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徐志摩传: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精装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275329
- 条形码:9787555275329 ; 978-7-5552-753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徐志摩传: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精装版) 本书特色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有点石成金的才华,有温润如玉的修养,他可以卷起铺盖与友人一起坐牢,也可以站在花树下作一通宵的诗。 他活得洒脱赤诚,只求对得起自己的心,也活得孤苦坎坷,只为寻一位灵魂相契的知己爱人。 他爱过两个女子,辜负过一个女子,也让世间无数的女子为他牵动情愫。 他曾无限荣光,也曾失意落寞。他痴情,深情,又薄情。 有多少人憎他,就有多少人爱他。 他追求爱,向往自由,耽于美好的事物,仿佛一切赤子情怀和百转柔肠都能在文字里找到线索。 而他浪漫又凄美的人生,远比文字更引人入胜。 他的一生惊艳而短暂,如他笔下凝着火的诗篇。 他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人物。 朱自清曾称:“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代表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传: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精装版) 内容简介
他有傲世的才华,也有清醒的内心,更有爱恨的勇气,他是专享的徐志摩徐志摩,举世认可的浪漫才子,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出身江南望族,表弟为金庸,表外甥女为琼瑶。他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为莫逆之交。他活得坦荡热烈,与鲁迅、郭沫若笔战,也与泰戈尔、罗素结为一生知己。他活得风流凄美,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情爱纠葛,让他当之无愧成为风月佳话中的话题先生。他的生命,以才华绽放,以爱为荣光,短短三十五载,却如烟花般璀璨。
徐志摩传: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精装版) 目录
"序言
**章 海棠旧事
古 镇
鸳 谱
展 翅
赴 美
转 念
第二章 康桥别恋
从 文
英 伦
初 见
深 意
挚 友
康 桥
第三章 新月照人
自 由
回 京
飞 飏
新 月
波 折
第四章 尘世孤旅
尘 世
震 旦
情 缘
投 生
孤 旅
第五章 爱眉小札
漫 游
挣 扎
愿 心
爱 墙
第六章 乱世寻梦
战 乱
裂 隙
旅 程
寻 梦
第七章 不如归去
破 碎
迷 梦
悲 哀
荣 光
附 录 志摩诗选
"
徐志摩传: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精装版) 节选
"**章 海棠旧事 古镇 和蔼的春光,充满了鸳鸯的池塘;快辞别寂寞的梦乡,来和我摸一会鱼儿,折一枝海棠。 ——《醒!醒!》 浙江。海宁。硖石。生养之地,是上天的**次赐福。春风沉醉的江南水乡,有人花下煎茶,有人柳下访陌,欸乃之声清越入耳,软糯的吴语转瞬就化在了空气中。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多少痴情人的梦。 然而人间世事,终究是新来流水不知处,旧岁时光长青苔。如若年华可以成为信笺,不如就盖上碧绿色的邮戳,折一枝海棠,温一壶月光,朝着生年深处投递,淡看前尘往事,惊鸿照影来。 硖石小镇历史悠久,古时曾是四县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因东、西两山隔村而对,夹水迤逦,更名为“硖石”。硖河于镇中贯穿而过,又支流横生,便就有了棋子一般撒落的枕河人家,绿石小桥,长廊蔽日。开门可见河,倚窗可听船,自有一番迷人风韵。 硖石保宁坊有一座四进深的老宅,住着的是富商徐申如一家。宅内良木静婉,藤花绕墙,偶有虫鸣鸟语停驻檐角墙根,环境灵秀古幽。徐家在明正德年间就开始经商,到徐申如这一代,已有多处产业,家境颇为殷实。 