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色彩-(第2版)

色彩-(第2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27.2(4.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4.3(9.2折)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色彩-(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13285
  • 条形码:9787302513285 ; 978-7-302-5132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色彩-(第2版) 本书特色

本书突破传统色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色彩理论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具体介绍:色彩基础、色彩静物、色彩风景、构图造型、色彩表现形式、色彩创作及色彩在美术设计中应用等专业知识,并注重强化训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本书既适用于高等院校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文化创意企业和广告艺术设计公司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教材,对于广大艺术设计、美术自学者也是一本**的色彩基础训练指导手册。 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色彩-(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色彩理论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具体介绍色彩的发展历程、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静物、色彩风景、色彩创作、色彩的表现形式等专业基本知识,并注重通过作品赏析及强化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本书结构合理、流程清晰、案例经典、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因此既适用于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文化创意企业和广告艺术设计公司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教材,对于广大艺术设计、美术自学者也是一本**的色彩基础训练指导手册。

色彩-(第2版) 目录

目录
**章色彩的发展历程001
002**节色彩与绘画022第二节色彩与设计第二章色彩的基础知识30
031**节光与色036第二节绘画的主要种类044第三节绘画材料与工具第三章色彩静物059
060**节构图070第二节造型077第三节调整078第四节色彩静物技法第四章色彩风景084
086**节风景绘画的表现形式093第二节风景绘画的表现题材098第三节风景写生步骤第五章色彩创作107
108**节创作的主题和题材112第二节创作素材120第三节色彩在创作中的运用
第六章色彩的表现形式131
133**节写实性色彩138第二节装饰性色彩145第三节表现性色彩154第四节当代艺术中的色彩特征第七章作品赏析168
170**节绘画作品177第二节艺术设计186第三节装饰创作
参考文献190

