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作者:吴洵昳/著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21cm 页数: 10,324页
中 图 价:¥24.0(4.8折) 定价  ¥4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7849801
  • 条形码:9787557849801 ; 978-7-5578-498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本书特色

  ★神经病≠精神病   其实大家平时随口说的“神经病”并不是“精神病”。神经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神经疾病多是大脑器质性的问题,属于真的有病;精神疾病大多是大脑意识领域出了问题,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   ★千万不要小看神经病   你知道患了中风要去看神经科吗?你知道年轻人罹患中风的概率很大吗?你长期遭受头痛与失眠的困扰吗?你知道疲劳+感冒会导致迅速夺去生命的脑炎吗?你听说过癫痫、“渐冻人”、脊髓炎、脑血管畸形破裂吗?……   不要轻视突发头痛、头晕、半边身子麻木、意识不清、四肢无力等神经科急症,其凶险后果一点不比突发心脏病、车祸骨折等轻;另外,年轻人突发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的比例也非常大,一旦出现差不多就非死即残,甚至可能仅仅是小小的感冒、疲劳、夜生活过度就会引发。   ★让神经科医生带你远离神经病的伤害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着,我们肩负更多的,是家人的关爱、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使命。所以,我们要懂得分辨身体发出的各种警示信号,如果忽视了身体提出的抗议,造成过度负荷,就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内容简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前十位死亡原因数据,在2016年全球5690万例死亡中,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世界的头号杀手。这两种疾病在过去15年中一直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这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   本书是全国知名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神经内科排名第二)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洵昳通过讲述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头痛、失眠、中风、面瘫、癫痫、脑血管病、脑炎等患者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介绍了生活中比癌症更可怕、致死率更高、更容易被忽视的神经系统疾病。书中提醒我们重视神经病,也给出具体措施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因为它是一种可能比癌症还要凶险的疾病,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遭遇,又因为在病程早期容易被轻视,一旦遭遇,其结果可能是非死即残!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目录

推荐序

未见惯生死,何以好好生活

推荐语

自序

神经科到底看的是什么病

**章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脑炎,不能不说之殇

002 什么病容易夺去那些年轻、美丽的生命

感冒是诱因,疲劳是催化剂。神经科的很多疾病,不论是脑炎、多发性硬化还是脊髓炎、脑血管畸形破裂等,都与这两者密不可分,*易侵犯与剥夺那些年轻、美丽的生命。

014 脑炎,就好比是脑子得了一次重感冒

脑炎就是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病毒潜入了我们的“高级司令部”——大脑,引发一系列发生在脑部的炎症反应,就好比是脑子得了重感冒。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


第二章年轻并不代表就能够任性:脑血管疾病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028 年轻人也是会中风的

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既有可能发生脑梗死,也有可能发生脑出血,只是年轻人罹患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与老年人有所不同。

036 女孩面对爱情一定要慎重——静脉窦血栓带来的危险

怀孕、妊娠、流产、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容易产生颅内静脉窦血栓。

044 脑卒中也会找上年轻人

脑卒中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相当一部分卒中性事件发生在青年人群中,原因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我要对青年人说的是,年轻并不代表就能够任性,我们需要拥有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章许多神经病,沾上了就是一辈子

054 “渐冻人”的痛你不懂

现在的我们终日里不是对着电脑就是拿着手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忙、很累,缺乏运动甚至缺乏睡眠,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于是产生了我们神经科所谓的“变性疾病”。

065 脱髓鞘性病变是道坎儿,跨不过去就永远停在那里了

这种疾病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发作,每次会造成不同部位的损害,患者就在这一次次频繁的缓解与复发当中变得逐渐衰弱,直到*后残疾,甚至死亡。


第四章对于癫痫,我们了解得太少

082 癫痫女性也能生育吗

并不是所有的癫痫患者都不适合生育,只要病情控制得理想,许多癫痫女性也能生出健康的宝宝。

091 折翼的小天使——为孩子看病

其实很多名人都患有癫痫,比如著名的画家凡?高、音乐家海顿、军事家拿破仑、科学家诺贝尔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比常人多了那些异常放电,才使他们成了颇有造诣的一代名人吧!