1897年1月15日,徐申如的夫人在北厢楼中产得一子。循族谱,取名章垿,字槱森,因与徐申如同一生肖,又名幼申,寓意父子传承。 小幼申周岁之时,按照江南风俗,家中需要为他庆贺“啐盘之喜”。那一天,他的雕花小床前设有大案,摆满了各类物什: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由他随意抓取,以此来预测一个孩子的前途和性情。 徐申如注视着眼前的小小麟儿,目光中带着期许和慈爱。不想,小幼申还未来得及触碰任何一件物品,就被一位莽撞的僧人打断。僧人法号志恢,自称能摸骨算命,预知乾坤。他伸出枯瘦的手掌在幼申的头上来回抚摩,目光炯然,喃喃而语。半晌,仅留下一句“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即飘然而去。 如此一番,申如先生决定给孩子重新取名——志摩,他更加相信这个孩子日后必有大作为,一如新名字里寄予的殷切厚望。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得从单薄的两个字里推算命运的流转变迁,但凡间事终是冥冥之中即有注定。名字可以是一生的佑护,也可以是一生的宿命。徐申如希望孩子有天能为徐家光耀门楣、兴旺家业,可是多年以后,徐志摩新月诗人的名气,以及感情上的叛逆锋芒,不但偏离了他*初的设想,甚至还深深地伤害了他。 一 早上——太阳在山坡上笑, 太阳在山坡上叫:—— 看羊的,你来吧, 这里有粉嫩的草,鲜甜的料, 好把你的老山羊,小山羊,喂个滚饱; 小孩们你们也来吧, 这里有大树,有石洞,有蚱蜢,有小鸟, 快来捉一会盲藏,豁一阵虎跳。 二 中上——太阳在山腰里笑, 太阳在山坳里叫:—— 游山的你们来吧, 这里来望望天,望望田,消消遣, 忘记你的心事,丢掉你的烦恼; 叫花子们你们也来吧, 这里来偎火热的太阳,胜如一件棉袄, 还有香客的布施,岂不是妙,岂不是好。 三 晚上——太阳已经躲好, 太阳已经去了:—— 野鬼们你们来吧, 黑巍巍的星光,照着冷清清的庙, 树林里有只猫头鹰,半天里有只九头鸟; 来吧,来吧,一齐来吧, 撞开你的顶头板,唱起你的追魂调, 那边来了个和尚,快去耍他一个灵魂出窍! ——《东山小曲》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童年是一首小诗,粉嫩、鲜美、欢快,写在日光照耀的山坡上,也写在山羊奔跑的青草里,自然界的小生灵也会为他来唱和。大树、石洞、蚱蜢、小鸟、迷藏、虎跳、星光、猫头鹰、九头鸟……奏响属于他的东山小曲。凉风起来了,吹动他手里的纸风筝。风筝带着他的欢笑,飞过小桥古巷,剪水舟楫,带来十里荷塘的清凉……那是属于童年的乡村音籁,沿着记忆的青山绿水,缓缓汇入性灵的源头。 1907年的开智学堂,是废除科举制度后镇里开办的**所学堂,与西寺相邻。那里古树森森,香火绕山,还有石洞幽幻奇绝。暮鼓晨钟悠悠飘扬在缥碧的天穹下,遥遥鼓荡耳膜。伫立山巅俯瞰小镇,正是万室涌鱼鳞。徐志摩天生聪慧、心思明朗,师从张树森先生,古文功底深厚,每年考试都是**。从《论哥舒翰潼关之败》中便可见一斑: “夫禄山甫叛,而河北二十四郡,望风瓦解,其势不可谓不盛,其锋不可谓不锐。乘胜渡河,鼓行而西,岂有以壮健勇猛之师,骤变而为羸弱顽疲之卒哉?其匿精锐以示弱,是冒顿饵汉高之奸谋也。若以为可败而轻之,适足以中其计耳,其不丧师辱国者鲜矣!” 1910年春,徐志摩离开家乡进入杭州府一中学习。以每次期终考试年级**的优势担任年级长。徐志摩入学不久,郁达夫便从嘉兴转学而来。多年后,郁达夫写到那段中学时光,不禁感慨万千。他说自己刚转学过来时像只缩在壳中的蜗牛,而徐志摩热情机灵,戴金边眼镜,穿青布长衫,性格开朗俏皮,眼神柔和真诚,眉宇间则焕发着一股子少年公子的翩翩神采,两人很快就成为好友,他们一起淘气,一起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他如是回忆对徐志摩的*初印象: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的*多的一个。”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课,学生只能休学各自回家。虽然革命的浪潮很快平息,但那浪潮带来的冲击却深深地停留在了少年时期的徐志摩心里。复学后,受新思潮的影响,他开始关心国事、科学,并在文学方面呈现出强烈的兴趣与惊人的天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913年,徐志摩在校刊《友声》上发表了人生中的**篇论文,名曰《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向他崇拜的梁启超先生致敬。