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东晋十六国风云

作者:邙山野人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24cm 页数: 2册(707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6.6(5.9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东晋十六国风云 版权信息

东晋十六国风云 本书特色

  ★众多读者翘首以盼的经典历史着作《胡霸天下》归来!新作增补了东晋历史,内容更丰富,故事更好看!   ★一次全面、完整、生动、客观、脉络清晰地展现了比三国更为混乱动荡,也诞生了更多雄才良将、才人志士的东晋十六国的历史。   ★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惊心动魄、令人无限感慨!   ★作者是史学博士、民族史专家,书中的史料均来源于古代经典史籍,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得到准确无误的历史知识。   ★深厚的史学功底+精彩的文笔——历史类口碑作者,作品媲美《明朝那些事儿》!

东晋十六国风云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地讲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一百余年的历史, 分为两部。这是**部, 写偏安南方的东晋, 主要内容是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大家族先后控制朝政,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门阀政治现象。

东晋十六国风云 目录

引子 一场演讲——匈奴人认刘禅当祖宗
卷一 乱世大漩涡
第 1 章 司马懿的遗产
第 2 章 白痴也能当皇帝
第 3 章 淫邪妖后贾南风
第 4 章 司马家开始骨肉相残
第 5 章 一杯金光灿灿的酒
第 6 章 五星经天天下乱
第 7 章 宗王轮流坐庄
第 8 章 傻皇帝御驾亲征
卷二 西晋的灭亡
第 1 章 天降单于美髯公
第 2 章 匈奴人的建国大业
第 3 章 猛人纷纷登场
第 4 章 下一个目标:洛阳!
第 5 章 洛阳城攻防战
第 6 章 铁血时代的名士之殇
第 7 章 铜驼街上铜驼泪
第 8 章 西晋王朝的末日
卷三 刘石争霸
第 1 章 草根青年石勒的成长史
第 2 章 **个对手:屠霸
第 3 章 胡将军南征北战
第 4 章 “飞豹”人头落地
第 5 章 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 6 章 外来的和尚好神通
第 7 章 石勒大破鲜卑军
第 8 章 千里奇袭克幽州
第 9 章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第 10 章 得志便猖狂的刘聪
第 11 章 老天爷掏了黄牌
第 12 章 血雨纷纷乱平阳
第 13 章 前赵、后赵平分秋色
第 14 章 祖逖、石勒惺惺相惜
第 15 章 重门之盟今何在?
卷四 东晋初建
第 1 章 五马渡江,一马化龙
第 2 章 王与马共天下
第 3 章 野心勃勃的王敦
第 4 章 晋元帝病急乱投医
第 5 章 王大将军起兵
第 6 章 周札开门迎寇
第 7 章 伯仁因我而死
第 8 章 流民帅郗鉴
第 9 章 晋明帝微行探敌营
第 10 章 平定王敦之乱
第 11 章 庾亮秉政
第 12 章 苏峻被逼造反
第 13 章 陶侃东下
第 14 章 叛军的败亡
第 15 章 江州郭默事变
第 16 章 **代大佬集体退场
卷五 邺中风云
第 1 章 石勒的功过是非
第 2 章 继承人是个大问题
第 3 章 纵欲时代
第 4 章 禽兽父子
第 5 章 史上*残忍的虐杀
第 6 章 又一个八王之乱
第 7 章 杀胡!杀胡!