展开全部

色彩-(第2版) 节选

  **章色彩的发展历程学习要点及目标  1. 了解色彩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西方绘画史不同阶段对色彩的研究与应用;  3. 掌握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本章导读  因为有了色彩,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才显得格外丰富和美丽;因为有了色彩,使我们可以从艺术中感受到色彩的神奇功能;因为有了色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色彩无穷的魅力。人类从很早就开始研究和利用色彩,在人类发展历史早期色彩主要被应用于绘画和装饰等以审美为主的领域。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对光色的研究,色彩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章将从色彩与绘画、色彩与设计的关系入手介绍色彩的发展历程,使读者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了解色彩与绘画、设计的关系。引导案例  古老的壁画色彩色彩绘画的产生与应用,*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先用坚硬锋利的石器在岩石上刻出轮廓,然后用黑色勾边,再用红色和黑色等颜料着色,内容多为简略的动物图形,或刻画一些生活、狩猎的场景。例如,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山洞里发现的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1.5万—1.8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0000  阿尔塔米拉洞穴遗址位于西班牙北部桑坦德西面约30km的地方。1879年,一个名叫索特乌拉的工程师到这里收集化石,他在工作时把4岁的女儿玛丽娅带在身边。据说玛丽娅因对父亲的工作不感兴趣而独自爬进了一个小洞口,因为洞内黑暗,她点亮了一支蜡烛。这时候,她突然看见一头公牛,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她,顿时吓得大哭起来。于是,闻名世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就这样被发现了。  阿尔塔米拉洞穴长270m,大部分壁画分布在长18m的侧洞的顶和壁上,内容主要是涂有红、黑、紫色的成群野牛,还有野猪、野马和赤鹿等,总数达150多只。这些动物形象描画得细腻生动,栩栩如生。采用写实粗犷的重彩手法,色彩鲜艳单纯,运用了潜缩法透视,使画面具有一种幻觉感和质量感。其中一头野牛受伤卧地,低头怒视前方,壁画把牛的野性表现得十分逼真,被公认为世界美术史上原始绘画的代表作。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一)  图1.2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二)  **节色彩与绘画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绘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已经通过图画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思想,而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的条件之一。  色彩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在绘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无论什么形式的绘画都离不开色彩。整个绘画发展的历史也是运用色彩的历史,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语言,从*初依附于一定的形,到后来不仅与形结合,更可以突破形而成为独立的绘画语言存在。  一、 西方绘画中的色彩  西方绘画的色彩相对于东方绘画来说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不断地推动和发展下,发展出多种绘画风格与表现形式。纵观西方绘画中色彩观念的变迁,可以把绘画中色彩的认识和应用分为直觉表现色彩、再现模仿色彩和个性表现色彩三个阶段。  (一) 色彩的直觉表现阶段  从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欧洲原始壁画来看,原始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简单的颜色进行绘画活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是已发现的人类早期的绘画,这些原始绘画所描画的形象以动物为主,形态生动,绘画技法简练,并已懂得使用红、赭石、黑等多种颜色,充分显示了原始绘画的粗犷和古拙。  1. 色彩直觉表现的起源  在古埃及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彩的绘画体系,西方后来的色彩象征手法主要源于古埃及。那些巨大的金字塔、神庙和墓室壁画显现出西方古代艺术宏伟辉煌的程度。在黑、白、黄、绿、蓝这些原始单纯的色彩之外,古埃及的墓室壁画中显示出古代人精心运用青色、褐色和灰色的能力。  古埃及人认为白色是象征神圣太阳神的理想颜色,黑色则象征着冥府之色,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古希腊时期。欧洲的宗教绘画一直保持着以白色为主的单纯颜色,后来,起源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给欧洲带去以红色为主的多彩世界,渐渐形成了基督教中按照色彩来安排等级制度的象征性色彩表现手法。  2. 色彩直觉表现的形式特征  色彩直觉表现主要是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进行表达,色彩象征是古代西方各民族运用色彩的*主要方式。  1) 古代的绘画色彩  古埃及人以绿色象征生命的轮回,崇尚绿色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另外,象征神圣天界的蓝色也和绿色一样,成了古埃及人敬畏的色彩。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片气候宜人的家园上岛屿星罗棋布。这里虽然盛产橄榄、葡萄、大麦,但是大部分土地却是光秃秃的石头。自然环境的色彩构成了当地人独特的色彩喜好,古希腊艺术的色彩大多以白色、红色和蓝色构成简单朴素的色彩。  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色彩仍然以象征性为主,但当时的艺术家开始不满足于色彩的符号性的表达,逐渐出现了关注事物的固有色的趋势。庞贝古城里发掘出来的壁画是古罗马绘画对古希腊绘画的一次伟大的超越。画面内容的宗教氛围有可能仍有符号意味,但人和物的表现已经具有了写实的趋向。人物有了各种朝向画面的角度,肢体动作也呈现多样化;五官细节被描绘得很清晰,能看到人物的表情;复杂的重叠关系被很恰当地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当时的艺术家开始尝试用光来塑造空间。  在西方艺术中,古希腊人喜欢用色彩斑斓的装饰图案,古罗马人擅长用镶嵌来表现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在古罗马式建筑和早期哥特式建筑内的玻璃彩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艺术家们在壁画的图案中,以象征性的手法表现色彩,追求一种简单而明朗的视觉效果。  