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清华同衡系列专著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规律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09141
- 条形码:9787302509141 ; 978-7-302-50914-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清华同衡系列专著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规律研究 本书特色
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成全面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功能空间是科技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的承载空间。本书重点对科技创新区、科技城和特色镇的科技创新功能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了国家自主创新区、科技城和特色镇的科技创新规律,希望找到我国科技创新功能空间发展的理性之路。本书的出版为全国的香锅规划管理和编制机构,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规划提供重要的工作支撑和借鉴。 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清华同衡系列专著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规律研究 内容简介
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成全面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功能空间是科技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的承载空间。本书重点对科技创新区、科技城和特色镇的科技创新功能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了国家自主创新区、科技城和特色镇的科技创新规律,希望找到我国科技创新功能空间发展的理性之路。本书的出版为全国的香锅规划管理和编制机构,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规划提供重要的工作支撑和借鉴。
清华同衡系列专著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规律研究 目录
第1章世界科技创新功能空间和规律研究
1.1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规律
1.1.1创新方向
1.1.2空间格局
1.1.3科技创新城市体系与城市群结构高度吻合
1.1.4支持政策与创新环境
1.2世界主要创新型区域科技创新规律
1.2.1创新模式
1.2.2空间格局
1.2.3创新成果转化
1.2.4区域协同创新
1.3世界主要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规律
1.3.1创新模式
1.3.2空间布局
1.3.3创新要素的互动与集聚
1.3.4创新环境的营造
1.4世界主要创新型园区创新空间规律
1.4.1建设模式
1.4.2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
1.4.3创新环境
1.5世界主要创新型区域典型案例
1.5.1硅谷全方位领先的创新经济体系
1.5.2纽约金融创新发展
1.6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全国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的发展现状研究
2.1全国科技创新的成绩和问题
2.1.1发展阶段
2.1.2取得的成绩
2.1.3存在的问题
2.2国家创新平台与政策评价
2.2.1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脉络
2.2.2全国科技创新功能组织体系
2.2.3科技创新功能区政策总结
2.3全国科技创新功能网络体系空间的总体特征
2.4我国主要城市群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的特征
2.4.1全球创新型区域
2.4.2全国创新型区域
2.5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全国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的发展规律分析
3.1国内外已有创新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3.2我国科技创新城市评价体系构建
3.2.1城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
3.2.2城市科技创新支撑指数
3.2.3城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指数
3.3全国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网络特征
3.4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支撑要素相关性分析
3.5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模型构建
3.6全国科技创新空间格局的发展规律
3.7科技创新主体与创新发生规律研究
3.8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城市科技创新网络体系引导
4.1创新型城市和相关试点情况
4.1.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4.1.2创新型城市试点
4.1.3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
4.1.4创新型城市推动模式
4.2上海和深圳的创新城市建设实践
4.2.1上海创新城市建设实践
4.2.2深圳创新城市建设实践
4.3城市科技创新规律
4.3.1三螺旋创新系统
4.3.2创新功能集聚与扩散规律
4.3.3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4.3.4创新城市管理
4.4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科技创新功能区发展引导
5.1科技创新型功能区分类
5.1.1根据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和核心资源分类
5.1.2根据不同核心科技创新功能分类
5.1.3根据用地规模分类
5.2科技创新型功能区的研究视角
5.2.1基于创新型企业和人群需求的研究视角
5.2.2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视角
5.3创新功能区的选址、功能和环境营造
5.3.1创新功能区的选址与布局引导
5.3.2创新功能区的功能引导
5.3.3创新功能区的环境营造引导
5.4创新功能区空间布局模式
5.4.1小尺度园区
5.4.2中等尺度园区
5.4.3大尺度园区
5.5主要参考文献
下篇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实践案例
第6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研究
6.1研究背景
6.1.1项目背景
6.1.2技术路线图
6.2规律研究
6.2.1科技创新功能基本规律
6.2.2北京城市空间规划建设思路
6.2.3中关村历史演进规律
6.2.4中关村空间布局现状特征
6.2.5中关村创新功能现状规律
6.3功能定位
6.3.1定位思路
6.3.2具体定位
6.4创新功能体系
6.4.1知识创新体系
6.4.2技术创新体系
6.4.3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
6.5创新空间构建
6.5.1布局优化思路
