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作者:王任梅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26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3(4.3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283928
  • 条形码:9787562283928 ; 978-7-5622-839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是作者王任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发展与变革的历史为主线,从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按照状态一过程一解释一再构的思路,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阶段、演变过程、变革原因及重新建构四部分。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实的儿童艺术教育问题出发, 儿童艺术教育应追求意义的创造与分享, 滋养生命、促成生长。教师与儿童彼此尊重、平等对话, 儿童沉浸其中、自我成长, 教师润物无声、教育无痕。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应整合外源性与内源性的路径, 既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 又面向世界和未来, 开展研究和实验, 探索本土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艺术教育。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与视角
四、需要澄清的问题

**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复苏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苏的社会情境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复苏
三、复苏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

第二部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情境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发展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

第三部分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全面探索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全面探索的社会情境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全面探索
三、全面探索时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

第四部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演变过程
一、儿童艺术研究:从单一到逐渐多元
二、儿童艺术教育价值取向:从失衡到逐渐平衡
三、儿童艺术课程:走向多元、融合、生态
四、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日趋全面、丰富、成熟

第五部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原因
一、儿童艺术教育变革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约
二、西方多学科理论
三、儿童艺术教育变革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
四、儿童艺术教育变革与学前教育发展脉络相关

第六部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新建构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追求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质量愿景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节选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分科课程一直统领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儿童艺术课程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突破了自50年代以来分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幼儿园课程综合化的新局面,如综合教育课程、活动教育课程、发展能力课程等,尤其是赵寄石等前辈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共同探究的综合教育课程率先打破了分科教学的界限,开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先河。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颁布促使我国学前教育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由自发探索转入大规模推进阶段,游戏课程、情感课程、生存课程、领域课程、生活·学习·做人课程、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田野课程、发展课程、开放教育等多种课程模式纷纷出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幼儿园课程学科分裂的弊端,儿童艺术课程也由原来单一的分科课程模式发展为多种课程模式,如艺术领域课程、主题课程等。当然,分科课程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很多幼儿园依然继续采取分科课程模式。  改变分科课程模式、建构综合化课程模式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①。主题课程是进行综合化课程探索的成果之一。主题课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儿童生活中的某一中心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它可以让儿童通过活动获得较为完整的有益经验,是一种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位的课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幼儿园都实施了主题课程。然而,主题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学科教育活动之间在横向联系上的“牵强”和在纵向联系上的“错乱”,导致了“拼盘式”学前课程、各学科本身线索的缺失等问题。处于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儿童艺术课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本精神,走出分科课程与综合主题课程的实践困境,一些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我国**套按领域划分和组织幼儿园课程的指导用书,它体现了在活动中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思想。之后,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与其他幼教工作者共同编写了《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丛书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个领域。同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等指导用书。上述课程指导用书都是按领域来编写的。领域课程的综合水平高于分科课程,它把需要儿童掌握的教育内容分为若干领域,每一领域可能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艺术领域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领域主要包括音乐与美术两个学科。  1.儿童艺术教育目标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把美育目标规定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把美育目标进一步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上述两个政策法规文件都突出了“初步的”,而且后者规定“情趣”在前,“能力”在后,体现了《规程》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尊重以及儿童审美情感的关注。  根据《规程》精神,《幼儿园教育活动·艺术领域》指出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是“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而且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这对于以往强调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训练,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个性等各方面发展的儿童艺术教育是一个进步。艺术领域教育目标具体到每一个艺术教育活动也体现了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的协同,如绘画活动“笔宝宝跳舞”的教育目标是“认识蜡笔(或彩色水笔),尝试用笔在纸上任意涂抹,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歌唱活动“拉拉钩”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两段歌曲反映的不同内容与情绪,用歌声、动作表达出与歌曲相应的情感”。  ……

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 作者简介

  王任梅,1982年出生,湖南娄底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学前教师教育、儿童艺术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学前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特殊教育》等期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参编《儿童艺术与教育》《幼儿学习与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美3—6岁幼儿‘家’概念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