第 8 章 冉天王威风八面
第 9 章 龙争虎斗战廉台
卷六 慕容世家
第 1 章 慕容公子的家谱
第 2 章 慕容部以一敌三
第 3 章 兄弟之间动起刀子
第 4 章 乘冰蹈海
第 5 章 一代军神崭露头角
第 6 章 龙城飞将慕容霸
第 7 章 慕容世家挺进中原
第 8 章 仁者无敌慕容恪
第 9 章 前燕迎来鼎盛时代
卷七 三国争锋
第 1 章 氐族人加入赌局
第 2 章 青年桓温崭露头角
第 3 章 西征成汉
第 4 章 北伐前的博弈
第 5 章 殷浩之败
第 6 章 扪虱奇士
第 7 章 独眼暴君
第 8 章 当苻坚遇上王猛
第 9 章 传说中的圣君贤相
第 10 章 慕容恪之死
第 11 章 桓温北伐中原
第 12 章 祭由司马,政由桓氏
第 13 章 简文帝遗诏
第 14 章 功名本是身后事
第 15 章 慕容垂出逃
第 16 章 王猛灭燕
第 17 章 一个皇帝的理想主义
第 18 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 19 章 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第 20 章 缔造北府兵
第 21 章 谢安的珍珑棋局
第 22 章 史上*离奇的大决战
卷八 群雄逐鹿
第 1 章 慕容垂兴复大燕
第 2 章 关中混战
第 3 章 日落五将山
第 4 章 食人部队登场
第 5 章 羌族独霸关中
第 6 章 慕容垂奇计定关东
第 7 章 拓跋鲜卑崛起
第 8 章 腥风血雨参合陂
第 9 章 拓跋珪马踏中州
第 10 章 王子复仇记
第 11 章 情癫大圣慕容熙
第 12 章 金刀太子慕容超
第 13 章 刘裕来了
第 14 章 平原上的移动城堡
第 15 章 *后的匈奴:赫连勃勃
第 16 章 拓跋珪之死
第 17 章 天下**才子
卷九 终结十六国
第 1 章 气吞万里如虎
第 2 章 金戈铁马却月阵
第 3 章 崔浩的预言
第 4 章 髑髅台
第 5 章 老英雄谢幕
第 6 章 新霸主登场
第 7 章 拓跋焘灭夏
第 8 章 赌局永不停止
附录 东晋十六国风云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东晋十六国风云 节选

  卷一   乱世大漩涡   第1章   司马懿的遗产   抽丝剥茧,追根寻源。东晋十六国乱世的根源,还要从三国来寻找。   众所周知,当年魏蜀吴三分天下,*后“分久必合”,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统一了全国。在西晋王朝的家谱上,排头名的自然是那位跟诸葛亮棋逢对手的司马懿。此公虽然没当过一天皇帝,但在他的手里,司马家族正式掌握了曹魏王朝的实权。司马懿当政十余年,早早地给儿子孙子铺好了路,后来的司马师、司马昭这些“官二代”只要不是废物,只需沿着路标向前走就行了。   到司马昭掌权之时,灭了蜀汉,当了晋王,为了当皇帝,搞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有皇帝能享受到的待遇礼仪他都享受了,就差一个名分而已。只可惜他乐极生悲,没挺到登基坐殿就因中风而驾鹤西去了。   老子一死,儿子司马炎捡了个现成便宜,才掌权几个月,就逼着可怜兮兮的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给自己,建立了西晋,定都洛阳。新铺开张,自然要总结经验,以便把买卖做大做强。司马炎的经验是:曹魏公司之所以被管理层司马家族篡了权、顶了牌子,乃是因为董事会里曹家的人太少、出事的时候没人帮忙的缘故。为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司马炎觉得应该大量增加我司马家的董事——分封宗室诸王。于是即位后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司马炎就总共封了五十七个同姓王、五百多个公侯(司马家族还真是人丁兴旺啊)。朝廷内外到处都是俺司马家的人,看谁还敢动老子的宝座?   我不得不佩服司马炎的主意,因为他成功了!在西晋王朝剩下的岁月里,确实没有任何人能够篡掉司马氏的权。因为起来争权的,就是这些司马家的藩王们。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面前,父子、叔侄、兄弟之情都是靠不住的!   其实,司马炎封王也就封了,毕竟历史上从西周到清朝,许多王朝都曾广封宗室诸王,但造反成功的没有几个(燕王朱棣是个例外)。王爷造反,至少要有两大武器,一曰地盘,二曰军权,有地盘才能有人有钱,有军权才能有兵。没有这两样,要去造反争权,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司马炎为了保证兄弟子侄们能够对自己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采取了两大措施:   首先是诸侯就国,封到哪儿就去哪儿过日子,别都在京城里挤着。按照晋朝的规定,就国的诸侯可以享用所封地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国可以置兵五千人,次国三千人,*小的国也有一千五百人。当然,就凭这么点儿钱和兵,造反是大大不够的,不过至少王爷们有了自己的山头。   