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作者:韩林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8.5(4.9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23055
  • 条形码:9787520323055 ; 978-7-5203-230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唐代以来的相关材料为基础,通过武则天串联起一系列的以武则天为表现对象的文本,研究武则天的文化建构,揭示其社会文化内涵。武则天是客体,而非本体,是“他者”镜像中的形象。从纵向上看,武则天故事总体上可以分为发轫期、沿承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发展阶段。从武则天形象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历了“本色化”、“异族化”、“艳情化”、“妖魔化及理想化”四个阶段。从横向上看,武则天故事涉及到儒家政治文化、宗教文化、民间神秘文化、性别文化等诸多领域,从中选取了女子干政、转世报应、神秘文化及不伦之恋四个主题展开论述。在官方话语中,武则天是一个被正统文化过滤过的,被不同群体出于维护自身需要而改变、加工制造出来的人们观念的载体。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目录

引言

**章 武则天的文化形象概说
**节 正史中的武则天
第二节 武则天形象的时代特点
第三节 武则天形象嬗变的时代原因

第二章 政治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节 唐五代:承认女主执政,客观评价功过
第二节 宋元:强调正统观念,反对异族统治
第三节 明代:强化忠臣形象,弱化执政能力
第四节 清代:反面丑化为祸水,正面塑造成明君

第三章 宗教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节 唐宋:利用佛教登基
第二节 元明:诋毁女皇形象
第三节 清代:安排*后归宿

第四章 神秘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节 唐宋:女皇登基的舆论准备
第二节 元明:上苑催花的祥瑞色彩
第三节 清代:星命说对武则天的神化

第五章 性别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节 唐五代:接近历史,写实化倾向
第二节 宋元:抓住缺点,夸大化倾向
第三节 明代:聚焦私生活,艳情化倾向
第四节 清代:走向极端,妖魔化倾向

第六章 武则天形象的生成及移位
**节 政治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二节 宗教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三节 神秘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四节 性别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七章 武则天形象的审美文化功能及演进的动力
**节 武则天形象的符号化
第二节 武则天形象的审美文化功能
第三节 武则天形象演进的动力

附录 武则天相关资料提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节选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一)统治阶级的影响  明代皇帝的生活,影响了当时整个时代风气。“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波震于下”(《文心雕龙·时序篇》)。从明宪宗(成化)到明末约100多年间,明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诸皇帝,不仅后宫佳丽三千,而且龙阳之好亦盛,以献房中秘方而得官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发生皇帝因服药而死的情况。上行下效,皇帝如此,大臣效之,平民亦受其影响,形成房中术大盛,色情书籍泛滥的局面。  明宪宗朱见深由于经历了“土木之变”前后数次废立,对从两岁起就开始照顾、保护他的宫女万氏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朱见深继位后,把这位比他大19岁的万氏立为贵妃,专房独宠。随着年龄的增长,万氏担心自己年老色衰,以春药固宠,朝中小人也以献房中秘方求进。明武宗在位16年,建立豹房和诸多寺院(供养三教九流之人如乐师、回教徒、喇嘛僧等)供自己淫乐。除此之外,还经常外出游幸,每到一处便强抢民女。有一次他去扬州,当地百姓听到消息,突击“嫁女”,一夜之间差不多把所有的少女都嫁光了。世宗嘉靖皇帝好道求长生,宫女杨金英等不堪其苦,铤而走险,上演了绞杀皇帝的“壬寅官变”。这种风气也使百姓深受其害,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一些方士为了制春药,竞阉割男童,以至于人心惶惶,生怕孩子丢失。神宗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因“国本之争”几十年不上朝。光宗继位仅两个月,就因服用红丸而暴毙。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对朝野氛围、社会风气影响巨大。  (二)晚明思潮的冲击  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颇深,“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思想极大地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望和本性。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欲望的被压抑并不等于被消灭,而是被禁锢在潜意识中,一有机会便会变本加厉地寻找出口。这种压抑越强烈,宣泄的欲望便更强。宋明理学并非如后世所说的那么不近人情。艾梅兰在《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中认为理学并不否定“情”,只不过把情的表达置于礼义规范之内。目的不在于泯灭“情”,而在于使“情”礼义化①。理学在传承过程中部分地被歪曲,一些随口而发的议论原本只是细枝末节,却变成了金科玉律。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话语,本来并不是说话的重点,但却被后人奉为经典。  晚明的心学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戴震认为物欲与情感是人性的基本部分,物欲使人投身于自然与社会的创造性活动,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使人与外界环境产生互动。他提倡以遂人之欲的方法疏导人的感情,而不是用禁锢的方法压抑人性。李贽、袁宏道、冯梦龙等人把这种思潮引入了通俗文学领域。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都强调率性而为,宣扬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世俗享乐,抨击禁欲主义。思想的解放使文学中的爱情被当成感情的自然流露而被大力渲染,还常常与“欲”联系起来。晚明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文学作品,如《金瓶梅》《痴婆子传》《绣榻野史》《浪史》《昭阳趣史》《玉妃媚史》等。“虚构的诗人和情人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理想创造物的一部分,开始取代表现自我牺牲的贞节或忠孝之德的传统传记模式。性欲的小说化表现不再需要被伪装成政治或道德寓言,因为各种形式的情感都变成了道德原理的一种补充——甚至是道德的基础。  ……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作者简介

  韩林,女,满族,1978年生,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被CSSCI(含扩展版)检索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1篇。主持各级研究项目9项,参与各级项目1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