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30cm 页数: 306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85.8(6.7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541912
  • 条形码:9787562541912 ; 978-7-5625-419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地球科学系统思想, 全面构建了系统的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 并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实例。全书共分十二章, 内容包括: 城镇地质环境与城镇安全, 城镇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技术, 城镇环境地质调查技术, 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技术, 城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 城镇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技术, 城镇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技术, 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应用实例。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目录

**章 城镇地质环境与城镇安全
**节 城镇遭遇和产生了大量地质环境问题
一、地震
二、地质灾害
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
第二节 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城镇安全
一、地震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二、崩塌、滑坡与泥石流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三、地面塌陷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四、地面沉降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五、地裂缝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六、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淤积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七、水土污染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八、生态退化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
第三节 城镇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
一、地质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二、不合理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镇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技术
**节 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
第三节 城镇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内容
一、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
二、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适应能力
三、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影响
四、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关系协调
第四节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
一、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二、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适应能力研究方法
三、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研究方法
四、城镇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关系协调研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镇环境地质调查技术
**节 概述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要求
第二节 调查内容
一、地质环境组成要素
二、地质灾害
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
四、人类活动
第三节 调查程序
一、一般要求
二、调查流程
第四节 调查方法
一、资料搜集与分析
二、调查工作方案制定
三、遥感调查
四、地质测绘
五、地球物理勘查
……
展开全部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节选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  (二)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支撑能力研究方法  1.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  1)确定工作区主体功能用地类型  根据《城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国家标准和规范对功能用地的有关规定,基于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系统地总结城镇人类活动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城镇地质环境的功能需求;然后,根据人类活动对城镇地质环境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不同,确定工作区所涉及的功能用地类型。从地学角度,分析不同功能用地类型对地质环境的需求以及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建立不同功能用地地质环境影响因子定性分析表,用聚类分析法确定主体功能用地类型。  2)不同功能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分级  在功能用地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功能用地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参与功能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建立不同功能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不同功能用地的评价指标后,参考有关政策,根据不同功能用地的地质环境需求,确定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标准。  3)构建评价模型  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确定不同功能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划分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不同的评价理论中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评价方法等都不尽相同,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又具有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影响的特征。因此,评价模型的选取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中*常用的有综合指数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等数学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评价指标的定权方法。这些定权方法不能有效克服指标内部差异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利于等级划分,容易导致评价结果过于平均。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缺点,考虑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是:敏感因子一变权层次分析一综合指数法。  2.地质环境功能区划  城镇地质环境功能区划需立足于城镇不同人类活动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兼顾现状条件下的实际地质环境功能布局以及中长期国土规划,结合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对区域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把工作区划分成不同地质环境功能区,并综合考虑功能区划的利弊因素,分别提出地质环境功能区划意见。  3.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对(实际的,或规划的,或理论的)城镇地质环境功能区,评估各功能区地质环境空间可能承受的某一特定人类活动的*大潜能。根据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产生的临界条件,确定不同地质环境功能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一地质环境承载力。  三、城镇人类活动一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研究方法  (一)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方法  城镇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是在城镇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和标准,选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对每个城镇功能区人类活动已造成的(或者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做出定量评判和划分,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的流程基本如下。  (1)根据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特性的分析,识别主要地质环境影响及其制约因素。  (2)根据主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确定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确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目标。在此基础上,按人类活动的类型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评价建成区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长远影响;对于规划区,在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分析,预测规划区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影响。  (4)针对现状评价结果,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地质环境管理要求;针对规划影响评价结果,调整或修改规划方案,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负荷分析、趋势分析、类比分析等。  (二)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方法  风险性评价是指对不良结果及不期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后果进行描述及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系统过程。地质环境的风险性评价是对不同类别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发生后所造成的潜在损失的定量分析和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概括起来,地质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风险性评价三部分内容。  1.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方法  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是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产生机制,根据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其诱发因素,评估预测地质环境问题的稳定性、发生概率、规模、强度、密度、影响范围等,根据危险程度圈划危险区及其危险等级。  对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危险性的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成因历史分析法、数学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  2.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方法  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主要以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为基础,将各功能区视为承灾体,研究分析各功能区的易损性。城镇规划建设的功能区类型不同,其中构筑物类型及其进行的人类活动也不相同。不同功能区的易损性由于人口密度、主要构筑物类型及其经济产值等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影响因素分析  鉴于城镇的社会属性非常复杂,承灾体易损性的影响因素非常之多,如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特征、抗灾减灾措施等都对承灾体易损性的影响很大。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相关资料,选取人口安全易损性、社会基础结构易损性和经济易损性三方面来对承灾体易损性进行评价:人口安全易损性定义为地质环境问题中可能死伤人数占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发生前人口总数的比重或百分比;社会基础结构易损性主要指房屋建筑、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生命线工程、生活及生产构筑物、室内及室外用品等的损失程度;经济易损性主要指救灾资金投入及产业部门产值的减少程度。  2)评价思路  根据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城镇发展规划图或者城镇的理论地质环境功能区等用地布局图件对城镇进行功能分区;建立各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不同功能区的性质,参考相关资料,对不同功能区易损性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计算各功能区承灾体的易损性;根据各功能区的易损性值进行承灾体易损性分区。  3.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方法  在地质环境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单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风险性评价,再对各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风险性综合评价。单类地质环境问题风险性评价可为城镇地质环境问题风险防控提供依据,而风险性综合评价可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建议。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