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作者:沈爱民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美食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677025
  • 条形码:9787530677025 ; 978-7-5306-770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本书特色

对于大多数对葡萄酒有一些了解或者只是单纯地喜欢葡萄酒,抑或是完全不懂葡萄酒而只是好奇的朋友来说,本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2. 作者多年来在世界各大著名葡萄酒产区奔波探索,对葡萄酒种植、酿造、窖藏有深入的了解; 3.作者亲身踏访所得的珍贵图片和优美文字,让本书不仅是一部合适的入门书,更是每个葡萄酒爱好者书架上**的精美指南;4.内容的深入浅出、别具匠心,作者以葡萄酒为核心结合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以及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味领域综合叙述,既有简明扼要的葡萄酒知识,又有妙趣横生的酒文化感悟与故事。这部作品适合大多数渴望了解葡萄酒以及葡萄酒文化的人。本书内容不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以葡萄酒为脉络,覆盖时尚文化领域,解析生活美学。业内人称,写葡萄酒的多,写时尚文化的也多,能将两者成功结合的屈指可数,欧陆文章是其中之一。2011年,部分专栏文章结集成书《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赛(2012 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zui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本书集中了该专栏后来发表的文章。上篇内容主要是葡萄酒与旅行,包括建筑、文学等,下篇主要涉及葡萄酒与电影、社交、酒具、美食等。本书“适宜晚上睡前的时光,靠在床上,扭亮台灯,仔细慢慢地品读”。这句话是一位葡萄酒专业的学生说的,作者也同意这个说法。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内容简介

有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一瓶葡萄酒里包含的哲理,超过全世界的哲学书。而葡萄酒文化,涉及太多领域,并且似乎难以定义式描述。本书不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为媒介,覆盖重要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以及茶、咖啡、甜点等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味领域。风格强调随意、优雅并且幽默,强调文字韵律和美感。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目录

[目 录]



PART 1

酒困路长

草黄路长天苍茫

园中有间空屋子

醉折花枝当酒筹

面纱后的眼神

葡萄酒的三重性格

每块砖头都有表情

酒意盎然的诗人

草青露白水中央

走上金色之丘

三套车与喀秋莎

茶里酒里看台湾(上)

茶里酒里看台湾(下)

烟波浩渺金三角


PART 2

东篱把酒

一杯红酒配电影

生活如风 驻足酒中

品酒赏碟看人生(上)

品酒赏碟看人生(下)

举杯邀谁共饮酒(上)

举杯邀谁共饮酒(下)

怎么知道你来了

醉里挑灯看酒刀(上)

醉里挑灯看酒刀(中)

醉里挑灯看酒刀(下)