从标题到内容,他的文章都对应了梁启超的那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这也为他日后的拜师埋下了伏笔。 “若科学、社会、警世、探险、航海、滑稽等诸小说,概有裨益于社会,请备言之,科学小说,发明新奇,足长科学知识;社会小说,则切举社会之陋习积弊,陈其利害,或破除迷信、解释真理、强人民之自治性质、兴社会之改革观念,厥功*伟;警世小说,历述人心之险恶,世事之崎岖,触目刿心,足长涉世经验;探险航海小说,或乘长风,破万里浪,或辟草莱,登*高峰,或探两极,或觅新地,志气坚忍,百折不回,足以养成人民之壮志毅力;至于滑稽小说,虽属小品文字,而藉诙谐以讽世,昔日之方朔髡奴,亦足以怡情适性,解愁破闷。凡诸所述,皆有益小说也,其裨益社会殊非浅鲜,有志改良社会者,宜竭力提倡之。” 在文中,他倡导知识分子们,以文字改良民风,继而裨益于社会。洋洋洒洒千余字,伶俐激扬,文采飞扬,字里行间,见性情,也见冷思,又犹如一首绵长的警世诗,笔锋若刀,绝美而凌厉。 只是重新开课后,徐志摩的好朋友郁达夫已经离开了诗意的南国,随着兄长去了遥远的日本,这件事,让心思细腻的他,失落了好一段时日。日月星辰,青山云水,鸿雁的羽毛落在岁月里,弥漫上层层的光影尘埃。而一段相处半年的情谊,足以令人一生怀想。 鸳谱 我独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前峰的白云蒸腾, 一只不知名的小雀, 嘲讽着我迷惘的神魂。 白云一饼饼的飞升, 化入了辽远的无垠; 但在我逼仄的心头,啊, 却凝敛着惨雾与愁云! 皎洁的晨光已经透露, 洗净了青屿似的前峰; 像墓墟间的磷光惨淡, 一星的微焰在我的胸中。 但这惨淡的弱火一星, 照射着残骸与余烬, 虽则是往迹的嘲讽, 却绵绵的长随时间进行! ——《一星弱火》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民国时期的婚书真是美好。然而盟约写得再动人,若离开了爱情的温度,也会不敌现实的冷清。 1915年夏,徐志摩从杭州一中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预科。是年秋,正在北京求学的他,被硖石老家的加急电报匆匆召回,随之,新生入学的兴奋与欣喜,也被眼前的茫然与怅惘所代替。 所谓成家立业,自古以来,成家就是立业的先决条件。而这次徐志摩回老家,正是为了完成父亲交予的“大任”——结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段姻缘是家里人为他选择的,他不能违逆,又不甘接受,便只能自苦,觉得内心逼仄,命运是一场讽刺。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只为这风月情浓。是时的徐志摩已经将近弱冠之年,但他却从不曾恋爱过。 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也曾在诗中发问。他把自己比作一个懵懂的孩子,不谙世事,不知忧愁,然而突然有一天,一座城围从天而降,困住了他,让他手足无措,进退两难。 恋爱他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太阳为我照上了二十几个年头, 我只是个孩子,认不识半点愁; 忽然有一天——我又爱又恨那一天—— 我心坎里痒齐齐的有些不连牵, 那是我这辈子**次的上当, 有人说是受伤——你摸摸我的胸膛—— 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恋爱他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这来我变了,一只没笼头的马, 跑遍了荒凉的人生的旷野; 又像那古时间献璞玉的楚人, 手指着心窝,说这里面有真有真, 你不信时一刀拉破我的心头肉, 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 血!那无情的宰割,我的灵魂! 是谁逼迫我发*后的疑问? 疑问!这回我自己幸喜我的梦醒, 上帝,我没有病,再不来对你呻吟! 我再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 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从此再不问恋爱是什么一回事, 反正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甚至,那个即将成为他妻子、走进他生命的人,他连面都没有见过。他只知道,她是政界名流张嘉璈的妹妹,出身名望之家。 而早在两年前,因为一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徐志摩的才华就被张嘉璈所欣赏。