古埃及壁画的起源与色彩应用【案例说明】古埃及人的宗教观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漂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因此,古埃及人就把尸体制成木乃伊妥善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和木乃伊的由来,由于担心尸体腐烂之后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肖像,以便其形象永久地保存下来。死去的国王仍然是帝王,仍然需要享受在人世时的一切特权,所以当时的工匠们把人间的各种事物都画在墓壁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产生并且发展了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艺术。  【案例点评】古埃及绘画在色彩应用上有着固定的程式: 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或淡黄;人物的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色。古埃及壁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正面律”,比如当人物的头部呈现侧面的角度时,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的形状;或者人体的上半身画成侧面的,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正面的,这在透视学上是不合理的,但是古埃及画家处理空间的方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儿童画,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正是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古埃及绘画优雅神秘的艺术特色,如图1.3和图1.4所示。  图1.3古埃及壁画(一)  图1.4古埃及壁画(二)  罗马庞贝古城壁画《摘花的仙女》罗马庞贝古城的壁画《摘花的仙女》,是反映古罗马时期高超艺术水准的代表作品。该作品造型准确,形态生动,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画面主要采用固有色平涂和明暗结合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了色彩的微妙变化。蓝色背景与人物的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画面具有了装饰效果。  在这幅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艺术家已经开始使用明暗结合的手法表现色彩的变化。背景的深色和女子衣裳的明亮形成了四图1.5摘花的仙女  周收缩中间膨胀的视觉效果,尽管在这幅画中没有线性的透视和光的运用,色彩自身的膨胀与收缩感就已经塑造出了空间的感受,如图1.5所示。2) 中世纪的绘画色彩  欧洲中世纪时的基督教神学观对人和现实生活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又由于基督教教堂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的中心,因而教堂建筑是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大多隶属于教堂建筑,是教堂建筑的附属品。这时流行的绘画,主要是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  中世纪的艺术风格是非写实的,重在表现,不注重真实的空间描绘,不注重真实的色彩关系,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画家在色彩运用上有着固定的象征性模式,着力体现宗教意志与宗教精神。  案例1.2  镶嵌画《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案例说明】西奥多拉出身低微,曾是一名马戏团演员,后因博得查士丁尼青睐而一步登天,成了拜占庭帝国的皇后。画家描绘了她与宫廷女官以及侍卫向基督献祭的场面。该画对绘画主题的选择、构图的布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其在教堂墙壁对面的《查士丁尼皇帝与廷臣》大同小异,这两幅作品的风格是配套的,但在风格与气氛方面这幅作品略显自由生动,如图1.6所示。  图1.6《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意大利)圣维塔列教堂,公元548年  【案例点评】该画*出色的地方是色彩的配置与装饰的运用。拜占庭镶嵌画的设色一般不以模仿自然为标准,而根据宗教题材的不同有一定的用色规范,但同时画家也很注意整幅画面色调的对比与统一。一方面大量运用补色对比以产生金碧辉煌、绚烂多彩的效果,另一方面又相当重视色调的和谐统一。  这幅作品的创作者运用大量的金色作为背景,甚至在半透明的彩色马赛克之下先贴一层金箔以获取金光灿烂的华丽效果,同时金色调也有助于强化画面超凡入圣的非自然气息,从而创造一个匪夷所思的崇高圣洁的灵性世界。画面中宫女们的衣饰色彩异常华美艳丽,大块的白色、灰紫色、黄褐色、绛红色、蔚蓝色、翠绿色与闪闪发光的金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根据资料http://q.sohu.com/forum/10/topic/3336814改写。  (二) 再现模仿色彩表现阶段  色彩模仿是人类原始本能之一,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之后,模仿现实成为西方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那些色彩感觉敏锐的艺术家之所以具有源源不断的色彩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他们童年时代就具备的超强的色彩模仿力。  色彩模仿力*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绘画,从中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印象主义,画家们始终不懈地在绘画中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1. 美术起源与“模仿说”  人们关于人类历史早期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尽管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学者还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产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模仿说”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古老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造型艺术尤其如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色彩  公元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西方色彩由宗教精神的集体性转向艺术家个体对现实色彩的真实再现。在文艺复兴前期,乔托等伟大画家以创造性的绘画色彩生动地表现出他们与过去时代的绘画观念的告别。从文艺复兴巨匠乔托开始,绘画进入了再现性色彩的新境界。文艺复兴前后大批欧洲画家对色彩有了新认识,一改过去沉闷、单调的宗教绘画的制约,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人物。  1) 文艺复兴前期  文艺复兴前期,扬·凡·爱克以革命性的发现创造出油画绘画材料,使绘画色彩能够更充分地得以展现。油画绘画材料为艺术家在画面上实现色彩的丰富效果创造了充分的表现力,艺术家用透明度高的颜色罩在另一层作为基础的底色上,光线通过透明层透射到底层的颜料上又反射到表层,形成微妙的色彩变化。  