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0
中 图 价:¥24.8(5.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12844
  • 条形码:9787302512844 ; 978-7-302-5128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本书特色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结合行业新技术发展,在保留第1版教材主要内容与特色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和优化。本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TCP/IP网络、网络设备、TCP/IP应用、Internet、网络管理技术、新型网络技术等8章内容,每章都配有实训项目,可以让读者在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逐渐领悟相关的背景知识。 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在版教材得到各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欢迎和使用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新技术发展,在保留原教材主要内容与特色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和优化。本书不奢求读者能接近精通网络理论,力求能够让读者了解行业背景,增强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切实提高常用的实际网络应用能力。本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TCP/IP网络、网络设备、TCP/IP应用、Internet、网络管理技术、新型网络技术等8章内容,每章都配有实训项目,可以让读者在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逐渐领悟相关的背景知识。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资料。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 1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组成 5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0
1.2.1 星型拓扑网络 11
1.2.2 树型拓扑网络 11
1.2.3 总线型拓扑网络 12
1.2.4 环型拓扑网络 12
1.2.5 网状型拓扑网络 13
1.3 网络传输介质的应用 13
1.3.1 双绞线 13
1.3.2 同轴电缆 14
1.3.3 光导纤维 15
1.3.4 无线传输 16
1.3.5 常用各种传输介质的比较 18
1.4 网络协议和标准化组织 19
1.4.1 网络协议 19
1.4.2 标准化组织 19
1.5 数据通信基础 20
1.5.1 基本概念 20
1.5.2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4
1.6 以太网 27
1.6.1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 27
1.6.2 以太网标准系列 28
1.6.3 以太网的原理和技术 34
1.6.4 全双工以太网的基本原理
和特点 37
1.7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38
1.7.1 网络操作系统的作用 38
1.7.2 常见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39
1.8 本章小结 40
1.9 实践训练 40
1.10 专业术语解释 44
习题 48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 52
2.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52
2.1.1 分层结构的意义 52
2.1.2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56
2.1.3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56
2.2 物理层 58
2.2.1 物理层的功能 58
2.2.2 典型协议及接口标准 58
2.3 数据链路层 60
2.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60
2.3.2 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 61
2.3.3 典型协议及应用 62
2.4 网络层 63
2.4.1 网络层的功能 64
2.4.2 路由选择算法 64
2.5 传输层 67
2.5.1 传输层的功能 67
2.5.2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 67
2.6 高层 68
2.6.1 会话层 68
2.6.2 表示层 68
2.6.3 应用层 69
2.7 本章小结 69
2.8 实践训练 69
2.9 专业术语解释 73
习题 73
第3章 TCP/IP网络 75
3.1 TCP/IP体系结构 75
3.1.1 TCP/IP的基本概念 75
3.1.2 TCP/IP协议集 76
3.2 IP地址 78
3.2.1 IP地址 78
3.2.2 IP地址的组成与类别 79
3.2.3 IP子网的划分与配置 81
3.2.4 VLSM和CIDR 83
3.3 TCP/IP网络层协议 85
3.3.1 IP协议 85
3.3.2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反向
地址解析协议RARP 88
3.3.3 ICMP 89
3.4 TCP/IP传输层协议 90
3.4.1 传输控制协议(TCP) 90
3.4.2 用户数据报协议 94
3.4.3 端口号 95
3.5 TCP/IP网络的信息传送 96
3.6 本章小结 98
3.7 实践训练 99
3.8 专业术语解释 105
习题 105
第4章 网络设备 107
4.1 物理层设备 107
4.1.1 中继器 107
4.1.2 集线器 108
4.2 数据链路层设备 109
4.2.1 网桥 109
4.2.2 交换机 110
4.2.3 交换机的应用 113
4.3 网络层设备 117
4.3.1 路由器的组件及功能 117
4.3.2 路由器的基本应用 120
4.4 其他网络设备 121
4.4.1 服务器 121
4.4.2 防火墙 122
4.4.3 入侵检测系统 124
4.4.4 入侵防御系统 125
4.4.5 安全管理平台 126
4.5 本章小结 127
4.6 实践训练 127
4.7 专业术语解释 128
习题 129
第5章 TCP/IP应用 131
5.1 域名系统 131
5.1.1 域名和域名解析 131
5.1.2 DNS的应用 132
5.2 DHCP服务 134
5.3 远程登录 135
5.4 文件传输协议(FTP和TFTP) 136
5.5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137
5.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38
5.7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
万维网(WWW) 139
5.8 网络地址转换(NAT) 140
5.9 本章小结 141
5.10 实践训练 141
5.11 专业术语解释 145
习题 145
第6章 Internet 147
6.1 Internet基础知识 147
6.1.1 Internet的发展与现状 147
6.1.2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150
6.2 Internet的入网方式 151
6.2.1 PSTN 152
6.2.2 ISDN 153
6.2.3 DDN 154
6.2.4 ADSL 154
6.2.5 FTTX 156
6.2.6 光纤同轴混合 157
6.3 Intranet和Extranet 158
6.4 Internet网络服务 160
6.4.1 基础应用类 160
6.4.2 网络金融类 164
6.4.3 网络娱乐类 165
6.4.4 商务交易类 166
6.4.5 公共服务类 167
6.5 本章小结 167
6.6 实践训练 168
6.7 专业术语解释 170
习题 171
第7章 网络管理技术 172
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72
7.2 网络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173
7.2.1 故障管理 173
7.2.2 性能管理 173
7.2.3 计费管理 174
7.2.4 配置管理 174
7.2.5 安全管理 174
7.3 网络管理的协议原理 175
7.3.1 SNMP协议 175
7.3.2 CMIP协议 178
7.3.3 其他网络管理协议 180
7.4 常见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 180
7.4.1 常用网络管理命令 180
7.4.2 常用网络管理工具 184
7.5 本章小结 187
7.6 实训项目 187
7.7 专业术语解释 191
习题 191
第8章 新型网络技术 192
8.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192
8.1.1 IPv6的优势 192
8.1.2 IPv6的表示形式 193
8.1.3 IPv6的地址类型 193
8.1.4 IPv6的安装 194
8.1.5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195
8.2 云计算 198
8.2.1 云计算概念与特点 198
8.2.2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199
