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两岳铸剑 本书特色
《两岳铸剑》是一本回忆性文集,作者张建中从童年写起,按照年代和人生大事记划分为11个章节,勾勒出大半生的生活轨迹:少年时他辗转多地求学,满怀对家乡的依恋;青年出于爱国热情,他放弃大学梦想,应征入伍;其后一直在军队工作,并与中原结下了不解之情;家乡是作者的心结,他也在不断为回报家乡人民做着努力和尝试……
两岳铸剑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山东、河南两地部队工作生活50多年的史实, 也是他一生的反思和感悟。包括童年的回忆、送我进学堂、中等教育年代、走进解放军大学校、在军级机关的磨练等内容。
两岳铸剑 目录
出生在反“扫荡”时期
母亲撑起这个家
我崇敬的姥姥
土改中我家被划为“新中农”
我的竹园情怀
门前那棵柿子树
老宅的变迁
第二章 送我进学堂
一块“石板”和一枝“石笔”
吴先生的“教具”
参加李圩完小的**支腰鼓队
上学后改名叫“建中”
第三章 中等教育年代
用酱油做调料
许诺一条“绒线裤”
聪明但不勤奋
落选飞行员
丢了一只鞋
“校花”徐增霞
一个馒头的记忆
挣的工分够学费
第四章 走进解放军大学校
在刻苦训练中坚定信念
放下枪杆子,扛起竹竿子
帮助班长写“情书”
选调当文印员
考验
亲历天津抗洪抢险一线
难忘的教训
执行“五七”指示
俭朴的“婚礼”
部队基层八年的反思
第五章 在军级机关的磨练
在“无派”中坚守工作岗位
到“五七干校”劳动
任副处长八年
新岗位的考验
第六章 首任直工部长
高举团结的旗帜
扎实抓好基层
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兵”
培养优良作风
难忘的一支体坛劲旅
谈谈领导机关的廉政问题
正确认识党风和社会风气是当前理想教育中
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30年的记忆
第七章 调任秘书长
**次向组织“讲价钱”
坐了两天冷板凳
打铁还得自身硬
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做好机关服务保障
“同甘共苦”的时代意义
第八章 在六十七集团军的岁月
上任前的谈话
事故案件要少
“双四一”的产生
真正的“兵演兵”宣传队
国防大学的补训
军首长的“小灶”
第九章 情系中原
1+1大于2的效果
100套防化服
陪同张震副主席
香港回归祖国的启示
豫中“明珠”南街村
“武”常委
见证漯河抗洪抢险
倾注河南国防教育
老促会10年
第11个奖杯
典型的力量
第十章 未了故乡情
修一条公路
建一所小学校
建一座便民“医院”
为沭阳中学捐献图书
将军故乡行
第十一章 生活背后的亮光
别忘济南军区
我爱橡树林
“老大哥”您好
附录
一、一位老将军的情怀——《时代音符》《时代余音》读后感
二、将军的国防情结
三、将军的异国情怀
四、志趣高雅快乐多——《怡心集》读后感
五、将军风采录
后记
两岳铸剑 节选
《两岳铸剑》: 江苏省沭阳县是全国人口较大的县份之一,1952年,全国**次人口普查时就是百万人以上的大县。沭阳县地属黄淮平原,土地平衍,成陆较早。境内河渠纵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农牧业发展和人口居住,历史上就是苏北平原的重要农牧产品基地,也是沭阳人口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0年8月下旬,沭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率先建立,从此,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抓紧根据地建设,成为苏北较早的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从1942年初开始,日本法西斯企图彻底摧毁苏北抗日根据地,加紧了“清剿”“蚕食”“伪化”的侵略活动。1942年7月20日黎明,离我家不远的桑墟日军据点出动了300多名日伪军,大举向西北方向进行“扫荡”。沭阳军民在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在新四军的支持下,为保卫淮海根据地,保卫自己的家乡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生在反“扫荡”时期 在日伪军对我家乡进行“扫荡”,当地军民反“扫荡”的大动乱日子里,农历1942年10月18日,我出生在沭阳县和睦乡李圩村河哨庄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内。据母亲讲:我出生7天时,日本鬼子又一次对我们村庄进行“扫荡”。当时天下着雨,乡村小路泥泞,母亲抱着我,“小脚”艰难地行走“跑反”,躲避日本鬼子的抓捕。一次在即将和日本鬼子相遇时,母亲急中生智,躲进一片未收割的庄稼地。当时,庄稼地还淤积着脚面深的水,日本鬼子的嘶叫声、马蹄声,仿佛就在身边。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我们,当我啼哭时,母亲用乳头堵住我的嘴。