100 癫痫发作并不只是“抽痉”那么简单

在很多人的常识里,癫痫发作都是要抽痉的,这种疾病在民间又叫“羊癫疯”。其实,很多患者癫痫发作时并不伴有抽搐。

109 癫痫患者应该怎么吃

癫痫患者的饮食并无特殊禁忌,主要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不推荐肥腻辛辣的食物,不可暴饮暴食。


第五章头痛很常见,痛起来真要命

120 让我们优雅地变老:偏头痛知多少

偏头痛的治疗应当重在预防。头痛发生时也可以通过饮咖啡、做按摩、冷热敷、针灸、理疗、生物反馈、认知行为疗法来缓解。

126 华佗不易做——什么是闹钟性头痛

此种头痛患者以男性居多,头痛的发作甚至会固定在每天的某个时间点,一般都是在下午,准确得像是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每期发作一般要持续几个星期才会慢慢消退。

131 “阿凡达”走了,头痛和面瘫来了

许多男孩儿告诉我,头痛、面神经炎出现之前,他们都陪女朋友去电影院看了《阿凡达》。听闻此言,我忍俊不禁道:“真心不知道这部著名大片还有导致面瘫的奇特功效!”

136 关于头痛的正确“打开方式”

曹操的头风,极有可能是头颅当中有诸如肿瘤之类的器质性病灶。若那时有磁共振之类的利器存在,极早发现曹君颅内的占位性病变,这位乱世枭雄也许能再领风骚数十年。


第六章神经系统特殊疾病知多少

148 毒品——特殊小脑病变的真正凶手

长期摄入海洛因会导致脑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尤以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损害*为显著。

158 梅毒也会侵犯神经系统吗

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或者间接接触等几种途径导致感染*终都会侵犯到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多个部位广泛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感染者死亡。


第七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到底是神经病还是精神病

172 其实大家平时随口说的“神经病”实际上是指“精神病”

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变的范畴,而精神病多属于功能性疾病的范畴。

175 睡不好是件相当普遍的事儿,同时也是一件要命的事儿

失眠者应尽量避免白天小睡或午睡,减少白天卧床的时间,同时在白天适度运动,夜晚按摩放松,以增强晚间的睡眠欲,另外,还要调节饮食,根据不同的失眠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182 神经病还是精神病

很多患者该去看精神科,却跑来神经科门诊求助。还有些患者在和神经内科疾病做斗争时,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出现各种“心因性障碍”,这也就是从神经疾病向精神疾病的转换。


第八章神经科急诊室那点事儿

196 什么是神经科急症

不要以为只有突发心脏病、突发阑尾炎、车祸骨折之类才够资格看急诊。突发头痛、头晕、半边身子麻木、意识不清、抽搐不止、四肢无力等神经科的急症也是很多的。

208 “西北风一刮,脑血管开花”

不要以为只有突发心脏病、突发阑尾炎、车祸骨折之类才够资格看急诊。突发头痛、头晕、半边身子麻木、意识不清、抽搐不止、四肢无力等神经科的急症也是很多的。


第九章医生之殇

226 照顾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没有一个医生工作不苦,神外医生的手术可以从清晨开始一直连着排到深夜;很多外科医生会打趣自己的工种是“蓝领”;我所认识的麻醉科医生每天都窝在手术室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233 为了我们的孩子,请尊重医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在职儿科医生选择了跳槽,而医学毕业生们愿意选择儿科的也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以后由谁来为我们的孩子治疗?儿童的明天又当如何?这一系列疑问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深刻地反思。

239 “疯牛病”——手术时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到自己

医生属于高危人群,每天与各式各样的患者打交道,与各式各样的疾病打交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传染。