在张嘉璈看来,徐志摩是学校里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不仅文章写得有大将风范,书法也是有风有骨,有气有韵,让人赞叹。“如此奇才,假以时日,自当前途无量。”爱才惜才的张嘉璈很快向校方询问了徐志摩的情况,并在不久之后,主动托人向徐家求亲,以二妹幼仪许之,希望与徐家结秦晋之好。 “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徐家本是硖石首富,兴旺一方,联姻之后,更是多了政界的支持,可谓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再闻张家二小姐“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的确为儿媳的*佳人选。如此一来,徐家自然欢喜万分,当即便下了聘礼,算是定亲。 张家包括幼仪在内一共有十二个孩子,八男四女,但张母总会告诉人家,她只有八个孩子——女儿,从来都是不算数的。譬如,男孩生下后,脐带会埋在床下的坛子里,如此辅继香火,代代延绵;女孩出生后,脐带则会埋在屋外,因为女孩子总要嫁人,嫁了人,就成了外人。 这一年,张幼仪才十六岁,却已经到了该出阁的年纪。她也曾就读于苏州女子中学,学名张嘉鈖。嘉,意为美好;鈖,意为晶莹剔透的玉器;幼,意为良善;仪,意为端庄。但就像她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她一生都在恪守一名旧式女子的美德,却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 在娘家时,古老的《闺训》就曾告诫她:“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孝顺父母,唯令是行。问安侍膳,垂手敛容。言辞庄重,举止消停。戒谈私语,禁出恶声。心怀浑厚,面露和平。裙衫洁净,何必绸绫。梳妆谨慎,脂粉休浓……” 出嫁前,她的母亲又不忘叮嘱她,一个女人,结婚后就是男人的附属,必须挑起夫家的责任,而且,永远不能说“不”。 当张幼仪在姐姐的陪同下前往硖石结婚时,心里不仅有期待,也有忐忑。她曾听闻过徐志摩的才气,心中对他很是满意,但两人毕竟素未谋面,她又有些担心,怕自己不讨他的欢喜。如是,一路上,她都忍不住向窗外凝望,希望把这次特别的旅程烙印在记忆深处。与徐志摩眼及之处皆是凄冷的心境截然不同,张幼仪看到的风景,是水稻梯田,麦浪起伏,铁轨两旁桑树夹道,从叶子的罅隙间望向天空,云朵洁白而柔软,小镇秋意正浓,空气清新干净,景色美不胜收…… 两人的婚期定在1915年12月5日。婚礼由萧山汤蛰先先生证婚,办得热闹非凡。光是新娘子的嫁妆,就装满了一艘船,其中所有的家具,都是从欧洲直接采购而来,足见排场之大。 徐志摩说过,他想要一个新式的新娘。于是,婚礼当天,张家为幼仪准备了一套粉红色的纱裙;而为了配合中国的礼数,又给幼仪戴上了中式的头冠,让她坐上了轿子。轿子外面罩着红缎,还挂着绣满蝴蝶、鸳鸯、蝙蝠等吉祥图案的布帘。 当张幼仪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走出轿门时,人们纷纷称赞她就像“腊雪中的一朵寒梅”。那是她一生中*美的时刻。 洞房花烛夜,画堂深似海。晚年时,张幼仪曾如是回忆她的新婚之夜: “感觉到他的手已经伸到了盖头旁,我的心就突然抖了起来,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在婚礼前,我想了很久,在盖头揭开的一刻是不是该看着他的眼睛。但当那重重的盖头从面前消失时,我有些眩晕,还是无法迎接他的目光。他的表情是那样的严肃……我好想跟他说话,大声感谢命运的安排。我想说,我现在是徐家的人了,希望能好好侍奉他们……尽管我希望自己表现得像个新式女子,但发现做不到,只能看着他那尖尖而又光华的下巴。” 这样的女子,宜室宜家,却不是随风摇曳的花。她是寒梅,铮铮铁骨,坚强又隐忍,纵有三千幽谧心事,也不会吐露一星半毫。 “愿我如星君如月,日日流光相皎洁”,她何尝不想靠近他,与他生活相依,灵魂相伴?但他却一丝机会也没有给她。他是严肃的,也是冷漠的,因为他认定她思想旧式,认定她是缠过足的女子,认定她是父辈强加给他的负担。那样的时刻,两人分明咫尺相对,心中却远隔千山万水。而当婚姻只剩下传宗接代的责任,将注定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婚后的张幼仪侍奉公婆,持家有方,很快就得到了整个徐家的肯定。当然,除了徐志摩。在硖石,结婚后的女人只能待在家中,所以徐志摩每天清晨外出,她都不能随行。有时徐志摩在家中看书,她想过去与他说话,他也是冷冰冰的,宁愿叫下人为他端茶倒水,也不愿抬头与妻子对视一眼。 