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 总第17期:(2018 No.2) Vol.17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38185
- 条形码:9787520138185 ; 978-7-5201-381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 总第17期:(2018 No.2) Vol.17 内容简介
《文化发展论丛》是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编辑的集刊,2013年创刊,汇集了国内外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较活跃的中青年学者的新力作。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总第17期)》围绕文化视域里的美学研究,如审美民族性与德国美学、德国现代设计美学等人文思潮,以及农村文艺工作者生存现状、国外大型活动遗产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论述。本期“高端访谈”选取了与原北京大学教授胡经之就文化与真善美展开的对话,探讨了文化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对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张少书教授的访谈则寄托了大洋彼岸华裔深切的文化情思,传递出跨文化交流的积极信息。他们开阔的论说视野,严谨的逻辑思路,以及渗透于学术话语之中的人文情怀,给人诸多启迪。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 总第17期:(2018 No.2) Vol.17 目录
文化亦要真善美——文化美学对话【胡经之 王 石】/3
跨越太平洋的“宿缘”——张少书先生访谈录【张少书 邹 浩】/26
本刊特稿
曾侯乙编钟与周代礼乐——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冯光生】/39
人文思潮
审美民族性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张 弓 张玉能】/63
穆特修斯:德国现代设计美学的杰出代表【张 黔】/81
灵魂及其根底
——从莱布尼茨到谢林的美学话语的谱系学研究【〔日〕小田部胤久 著 崔 莉 译】/103
经典阐释
《景德传灯录》中所记禅宗史前传说考【姚彬彬 刘 青】/121
不宜再以三种语言来划分佛教体系【倪 胜】/133
论“理一分殊”观念与熊十力体用哲学的建构
——以《新唯识论》为中心【邹啸宇】/141
牟宗三对天台圆教存有论的阐释及其特点
——以“无明即法性”命题为例的分析【徐 昇】/156
热点聚焦
“活动观”视域下的美好生活建设:一个新框架的提出【王春雷 徐 坤】/175
国外大型活动遗产研究综述【沈唐枫 王春雷】/192
症候分析
麦秆的风采【余书林】/205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任儒举】/222
农村文艺工作者生存现状之微探【李俊勇】/239
七纵八横
《汉口丛谈》系列文献与武汉地方文化【胡涛胡正巧】/251
一篇应酬记,何言标古今——再读《遗爱亭记代巢元修》【余建华】/265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 总第17期:(2018 No.2) Vol.17 节选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总第17期)》: 春秋中期曾叔孙湛墓(随州汉东东路M81)编钮钟9件,是始于春秋初期的通行编制。春秋中期随州汉东东路M129亦为“金石之声”配置,计“曾公”钟(甬钟)2组各8件、“曾公”镈1组4件,石编磬l套2组共10余件(待整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18)甬钟8件1组是西周中期渐成的标准数目,西周晚期的晋侯苏编钟依2组为1套,每组仍为8件1组。“曾公”甬钟保持着这一编制,是对正统的传承。其钟、磬的布局至少可以构成曲尺形式的“曲悬”。该墓钟、镈、磬的组合及主要编制,后被沿袭至汉代。《后汉书·礼仪志·大丧》载:“钟十六,无虡;镈四,无虞;磬十六,无虞。”(范晔,1965:3146)这也是当时周朝礼制的传统。 春秋晚期曾侯舆墓(文峰塔Ml)被毁十分严重,但可知其亦为“金石之声”配置。其编钟据残存10个编号的钟体或残片分析,1件通高达112.6厘米,相当于曾侯乙编钟下层大钟体量居中者,可以推知其悬制至少是上下双层结构。其编磬据残片拼对,分属5件不同的石磬个体。标本Ml:96残长29厘米、厚2厘米。Ml:97残长14.4厘米、厚1.2厘米。据同期的文峰塔M2(另一座未知名的曾侯墓)编磬得知,此时的编磬当有12件之多,通长为19-58厘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13) 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分中、北、东、西四室。中室主要设置大型乐器和礼器。其中钟架为两面三层的曲尺形结构(悬钟65件),与单面双层的磬架(悬磬32件)构成三面立架之势,正合郑司农所注“轩悬,三面,其形曲”的轩悬。这套悬制与所处一室的建鼓、排箫、篪、笙、瑟等,构成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其“金石之声”的乐悬均立架安放如初,与鼎、簋等礼器同置一室,井然有序,完整地呈现出一代诸侯“钟鸣鼎食”的礼乐场景。这套“钟磬之乐”和“钟鼓之乐”的礼仪型乐队,与置于东室,由十弦琴、瑟、笙、小鼓等丝弦竹木类乐器组合并用于休闲娱乐的房中乐“竽瑟之乐”有所区别。两者交织,构成了当时一个诸侯完整的礼乐生活。(湖北省博物馆,1989) 战国中期随州擂鼓墩M2,计大型甬钟8什,中、小型甬钟28件编钟,呈双面双层曲尺形摆放;编磬1组12件,呈单面单层排列;依然是“金石之声”的配置及“轩悬”之制。与钟磬伴出的还有建鼓座1件。(随州市博物馆,2008) 曾国礼乐遗存系列显示出周代礼乐乐悬配制及其规模上的发展。一是西周早期,曾侯墓中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尚不完善。现知*早的钟磬配置出现于春秋早期的曾侯絴伯墓。二是领封于周公的曾侯犹并不拥有“轩悬”之制。《周礼》所谓的“诸侯轩悬”在春秋早期的曾国才得以见到。三是在史称“礼崩乐坏”的时代,曾侯絴伯墓、曾侯乙墓、随州擂鼓墩M2呈现的“轩悬”之制在外在的架势和布局上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内涵——实际配置的钟、磬数量。四是曾侯絴伯墓、曾侯乙墓、随州擂鼓墩M2均为编钟、编磬、建鼓的配置,体现出曾国礼乐制度历代相传的特点。 关于周代礼乐制度的研究,我们时常框定在周公制礼作乐的起始,与汉儒关于编钟件数的注疏纠结,并与之后的“礼崩乐坏”相联系。曾国礼乐遗存系列实例说明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发展的、变化的,其对乐器配置的限定以及汉儒对乐器件数的界定具有某个阶段的时限性。,但是,“诸侯轩悬”的制式出现后,便一直被尽可能地保持和延续。曾侯乙编钟的皇皇巨制传承有自、事出有源。 ……
文化发展论丛:2018年第2卷 总第17期:(2018 No.2) Vol.17 作者简介
江畅 男,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北省传统教育研究会会长,《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道德 价值 文化丛书》主编。 文化建设蓝皮书主编、文化发展论丛主编,有专著《幸福与和谐》等。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29.9¥3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中国精神中国人
¥9.2¥32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6.7¥28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2.5¥29.8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9.6¥22 -
蒋凡讲世说新语
¥23¥5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23.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