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作者:贺昌群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5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7.6(6.0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52617
  • 条形码:9787100152617 ; 978-7-100-1526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本书特色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前言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引领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目录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序言
上篇 汉魏间学术思想之流变
中篇 魏晋之政与清谈之起
下篇 清谈思想初论
附录
烽燧考
汉唐精神
论王霸义利之辨
汉初之南北军
升斗辨
诗中之史
贺昌群先生学术年表
贺昌群和他的《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展开全部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节选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120年纪念版)》:  一、外来方术之兴起方术之兴,起于战国,方术之名,初见于《史记》卷十二《武帝纪》: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帝,帝有爱姬王夫人卒(《汉书》作“李夫人”),少翁以方术夜致王夫人。李少君、栾大等并以方术封侯。操其术者日方士,多海上燕齐之人,《史记》卷六《始皇本纪》:三十七年遣方士燕人徐市等入海求神药。始皇欲长生久视,自称真人。则秦皇、汉武时,方术之内容,大抵为讲求鬼神仙药之事。及王莽矫用符命,光武尤信谶言,方术乃与纬谶、阴阳、五行、灾异合流,范晔《后汉书》卷一一二《方术传》序谓:“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驰骋穿凿争谈之也。”东汉方术亦称道术,方士亦称道士,能作符咒,疗疾病,役鬼神,通五经,善图谶,道教由此而兴。桓灵之世,诸说又牵附黄老。明帝永平中,佛教虽已传入中土,而汉人视之亦方术也。楚王英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大交通方士,为符瑞造作图谶,欲谋不轨(《后汉书》卷七十二《楚王英传》)。浮屠(Buddha之对音,华言佛也)之教,而以斋戒祭祀为务,何异于鬼神方术,汉代百神祠祀盛行③,佛教输入之初期,汉人必与黄老鬼神方术等夷视之无疑,故襄楷《上桓帝疏》中有“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之语也(《后汉书》卷六十《襄楷传》)。汉末,东西交通逐渐频繁,方术之内容,乃与东汉中叶以前大异。东汉中叶以前,方术为阴阳、推步、图谶、纬候,号为内学,其流则有风角、遁甲、望云、省气、验察、妖祥,如任文公、郭宪、高获、谢夷吾等,范晔列之于《方术传》上篇,明其与下篇汉末唐曼、公沙穆诸方士之术异也。其时针脉符咒之术,流行于方术佛道之间,如郭玉为人治病,一针即瘳,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后汉书》卷一一二下本传)。华佗精于方药,针不过数处,平脉之候,其验如神。佗又制漆叶青黏散,服食可益寿,时人以为仙。章怀注:“字书无黏字,相传音女廉反,然今人无识此者,甚为可惜”(《后汉书》卷一一二下《华佗传》。按:《魏志》卷二十七《华佗传》“黏”作“黏”,裴注引《佗别传》云:青黏一名地节,一名黄芝)。魏晋清谈家服食寒食散(详下节),始于何宴,《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秦丞相《寒食散论》云:“寒食散之方,虽出于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则此类方药,至少在汉季已流行,且不特方术家多操其技,僧徒亦多能之,安清(字世高)译经*多,为一代大师,《高僧传》(卷一)称其七曜五行,医方异术,无不综达。吴时,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亦谓世清博学多识,针脉诸术,睹色知病,牟子《理惑论》(《弘明集》卷一)言佛家有病,则进针药。可知当时方术与西域沙门之关系,必甚密切,针脉医药之术,必有自来(参考陈寅恪先生“《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印度故事”,《清华学报》第六卷**期)。符咒之记载,不见于西汉史传,东汉中期始渐传说。费长房见一老翁,为作符,使主地上鬼神,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后汉书》卷一一二下本传)。  ……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作者简介

贺昌群先生(1903-1973年),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先生自幼家境贫窘,早年靠母亲养蚕喂猪和亲友求学。1921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奔赴上海,进入沪江大学攻读英语,后因经济困难辍学,考入商务印馆编译所。在商务期间,先生刻苦勤奋、连昏接晨地不释手,在海中耳濡目染地接触大量学术的前沿动态,开始了他的译着生涯。1930年先生东渡日本,潜心阅读了“东洋文库”的丰富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