6.5.2总体布局
6.5.3联合津冀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和园区链
6.5.4引领构建全国创新网络格局
6.6空间资源优化
6.6.1土地资源分析
6.6.2空间资源利用
6.7主要创新型园区引导
6.7.1分类引导
6.7.2分园指引
6.7.3打造“创新城区”
6.8基于事权的空间政策创新
第7章中关村软件城大上地地区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研究
7.1研究背景
7.1.1项目背景
7.1.2研究任务与技术路线
7.1.3项目特点
7.2现状概况
7.2.1发展历程——拼贴式格局的形成
7.2.2发展成就——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园区
7.2.3创新基础——国家级的软件与信息产业创新基地
7.3功能定位
7.3.1背景与条件
7.3.2功能定位
7.4创新功能体系
7.4.1创新企业需求特征: 企业成长通道、优质创新服务
7.4.2创新体系现状问题
7.4.3策略一: 促进产业创新体系立体发展、整合提升
7.4.4策略二: 补足优化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国际高端服务要素
7.5创新空间重构
7.5.1布局现状
7.5.2布局原则
7.5.3战略空间识别
7.5.4空间结构
7.6创新环境系统优化
7.6.1提供多元高端公共服务
7.6.2重塑特色景观风貌与绿地开放空间
7.6.3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7.7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研究
8.1项目背景
8.1.1研究背景
8.1.2研究任务
8.1.3技术路线
8.2现状概括
8.2.1现状发展基础
8.2.2创新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
8.2.3产业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
8.3功能定位与指标体系
8.3.1功能定位
8.3.2创新和生态双示范指标体系
8.4创新功能体系
8.4.1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总体要求
8.4.2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8.4.3创新功能体系构建
8.5创新空间构建
8.5.1创新空间布局原则
8.5.2创新空间布局模式
8.5.3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8.5.4创新空间布局引导
8.6创新型园区引导
8.6.1园区布局思路
8.6.2入园园区选择
8.6.3既有园区空间整合策略
8.6.4各园区产业发展引导
第9章重庆前沿科技城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研究
9.1研究背景
9.1.1项目背景
9.1.2研究任务与技术路线
9.2现状概括
9.3功能定位
9.3.1国家创新功能网络中的重庆地位
9.3.2重庆城市创新体系的特征与需求
9.3.3重庆前沿科技城功能定位
9.3.4重庆前沿科技城功能体系
9.4创新空间构建
9.4.1核心研究思路
9.4.2场地特征的精准利用
9.4.3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
9.5创新型园区引导
9.5.1重庆前沿科技城发展策略
9.5.2开发运营模式
9.6主要参考文献
第10章乌镇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研究
10.1项目背景和规划思路
10.1.1项目背景
10.1.2规划主要任务
10.1.3研究技术路线
10.2历史演变
10.3功能定位
10.3.1国际风情小城
10.3.2全球智慧名镇
10.4创新功能体系
10.5创新空间构建
10.5.1互联网时代的空间组织逻辑
10.5.2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10.5.3人与人的融合共生
10.5.4古今中外的融合共生
10.5.5城镇与乡村的融合共生
10.6创新平台搭建
10.6.1智慧运营服务平台
10.6.2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10.6.3智慧公众参与平台建设
10.7主要参考文献
第11章“中关村·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研究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概况
11.2.1项目基本情况
11.2.2科技小镇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11.2.3对科技小镇发展建设的理解
11.2.4规划设计思路
11.3发展目标与愿景
11.4创新功能体系构建研究
11.4.1智造孵化创新源
11.4.2基础科学创新源
11.4.3技术研发创新源
11.4.4创新产业体系构建
11.5创新空间构建
11.5.1创新空间构建的总体思路
11.5.2人群分类与需求分析
11.5.3从人的需求出发的创新空间组织
11.6创新型镇园建设指引
11.6.1创新服务设施体系建设
11.6.2绿色生态发展
11.7主要参考文献
清华同衡系列专著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规律研究 节选
第3章全国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的发展规律分析 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因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城市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因此对城市创新能力、创新发生规律和创新网络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政府和研究机构近年来在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城市间创新网络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测评,但局限于数据获取的深度与广度,在全国尺度全面探究城市科技创新发生规律的研究较少,且多数采用传统统计数据中的静态指标,对企业这一重要创新主体的关注度不够。 本次研究以覆盖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为基础,对全国科技创新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基础、人才基础、环境基础等方面因素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全国工商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互投数据,研究城市间的创新网络联系。与应用传统统计数据的研究相比,企业互投、百度POI(point of interest)等各类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全尺度、多维度认识创新成为可能。 3.1国内外已有创新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人员在使用创新相关指标衡量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时候,往往会区分不同的空间尺度。以欧盟2003年发布的《第三个欧盟科技指标报告》 林捷.欧盟发布《第三个欧盟科技指标报告》[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7): 5052.为例,报告区分了欧盟整体、各大地理区和欧洲国家三个层次,在空间尺度上大体相当于我国的全国、地理分区和省。