如果说徐志摩对幼仪的冷淡里,夹杂着对包办婚姻的抵触,那另外一部分,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则是幼仪的低眉顺目,温柔端庄,都不是他想要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赌书泼茶,红袖添香……这样的爱情,这样的感觉,她都给不了。 在他面前,她就像一杯清水,没有波澜,虽能包容一切,却也能一眼望穿。所以,他不爱她。哪怕有一天,他可以为爱而生,为爱而痴,为爱而死,但这时的他,也还没有尝到爱一个人的滋味。 在没有尝到爱的滋味前,他就已经伤害了一个人。在婚姻里,不爱,就是*大的伤害。至于那白头之约,红叶之盟,都只是鸳谱上敷衍世人的句子,与真正的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 展翅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黄鹂》 对于徐志摩来说,1916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 从北京回到家乡的这段日子,他每一天都在想念北国的求学生活——就像一只黄鹂,想念热情的春光与自由自在的天空。而此时的北京正逢政局动乱,许多高校都已被迫停课。不得已,他只能在新学期,转入上海沪江大学继续学业。 当微风吹破**缕冰凌,当柳树发出**个芽苞,新婚的青年就已经打点好了行囊,准备“展翅高飞”了。 沪江大学是一所风景幽雅的教会学院。学院周围遍布高大的白玉兰花树,环境非常迷人。花香与书香,陶醉着莘莘学子,每逢礼拜,便有唱诗班虔诚地朗诵《圣经》:敬畏上主是人的光荣、夸耀、喜悦和欢愉的冠冕……敬畏上主的人,终必得福。在他临终之日,必蒙祝福。 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后那时辰见我的真,见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 ——《再不迟疑》 温暖的春阳下,枝叶间不时有鸟雀抖动翅羽,仿佛是神在云端言语……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崭新的环境,足以洗涤一百遍记忆。 有时候,他也会想起硖石古镇的徐家大宅,心中飞快地闪过幼仪那和顺的眉眼。无论他对她如何漠视,她都依然是贤淑的、静默的,每天守着秋冬里残余的回忆,在春日中思念着远方。没有人知道,她会把那些回忆视作一生坚持的信念,并将其植入心中的丘壑,然后依偎着一把清瘦的寂寞,温良度日,不言不语,不挣不扎。 而现在这些,早已不再是他心头的阴霾与愧疚。在新的环境里,他容光焕发,心怀凌云之志,理想与抱负,是召唤自由的光。他对自己说,要向着光奔跑,要向着光展翅。 沪江开设的是中、英文学,历史,《圣经》,以及数理化的课程。徐志摩就像得到了神的庇护,成绩总能门门优异,才华震惊了整个学院。 但是,要翱翔于云霄,就必须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沪江的**个学期,正是中国局势*动荡的时期。清政府灭亡后,袁世凯的称帝之心便日益暴露。各省袁党,以及被收买的社会名流组成“请愿”团,要求实行帝制。台湾抗日志士近千人被处死。各路军阀也是参与其中进行政治争夺。生活在底层的人民,面临的是水深火热。护国战争,一触即发…… 青年! 你为什么醉心于革命, 你为什么牺牲于革命? 黄河之水来自昆仑巅, 泛流华族支离之遗骸, 挟黄沙莽莽,沉郁音响, 苍凉,惨如鬼哭满中原! 华族之遗骸!浪花荡处, 尚可认伦常礼教,祖先, 神主之断片,——君不见 两岸遗孽,枉戴着忠冠, 孝辫、抱缺守残,泪眼看 风云暗淡,“道丧”的人间! 运也!这狂澜,有谁能挽, 问谁能挽精神之狂澜? ——《青年杂咏·三》 在那个黄沙漫漫的乱世里,中国的政治,亦如天际的风云,涌动起伏,变幻莫测。徐志摩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新青年,必须学以致用,只有在“道丧”人间的源头注入新的精神,才能力挽狂澜。 本着这样的初衷,同年秋天,徐志摩考进天津北洋大学。当时的北洋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是一所西式学府。他在那里攻读法学预科,并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他不再是娇柔的富家公子,而是心存远志的炎黄男儿。面对残酷的国之现实,他骨头中有热血在汩汩流淌,心有万千烈马在嘶鸣,嗒嗒的马蹄,像华北平原肃杀的秋意一样,奔腾出了声音。 