第二点就更厉害了,那就是从咸宁三年(277年)起,司马炎开始封一些宗王到重要的地区担任都督。都督是当时地方*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有的只管一个州,有的能管好几个州,手里至少也有几万人马。如汝南王司马亮镇豫州(辖今河南东南部和安徽西部),楚王司马玮镇荆州(今湖北、湖南),淮南王司马允镇扬、江二州(今浙江、江西、福建和安徽南部)。更重要的是,这些都督往往都是加开府的。所谓“开府”,就是有权设立自己的幕府,幕府中的官属(长史、司马、参军等)也都由都督自己任命。这样,都督们就在军队中有了自己的领导组织和参谋团队。   由于司马炎的这两大措施,出镇地方的王爷们地盘有了,军权也有了,造反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请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造反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成功了怎么都行,不成功就是全家老小死光光,因此条件不充分时是万万玩不得的。那么,为什么说条件不充分?因为司马炎不是傻子,他知道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人,但自己人也得防着点儿。为此,他留了几个心眼儿:   **,在首都洛阳屯驻了不下十万的卫戍部队——中军。地方上的都督虽然手里有兵,但一般没有超过五万的。而洛阳内外的十万中军,属于中央直辖,谁有异动就打谁。   第二,在地方上,让都督与刺史互相制约。都督虽然掌兵,但行政和财政权掌握在一州之长的刺史手里。都督与刺史往往住在同一个城市,互相监督,谁要干点儿什么事,没准对方一个小报告打上去,朝廷就知道了。   第三,都督虽然手里有兵,但发兵必须要打报告等审批;并且朝廷还在军队里派驻有“特使”——军司,负责监督军队和都督。   通过以上三点,司马炎给都督们上了保险,叫他们又有扞卫皇权的能力,又只能听话不造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所以,在司马炎当政的二十多年里,这套都督制度还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晋顺利地在公元280年灭掉了吴国,俘虏了恶棍皇帝孙皓,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复归一统。司马炎也因为灭吴的功绩,被后世称为“武帝”。   既然全国统一,天下无事了,那还干什么呢?晋武帝司马炎答:享受生活。大凡历史上的开国之君,要么起自贫贱,要么创业艰难,当了皇帝之后总还能体恤民间疾苦,倡导一下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可这位司马公子,名义上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实际上却是捡了爷爷和老爸的便宜,从小生在富豪之家,对他来说,享受就是生活的同义词。坐上金銮殿之后,权力至高无上,钱也随便花,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是世界上*好的。既然已经天下一统,哪还有什么值得奋斗的呢?   于是司马炎决定,有生之年要在床笫之间尽享帝王尊荣,在脂粉堆里登上人生巅峰。   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觉得后宫的储备不够用了,于是下诏采选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进宫,并且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美女的精神,规定在自己采选结束前,国人都不准结婚。   大概这次海选的结果不能令他满意,于是第二年,他又命良家百姓和将吏的女儿三千人进宫供其挑选。灭了吴国以后,太康二年(281年),时年四十五岁的司马炎自然也想尝尝江南女子的味道,海选实在麻烦,既然吴主孙皓已经选过了,干脆把吴国的三千宫女直接打包接收了事。至此,司马炎后宫里的资源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万人。   就像小电影多了不知该看哪一部,司马炎每天晚上也十分发愁,不知选哪位佳丽侍寝才好。于是他创造了一种足够风雅的随机选择法:想嘿咻的时候就坐上羊车,信“羊”由缰,让羊儿随便走,走到哪个嫔妃宫女住的地方不走了,OK,恭喜你中奖了!奖品请到朕的怀里自行领取!这么一来二去,宫里那些为了“雨露恩泽”争风吃醋的女人们赫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命运竟是由几只羊来决定的!别看它只是一只羊,羊儿的力量可真是难以想象……于是有些机灵的宫女就开始在羊身上打主意:有事没事在门前种上几棵竹子,竹子上再洒点儿盐水。拉车的羊嘴淡,自然就奔着咸湿的竹子来啦!   咸湿归咸湿,在司马炎的统治下,西晋王朝很是太平了一段时间。只要不打仗,没有天灾人祸,老百姓们的日子总还能够过得下去。