母亲说,在生我的日子里,没有安静地吃过像样的一顿饭,有时连水都喝不上。当时我的大姨妈家所在的池庄村离我们家10来里路,她看到我们家中这种艰难处境,以我出生向我们家贺喜吃“百家饭”为名,向庄上各邻居家借粮食。母亲拖着虚弱的身体,为了维持家中生活,在我还没满月时,就背上粪箕(筐)和锄头上坡挖茅草,回家烧火做饭。据说,当时我们和小叔张永奎家合伙养一头牛,我们家没草喂养,他们照顾我们,由他家单独喂养,不再轮流,但烧火做饭只能靠挖茅草根来解决。母亲讲,一次在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时,在我家用刺刀对准我的胸膛,吓得我浑身哆嗦,脸色发黄。一个汉奸说:“这孩子像生病一样,不刺死他也活不了几天。”临走时,日本鬼子把我家的锅屋放火烧了。 母亲撑起这个家 对祖辈我知道得不多,对爹爹我也没有印象,奶奶在我记事时因终日劳累50多岁即弯腰驼背了,家中的事她还要管着。对父辈我是了解的。据老人们讲,因生活所迫,父辈只存活兄妹三人。大爷张永乐在当地是个能说能干的庄稼人,谁家有事他都去说说、评评道理,庄上人送他外号“尖嘴”。由于父亲张永贤从小上学,后来参加革命,一直没呆在家,大爷是我们家中的顶梁柱。小姑出嫁在李圩,姑父李增科是小学教师。大爷家有三个孩子,我家是兄妹五个。由于父辈没有分家,我们堂兄妹都是排行称呼的。男孩中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女孩姐妹四人。20世纪60年代初父辈分家后,我的家庭完全由母亲当家做主。 据母亲讲:父亲结婚后还上了一年中学,第二年下学后,就被徐殿高、徐春高兄弟二人介绍参加地下党组织。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的活动要求保密性强,善良的母亲也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只知道八路军好、国民党坏。父亲加入地下党组织后,母亲说他经常晚上出去开“黑会”,也不知道干的是什么事,有时还免不了和父亲发生口角。母亲还经常唠叨,叫父亲不要干坏事。 1946年,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参军不久即随部队北撤山东。父亲参军后他参加革命的身份就公开了。当地以赵××为首的国民党伪政权、“还乡团”知道后,纠集地方土豪劣绅把我家的粮食扒光了,草和房屋烧光了,还把我大爷张永乐吊在家门前的树上打得皮开肉绽,要他劝说我父亲回来投降国民党,不然就斩草除根。无奈之下,母亲将出嫁时娘家陪送的16块大洋全部拿出给我大爷做盘缠。我大爷知道这钱沉甸甸的,这是救命的钱啊!大爷无奈之下就提着篮子,手拿水瓢,一路上冲破敌人多道关卡,一边讨饭,一边打听父亲的消息。 到了山东郯城找到父亲所在部队的领导后,大爷向父亲和所在部队的领导诉说家乡的土豪劣绅对我们家的压榨后,父亲坚定地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既然我跟着共产党,我就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了,国民党统治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要大爷回家路上保重,把我奶奶照顾好。并叫我母亲耐心等待,拉着我好歹地过日子,他会活着回去的。当时,家中生活相当艰难。 大爷从郯城回家后,故意装着没有找到我父亲,当时的土豪劣绅几乎天天带着枪到我家威胁。母亲说:“当时是今天活着,明天还不知道到哪去呢?”这个家大爷是不能呆了,只好出远门给人打长工。家里没有男人了,只有奶奶、大娘、母亲、堂姐和我们小姊妹,母亲在家生活更加艰难,当地土豪劣绅头子赵××、张××等人三天两头提着枪到我家,要我家出去找人。母亲说:“他大爷(比做我的称呼)去山东这么长时间没找到,你叫我娘儿们到哪里去找人啊?”在他们的威逼下,母亲只好丢下我们家中老小,一边讨饭,一边往东乡找我大爷。为了安全,母亲脸上还故意抹了锅底灰,破衣褴褛地提着篮子走了。当路过桑墟大桥时,母亲发现桥上桥下都是正在洗澡和没洗澡的国民党兵,河边还站放着打开刺刀的枪支。 ……
两岳铸剑 作者简介
张建中,江苏沭阳人,1942年10月出生。1961年7月入伍,历任****机关处长、部长、秘书长、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94年7月授少将军衔。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6.4¥4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毛姆自传
¥16.4¥38 -
往事旧友,欲说还休
¥15.3¥35 -
老舍自述-注疏本
¥25.7¥65 -
张震回忆录(上下册)
¥69.3¥99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8¥20 -
我是刘绍棠(八品)
¥1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