在城市层面,根据研究需要,也涌现出了多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在国际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指数有创新城市指数(innovation cities index) Innovation CitiesTM Index 2015: Global [EB/OL].[20151027].http://www.innovationcities.com/innovationcitiesindex2015global/9609.、世界银行的“东亚创新型城市”指标 POH K W, YUEN P H, SINGH A. Singapore as an innovative city in East Asia : an explorative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ve industries [EB/OL]. [20050403]. https://elibrary.worldbank.org/doi/abs/10.1596/181394503568. 、Richard Florida的创新型城市3T(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指标 FLORIDA 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J]. The Washington Monthly, 2002, 34(5): 1525.以及英国“欧洲非首都城市的城市复兴特征”等。 在国内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在2007年发布的《中国三十一省区市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次对全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排名。其他指数包括科技部在2010年配合创新型城市试点印发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的评价指标》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EB/OL].[20161201].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6/201612/t20161213_129574.htm.、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中对区域创新体系进行的评价。此外还有方创琳等编著的《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倪鹏飞等编著的《中国创新城市指数》等。 国内外已有研究侧重使用官方发布的传统静态统计数据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对于正在发生的创新,传统统计资料和数据只能提供零星度量,无法衡量和预测未来创新发展趋势。本次研究希望通过大数据手段来度量创新中要素、效率、投入、服务、平台等内涵,溢出集聚等动态特点,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追踪创新在整个经济中的发展变迁、创新支撑等环境影响,使得全面度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引导城市创新发展成为可能。 3.2我国科技创新城市评价体系构建 在综合考虑其他创新指数构建标准、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全国337个直辖市及地级市、自治州构建本次研究的城市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与其他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本指标的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更加突出科学评估,强调评估体系的综合性。目前国家政府层面的创新型城市评估体系以专业性指标为主,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型城市试点评估指标突出产业发展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等; 科技部突出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等。本次指数有选择性吸收以上各类专项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创新产出、创新要素、创新投入、创新服务、创新平台、创新效率、成果转化、创新辐射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二是更加突出城市创新特色,体现地区创新差异。在突出很强的综合性特色基础上,设置更多反映城市自主创新的指标,相对淡化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评估指标。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数据一方面来源于各地区的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等部委网站公开的统计数据和文件,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专利数、企业投资、各类创新相关机构和平台等指标,通过工商企业数据库、筛取百度地图标记点等方式按行政边界进行统计。在模型的设计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不同层级的指标根据重要性的大小进行权系数赋值,参考国内其他评价指数权重进行校核,平衡人均指标和整体统计指标间的权重关系,*终确定城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城市科技创新支撑指数,城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指数,及相关因子的权重。 3.2.1城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 城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设定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创新投入、创新要素、创新服务和创新平台等6项一级指标,专利申请数量等32项二级指标,从企业专利产出、政府资金投入、创新机构基础设施支持等各角度对城市的综合创新水平进行评价(表3.1)。 表3.1城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权重 数 据 来 源 创新产出 (30) 专利申请数量 20 龙信专利数据库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量 5 龙信著作权数据库 作品著作权数量 5 龙信著作权数据库 创新效率 (15) 万人专利申请量 5 龙信专利数据库,地方年鉴数据库 每百亿元专利效率 5 龙信专利数据库,地方年鉴数据库 企业平均专利数 5 龙信专利数据库,地方年鉴数据库 创新投入 (10) 科学支出 5 地方年鉴数据库 科学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比重 5 地方年鉴数据库 续表 ……
清华同衡系列专著科技创新功能空间规划规律研究 作者简介
尹稚,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3.5¥30.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3¥42.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5.4¥4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生命教育丛书: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20.9¥49.8 -
中国电力出版社220KV及以下变压器故障检测典型案例分析与处理
¥47.9¥68 -
应急救援法律法规
¥24¥45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