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丛书

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丛书

作者:唐启翠等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6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0.8(7.8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9137286
  • 条形码:9787309137286 ; 978-7-309-1372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从学理上阐明为什么文学研究发生人类学转向,而文化人类学方面为什么出现文学转向(人文转向)。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往一味效法自然科学的“人的科学”旧范式,转向效法哲学解释学和文学批评的“文化阐释学”新范式。从学术史脉络上梳理两大学术转向,注重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文本的阐释人类学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如代表人物格尔兹的“厚描”理论如何受到美国文学批评家肯尼思?伯克的影响。再如“写文化”讨论中文学研究界提供的启示等。由此引申出人类学前沿性争论:民族志写作的文学性、民族志传记的诗性等。在此基础上,梳理中国文学人类学近三十年的理论演进:其一是范式转向: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其二是文化文本的立体建构与阐释。其三是文、史、哲、宗教等不分家的“神话历史”整合性视野。其四是对大、小传统重新划分和界定的学术理念。其五是符号编码N级系统论。从前文字的图像,到甲骨文产生,再到先秦经典的出现,分别从先后发生的程序考虑,把文化文本的看成历史性生成的。

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理上阐明为什么文学研究发生人类学转向,而文化人类学方面为什么出现文学转向(人文转向)。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往一味效法自然科学的“人的科学”旧范式,转向效法哲学解释学和文学批评的“文化阐释学”新范式。从学术史脉络上梳理两大学术转向,注重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文本的阐释人类学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如代表人物格尔兹的“厚描”理论如何受到美国文学批评家肯尼思?伯克的影响。再如“写文化”讨论中文学研究界提供的启示等。由此引申出人类学前沿性争论:民族志写作的文学性、民族志传记的诗性等。在此基础上,梳理中国文学人类学近三十年的理论演进:其一是范式转向: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其二是文化文本的立体建构与阐释。其三是文、史、哲、宗教等不分家的“神话历史”整合性视野。其四是对大、小传统重新划分和界定的学术理念。其五是符号编码N级系统论。从前文字的图像,到甲骨文产生,再到先秦经典的出现,分别从先后发生的程序考虑,把文化文本的看成历史性生成的。

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丛书 目录

上编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章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从伯克到格尔兹 一、**科学主义:格尔兹和人类学的转向 二、思想源泉:从维特根斯坦到伯克 三、伯克对文化阐释理论的启示 四、跨学科**创新:伯克与格尔兹的共同经验 第二章 当代英美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一、范式转移:科学民族志的危机 二、承前启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的话题延续 三、当代实验民族志文类 四、女性写文化 五、世界体系与多点民族志 六、数字化时代的民族志 第三章 文化批评与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一、表述危机与人类学写作的实验时代 二、写作:文学转向的契机 三、焦点问题:真实与虚构 第四章 表述与建构:民族志写作的文学性 一、文学转向与民族志的文学性 二、虚构的图像:英国早期人类学写作 三、文化阐释:美国民族志的探索 四、主观描述:法国民族志写作 五、作为文学的人类学 第五章 主体性与人类学写作的温度 一、动情/不动情:人类学写作的四场争论 二、我/非我:写作中的人类学家 三、冰点/沸点:人类学写作的温度 第六章 诗性与民族志成为作品的可能 一、诗性智慧:民族志知识范式的转向 二、诗性自我:民族志研究的共通经验 三、诗性逻辑:民族志研究的文化手段 四、诗性写作:民族志传记 第七章 文学之翼:人类学文学转向的思考 一、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二、书写或表述:人类学内在的文学性 三、养料与助手:人类学史中的文学 四、科学与文学:人类学与生俱来的两翼 中编 文学的人类学转向 第八章 当代中国文学思想的人类学转向 一、文学创作的人类学转向 二、文学人类学在中国 三、四重证据法与文学人类学的前景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一、文学人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 二、文化诗学:回归文学的文化维度 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第十章 文史“故事”中的人类学 一、“文学”反思:文化大传统视野 二、西王母“故事”的人类学性 三、文学文本:人类学的另一种田野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