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78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3.5(7.5折) 定价  ¥4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39335
  • 条形码:9787520139335 ; 978-7-5201-393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本书特色

中国农村调查 村庄调查报告类主要是以村庄为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以此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态及其变迁实态。第二辑长江区域村庄调查收录长江区域家户村庄的调查报告内容。通过考察村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及村庄政治形态与实态,展现村庄的历史发展变迁,深刻反映宗族村庄内部的整体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级性特征。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调查?村庄调查报告类主要是以村庄为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以此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态及其变迁实态。第二辑长江区域村庄调查收录长江区域家户村庄的调查报告内容。通过考察村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及村庄政治形态与实态,展现村庄的历史发展变迁,深刻反映宗族村庄内部的整体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级性特征。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目录

总序 徐勇 凡例 《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村庄类分序 徐勇 分合相依:移民垦荒型村落的产权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乌珠湖村调查 **章 乌珠湖村落的由来与变迁**节 村落的由来与形成一 村落的由来二 村名与村落三 姓氏与村落四 村民与村落第二节 村落的建制沿革一1949年之前的村落建制二1949年之后的村落建制第三节 村落当下概况一 地理位置二 行政村概况三 自然聚落概况 第二章 乌珠湖村落的自然形态与实态**节 自然地理一 地形地貌二 气候特征三 土壤特征四 资源禀赋五 自然灾害六 交通状况第二节 水网环境一 河流二 港三 洞四 水沟五 塘坝六 渡口第三节 稻作体系一 田土地块二 种谷与育秧三 插秧四 灌溉五 割稻第四节 分散居住一 沿堤居住二 依田居住三 无中心聚落第五节 乌珠湖村落自然变迁与实态一 水网与灌溉二 稻作情况三 交通状况四 居住格局 第三章 乌珠湖村落的经济形态与实态**节 人、土地与生产能力的关系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一 土地产权概况二 土地买卖关系三 土地租佃关系四 土地典当关系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一 经营单位二 经营权限三 经营过程四 生产合作五 市场雇用六 家庭副业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一 村内交换二 村外交换三 借钱与借贷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一 分配单位二 分配决策三 分配内容四 分配结果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一 消费决策二 消费内容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一 继承权二 继承物三 分家与分家关系第八节 乌珠湖村落经济变迁一 949年之前传统经济形态概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第九节 乌珠湖村落经济实态一 产权二 生产经营三 市场交换四 家庭分配五 家庭消费六 财产继承 第四章 乌珠湖村落的社会形态与实态**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一 家庭及其关系二 亲属及其关系三 姻亲及其关系四 干亲及其关系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一 “边近”及其关系二 “本地方的”及其关系三 “合适的”及其关系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一 塘会及其关系二 市场组织及其关系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一 信缘概况二 信缘关系与行为三 信缘组织及其关系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一 互助类组织:打会二 交往类组织:姊妹会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一 家户内部交往二 家户外部交往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一 职业分化二 财富分化三 权力分化四 家族分化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一 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二 村落内部冲突及其关系三 村落之间冲突及其关系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一 家庭保护及其关系二 家族保护及其关系三 村落保护及其关系第十节 乌珠湖村落社会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社会形态概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第十一节 乌珠湖村落社会实态一 血缘关系二 地缘关系三 信缘关系四 社会流动五 社会分化六 社会冲突七 社会保障 第五章 乌珠湖村落的文化形态与实态**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一 祠堂与祠堂关系二 族谱与族谱关系三 祖坟与祖坟关系四 孝与孝道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一 土地屋及其关系二 鬼怪与鬼怪信仰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一 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二 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三 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四 中庸思维与思维关系五 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一 生育态度与态度关系二 生活态度与态度关系三 社会态度与态度关系四 政治态度与态度关系五 人生态度与态度关系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一 婚丧习俗与习俗关系二 节庆习俗与习俗关系三 日常习俗与习俗关系第六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一 节庆娱乐及其关系二 日常娱乐及其关系第七节 乌珠湖村落文化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文化形态概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文化形态变迁第八节 乌珠湖村落文化实态一 祖先崇拜二 生育观念三 教育四 文化习俗五 文化娱乐 第六章 乌珠湖村落治理形态与实态**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基层政权概况:保甲制度二 