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24531
- 条形码:9787569024531 ; 978-7-5690-245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旨聚焦抗震救灾精神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彰显,对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进行解读,并对抗震救灾精神在灾后重建、科学发展实践中的弘扬机制做了阐释。全书内容除绪论、结语外分为五个篇章,主要集中论述了一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二是抗震救灾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三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文化渊源与理论基础,四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理论价值,五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践价值与弘扬机制。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
**章 抗震救灾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节 抗震救灾精神产生的国际背景
第二节 抗震救灾精神产生的国内背景
第二章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特征
第三章 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
第二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 抗震救灾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理论价值
**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论价值
第五章 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践价值与弘扬机制
**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践价值
第二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践体系
第三节 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机制
结语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弘扬新时代抗震救灾精神
附录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基本情况简介(2018年)
参考文献
后记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 节选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人与人之间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 在历次地震中*让我们动容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的精神,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在每一次抗震救灾中,都有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名志愿者,用他们无畏无欲的行动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震救灾的洪流中,用他们至诚至善的行动感动了每一位国人的柔软的内心。从*基本的事宜开始,从*贴心的工作开始,从帮忙安置伤员到给灾民分发食品和饮用水,再到重体力活装卸药品、救援物资,再到抢救废墟下的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在与死神赛跑,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有人想统计灾区究竟有多少志愿者,其实很难,因为很多被救的灾民一旦获救就会投身到志愿者的行列。国外媒体惊叹:一夜之间中国的公民们人人都成了志愿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志愿者的出现还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社会正在形成的重要标志。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人们争相捐款。有些企业家捐出了巨款,有些人带着几十万元到灾区向灾民分发,还有些捐款者本人的生活处境更令人心酸。比如乞丐徐超在地震后3次捐款444.01元人民币;“史上*感人的乞丐”龚忠诚曾为汶川地震4次捐款,合计金额上百元。这些钱对很多人而言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对于他们可以说是倾其所有,这种精神就是人间*无私的大爱,就是对同胞骨肉、对祖国的深情。浙江德清有一位叫陆松芳的78岁的老人,每天靠拉煤饼为生,一天*多挣50块钱左右。可就是这位早该安享天年的拉煤老人,竟然一次向灾区捐款11000元,这些钱也许对于很多慈善家、企业家而言并不多,但是对于老人而言却是要卖掉25万公斤煤饼才能赚到……陆松芳老人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的道德模范,但是对于荣誉,老人根本不看重。2009年老人评上全国道德模范的时候,县里领导邀请他去北京参加颁奖活动,老人却是一个劲儿地退却说不去,不要浪费路费。在灾难面前,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大爱让我们倍感自豪。德国《法兰克福报》感慨地说,在灾难面前普通中国人的慷慨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在地震发生后,人们争相献血,各地血库爆满。在首都各大学的校园里,按规定一次献血量在200~400mL之间,可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献400mL这个*大的数量。汶川特大地震后,要求领养孤儿的家庭,几乎打爆四川民政部门的电话,有8万多人争抢着领养,可见人们都愿意用自己的爱心去抚慰那些受伤孩子的心。大地震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天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渡过难关。 地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即使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依然会铭记于心。那么多解放军战士、那么多共产党员、那么多素未谋面的志愿者,为了别人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青春。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攻克难关的精神,彰显了抗震救灾精神的*宝贵的元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至今不能忘记这一幅幅画面:无畏的老师为救学生而直面死神——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女教师瞿万容在地震来临时用后背挡住垮塌的水泥板,她去世的时候,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都市街头,人们为献血而排着长长的队伍,耐心地等待;的哥、的姐们自发组织去灾区运送伤员;甚至,那些风餐露宿的乞丐,坚定又执着地掏出皱巴巴的钱投入募捐箱……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两位伟大的教师,在危险的时刻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而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爱历久弥新,时刻给我们这个时代以温暖,给我们的教育以启迪,给我们的当代道德建设以丰富的滋养,给我们当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经典的素材。 1.苟晓超:以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生① 2008年5月12日,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300余名师生在教室里午休,新婚后**天上班的苟晓超在跟班巡查。14时28分,正准备走出教室的苟晓超突然感到地板在震动,门窗玻璃噼里啪啦作响,整栋教学楼剧烈摇晃,地震!“快疏散孩子!”苟晓超向正在一二楼跟班的老师大声呼喊,同时下意识地拽着几个前排的孩子冲出教室,10余名孩子紧跟在他身后。哭喊声、惊叫声响成一团。苟晓超拉起两个跌倒的学生向楼下跑去。**批学生被安全送到楼下,他又迅即转身,从人群中奔向三楼。之后他又出现在三楼过道上,十几个孩子也跟着他向楼下跑。这时,墙砖伴着混凝土簌簌落下,玻璃不断掉落。其他几位老师紧急疏散、安置转移一二楼的学生。因为三楼教室里还有吓呆了而死死抱住课桌的10多名学生,于是苟晓超第三次冲进摇摇欲坠的教学楼,逐一拍打学生的头,然后双手拉着两个孩子飞奔而下。刚跑到一楼*后一级楼梯,教学楼正面两根直径1米的圆柱倒塌,砖块和混凝土狠狠砸向飞奔中的苟晓超的右腿。就在扑倒的瞬间,他使出全身力气,将怀中的两个孩子顺势推了出去。两个孩子得救了。砖头和混凝土块雨点般砸向他的另一条腿和头部、背部。在场老师和闻讯赶来的村民、过路司机、乡镇干部搭上木梯,用双手、铁铲、钢钎刨开水泥块,用绳子将被困的43个孩子救了出来。16时20分,苟晓超在转往县人民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仅23年的人生旅程。 2008年5月21日,四川省委组织部追认苟晓超老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父亲苟正基将100元党费交到通江县委书记手中:“我要为儿子交上一笔特殊的党费,不能让他留任何遗憾!”5月13日,没有讣告,没有通知,上千名群众胸戴白花,自发赶来为他送行,男女老少泪水涟涟,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大学同学在网上召开追悼会,为他默默祈祷。 “教好一个学生,就能拯救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就能拯救一个地方。”2007年8月,苟晓超在《志愿当一名山村教师的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在生死关头,苟晓超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苟晓超为孩子们赴死献身,展现了无私无畏的伟大风范和爱生如子的朴素师德。23岁的年轻生命逝于危难,永垂千古的真心英雄系于人心。 ……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的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建设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2013年7月,经中共绵阳市委编委批准成立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地震纪念馆是世界罕见的人类特大历史事件真实记录和特殊场所,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特殊性;是中宣部确定的“三基地一窗口”,先后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等。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