绘画通过色彩的多次罩染,透明层经过某些特殊的色光反射呈现的色彩神秘性是直接画法所不易实现的。在乔托、凡·爱克、马萨乔等先驱的带动下,艺术家表现出更自觉的色彩个性。  《维纳斯的诞生》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年)是15世纪八九十年代佛罗伦萨*出名的艺术家。他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喜爱以古典神话为题材,其作品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特别是他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影响很大。《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是*能体现其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维纳斯的诞生》中情节和形象的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站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  这个形象告诉观赏者,女神是怀着惆怅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人间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画家自己对现实态度的写照。《维纳斯的诞生》还有另一层含义。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认为美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实际上说的就是: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  画家用维纳斯的形象来解释这种美学观念,因为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会衰老,永葆美丽青春。维纳斯的造型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刻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和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图1.7所示。  根据资料http://www.027art.com/art/yhzp/84800.html改写。  图1.7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2)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被誉为“艺术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达·芬奇是学者型的艺术家,其作品《*后的晚餐》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绘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著名、*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创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又名《永恒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为著名的一幅作品,现藏法国卢浮图1.8达·芬奇 《蒙娜丽莎》  宫美术馆。  达·芬奇自1503年开始着手创作这幅作品,历经了四个春秋终于完成了不朽的画作《蒙娜丽莎》。画中的蒙娜丽莎坐在安乐椅上,双手交叠放在胸前,脸上露出含蓄的微笑,这微笑刻画得异常微妙生动,既像是笑容刚开始的一瞬间,也像是微笑结束的一瞬间。  为什么艺术家能够画出如此神秘含蓄的微笑,引得世人津津乐道地猜测与研究了好几百年。画中人的眼睛刻画得也极具神采,目光既敏锐而又脉脉含情。薄如蝉翼的透明面纱,笼罩在蒙娜丽莎的头部与双肩,它把披肩上的两绺长发和肩部外衣的曲小的褶皱梳理成为统一、流畅的轮廓。袒露的胸部显示了青春的女性美,如图1.8所示。  达·芬奇在这幅画中表现出来的精彩绝伦的技巧,无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画上的一切都是清晰而准确的,连同衣服的微小皱纹,围绕雪白胸膛的黑色花边,都画得可以乱真。同时,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的脸部、胸部和手部,运用了他所特有的明暗转移法,用他喜欢的薄薄的光,使蒙娜丽莎脸上和手上仿佛笼罩着一层黄昏时的光影,显示出柔和而富于诗意的丰富调子。  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用左右两边隐约可见的圆柱和石栏,把近景和远景区分开来。他还使用空气透视法将远景推向无限深远之处。那些古老的岩石,天蓝色的钟乳石般的山峰,以及在岩石中间蜿蜒流淌着的河流,这一切都仿佛笼罩在模糊的薄雾里,然后消失在无限深远的青色云海中。这个背景把蒙娜丽莎的形体从观者的位置拉向遥远的地方,从而使画中人物更富有审美的魅力。  达·芬奇认为人是*神圣的,是自然界中*美的形象。他曾说过: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享有生命。”《蒙娜丽莎》正是他以一个真实的女性的微笑歌颂着人自身的美丽,呼唤着人性的觉醒,颂扬着生命的可爱。  根据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894.htm改写。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其作品《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等均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高峰的代表作。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卫》(雕塑)和《圣家族》(壁画),又为教皇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创作壁画,用了四年时间仅凭一人之力在五百多平方米的穹顶上画了343个人物。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其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其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  3) 西方油画之父——提香  提香是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的著名画家,也是**个特别注重油画色彩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画,并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有差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黄色调。在他的油画中喜欢用透明颜料进行多次复叠,加上忽厚忽薄的笔法,使得色彩与形体有机融合,造就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提香对色彩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用色大胆,色调丰富明快、微妙准确。他的笔触热情奔放,流畅自如,不拘陈规;画面响亮而又和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雄浑华贵之美,他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圣爱与俗爱》《花神》《抹大拉》等均为他的留世佳作,如图1.9和图1.10所示。  图1.9提香《圣爱与俗爱》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