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作者:钟少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6(6.4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13909
  • 条形码:9787559813909 ; 978-7-5598-139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言语文化发展史的语言学著作。全书分三个章节、两大板块。靠前章节“言语学理论纲要”,重在阐释和厘清言语文化史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和第三章节,重在梳理中国言语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先秦的言语文化发端,直到现代语言的成熟和定型。本书重在史论,“叙史”多于“论述”,意在减少对历史的主观性干预,以突出史实的客观性和纯粹性。虽是“简史”,但通过对客观史实的梳理,清晰且全面地呈现出了言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形态,剖析了中国人深藏在言语行为中的民族精神和心理特质。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目录

**章 言语学理论纲要**节 理论纲要一、言语之义界 二、言语之特性三、言语之应用第二节 中国古人使用“言语”选一、使用“言”“辞”表述二、使用“言语”表述 三、使用“语言”表述 四、使用“话语”表述 第三节 近代学人之言语学研究 一、刘师培:《文说》 二、刘半农:《四声实验录》 三、沈步洲:《言语学概论》 四、毛文麟:《言语学的体系》 五、施畸:《中国文词学研究》 六、高名凯:《语言论》 七、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缟:《语言学名词解释》 第四节 口述在言语学中 一、口述观念在古汉语中的丰富表述 二、口述研究 第五节 呼唤中国口述史学腾飞 一、口述史学定义 二、中国传统口述史的优势与缺陷 三、口述史的重要性 四、把握口述方法 五、20 年来中国口述史的状况 六、呼唤中国口述史学腾飞 第二章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上) **节 先秦时期的言语文化 一、古人云 二、神话 三、诗歌 四、诸子 五、楚辞 第二节 汉代时期言语文化(前 207—226 年) 一、乐府诗歌 二、汉代五言、七言诗 三、《史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言语文化(226—581 年) 一、承袭秦汉文风的诗文 二、西域传来的诗文 三、印度传来的佛经翻译 第四节 隋唐时期言语文化(581—907 年) 第五节 五代十国时期言语文化(907—960 年) 第六节 两宋时期(含辽金)言语文化(960—1280 年)一、诗 二、词 三、调笑转踏 四、滑稽戏及杂剧五、合生、说话、白话语录第七节 元朝时期言语文化(1206—1368 年) 一、散曲 二、杂剧 三、小说四、《元朝秘史》 第八节 明朝时期言语文化(1368—1644 年) 一、民歌二、宝卷 三、弹词四、鼓词 五、传奇、杂剧六、小说七、工具书《永乐大典》八、西方口述、言语方法之传来 第九节 清朝前期言语文化(1616—1796 年)一、讲故事二、短篇小说 三、长篇小说四、民歌、俚曲、俚歌、歌谣五、谚语六、格言、箴言七、成语八、歇后语九、戏曲第三章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下)**节 言语障碍的案例:马戛尔尼来华事件第二节 打破中西言语障碍的初始尝试:以林则徐为例一、“翻译”一事古已有之 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鸡和鸭”对话三、林则徐打破言语障碍的努力第三节 传统格律诗的尴尬与白话诗的兴起一、传统格律诗的尴尬二、白话新诗的涌现第四节 国音之形成一、国音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音成型 三、国音之运用与变化四、当时对国音变革的评论第五节 国语运动的兴起一、国语运动之缘由二、白话文与文言文三、大众语文第六节 国语一、中小学国语教育二、国语推广第七节 讲故事、说笑话、演讲一、讲故事 二、说笑话、滑稽话三、演讲第八节 唱歌第九节 言语工具书之兴旺 一、国音字典二、一般字典、辞典(词典)(一)一般字典(二)一般辞典(词典)(三)言语学工具书(四)俗语、成语、谚语、格言辞典(五)方言辞典(六)新韵书辞典 第十节 近代口述史书一斑
展开全部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节选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一、口述史学定义  几万年以来,语言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和标志,人们互相间主要依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指令。中文的“古”字,正是十口相传的意思,即是古代事情是由人们口述,代代流传,而保存下来的。我们今天能够知道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等老祖宗的事迹,知道有宙斯众神和诺亚方舟等神话,根由正是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代人们口头传流下来。由口述到文字,文字又再写到纸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过程中就难免有变形或掺假,中国汉儒以后就出现许多神仙语录、神仙仙迹及字画,还有“诚则灵”的神仙庙宇,给后人平添更多的麻烦。现代的人类已经进步到拥有许多专门为利用信息的工具,包括电脑,但是人们还没有愚蠢到提出要取消语言。恰恰相反,语言中的困难,依然是当前全球化的主要难点之一,人们的嘴巴依然还是人类基本的信息传递工具,“口腔运动”能够为人类开创出多么精彩的事业啊!全球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争取与尝试。  口述传说(Oral tradition),是一种文学工作形态,似乎像是一种无形的口述制度,从远古到如今的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民族中,一直有着十分兴旺的活力,我们很容易在各地民众的习俗技艺和生活方式中,发现大量口述精彩故事传说,以及清晰的口传方式。在很多民族部落内,口述传说实际上是在执行教育和合法性灌输思想的任务。其丰富的形态,真是世传不辍,洋洋大观,甚至蔚为奇观,这是由于构成各民族部落文化特质不同所致。仿佛某个传说是一直活着的故事家讲述千百年了。在现代学术界,将关注、运用和研究口述传说,归之于文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神话学等学科。这本来为的是方便讨论,但是如果有人将之与口述历史(Oral history)绝对对立起来,或者混淆起来,或者合二为一,或者谁领导谁,就可能是添加矛盾了。因为传说有可读性,亦多有历代文人艺术加工的痕迹,多是非物质的精神产物,容易归之于文学;但从史学讲,亦是历史中可能发生过的事情,不过很难按照史学考据方法给出证明,甚至根本不可能证明某传说的本来面目。可是史学还是鼓励考据传说,并努力找到物质性证据,或者作为某种精神财富而存留人间。口述历史正是可以在史学圈内外作这种努力的一种史学方法,我们如果从“口述”角度来认识就容易清楚了。其中关键是“口述”本身,其叙述者口述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想象的,但是访谈者和叙述者的“口述”本身必须是真实的,并且是严格地按照规范操作整理他们的“口述”内容,访谈者不允许改变叙述者口述的内容。这都是史学工作的原则,对于口述历史和口述传说都适用,而作家则可以为自己的爱好而随意编造口述者的口述内容。  由此,笔者给出定义如下:口述史学又称作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是以口述史料和口述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学。从形态上是与文字史学并列,在实质上与以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口述史料是指通过访谈者与叙述者合作访谈口述而收集到的相关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可以是录像形式,也可以是文字形式,但文字一定要有录音为依据。  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口述历史是叙述者与访谈者(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利用科技设备,利用学术原则,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即是口述史料,其可信度与文字史料相当,可以归人档案类别。将原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过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判断口述史书(或文字稿)应该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原始录音录像,可以公开核对;并且*好有双方对谈的知识产权协议书。二是要符合史学的基本原则,排除幻想乱编的内容,不允许文字稿制作者篡改录音口述的内容。  ……

中国言语文化简史 作者简介

钟少华,1938年生于桂林,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长子,师从启功。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文概念史、中文语义学、中国近代辞书史、中文言语文化学等。出版个人专著:《中国近代人文科学研究(1815—1949)》《中文概念史论》《学问之途》《人类知识的新工具——中日近代百科全书研究》《进取集——钟少华文存》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