雨后复斜阳

烟色苍茫


展开全部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节选

葡萄酒的三重性格 其实,在全球葡萄酒地图上,瑞士并不占据重要位置。在老世界,法国是教父,然后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一干黑衣大佬;在新世界,美国俨然是丐帮帮主,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智利、阿根廷等一群白衣新秀。 而我之所以对瑞士说个不停,其实不是因为那里的葡萄酒,而是因为这个国家。 这个国家真的很有意思,很多特点,与葡萄酒相似。 很多人有多重性格,或者叫人格分裂。在葡萄酒中浸润久了,会知道葡萄酒其实也如此,也有多重禀性,也会“酒格”分裂。瑞士也是如此。 一 烈酒的“酒格”,基本可以归纳为烈。当然,烈,也有不同的烈。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烈酒烈酒,*大特点就是个烈嘛。 而啤酒“酒格”,如果用流行的网络语言说,就是挺屌丝。刚接触这个词,还真云里雾里,不懂这是肿么个意思,而且也比较难听,不明白为何会大行其道。 也许,是因为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平。社会碎片化,个人原子化,人类进入大师凋零、竖子成名,山中无虎、猴子遍地的时代。高富帅白富美毕竟稀少,左顾右盼,周围大多是屌丝。虽然听起来不雅,不过用这个词形容啤酒“酒格”,太合适。 至于葡萄酒,就难以一言而蔽之了,“酒格”复杂,起码有三重。 **,葡萄酒比较柔。 听起来像废话。别急,这里面有说头。在葡萄酒国家,喝葡萄酒没有性别之分,全民皆喝。不过,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烈性酒普及的地方,葡萄酒会被看成是更适合女性饮用的酒。 首先是因为葡萄酒的酒精度不高。葡萄酒的酒精是通过葡萄糖份发酵转化而来,酒精超过16.2度,酵母就停止发酵。同时,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的规定,低于8.5°的不叫葡萄酒。所以,葡萄酒的酒精度基本在12度至15度之间。 过去听老师授课时,记住一句话---如果看到14度以上的葡萄酒,别犹豫,赶紧掏腰包拿下。随着“酒龄”渐长,“酒历”增加,知道这句话原本没错,度数高,说明成熟度好。不过,现在似乎需要做些修正了。首先,要看产区。通常,欧洲一些国家,气候凉爽,葡萄糖份低,通常酿造出的是12.5度的葡萄酒。但是,新世界地区气温普遍较高,所以14度甚至更高的酒比比皆是。其次,要看年代。随着全球升温,在欧洲主要产区,近些年来十三四度的酒也开始频频出现。 这种情况下,葡萄酒度数高未必是好事。酒精度低了自然口感不爽,但是高了有可能是糖度积累过快的结果,会导致芳香物质不够,酒质粗糙,造成chaud(热)的不良感受。当然,有些高于20度的加烈葡萄酒另当别论。*近听说国内还出现了81度的葡萄酒,呵呵,比医用酒精度数还高,用来消毒似乎更合适。 与动不动四五十度甚至六七十度的烈酒相比,十来度的葡萄酒当然柔和多了,所以有了葡萄酒适合女性喝的说法。 不过,未必柔酒就一定适合女性,实际上,女人对酒精的化解能力,未必低于男性。有个调查,喝酒的男性数量是女性的16.7倍,但是在人均酒量上,女性以日均192.5毫升完胜男性的159.7毫升,验证了“一般女人不喝酒,女人喝酒不一般”的说法。这个调查可能不很靠谱,不过,常在酒桌上混的人,都熟知另一句话----斗酒*怕遇到三种人:戴眼镜的,揣药片的,还有就是扎小辫的。看似文质彬彬的书生、病怏怏的弱汉,实际上都可能是会让你竖着进来横着出去的阴人呐。比这两种人更恐怖的,就是扎小辫的了。遇上能喝酒的女人,*好遵循老祖宗的那句话,好男不跟女斗。否则,好男会死得很难看。 说葡萄酒的柔,可能是强调葡萄酒体现的情调---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让人心变的软一些。 酒文化中,葡萄酒与感情、温馨、家庭这些词相依相伴。而烈酒,则与豪爽、好汉、壮行这些词扭作一团。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电影里,男女双方隔着烛光餐桌含情脉脉,举杯相邀,通常出现的道具都是葡萄酒,不太可能是杯二锅头。同样,风萧萧,易水寒,大风起,云飞扬,为荆轲刺秦送行,弟兄们倘若端杯云南柔红一饮而尽,悲怆壮烈荡然无存,只剩喜感。 与烈酒应一饮而尽不同,葡萄酒这东西,确实需要慢慢品。 和感情这东西一样,尽管也有一见钟情,也有烈火干柴,烈焰焚身。但是,从生活中穿越之后,都会知道,烈酒般的感情,通常难以长久。更多的时候,感情如玉,需要滋润打磨。 养玉之人,*讲究盘玉,除了文盘、武盘之外,*高境界是意盘。所谓意盘,需要用长久的时间,甚至要终其毕生,人玉日夜接触沟通,不靠物理打磨,而是靠时光来打磨,达到玉人合一之境界。 如果爱,请深爱,这句话现在很流行。可是,也许,或者,这实际是不太懂爱的一种渴望和期盼。爱情也有规则,也需要智慧,更适宜的做法,是如果爱,请轻爱。这样可以*大程度享受感情生活带来的美好,同时避免那些副作用,比如受伤、煎熬、忧愁和痛苦。 瑞士这个国家,很柔和,很干红,耐得住打磨。他们不打仗,搞中立,天蓝云白,处处芳草梨花,让人走到哪里,都想谈恋爱。 我们中国人本质上不喜欢暴力的东西。古时候,我们奉献给世界的东东,是华丽丝绸、精美瓷器和温和的茶叶。尽管我们发明了火药,也只用来做焰火烟花,把绽放的花园搬到夜空中去。可那东西被西方人拿走后,他们就做成杀人武器,满世界横行。 瑞士人也不喜欢暴力,他们给世界的,是手表和巧克力,也都是些精细与甜蜜的东东。雀巢公司总部门口的日内瓦湖中,有个巨大的雕塑,不是欧洲城市里常见的战马和凯旋门,而是一把吃饭用的叉子。

每滴酒都不一样每滴酒都不一样 作者简介

沈爱民,长期在科技领域工作,曾经多年在《中国葡萄酒》杂志撰写葡萄酒文化专栏,笔名欧陆。2011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赛(2012 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