一年后,北洋大学法科并入了北京大学。于是,在1917年的秋天,徐志摩进入北大法科学习,专修法政,旁听政治学,兼修法文、日文,并广泛涉猎于中外文学。诸类新兴的浪潮,伴随着席卷而来的文学风向,让他的视野与心灵愈加丰富了起来,他的思想也得到提升。 其间,他又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与有志之士,其中就包括蒋百里先生。 蒋百里是徐志摩的族亲,是他亦师亦友的知己,也是国内知名的军事名家、曾经的保定军校校长,是世人心中的好男儿、真豪杰。 心如赤子,必心有传奇。蒋百里15岁时就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秉烛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便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他早年与蔡锷、张孝准一起求学日本,被称为“中国三杰”。他们就读的士官学校,按照惯例,在毕业之时,日本天皇都会赐刀给步兵科毕业生中的**名。而几年后的毕业典礼上,却是中国的蒋百里夺魁,蔡锷第二,张孝准第三,结果让整个日本政府大惊失色。 后来,蒋百里又留学德国。1913年,也就是他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时,在六月的一个凌晨,他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之后,沉痛地开枪自杀,却又奇迹生还。关于他的那次自杀,一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愤于军校的浮躁学风,有人说是由于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人说是对中国当时军政两界的绝望。如今,其中缘由已无从探究,但巍巍烈胆忠心,苍天日月可鉴,徐志摩也极为佩服他的勇气与正气。 这时的徐志摩是来自江南古镇的清俊青年,“身材修长,面容清秀,鼻梁上架着一副圆眼镜,讲起话来,虽然带点南方口音,但吐字清晰,好似珍珠落玉盘,清澈圆转……” 徐志摩与蒋百里虽然相差十四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019之间的亲近与情义。蒋百里学识渊博,风流倜傥,虽然身边名士云集,却对徐志摩非常喜爱。从日常小事,到国家兴亡,从文学,到历史,从政治,到军事,他们之间的话题,总是源源不绝。谈及婚姻,他们也是同病相怜。与徐志摩一样,蒋百里在硖石也有一段旧式的包办婚姻。同样是没有爱情,只有责任。后来蒋百里邂逅一位意中女子,成就一桩佳偶良缘。这件事,对徐志摩触动很大,他向蒋百里透露,自己也很期望,有天能遇到一个相见倾心的知己爱人,然后与之携手,恩爱终老。 与爱情里的缘分一样,人生得一知己何其难求——在徐志摩经济*为拮据的时候,蒋百里曾将自己在北京的寓所交给他出售,以帮他渡过难关;而在蒋百里后来受牵连入狱之时,徐志摩则要扛着行李去南京陪他坐牢,一时引得天下轰动。 徐志摩与蒋百里皆是性情中人,所以兴致来时,便挑灯彻夜畅谈,击节而歌。在蒋百里身上,徐志摩可以得到友情,可以得到亲情,甚至还可以得到乡情。他们一起怀念家乡的小吃,一起去打网球,一起听戏,像前生离散的亲人,在今生的尘世里久别重逢,何其难得。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是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骄,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徐志摩传: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精装版) 作者简介
凌小汐,湘女,青年作家。 出版作品有: 心灵治愈:《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世界很小,而你刚好发光》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
¥14.2¥32 -
加缪自述
¥12¥28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12¥28 -
鲁迅与陈独秀
¥13.8¥37 -
星光闪耀-解读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14.2¥38 -
鲁迅传
¥1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