那些世家大族们,就更不用说了,钱多得花不完,只好奢侈竞富,拉动内需。其中*著名的,就是晋武帝的舅舅王恺和豪族石崇:王恺家里用糖浆洗碗刷锅,石崇家里就用蜡烛当柴禾烧火(糖与蜡在当时皆是贵重之物);王恺家门前用四十里绸缎做屏障,石崇就用更贵重的彩缎铺设五十里;晋武帝赏赐给王恺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拿出来显摆,石崇说这有什么可看的?拿起铁如意就把珊瑚树打了个粉碎。王恺大怒,石崇说不用生气,我还你好了。于是叫人把自己家的珊瑚拿来。王恺一看,光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棵,个个都比自己的好。   像王恺、石崇这样炫富比富的,在当时的上层社会十分普遍。不过这也难怪,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您老人家都铺张奢侈、好色如命,底下的大官僚、大地主们还能好到哪儿去呢?   于是,在西晋王朝君臣官豪的花天酒地、软玉温香里,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司马炎到了五十来岁,因为常年酒色过度,身体渐渐不行了。   这时,西晋初年的一些名臣贤将如羊祜、杜预已经死了,只有张华还在,但因小人进谗,也得不到武帝重用。当时在司马炎身边掌权的,是皇后杨氏的老爸杨骏,也就是所谓的外戚。此公没什么本事,但野心不小。   他利用司马炎病重时常昏迷糊涂的机会,偷偷地把皇帝身边重要的职位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有一次,司马炎稍微清醒了一点,一看身边多了许多不认识的面孔,很不高兴地对杨骏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但不高兴归不高兴,司马炎都要死的人了,也顾不上这个,他并不想削杨骏的权,只想下诏叫自己的叔叔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一起辅政,在外戚与皇族之间搞个平衡。   按照晋朝的制度,皇帝的诏令都是由中书省来拟定颁行的。杨骏自然不愿跟司马亮分吃蛋糕,于是他跑到中书省,说借诏书来看一看,这一借就是刘备借荆州——不打算还了。中书省的长官华廙(音yì)可吓坏了,圣旨你都敢截藏,这可是灭族之罪!自己身为中书监,肯定脱不了干系。于是他跑到杨骏那里要,但杨骏就是不给。   这边两人还在纠缠不清,那边晋武帝司马炎又昏迷起来。杨皇后趁机奏以杨骏辅政,司马炎糊里糊涂地点了点头。这一点头不要紧,杨皇后立刻就召见中书监华廙和中书令何劭,口宣圣旨,封自己的老爸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   考虑到以后我们会经常与这些官名打交道,有必要暂时中断故事的讲述,先简单解释一下晋朝的中央官制。   晋朝政府的核心部门是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处理全国政务,长官叫作尚书令,手下有左右仆射为副职、左右丞为助手。下辖六曹,即后来六部的前身,曹的长官称尚书。按理说,尚书省的*高领导应当是尚书令,但晋朝常常安排当朝太傅或太尉来“录尚书事”,称“录公”,总领尚书省的一切事务。由于全国的行政公文都要经由尚书省下颁,因此本省的各长官皆位高权重。中书省执掌机要事务以及皇帝诏书的制定和颁行,长官有两人,即中书监和中书令,下以侍郎为副职,舍人为助手。中书监、中书令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是天子心腹,因此时人称之为“凤凰池”。   门下省是皇帝的贴身侍从、顾问机构,长官称侍中,下有散骑常侍为副职,给事黄门侍郎、给事中为助手。门下省各官的主要任务就是给皇上当参谋出主意,陪聊陪玩兼当护驾,可以出入禁宫,还能干预政事,真是又清闲又重要,因此常以亲信之人担任。   除三省外,中央大官还有所谓的“八公”,即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和大将军。这些官名大多是从遥远的上古传下来的,地位*高,位列当朝一品,但不掌握实权,相当于荣誉称号,因此多用来授予年高德劭的功臣贵戚。   好,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杨骏的官职。太尉和太子太傅就不说了,荣誉称号,厉害的是后面三个: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中”指的是宫城之内,“外”指宫城以外的其他京师地区,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执掌京师全部军队的总长官;侍中和录尚书事的级别之高和重要性刚才已经说过了。也就是说,这三个职位让杨骏掌握了京城洛阳地区的全部兵权和政权。   杨皇后当着华廙、何劭的面,把这份封杨骏为全国政务总管兼京师军队总司令的圣旨给晋武帝司马炎看,司马炎啥也没说。病得就剩一口气了,身边又都是杨骏的人,他还能说什么呢?   公元290年5月16日,晋武帝司马炎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岁。