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8.3(6.1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8902260
  • 条形码:9787558902260 ; 978-7-5589-0226-0
  • 装帧:105g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9-15岁人类对于深海的认识仅仅在近些年才取得显著的进展,因此目前介绍深海知识的科普书籍很少,适合青少年的更是凤毛麟角。《深海探索》丛书将深奥严肃的科学问题,用鲜活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少儿科普图书!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内容简介

古代就有潜水员吗?人类能潜入多深的海底?“上天”难,还是“下海”难?深潜器能下潜到海底*深处吗?为什么人类要探测深海?“蛟龙号”潜航员崔维成将向你介绍人类深潜的历史、深潜器的*近进展,以及有关深潜的科学知识。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目录

一、挑战深海

1、古代有潜水员吗

2、人类能潜入多深的海底


二、向着更深的海底进军

1、风靡一时的“深海潜水球”

2、**次探底“挑战者深渊”

3、令人惋惜的“阿基米德号”


三、开启现代探测海洋资源新纪元

1、“劳模”深潜器——“阿尔文号”

2、此“鹦鹉螺号”非彼“鹦鹉螺号”

3、一对孪生姐妹花——“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

4、曾经的深潜冠军——“深海6500号”

5、孤独的探险者——“深海挑战者号”

6、中华民族的骄傲——“蛟龙号”

7、海下的精灵——“深海勇士号”

8、开启中国万米深潜时代的“海斗号”

9、潜入深海的“彩虹鱼号”


展开全部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节选

古代有潜水员吗 漫游海底,与鱼儿一起在珊瑚丛中嬉戏起舞,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和遐想。而在古代却没有这么浪漫,人们冒险潜入海底大多是为了捕鱼采珠。 *早的潜水员——采珠人 据考证,*早的潜水员应该是古代的海底采珠人。他们靠采集蚌壳为生,因为其中有美丽而珍贵的珍珠,但蚌壳大多生长在海底,因此采珠人必须冒险潜入海中。 波斯湾近海众多的珊瑚礁以及宽阔的浅滩,是珍珠蚌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自古就有“珍珠海岸”的美名。采珠人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他们驾着渔船出海,到达目的地后,先取出一条结实粗大的长绳,一端牢牢地绑在船上,另一端系在腰上;然后戴上一种由透亮的龟甲片制成镜片的泳镜,用木夹夹住鼻孔,手持一把尖刀,抓着绳索潜入海底,在密密匝匝的珊瑚礁中艰难地搜寻珍珠蚌。采珠人的脖子上一般都挂有一个竹篓,采到的珠蚌就放在竹篓里。当他们感觉快要支撑不住时,就会用力摇动腰间的绳子,船上的人就会将采珠人连人带竹篓拉到水面上。 纵然采珠人身缠粗绳,但还是常常会被恶浪吞没,或是被鲨鱼咬伤甚至咬死。除此之外,采珠人在海底还要承受缺氧的考验和来自海水的巨大压力。而在寒冷的冬天,海底逼人的寒气更是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采珠可以说是一种九死一生、以人易珠的危险职业……这种原始的采珠方法极大地损害着采珠人的身体健康,很多人因长年采珠而患有各种疾病。在墨西哥湾,在印度洋,在所有珍珠的产地,采珠人过着艰辛危险、朝不保夕的生活,每一颗珍珠都渗透着采珠人的血泪。 采珠“海女” 当然,也有女性下海采集珍珠、鲍鱼、牡蛎及海绵,一般称之为“海女”。有种说法称女性更加适合潜海采珠,因为她们的皮下脂肪多,适合潜水;而且女性会根据自己的呼吸长短来调整潜水的时间,而男性则更容易因在水下逞强而遭遇不测。海女都“以胖为美”,越胖越受大家的喜爱! 日本采珠的“海女”据说已有2000年历史。近代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珍珠大多靠人工培育,不再像从前那样潜海捕捞珍珠贝。但是日本的“海女”采珠,还是作为旅游表演节目保留了下来。 海洋游牧民族——巴瑶人 说到潜水,不得不提巴瑶族,他们以海为家,是一个没有国籍的海洋游牧民族。数百年来,巴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东南亚海域,依靠潜水打鱼为生,鲜少踏足土地。因此在巴瑶族,人人都是潜水高手,他们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先学会了游泳,可以徒手下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为应对水压,巴瑶人在幼年时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以减少潜水时的痛楚。 为了避免争端和保护海洋资源,一些周边国家政府让巴瑶人上岸定居,“海洋牧民”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新书--深海探索:下潜下潜 作者简介

汪品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1999年在南海主持实施了中国首次大洋钻探。吴自军,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曾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类课题。拓守廷,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地质。2005年以来从事中国大洋钻探的科学管理工作,负责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