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51.8(7.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219799
  • 条形码:9787516219799 ; 978-7-5162-1979-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引入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剖析司法案件错判的成因。作者结合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指出: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在认知、记忆和判断上的天然缺陷,刑事司法系统的诸多基本假设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及案例支持下,本福拉多表明了:刑事审判体系并不是一个严密稳固的系统,而是一系列功能失调的部门集合。不公正的要素已经扎根在法律体系当中,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诉讼结果。
本书涵盖了司法审判中的10个角色身份——被害人、警察、犯罪嫌疑人、检察官、陪审团、证人、法官、公众、罪犯;从科学角度提出了诸多富有创建、引人深思的论点,并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提出了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内容简介

☆深受媒体和读者好评
·《纽约时报》畅销书(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名列Audible.com的非虚构榜排名No.1
·入选Amazon月度非虚构图书和Goodreads月度图书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和图书馆学刊(Library Journal)、著名的大众科学资讯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等对本书赞誉有加。

☆荣获多项法律、心理学领域的写作大奖
·2017年美国法学-心理学学会年度图书。
·法律写作领域深有影响的“绿袋法律标杆写作奖”(Green Bag Exemplary Legal Writing)
·美国科学作家协会(NASW)颁发的社会科学新闻奖(Society Journalism Awards)荣誉奖
·正义社会媒体奖(Media for a Just Society Awards)决选

☆多位科学领域的名家认可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神经医学家大卫·伊格曼、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认知科学家森舸澜等鼎力推荐。

☆ 视角新锐,论题深刻
借鉴心理学、神经科学的*成果,剖析司法案件错判的成因。☆深受媒体和读者好评
·《纽约时报》畅销书(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名列Audible.com的非虚构榜排名No.1
·入选Amazon月度非虚构图书和Goodreads月度图书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和图书馆学刊(Library Journal)、著名的大众科学资讯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等对本书赞誉有加。

☆荣获多项法律、心理学领域的写作大奖
·2017年美国法学-心理学学会年度图书。
·法律写作领域深有影响的“绿袋法律标杆写作奖”(Green Bag Exemplary Legal Writing)
·美国科学作家协会(NASW)颁发的社会科学新闻奖(Society Journalism Awards)荣誉奖
·正义社会媒体奖(Media for a Just Society Awards)决选

☆多位科学领域的名家认可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神经医学家大卫·伊格曼、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认知科学家森舸澜等鼎力推荐。

☆ 视角新锐,论题深刻
借鉴心理学、神经科学的*成果,剖析司法案件错判的成因。
挑战刑事司法体系的基本预设,分析法律体系在科学基础上的缺陷。
揭示人类内心中隐藏的偏见,挖掘引发司法不公的心理根源。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目录

导言 如何实现公正? / 刘静坤
序言
**部分 侦查
**章 被害人:无处不在的身份标签第二章 警察:危险的供述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第二部分 审判
第四章 检察官:违反规则第五章 陪审团:旁观者的视角第六章 目击证人:记忆的偏差第七章 专家证人:如何编造谎言第八章 法官:裁判员还是激进派第三部分 刑罚
第九章 公众:以牙还牙
第十章 罪犯:扔掉监狱的钥匙第四部分 变革
第十一章 挑战——我们要克服哪些困难第十二章 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
鸣谢
关于资料来源的说明
展开全部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相关资料

在这部重要、深刻的处女作中,本福拉多借鉴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现,揭示了警察、陪审员和法官通常是凭直觉,而不是靠确凿的事实来进行判断……这项新的研究挑战了法律体系大多数关键方面的基本假设,包括目击证人记忆、陪审团评议、警察程序和刑事惩罚……这是一个原创的、引人深思的论点,颠覆了我们长久以来珍视的信念——法律能带来公平正义。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这本书表明,美国的刑事司法根本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系列功能失调的部门,它们做出有偏见的决定,降低社会的安全性。本福拉多熟练地分析了实际案例和心理学、神经科学领域的蕞新研究,为进行更广泛的司法改革而辩护……这是一次对当今刑事司法系统的精彩批评,权威并可行。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本福拉多认为,刑事司法中的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于没有考虑到人类认知、记忆和决策的弱点……这是法律界的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其他的读者也应该读, 因为这本书既讨论法律上的不公正,也涉及了日常行为混杂不清的特质。
——新科学家杂志(New Scientist)
本福拉多在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支持下,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本福拉多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刑事司法系统的基本假设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他也提醒我们刑事司法实践偏离其预设目标有多远。
——Pop Matters

这项富有洞见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感不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刑事不公”的体系*不应被容忍,这本书提供了人道、合理的方法,用以治愈这个体制内一些弊病。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在对美国刑事司法系统的这一挑衅性批评中,亚当·本福拉多提出了合理的质疑,证明了不公正的结果不是悲惨的例外,而是常态,而人类心理是罪魁祸首。本福拉多将前沿研究与对现实生活案例的洞察结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我们隐藏的偏见如何破坏法律对公平和平等的保障,并提供了急需的解决方案。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作者
这是一本写得很漂亮的书,既引人入胜,又很重要——它融合了心理学研究、法律知识和引人入胜的叙事。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法律体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福拉多对人类心理和法律之间关系的见解将会启发你——并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
——亚当·奥特(Adam Alter),社会心理学家
本福拉多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判断都有许多不完美之处。他以惊人的知识温和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了解我们潜意识中的偏见以及利用这些偏见的司法系统是何等吸引人,又是何等令人不安。但他更进一步:他提供了可获得的解决方案。
——杰夫·霍布(Jeff Hobbs)
与经济学或哲学等领域不同,司法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神经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类思维的相关发现。这本及时而重要的书可以帮助我们将我们的刑事司法系统带入21世纪。
——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哥伦比亚大学亚洲教授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作者简介

[美]亚当?本福拉多(Adam
Benforado)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法学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哈佛大学法律,曾担任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助理,Jenner&Block(简博)事务所合伙律师。他发表过大量学术文章和书摘,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高等教育纪事》《美国学者》和《波士顿评论》也发表过专栏和论文。

译者:刘静坤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蕞高人民法院法官、代理审判长,曾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等改革项目。出版《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in China》《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法庭上的真相与正义》《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等著作、译著二十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