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尊杨后为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   第2章   白痴也能当皇帝   提起司马衷这个名字,你也许没什么印象,但提起他的帝号——晋惠帝,如果你还不知道,我就要小小地鄙视你一下了。晋惠帝,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因史书上记载的两个极品笑话而贻笑千古。   那是他当上皇帝以后的事了。有一次在华林园,晋惠帝听到有蛤蟆叫,叫声十分响亮,就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所谓不平则鸣嘛,但蛤蟆究竟是为了公事还是私事而叫,不懂蛤蟆语就不知道了,所以左右只好说:“在官家的地面上鸣就是为官,在私家的地面上鸣就是为私。”   还有一次是后来天下大乱,许多老百姓都饿死了,晋惠帝听说了,脸上露出很萌的表情:“木有饭吃,他们肿么不吃皮蛋瘦肉粥哩?”   但是,既然司马衷是个白痴,他老爸司马炎为什么要传位给他呢?古代皇权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儿子里面,大老婆生的儿子优先,而在大老婆生的儿子里面,长子优先。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大老婆杨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前面有个哥哥,但不到两岁就夭折了,因此,从法统上来说,司马衷继位是毫无争议的。   但法统归法统,若司马衷真的是个智障,将来如何治理国家呢?司马炎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刚刚九岁。这个时候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一是因为孩子还小,大臣们都没怎么见过,或者虽然见过,以为他笨是笨了点儿,以后还能教育好;二是因为杨皇后正受宠幸,子以母贵,把他立为太子实在很正常。   但这小屁孩儿日益长大,却眼瞅着没什么长进。于是老爸司马炎*先在心里犯了嘀咕,偷偷地跟皇后商量。杨皇后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这老规矩怎么能改呢?”司马炎也是长子,当年爷爷司马懿却更喜欢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此时听了皇后的话,耳根子一软,也就罢了。   到司马衷十四岁的时候,司马炎又选了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给他作妃子。几年后,司马衷按照惯例入居东宫。东宫自己有一套行政班子,太子要在此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司马衷接触的大臣也就多了起来。这下大臣们都看出来这小子实在是不成器。   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得了重病,朝野里议论纷纷,都觉得万一皇上归西,还是由他弟弟司马攸继位比较合适。晋武帝病好后听说了此事,心里很不是滋味,象征性地处罚了两个多嘴的大臣,意思是:老子心里有数,你们不要干涉朕的家事。经过这件事,大臣们也不好再针对太子说什么了。   可是,皇位继承问题既是家事,又是国事,有些为社稷担忧的大臣还是想方设法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一次,武帝大宴群臣,司空卫瓘(音guàn)假装喝高了,跪到晋武帝的御座前说:“臣有事启奏。”司马炎就问有什么事。卫瓘张了张嘴,却不敢明说,只好用手轻抚皇帝的御座说:“这个座位……可惜了。”司马炎一听就明白了,可他假装没听懂,问道:“爱卿,你不是真喝高了吧?”卫瓘一听也明白了,从此在太子之事上不再吭声。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卫瓘这样知趣。侍中和峤一次伴驾的时候,就直接说了出来:“皇太子有淳古之风,但现在这个时代太复杂了,恐怕将来太子管理不了陛下的家事呀!”我不知道晋武帝听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史书记载他“默然不答”。和峤这话听上去委婉,什么“有淳古之风”,其实就是说太子傻得可以,你说他老爸能怎么回答呢?是说:“我知道我儿子傻,可没法子啊。”还是说:“哪里傻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司马炎虽然在大臣面前尽力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和儿子的形象,但儿子的智力问题有目共睹,不是回避不谈就能够解决的。于是,他一面给儿子找了许多优秀教师,一面不露声色地加以观察和考试。   过了一段时间,感觉惠帝似乎有了些进步,晋武帝就把和峤和另两位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太子近来入朝办事,颇有长进,你们可一块儿去探望,跟他谈谈世事。”