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405699
- 条形码:9787521405699 ; 978-7-5214-056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本书特色
经久不衰、一版再版的当代中医经典著作,国医大师王琦推荐阅读。 《张仲景医学全集》集仲景学研究之大成,从源流、疾病、药物、方剂、实验及养生诸方面进行系列研究,不仅构架新颖,内容翔实,而且反映当代研究进展,使经典穿越时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一部耐读耐用的细流绵长的书。-------国医大师王琦 实乃叔和之后,于仲景学说之光大,又一时代功臣也。业医爱医者如能手置一部是书,逐类考究,于中医前途,必得光明昌大之一助矣。-------施今墨再传弟子薛钜夫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张仲景药物的专著,它不同于一般的《中药学》教材,重点突出仲景用药特点。共介绍了仲景常用药物种,每一药物包括药物来源、功效主治、用量用法、药理、临床应用等项目。全书纵贯古今,引用和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疋一部很好实用的药物学专著。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目录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节选
**章 解表药 本类药物辛散轻扬,长于走表,能开腠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主要用治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脉浮之外感表证。又称发表药。 麻黄Máhuáng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处方用名】麻黄、蜜麻黄、炙麻黄。 【功效主治】 1. 发汗解表 本品辛能发散,温可祛寒,长于开泄腠理,发汗散邪。凡风寒之邪在表者,皆可使之从汗出而解。因其发汗力强,发表*速,故有“治感**要药”(《本草正义》)之称。“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药鉴》)。“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本草经疏》)。“其所主皆系无汗之证”(《神农本草经读》)。如麻黄汤中,其与桂枝相须为用,治太阳伤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 2. 宣肺平喘 本品辛散苦降,外可开皮毛之郁闭以宣畅肺气,内可降上逆之肺气以复其肃降,能宣降肺气而平喘止咳,“乃肺经之专药”(《本草纲目》)。大凡肺气壅遏,胸闷喘咳,无论属寒属热,皆可配伍运用。如小青龙汤,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麻杏甘石汤,与石膏同用,治肺热壅盛,高热喘急。 3. 利水消肿 本品“性善利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腑”(《医学衷中参西录》)。外可开腠发汗,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内能宣通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退肿利水之效。如仲景方甘草麻黄汤,与甘草同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之风水水肿。 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能散寒通滞,可用于风寒痹证,阴疽,痰核等。“癥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癥坚积聚自散,凡此皆发汗之功也”(《神农本草经读》)。如麻黄加术汤之治“湿家身烦痛”,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肢节疼痛”,侯氏黑散治“大风肢烦重”,乌头汤治“历节不得屈伸疼痛”。《张氏医通》曰:“乌头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复治脚疼痛不可屈伸,二者之病,皆是风寒伤于筋,麻黄开汗孔,通腠理,散寒邪,解风痹。”又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升麻汤治“伤寒六七日,唾脓血,痢下不止”,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者”,亦都是取麻黄升发阳气,宣散表邪之义。《本草正》概括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也。” 【用量用法】 仲景用麻黄共计28方。 1. 用量 *大剂量为六两,*小剂量为半两,另有2方标明为十六铢、十八铢。现一般剂量为2~10g。 2. 炮制 仲景用麻黄28方,提出去节者15方。《医学衷中参西录》谓“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现用麻黄多制成生麻黄、麻黄绒和蜜炙麻黄。生麻黄长于发汗解表;炙麻黄偏于平喘止咳;麻黄绒发汗力缓。 3. 用法 仲景用法中有先煮者22方,汤泡者1方。并提出“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张锡纯曰:“古方中用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现用麻黄多以水煎服。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的作用,故运动员慎用。 【现代研究】主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尚含鞣质、挥发油等。有发汗、平喘、止咳、祛痰、解热、镇痛、抗炎、利尿、抗病原微生物、兴奋中枢、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作用[1]。 【临床应用】 1. 流行性感冒风寒证 以麻黄(去节)46.8g,桂枝31.2g,杏仁(去皮尖)23g,甘草15.6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流行性感冒风寒证病人32例。对照组给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30例。治疗组24小时体温总显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小时中医证候总显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 肺热咳嗽 以麻黄10g,鱼腥草30g,石膏(先煎)30g,黄芩10g,治疗肺热咳嗽56例。结果:显效4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3%[3]。 3. 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 以盐酸麻黄素埋入定喘穴治疗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37例。半年随访1次,共4次,所有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中13例病人1年未再复发,6例病人(包括2个小孩)2年未再复发,治愈率为52.8%[4]。