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艺术史二十讲

艺术史二十讲

作者:曹意强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26cm 页数: 231页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2.0(6.5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艺术史二十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4070990
  • 条形码:9787534070990 ; 978-7-5340-7099-0
  • 装帧:105g哑粉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史二十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艺术爱好者 美术作品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过程中,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由此塑造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从这个观点出发,艺术欣赏决不单是一个附加的提高个人素质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人生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曹意强教授的《艺术史二十讲》通过二十讲的内容,为读者展现了全面的中西艺术样貌。

艺术史二十讲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艺术发展的故事, 概述中国和西方美术的发展史, 为读者欣赏具体的作品提供历史的背景。

艺术史二十讲 目录

前 言/1 导 言/1 **讲 西方史前艺术/5 第二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13 第三讲 拜占庭和早期基督教美术/25 第四讲 欧洲中世纪艺术/35 第五讲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47 第六讲 北方文艺复兴艺术/61 第七讲 巴洛克、洛可可以及现实主义艺术/75 第八讲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91 第九讲 印象主义及以后的艺术/99 第十讲 现代艺术的开端/113 第十一讲 今日艺术/127 第十二讲 中国史前艺术/135 第十三讲 先秦艺术/147 第十四讲 秦汉艺术/157 第十五讲 魏晋南北朝艺术/169 第十六讲 隋唐五代艺术/181 第十七讲 两宋绘画/193 第十八讲 元代绘画/201 第十九讲 明代绘画/211 第二十讲 清代绘画/217 图版目录/224 后记/232
展开全部

艺术史二十讲 节选

  导 言  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立的价值。有人曾说,艺术就是艺术,犹如水就是水一样,它的美学价值无须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不过,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欣赏个别艺术作品,还是要首先理解它所导源的人类艺术的全貌,唯有在这个历史全景中,才能凸现具体作品的创造性特质。在这个部分,我们力图为读者勾画一幅中西美术的发展略图,为读者欣赏永恒的美术杰作提供参照背景。  当学者们面对丰富多彩的传世杰作时,经常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艺术作品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么,“艺术有历史吗?”  我们现在所用的“历史”一词,包含着进步的观念。18世纪的欧洲思想家发现,人类的历史是由野蛮向文明进化的历程,这种信念已渗透人心,当我们运用“历史”概念时,我们不由自主地赋予它以这样的含义: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的进程而由低级向高级进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等都雄辩地验证了这个进步的观念。19世纪诞生了现代历史学科,艺术史(History of Art)也相应而生,它很快成为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并驾齐驱的学科,旨在对人类的传世视觉作品进行系统的学术探究,即通过人类的审美创造产品理解人类的历史和美学价值观。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艺术史家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就是要回答“艺术何以会有一部历史”。在历史研究领域,如果一个新发现的史实推翻了某个定论,那可说是研究的进步,在科学上更是如此,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便使牛顿的理论成为了历史。然而,这种进步的模式并不适用于解释艺术的历史。  艺术是人类精神王国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精神和物质相互结合的审美产品。从艺术的纯粹技术角度看,我们也可以将之描写成一部逐渐进步的历史。从原始民族用自然矿物质颜料在岩石上作画,到中国人在绢素和纸张上作画,再到欧洲人发明油质颜料,引进人体解剖学和透视法,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仿佛使人能亲临其境的现实错觉,直至当今运用电脑等新工具制作新媒体艺术,无不说明艺术的技术如同科学一样,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艺术史家可以从艺术技术、技巧和材料运用的角度构建一部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的作者贡布里希以再现技术的进化为主线,勾画了从古希腊到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西方艺术的历程,并特别强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们复兴了古希腊艺术的发明,力图创造三维空间的视觉错觉。19世纪的印象主义画家将这种努力推向极致,试图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影变化,描绘出如其眼睛所见的真实景象。  欧洲艺术家不断完善的再现技术,乃是人类文明中一项伟大的成就,这项成就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思想、科学和历史的面貌。然而,不断更新的技术和媒介并不能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杰作,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艺术具有不可言喻的审美特质。其美学价值超越时空、超越技术、超越个人偏好而千古不易。在人类创造的领域中,艺术是唯独一个不以时代进程而论价值的领域。  21世纪制造的轿车,在技术和性能上一定优于20世纪初的汽车,但若将轿车当作设计艺术品,那么,从审美价值上看,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英国劳斯莱斯的创始人之一亨利?莱斯曾说:“车的价格会被人忘记,而车的质量却长久存在。”这种质量比之艺术品质,在时间的坐标上,就没有随之演进的历史。相反,艺术的创造往往共时地展开,并呈现出令人惊讶的景象。如果从历时的观点出发,我们很难想象下述五件作品的创作年代仅隔数年:意大利画家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图1)、缅甸艺术家所做的《驴头魔鬼》(图2),以及比利时著名画家梅姆林的《圣乌尔苏拉神龛》(图3)均作于1489年。而短短几年之后,墨西哥画家为《布琪亚抄本》描绘了图画(图4),中国文人画家唐寅画了《山居图》(图5)。  这五件同出于十年之内的作品,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有天壤之别,我们无法用相似标准去评判它们,但它们都是永恒的杰作,正如本书力图向读者表明的那样,其永恒性源于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特质。中国古人在画论中早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艺术不分先后,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作品的好坏。据说现代派艺术先锋毕加索在观看拉斯科史前岩画时就惊叹说,人类的绘画在3000年里没有什么进步!  艺术虽无历时发展的历史,然而,当我们回顾人类30000多年无比丰富的视觉创造成果时,却必须采纳某种有序的讲述形式。其实,任何知识领域,也包括历史学科,都是我们为理解广袤无序的自然和人文宇宙而发明的智性形式。“历史”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指对人类事件的“探究”。我们即在此意义上概括艺术的历程,为我们更好地欣赏独一无二的永恒杰作提供一个历史框架。  众所周知,世界艺术大略分为两大体系,一则源于古希腊的西方艺术,二则源于中国的东方艺术。虽然当今学术界已对此提出疑义,但为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将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的历史分别加以论述。在世界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的艺术家都创作了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在认识到这个事实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上述两个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观望这两座巍巍的高峰,有助于理解所有的美术。  ……

艺术史二十讲 作者简介

曹意强教授,1957年生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新美术》主编,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科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英国《艺术史》国际顾问、牛津大学博物馆研究员、美国国立美术馆高级研究员、克拉克艺术院院士、密西根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关注中国艺术史学科建设,致力于艺术与思想、图像与历史、艺术与国际交流的关系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