三位大臣去而复返,那两人都说:“太子明识弘雅,确如陛下所说。”司马炎听了喜滋滋的,再问和峤,答曰:“圣质如初尔!”意思是跟当初没什么两样,还是那么傻。司马炎一听就恼了,站起来拂袖而去。   *终决定晋惠帝命运的,是两件事。**件是场考试。在上面那次探视后不久,晋武帝决心给儿子搞一次摸底大考,于是把东宫的全套班子都请来赴宴(调虎离山,以免太子作弊),然后把考题写在纸上,密封后派人送给太子,而且叫那人在太子府里等着,待太子卷子一答完赶紧送回来。晋惠帝自己倒觉得没什么,太子妃贾氏可吓坏了,知道凭老公那点智力是答不上来的,东宫的班底又都被请走了,只好请左右捉刀代笔,结果代笔者卖弄文采,引经据典。旁边一个叫张泓的人说:“太子的学问皇上一向知道,这么写一看就知道是作弊了,不如就事论事、有啥说啥才好。”贾妃闻言大喜,对张泓说你来写,将来我大富大贵了决忘不了你。张泓就依言写了一份,叫太子照抄。晋武帝司马炎看到这份答卷后十分高兴,上朝时故意拿给言“御座可惜”的卫瓘来看,搞得卫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朝臣们见状,皆大呼万岁,就算承认了司马衷的太子地位。   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衷老兄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性能力没有问题,共生了一子四女,儿子名叫司马遹(音yù)。有一年夜里,宫中失火,晋武帝带着自己的这位小孙孙登楼观望,谁知刚刚五岁的司马遹立刻牵着晋武帝的衣襟避到黑暗之处,说道:“夜里突然起火,应该防备非常之事,不应该站到亮处让别人看到陛下。”五岁的小孩儿居然说出如此有城府的话来,这让晋武帝十分惊异。此后,爷爷看这个孙子越看越顺眼,甚至称赞他有当年司马懿的风采,搞得群臣也对这位皇太孙崇拜起来。晋武帝想,虽然自己的儿子能力不足,但好在孙子聪明非凡,把皇位让傻儿子过渡一下然后传给孙子,也足以放心了。   由于这两件事,司马衷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登基后的司马衷总算熬出了头,再也不用考试了(真令我等羡慕)。有一天,在皇后的提醒下,他想起了和峤那档子事,就把和峤叫来问道:“爱卿当年曾说我管理不了家事,今日你看如何?”和峤这下子糗大了,连忙说:“臣当年是说过这话,但臣的话并没有实现,此乃国家之福也。”   不幸的是,历史证明,和峤的话实现了,国家没有福,只有祸。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有一点值得考证,晋惠帝到底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痴?   网上曾有文套用现代精神病学的标准来分析史料,认为晋惠帝“有阅读和书写较为复杂的文字资料的能力;有语言能力,而且词汇尚不能算很贫乏;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感受不很迟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事物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可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可在某种程度上行使这权力;……具有生育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等”。   因此,该文判断晋惠帝并非真正的白痴,而是“愚鲁”,是种*低程度的智力缺陷。我同意这种判断。若真的让晋惠帝做一份IQ测验,我推测其得分会在75分上下,也就是说,应该比我们的郭靖大侠刚出道的时候略低,跟美国的阿甘同学差不多。这样的智力,日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处理国家大事就是扯淡了,所以就皇帝这份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而言,叫他白痴也不算冤枉。   按照晋武帝司马炎的*初设想,他是努力要留给儿子一个外戚、宗王、朝臣三方互相牵制的势力均衡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天下又太平无事,傻皇帝只需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便能将这份工作混下去。但事与愿违的是,他临终前杨氏父女的花招和另一个女人的出场,迅速打破了这种均衡局面,西晋的政局随即陷入了混乱。   这个出场的女人,叫作贾南风。   ……

东晋十六国风云 作者简介

  邙山野人,男,80年生人。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史学博士。一个志在超蔡东藩的男人。现居西安,为西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中古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