政权治理主体及其内外主体关系三 政权治理事务四 政权治理方式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村落治理主体及其内外主体关系二 村落治理事务三 村落治理方式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家户治理主体及其关系二 家户治理内容三 家户治理方式第四节 家族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族长与家族事务治理二 家族事务内容三 家族事务治理规则与方式第五节 乌珠湖村落治理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治理形态概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治理形态变迁第六节 乌珠湖村落治理实态一 选举与村庄治理二 党员与村庄治理三 当下村庄“两委”干部概况 乌珠湖村调查小记 乌珠湖村调查日记(节选) 以佃为生:边散型村落的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张保村调查 **章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节 村落由来一 李氏家族二 夏氏置地三 张姓看坟四 村落成形第二节 村落的建制沿革一 1949年之前传统时期的村落建制二 1949年之后的村落建制第三节 村落当下概况一 人口概况二 经济概况 第二章 张保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节 自然环境一 地形特点二 气候特征三 土壤特征四 农林作物第二节 稻作体系一 水稻种植二 水稻加工三 稻作单元第三节 水网环境一 林头河二 水坝三 沟渠四 水塘第四节 地域格局一 村落格局二 住房格局三 村落交通第五节 村落自然变迁与实态一 水利灌溉二 稻作情况三 交通状况四 居住格局 第三章 张保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一 人地关系二 生产能力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一 土地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二 土地买卖及其关系三 土地租佃及其关系四 土地典当及其关系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一 经营主体二 经营决策三 经营投入四 经营借贷五 经营关系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一 村内交易二 村外赶集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一 分配权力二 分配内容三 分配关系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一 消费决策二 消费结构三 消费关系第七节 分家继承与分家继承关系一 财产分割与继承二 分家关系第八节 张保村经济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经济形态二 1949年之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第九节 张保村经济实态一 产权二 经营三 交换四 消费五 分家与继承 第四章 张保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一 家庭与家庭关系二 亲属与亲属关系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一 亲邻与亲邻关系二 熟人与熟人关系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一 水利组织及其关系二 市场组织及其关系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一 信缘层级及其关系二 信缘组织及其关系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一 家户内部的交往二 亲戚之间的交往三 亲邻间的交往四 其他的交往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一 社会流动二 流动关系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一 职业分化二 血缘分化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一 村落内部冲突二 村落外部冲突第九节 张保村社会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社会形态状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第十节 张保村社会实态一 血缘关系二 地缘关系三 业缘关系四 信缘关系 第五章 张保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一 公房与公房关系二 支谱与家谱关系三 家神崇拜及关系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一 土地庙及其信仰关系二 山人及其信仰关系三 朝亡婆及其信仰关系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一 经验思维及关系二 中庸思维及关系三 平均思维及关系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一 生育态度及关系二 生产态度及关系三 社会态度及关系四 政治态度及关系五 人生态度及关系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一 婚丧习俗及关系二 节庆习俗及关系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二 私塾教化与规训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一 日常娱乐二 节庆娱乐第八节 张保村文化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文化形态状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文化形态变迁第九节 张保村文化实态一 信仰二 生育三 祖先崇拜四 习俗五 娱乐实态六 教育 第六章 张保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基层政权概况二 政权治理主体三 政权治理内容四 政权治理方式五 政权治理关系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村落治理主体二 村落治理内容三 村落治理方式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家户治理主体二 家户治理内容三 家户治理方式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亲族治理主体二 亲族治理内容三 亲族治理关系第五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一 行业治理二 集市治理第六节 张保村治理变迁一 1949年之前传统治理形态状况二 1949年之后传统治理形态变迁第七节 张保村治理实态一 村落治理概况二 村落治理关系 张保村调查小记 张保村调查日记(节选) 本卷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作者简介

徐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并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之一。邓大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纪委廉政研究员、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会、顺德区农村综合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领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