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尔蒙文:蒙文
-
>
我的石头记
-
>
心灵元气社
-
>
女性生存战争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农民工福利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9252790
- 条形码:9787109252790 ; 978-7-109-2527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农民工福利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状分析—能力度量—回流影响—能力剥夺—机制设计”的思路出发, 利用实地调查数据, 分析了有关农民工福利的五个重要问题: (1) 构建农民工福利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客观有效的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以准确反映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福利状况。 (2) 农民工的福利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3) 农民工福利受损与回流存在的关系。 (4) 农民工的福利贫困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5) 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对农民工福利的影响。
农民工福利问题研究 目录
《华村一家丛书》总序
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数据
1.7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福利与贫困
2.1.1 福利概念的界定及其演变
2.1.2 可行能力
2.1.3 多维贫困
2.2 农民工研究
2.2.1 农民工福利
2.2.2 农民工贫困
2.2.3 农民工回流返乡
2.3 评述与启示
第3章 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相关概念
3.1.1 福利
3.1.2 能力贫困
3.2 分析框架
3.2.1 现实基础:户籍制度及其衍生制度
3.2.2 基本假设:理性与自由
3.2.3 框架构建:农民工可行能力的四阶段模型
3.3 测度模型
3.3.1 现有研究回顾
3.3.2 测度模型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民工福利的总体描述
4.1 背景介绍
4.2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目标群体选择
4.2.3 样本抽样过程
4.2.4 调查实施过程
4.3 数据基本信息
4.4 进城农民工福利现状分析
4.4.1 纵向比较
4.4.2 横向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福利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5.1 个体福利测度研究回顾
5.2 测量的模型设定与指标构建
5.2.1 测量的模型设定
5.2.2 福利测量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5.2.3 福利测量的指标构建
5.2.4 指标*大值、*小值的选取
5.3 农民工福利的测量
5.3.1 农民工福利水平的测度
5.3.2 农民工福利的分布情况
5.3.3 农民工福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5.3.4 农民工福利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福利受损与返乡回流
6.1 引言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1 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6.3 实证研究
6.3.1 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6.3.2 农民工回流按功能性活动分解
6.4 农民工回流后生存状况对比分析
6.5 福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福利贫困的测量与分解
7.1 引言
7.2 模型与方法
7.2.1 福利贫困的测量
7.2.2 农民工福利贫困的分解
7.3 实证分析
7.3.1 福利贫困的测量
7.3.2 福利贫困按功能性活动指标分解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福利与居住证制度
8.1 引言
8.2 居住证与农民工福利
8.3 模型设定与数据信息
8.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8.3.2 居住证基本情况
8.4 实证结果
8.4.1 基准模型估计结果
8.4.2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逐步消除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
9.2.2 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市民身份认同
9.2.3 促进农民工发展与能力的获得
9.2.4 让更多的农民工受益于居住证
9.3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华村一家”团队已出版专著名录
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数据
1.7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福利与贫困
2.1.1 福利概念的界定及其演变
2.1.2 可行能力
2.1.3 多维贫困
2.2 农民工研究
2.2.1 农民工福利
2.2.2 农民工贫困
2.2.3 农民工回流返乡
2.3 评述与启示
第3章 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相关概念
3.1.1 福利
3.1.2 能力贫困
3.2 分析框架
3.2.1 现实基础:户籍制度及其衍生制度
3.2.2 基本假设:理性与自由
3.2.3 框架构建:农民工可行能力的四阶段模型
3.3 测度模型
3.3.1 现有研究回顾
3.3.2 测度模型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民工福利的总体描述
4.1 背景介绍
4.2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目标群体选择
4.2.3 样本抽样过程
4.2.4 调查实施过程
4.3 数据基本信息
4.4 进城农民工福利现状分析
4.4.1 纵向比较
4.4.2 横向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福利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5.1 个体福利测度研究回顾
5.2 测量的模型设定与指标构建
5.2.1 测量的模型设定
5.2.2 福利测量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5.2.3 福利测量的指标构建
5.2.4 指标*大值、*小值的选取
5.3 农民工福利的测量
5.3.1 农民工福利水平的测度
5.3.2 农民工福利的分布情况
5.3.3 农民工福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5.3.4 农民工福利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福利受损与返乡回流
6.1 引言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1 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6.3 实证研究
6.3.1 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6.3.2 农民工回流按功能性活动分解
6.4 农民工回流后生存状况对比分析
6.5 福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福利贫困的测量与分解
7.1 引言
7.2 模型与方法
7.2.1 福利贫困的测量
7.2.2 农民工福利贫困的分解
7.3 实证分析
7.3.1 福利贫困的测量
7.3.2 福利贫困按功能性活动指标分解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福利与居住证制度
8.1 引言
8.2 居住证与农民工福利
8.3 模型设定与数据信息
8.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8.3.2 居住证基本情况
8.4 实证结果
8.4.1 基准模型估计结果
8.4.2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逐步消除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
9.2.2 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市民身份认同
9.2.3 促进农民工发展与能力的获得
9.2.4 让更多的农民工受益于居住证
9.3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华村一家”团队已出版专著名录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2.9¥5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8.6¥55.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9.9¥2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4.1¥32.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9.1¥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6.1¥3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20.2¥35.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4.0¥32.8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蚂蚁社会
¥44.5¥78 -
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
¥12.2¥35 -
美国监狱:美国资本和权力的游戏
¥18.4¥58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55.9¥99.8
浏览历史
数控机床操作和典型零件编程加工/高素琴
¥42.6¥49.0中国燃煤电厂大气重金属排放趋势及减排策略
¥39.1¥56.0写给UI设计师看的数据可视化设计
¥76.3¥109.0展示设计
¥32.9¥56.0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唐代环南海开发与地域社会变迁研究(全2册)
¥69.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