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以麻黄800g,益母草1500g,桔梗900g,生甘草600g制成口服液,1ml含生药量1.9g,灌封,每支10ml。每日2次,每次1~2支,半月为1个疗程。136例病人经2个疗程治疗后,结果:痊愈102例,显效19例,改善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06%[5]。 5. 外感发热 以麻黄3g,石膏30~120g,桂枝3g,研细末,多次分服,治疗外感发热100例。对照组口服扑热息痛治疗10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45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66%。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6]。 6. 小儿遗尿 采用生麻黄15g为主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其他中药治疗小儿遗尿60例。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痊愈3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7]。 7. 免疫性疾病 采用1个疗程(两周)麻黄制剂的用量相当于生药7g的麻黄制剂糖浆,治疗风湿及类风湿、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免疫性疾病64例,治疗后病人血清补体水平CH50、AP-H50、C3均有不同程度下降[8]。 8. 缓慢型心律失常 以麻黄、桂枝各10g,杏仁、甘草各6g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50例。结果: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9]。 9. 酒渣鼻 取生麻黄节、生麻黄根各80g,加白酒煎服,治疗酒渣鼻18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3例[10]。 【备注】关于麻黄先煎去上沫 仲景用麻黄均强调“先煮”“去上沫”(《伤寒论》)。目的在于减低其副作用,缓和其悍烈之性,对后世影响较大。如《本草经集注》云:“(麻黄)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古方中有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然而,现代对麻黄先煎去沫尚无一致的认识,研究有待深入。现行《中药学》教材和《中国药典》等对麻黄煎法均未作出特殊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2-85. [2] 扈晓宇,张扬,张德雄. 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行性感冒风寒证[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30-234. [3] 李秋红,刘秀玮. 麻鱼石黄汤加味治疗肺热咳嗽56例[J]. 河北中医,2013,35(12):1815-1816. [4] 杨慧云,王亚斌,秦亚丽,等. 盐酸麻黄素植入膜剂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 中国药房,2000,11(4):160-161. [5] 张炬,曲巧敏,张凯瑞. 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36例[J]. 河南中医,2001,21(1):59. [6] 冯萍,靳宏光,张冰杰. 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100例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67-368. [7] 邓润民,陈志文.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45. [8] 夏永祥. 麻黄制剂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补体活性的变化[J]. 临床检验杂志,1997,15(3):162-163. [9] 姬光东,牛振华. 麻黄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50例[J]. 中医药学报,2002,30(1):31-32. [10] 张和平. 麻黄酒内服治疗酒渣鼻18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91,13(3):14. 桂枝Guìzhī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处方用名】桂枝。 【功效主治】 1. 发汗解肌 本品辛甘温煦,“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本草真诠》)。“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本草汇言》),有助卫实表,发汗散寒之功,“为解肌**要药”(《本草求真》)。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为缓和,但透达营卫之力为麻黄所不及。故凡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抑或表虚汗出,用之莫不相宜。如治“太阳中风”之桂枝汤,治“太阳伤寒”之麻黄汤。前者与芍药为伍,以调和营卫,用于风寒表虚证;后者与麻黄相须为用,治伤寒表实证。 2. 温通经脉 本品辛散温通,“入血脉有通利之妙”(《本草约言》)。“桂枝所优,为在温通经脉”(《本草思辨录》)。“所通者,血脉中寒滞”(《本经疏证》)。如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之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之甘草附子汤,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下焦蓄血证之桃核承气汤,治阴阳俱微的血痹证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治“妇人宿有癥病”之桂枝茯苓丸,治“疟母”之鳖甲煎丸,治“瘀血在少腹不去”之温经汤等。大凡寒邪凝滞经脉诸痛,如胸阳不振之胸痹心痛,中焦虚寒之脘腹拘急疼痛,血寒经闭痛经,产后腹痛,风湿肩臂疼痛等,皆可使寒凝得散,经脉得通,则诸痛悉除。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杏林传习十三经: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20.1¥59.8 -
脉因证治
¥6.3¥13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4.9¥5 -
彩绘版国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精装)
¥24.3¥76 -
杏林传习十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本义 华佗中藏经
¥17.4¥48 -
杏林传习十三经:脉经
¥14.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