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汉语语法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23546
- 条形码:9787559623546 ; 978-7-5596-2354-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汉语语法史 本书特色
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王力先生以治学严谨著称,既能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又能睿智缜密,周到细致,令人叹为观止。 ——南开大学教授、语言学家马庆株
汉语语法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专著。全书共26章,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发展阶段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是历史句法学的探讨。 本书以汉语基本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名词、人称代词、构词法的发展、词序的发展、长句的发展、语气词的发展,以及“五四”以后新兴的句法等知识。 本书材料丰富、系统性强,规模可观,是语法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汉语语法史 目录
汉语语法史 节选
第二章名词 关于上古汉语名词的形态,还没有人进行过全面的研究。据我们初步观察,上古名词的前面往往有类似词头的前附成分,例如“有”字,它经常是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的前面,如“有虞、有扈、有仍、有莘、有熊、有庳”等。在《尚书》里,这一类例子是很多的。现在试举几个例子: 何忧驩兜,何迁乎有苗?(《皋陶谟》)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汤誓》) 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君奭》) 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召诰》) 普通名词的前面,也有加“有”字的。下面是《尚书》的一些例子: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益稷》)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盘庚》) 有王虽小,元子哉!(《召诰》) 下面是《诗经》的一些例子: 摽有梅,其实七兮。(《召南·摽有梅》) 发彼有的。(《小雅·宾之初筵》)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小雅·巷伯》) 下面是其他书的一些例子: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我们很难由此得出结论说一切名词都能具备这种形态。不过某些名词却总是和“有”字黏在一起,例如“众”字可能是奴隶的通称,《尚书》里常常把“众”说成“有众”,例如: 今尔有众……(《汤誓》) 有众率怠弗协。(同上) 乃正厥位,绥爰有众。(《盘庚》) 简孚有众。(《吕刑》) 除了“有”字之外,还有“于”字和“句”字,见于“于越”和“句吴”,例如: 于越入吴。(《春秋·定公五年》)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 古人以为这是外族语言里专有的“发声”。那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总之,假定上古时代名词是有词头的话,它的规则还是不能十分确定的。到了战国以后,除了仿古之外,就不再有这一类的词头了。 到了汉代,产生了一个新的词头“阿”字。“阿”本是歌部字,在上古念[ai],中古念[a]。现代于“山阿”的“阿”念[e],于词头的“阿”念[a],这个分别是上古和中古所没有的。可以说,现代词头“阿”字保存了古音,山阿的“阿”字的读音则跟着一般歌韵字发展了。 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伊谁”在《诗经》里已经出现了,例如: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小雅·正月》) 伊谁云从?惟暴之云。(《小雅·何人斯》) 到了汉代以后,“伊谁”变了“阿谁”,例如: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同上) 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从此以后,“阿”字的用途扩大了,它不但可以作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也可以作人称代词的词头。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小名)开始的。《汉武故事》说汉武帝后的小字“阿娇”,这还不一定靠得住,因为《汉武故事》是伪书。但是曹操小字阿瞒,刘禅小字阿斗,总算是可靠的。 现在我们再举几个作为人名词头的例子: 见阿恭,知元规非假。(《世说新语·雅量》) 阿连才悟如此。(《南史·谢灵运传》) 忽出城唤曰:“阿鼠!”子文不觉应曰:“诺!”(《法苑珠林·渔猎篇》) 作为亲属称呼的词头的有下面几个例子: 阿翁讵宜以子戏父?(《世说新语·排调》)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辞》) 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晋书·周顗传》) 阿婆,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南史·齐本纪下·废帝郁林王纪》) 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南史·王思远传》) 孝琬呼阿叔。帝怒曰:“谁是尔叔?”(《北史·河间王孝琬传》) 作为人称代词的词头,有下面几个例子: 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王敷《茶酒论》) 鹩隔门遥唤:阿你莫漫辙藏。(《燕子赋》) 登阿侬孔雀楼。(《异苑·鬼仙歌》) 现在北京话里的词头“阿”少见,只有受方言影响的“阿姨、阿婆”等。 粤方言词头“阿”还可以用在姓氏的前面,如“阿王、阿刘”;又用在排行的前面,如“阿三”。 词头“老”字来源于形容词“老”字,*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由这种形容词“老”字逐渐虚化为词头。词头“老”字可以用于人和动物两方面。这两种“老”字都是在唐代产生的。 某些称谓之前可以加词头“老”字,如“老姊、老兄”。这些都见于唐代的史料。《晋书·郭奕传》:“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这种“老”字不像是表示年长的意思,而仅仅是一个词头。后来一直继承着这种用法。 现在只举出《儒林外史》里的例子: 匡超人走到跟前,请教了一声“老客”,拱一拱手。(第十七回) 原来是老弟!几时来的?(同上) 那人见牛玉圃,吓了一跳,说道:“原来是老弟!”牛玉圃道“:原来是老哥!”(第二十二回) 姓上加“老”,好像是起源很早,如《论语·述而》:“窃比于我老彭。”但是“老彭”无论是指两个人(老子和彭祖)或指一人(殷贤大夫),“老”字都不能算是词头。姓上加“老”,实际上是起于唐代。白居易《戏赠元九李十二》诗:“每被老元偷格律。”“老元”就是指元稹。后来这种用法也一直沿用下来,例如: 包贵善画虎,名闻四远,号为老包。(元夏文彦《图绘宝鉴》) 老戴,忘其名,吴郡昆山人。(同上) 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西游记》第二回) 既然姓上可以加“老”,名字上也就有可能加“老”了。就现在所看到的史料来看,名字上加“老”比姓上加“老”晚些,*初见于宋代的史料,例如: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可,指文与可。坡,指轼子过。](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 快读老坡秋望赋。[坡,指苏东坡。](范成大《寄题永新张教授无尽藏》) 排行上加“老”起源*晚。中古于排行只用“阿”,如今粤语,例如《南史·临川王传》:“阿六,汝生活大可。”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用“老”字呢?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不过至少在清代已经可以这样用了。现在只举出《儒林外史》的一些例子: 赵氏有个兄弟赵老二在米店里做生意。(第六回) 杨执中定睛看时,便是他第二个儿子杨老六。(第十一回) 阿叔道:“好呀!老二回来了。”(第十六回) 潘三出去看时,原来是开赌场的王老六。(第十九回) 龙老三,你又来做甚么?(第二十九回) ……
汉语语法史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5.5¥26.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20.2¥32.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字海探源
¥25¥78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3¥15 -
文言津逮
¥10.2¥28 -
那时的大学
¥12¥28 -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9.6¥58 -
2020年《咬文嚼字》合订本
¥2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