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101454
- 条形码:9787521101454 ; 978-7-5211-014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 本书特色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1952年-1965年)》每封信均有谭戎生的追忆,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将军写信的背景有着重要引导意义。通过追忆介绍了将军为建设西藏、稳定西藏、保卫边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将军的崇高风范和无私情怀,也轮廓式涉及了共和国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解放和稳定西藏、反右运动、大跃进、西藏平叛、自卫作战等一些背景情况,同时也展示了那一代青年人的理想、奋斗和成长历程,有助于我们更真切地体味家书的深刻内涵和高远境界,有很强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 内容简介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1952年-1965年)》收录整理了老红军、开国中将谭冠三和李光明夫妇从1952—1965年间给长子谭戎生所写的珍贵家书40封及照片,信中谭冠三将军或向家人讲述自己的历史、近况、抒发报国之志,或向子女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留下教子的箴言,展现了将军赤诚向党、以身许国、廉洁治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此外,编著者在每封信后增加了追忆和背景资料内容。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 目录
前言
**封信(1952年8月)
第二封信(1952年8月7日)
第三封信(1953年8月17日)
第四封信(1956年1月11日)
第五封信(1956年6月3日)
第六封信(1958年1月21日)
第七封信(1958年10月19日)
第八封信(1960年2月9日)
第九封信(1960年8月1日)
第十封信(1960年9月25日)
第十一封信(1960年10月21日)
第十二封信(1960年10月25日)
第十三封信(1960年12月7日)
第十四封信(1961年5月11日)
第十五封信(1961年10月1日)
第十六封信(1961年11月30日)
第十七封信(1962年3月9日)
第十八封信(1962年3月29日)
第十九封信(1962年5月5日)
第二十封信(1962年5月21日)
第二十一封信(1962年9月13日)
第二十二封信(1962年10月27日)
第二十三封信(1962年11月25日)
第二十四封信(1962年12月12日)
第二十五封信(1963年5月5日)
第二十六封信(1963年9月21日)
第二十七封信(1963年10月1日)
第二十八封信(1963年10月17日)
第二十九封信(1963年10月29日)
第三十封信(1963年11月17日)
第三十一封信(1964.年1月1日)
第三十二封信(1964年1月23日)
第三十三封信(1964年3月20日)
第三十四封信(1964年8月16日)
第三十五封信(1964年8月29日)
第三十六封信(i964年9月16日)
第三十七封信(1964年10月22日)
第三十八封信(1964年11月19日)
第三十九封信(1964年12月9日)
第四十封信(1965年6月15日)
谭冠三将军文选
戎马高原抒壮志世界屋脊写春秋
谭冠三同子女的谈话
谭冠三同子女的谈话(续)
谭冠三同北京人大附中同学座谈时的讲话
谭冠三给超民表弟的信
谭冠三诗六首
第二次长征——随同十八军进藏/李光明
接受任务义无反顾
进军路上勇往直前
谭冠三同志履历表
李光明同志简历
踏着父亲的足迹走上了西藏高原/谭戎生
编者后记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 节选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1952年-1965年)》: 戎生: 你这几年来,学习进步一定很好。我们天天在这里希望你进步。你的弟弟延丰现在那里,他学习有很大进步?希你写信来告我。 我们身体很好,工作也很顺利,不要挂念。祝你和你弟弟身体好,并祝进步! 你的 爸爸谭冠三 妈妈李光明 一九五二年八月 戎生追忆: 从父亲1947年离开我们,已经有5年时间没有父母的音讯了。今天收到西藏来京开会的战斗英雄叔叔带来的书信,别提多高兴了。 父母的来信,问及我近几年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嘱咐我写信告诉他们二弟延丰的情况。因为我俩入校时,我上小学二年级(8岁),二弟延丰只有4岁多,尚在幼儿园。我俩虽在同一个学校,但也很少见面,加以年龄较小,既不大懂事,也不会写信,不可能及时向父母报告我们的情况。双亲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写来了这封短信。 母亲前后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大哥谭鳌1939年出生在延安,父亲这时已奉命从延安抗大去晋察冀冀中军区(兼三纵队)任政治部副主任,没有等到母亲分娩就出发了。当时在延安,根据组织安排很多同志都把孩子寄养在百姓家。作为母亲自然舍不得,她把大哥送走了三次,又要回了三次,说:“孩子还没生下来,老谭就上前线了,他还没来得及看看自己的儿子就走了。” 她背着不满三个月的孩子,与彭真同志的爱人张洁清等十几个同志从延安出发,前往抗日前线,一路艰苦行军,通过多道敌人的封锁线,走了4个多月才到达冀中。她说:“这次我冒着生命危险,把儿子背到冀中,就是要让老谭看看自gI~JL-T-。”她到冀中军区时,父亲到了一分区,后又奉命调到赵谭(南进)支队,大哥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不幸天亡。 1943年春,父亲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出席了“七大”会议。母亲带着我长途跋涉回到延安,又生下妹妹秀秀。这时我和妹妹都得了“百日咳”,因为没有药及时治疗,结果我活下来,秀秀却死了。 次年,弟弟延丰出生了。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两人随部队行动,历经艰苦。我们是在战争环境中成长的,能够活下来已经是很幸运的。 三年后,妹妹齐峪出生了。父母都非常喜欢。但战斗频繁,环境十分艰苦,母亲只好把她送到河北高阳县一个农民家中寄养。次年母亲又生了小弟戎丰。戎丰出生仅7天,就寄养在一个农民家,并写有字据。 1949年2月,父亲调十八军任政治委员,渡江战役打响后,他和张国华军长一起率十八军随二野直下大西南,进行解放战争的*后进军。3月,北京城解放了。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延丰来到北京,把我们送进了华北军区荣臻小学,母亲返回保定党校学习。不久母亲接到南下去四川的通知,临走前她到北京看了我和弟弟,弟弟才5岁,哭着闹着不要母亲走。待他睡熟以后,母亲还是忍着内心的痛苦走了。 从那以后,我们兄妹四人天各一方。一直到1955年,父亲从西藏到北京参加党的代表大会,8年后才见到自己的孩子。母亲1954年参加西藏妇女参观团回北京参观,也离开我们整整5年了。 可以说,我和弟弟是在“依学校为大家庭,视老师为父母”的集体环境中长大的。妹妹齐峪和小弟戎丰则是在农村劳动人民的怀抱中成长的。北京解放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部分家庭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经过战斗洗礼的父母同孩子们团聚了。而我们的父母又接受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历史重任。 ……
将门家风: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 作者简介
谭戎生,男,汉族,籍贯为湖南耒阳市小水镇柘溪村,抗日战争艰苦时期即1941年出生在山东观城夏沟村。1949年至1960年在北京八一学校、北京第四十二中(北京师院附中)、北京人大附中学习。1960年7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习(哈军工),毕业后留校在毛主席亲笔题字的学院《工学》报任编辑。1966年初调国防科(工)委,历任助理员、参谋、后勤干部教导大队大队长兼党委书记。1986年5月调四川省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后主动平调西藏军区历任日喀则军分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林芝军分区副司令员。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调任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后勤部研究员。1996年退休。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20.2¥42.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4.4¥10.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
¥11.5¥36 -
中华国学百部:中国将帅传(全二册)
¥7¥12 -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 上下(全两册)
¥18.5¥69.9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叶成焕
¥10.4¥29.8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邓恩铭
¥12.5¥29.8 -
项英传
¥18.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