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

作者:李兰霞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1.2(8.0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10512
  • 条形码:9787520310512 ; 978-7-5203-1051-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 内容简介

  动态系统理论是当前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前沿理论,1997年由美国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首倡,2006年以来国内不断有学者发表评介性文章,但应用该理论及方法的实证研究尚少,尤其是在汉语研究领域。《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分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历程、科学背景、核心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个案研究的重要性;实践篇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使用新的数据处理工具,追踪研究了一位荷兰学习者习得体标记“了”的变异过程。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 目录

导言
上篇 理论篇
**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历程
1.1 萌芽(1997-2001年)
1.2 起步(2002-2005年)
1.3 成长(2006年至今)
1.3.1 国际
1.3.2 国内
第二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理念观点
2.1 DSq、视域中的语言系统
2.1.1 系统特性
2.1.2 发展机制
2.1.3 发展过程
2.2 DST视域中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2.2.1 第二语言习得机制
2.2.2 第二语言发展过程
2.2.3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统一性
2.3 小结
第三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产生背景
3.1 现代科学对经典科学的超越
3.1.1 从还原论到整体论
3.1.2 从因果性到目的论
3.1.3 从孤立主体到参与者主体
3.1.4 从简单性到复杂性
3.1.5 从决定论到非决定论
3.1.6 小结
3.2 现代科学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呼应
3.2.1 变易
3.2.2 阴阳
3.2.3 独化
3.2.4 天人合
3.2.5 小结
第四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
4.1 方法论原则
4.1.1 传统语言学的方法论原则
4.1.2 DST的方法论原则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方法类型
4.2.2 微变化研究法
4.2.3 电脑建模
4.3 小结
第五章 动态系统理论与个案研究
5.1 什么是个案研究?
5.2 传统语言学视角下的个案研究
5.2.1 个案研究的优点
5.2.2 个案研究的弱点
5.3 DST对个案研究的发展
5.3.1 个案研究的理论基础
5.3.2 个案研究的数据处理工具
5.4 小结

下篇 实践篇
**章 研究背景
1.1 选题缘起
1.2 “了”的习得研究
1.2.1 “了”的偏误
1.2.2 “了”的习得过程
1.2.3 “了”的习得和情状体
1.3 变异研究
1.3.1 系统变异
1.3.2 自由变异
1.3.3 DST视域下变异研究的新形式
1.4 小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统计
2.3 研究问题
第三章 过去时目的形式变体“-了”
3.1 数据描写
3.2 数据探索
3.2.1 句法分类
3.2.2 阶段探索
3.2.3 分类探索
3.3 小结
第四章 过去时目的形式变体“+了”
4.1 数据描写
4.2 数据探索
4.2.1 句法分类
4.2.2 阶段探索
4.2.3 句中“+了”
4.2.4 句尾“+了”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过去时偏误形式变体
5.1 数据描写
5.2 阶段探索
5.3 分类探索
5.3.1 少用“了”
5.3.2 多用“了”
5.3.3 错用“了”
5.4 讨论
5.4.1 偏误一目的形式比
5.4.2 普遍性偏误
5.5 小结
第六章 非过去时变体
6.1 数据描写
6.2 目的形式变体“+了”
6.2.1 阶段探索
6.2.2 分类探索
6.3 “了”的偏误形式
6.3.1 少用“了”
6.3.2 多用“了”
6.3.3 小结
6.4 小结
第七章 句法语境变异
7.1 过去时时态
7.1.1 以目的形式变体“-了”为主
7.1.2 以目的形式变体“+了”为主
7.1.3 以少用“了”偏误(-)为主
7。1.4 以错用“了”(*)为主
7.2 非过去时时态
7.2.1 动词+宾语
7.2.2 动词谓语
7.2.3 表时间持续
7.3 讨论
7.3.1 目的形式变异
7.3.2 偏误形式变异
7.4 小结
第八章 词汇语境变异
8.1 情状体与“了”的标记
8.2 横向分析:过去时“了”的标记和情状体
8.2.1 变体“-了”
8.2.2 变体“+了”
8.2.3 变体“-”
8.2.4 变体“+”
8.2.5 总体倾向
8.3 横向分析:非过去时“了”的标记和情状体
8.3.1 变体“+了”
8.3.2 变体“+”
8.3.3 变体“-”
8.3.4 总体倾向
8.4 横向分析总结
8.5 纵向分析:变异过程
8.5.1 形容词
8.5.2 引述动词
8.5.3 助动词
8.5.4 心理动词
8.5.5 没有
8.5.6 有
8.5.7 在
8.5.8 是
8.5.9 开始
8.5.1 0讨论
8.6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9.1 结论
9.1.1 “了”的变体
9.1.2 “了”的义项
9.1.3 句法和词汇语境变异
9.1.4 系统变异和自由变异
9.2 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专著
中文论文
英文专著
英文论文
后记
展开全部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从个案研究开始 作者简介

  李兰霞,女,1979年生。北京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汉语词汇,现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二语学习者习得汉语体标记的微变化研究”主持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