8.2.3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200
8.2.4 云计算的优势 200
8.3 移动互联网 201
8.3.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术语 201
8.3.2 无线网络的配置 202
8.3.3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204
8.4 物联网 204
8.4.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204
8.4.2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205
8.5 本章小结 206
8.6 实践训练 206
8.7 专业术语解释 209
习题 210
附录A 综合练习 211
综合练习一 211
综合练习二 216
综合练习三 219
综合练习四 223
参考文献 227






展开全部

高职高专计算机实用规划教材——案例驱动与项目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2版)/王艳淼 节选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  教学提示  本章内容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重点是掌握与网络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对网络技术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两个实训项目掌握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双绞线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的一些计算机网络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以及网络传输介质的应用,特别是掌握双绞线的应用,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标准化组织,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以太网的基本内容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节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  1.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从形成、发展到广泛应用已经历了60余年,大体可以分为下述四代。  1) **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从而出现了**代计算机网络。它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代网络的典型应用是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联合研究,20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的飞机订票系统SABRE-I,它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个终端组成(这里的终端是指由一台计算机外部设备组成的简单计算机,有点类似现在所提的“瘦客户机”,仅包括CRT控制器、键盘,没有CPU、内存和硬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并减轻主机负担,已经使用了多点通信线路、终端集中器、前端处理机(Front-End Processor,FEP),这些技术对以后计算机网络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以多点线路连接的终端和主机间的通信建立过程,可以用主机对各终端轮询或者由各终端连接成雏菊链的形式实现。考虑到远程通信的特殊情况,对传输的信息还要按照一定的通信规程进行特别的处理。图1.1所示为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图1.1 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当时的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这样的计算机系统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型主机,因而也提出了对大型主机资源远程共享的要求,以程控交换为特征的电信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远程通信需求提供了实现手段。第二代网络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为用户提供服务。但这种网络中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或通信控制处理机(CCP)转接后互联。IMP或CC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图1.2所示为多处理机网络。     图1.2 多处理机网络  现代意义上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DARPA)建成的ARPANet实验网开始的,该网络当时只有4个节点,以电话成路为主干网络,两年后建成15个节点,进入工作阶段,此后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70年代后期,网络节点超过60个,主机100多台,地理范围跨越美洲大陆,连通了美国东部和西部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而且通过通信卫星与夏威夷和欧洲地区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通。其特点主要是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这些特点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特征。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时的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的集合体”。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通信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各大计算机公司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网络技术标准。IBM公司于1974年推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为用户提供了能够互联的成套通信产品。1975年DEC公司发布了自己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NA)。1976年UNIVAC宣布了该公司的分布式通信体系结构(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DCA)。这些网络技术标准只是在一个公司范围内有效,遵从某种标准的、能够互联的网络通信产品,只是同一公司生产的同构型设备。网络通信市场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用户在投资方向上无所适从,也不利于各厂商之间的公平竞争。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的TC97(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属的SC16分技术委员会开始着手制定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也称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建立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此时的计算机网络在共同遵循OSI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具有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OSI/RM参考模型把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并规定计算机之间只能在对应层进行通信,大大简化了网络通信原理,是公认的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80年代末,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了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庞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互联网,这就是直到现在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时期。  此时计算机网络定义为“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事实上,对于计算机网络从未有过一个标准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固定电话通信网络的融合,是IP网络和光网络的融合,是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是业务驱动、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的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基于分组的网络。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