“我们”在命运共同体中参与公益
第三节 推进中国治理现代化
一、实现治理现代化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公益
二、通过参与公益营造现代公共生活空间
三、在参与公益中重塑社会治理方式
第八章 中国参与式公益的教育策略
**节 优化公益项目方案
一、厘清目标:学生公民与政府一道实现“善治”
二、优化路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升水平:养成公民美德
第二节 构建公益学习共同体
一、立足社区构建学习共同体
二、帮助学生学会与社会各方民主协商
三、在参与公益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第三节 构建公益网络社区
一、构建参与式公益的网络语义关联
二、在构建语义关联中培育德性公民
三、构建参与公益网络命运共同体
结语 通过参与式公益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
一、要扬弃西方公民教育
二、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三、要培育学会参与公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发表的重要论文与本书的关联章节
后记
展开全部
比较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参与式公益研究 作者简介
于希勇,男,1979年生人,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浙江省伦理学会理事,浙江省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成员,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