第十章医生,如何面对患者也是一门学问

252 医生滥用同情心很危险

做好医生该做的事,不要任由自己的同情心泛滥而去做些超乎医生职责的事情。

259 看病,找大医生还是小医生

选择大医生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错,医学属于经验科学,大医生们从业时间久了,经验积累丰富,自然容易获得患者信任。


第十一章生还是死,永远是医生面临的亘古不变的难题

276 如何说实话才能*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作为一名医生,要适时地学会表达同理心,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倾听。其实更多的时候,家属看重的,仅仅是医生的一种态度。

286 好死不如赖活着吗

医生终日面对的,是普通人往往*忌讳、*避之不及的“生与死”这个话题。从医这么多年,很多生命从我的身边经过,悄无声息地走了。其实一个人会得什么病,谁都说不准。作为患者,*悲哀之处在于患什么疾病由不得你自己选择。


第十二章神经科女医生的无悔青春

296 做医生的本事之一就是睡觉不能睡得踏实

作为一名医生,睡觉千万不能睡得太踏实,要有能睡、能醒的本事。

314 我的人生观:凭着自己的良心干事儿

我一直认为,选择从事医生这个行业也就意味着,你不是奔着赚钱与发财那条致富之路去的,当你选择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你就完全是在凭着自己的良心干事儿。

321 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其实你们不知道,除了和患者、病历、福尔马林消毒药水打交道以外,医生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纷呈,各自充满了丰富而鲜明的人生色彩。


展开全部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节选

  ★神经科到底看的是什么病   曾经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很牛的外科医生,就跟那部十分流行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的女主角一样英姿飒爽、帅气逼人。   结果在进入医学院以后,我慢慢意识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会有差距的。我去外科轮转的时候,跟着带教老师上台,当时跟的**台手术就是胰腺肿瘤切除手术。现在想来胰腺肿瘤是多大的手术啊,五六个小时就那么连续保持着一个姿势不动,站得我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直到轮转实习的*后一个月,我来到了神经内科,遇到了一位在我人生之路上起了巨大指导作用的老师。当得知我正在为保送研究生选择专业苦恼时,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至今都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你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什么不考虑选择神经内科呢?难道你不知道‘华山神内’在全中国的影响力吗?”就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从业初衷。   很多朋友**次见我,在得知我的职业是医生以后,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你是什么科的医生啊?看什么病?”以前,总觉得这样的一个问题对我而言比较难回答,因为一般人似乎不太可能完全理解神经内科是干什么的。后来被追问的次数多了,再遇上此类问题,我总是一脸坏笑着答道:“我是神经科的,专门看神经病呗!”然后对方就会一脸诡异,故意拖长声音夸张地说:“噢……神经病啊……”然后我常会继续追问一句:“你知道神经科是看啥病的么?”然后得到的回答多半是不怀好意的讪笑:“神经病嘛!”   对,的确是神经病。   其实神经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这两者都是由于神经系统出了问题,神经系统的中枢就像司令部(比如大脑)。我们业内有句玩笑话说:“脑子有问题,不是神经病就是精神病。”但神经疾病与精神疾病又大有不同,神经疾病多是大脑器质性的问题,也就是属于真的有病;而精神疾病则大多是大脑意识领域出了问题,也就是患者自己不认为自己有病,属于更高层面上的问题。这些也是后来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慢慢琢磨出来的道理。   关于“神经病学的范畴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将在书中为大家逐一揭晓。   现在如果再有人问我是什么科的,我会昂起头大声地回答:“我是学习脑科的!”国外有本科普书《大脑的奥秘》,写得很炫,卖得也很火——咱就是看大脑的,这回够酷了吧!   ★什么病容易夺去那些年轻、美丽的生命   那年我23岁,刚刚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读研。   开始的几个星期,对于神经病学复杂的定向、定位、定性诊断完全摸不清思路,乃至被上级医生“夸奖”为“完全没有思路”。那时执业医师资格认定制度还没有出台,也还没有资格证书这种东西,研究生入科不久就要开始值班,3个月以后统一像被赶鸭子似的分配到急诊。真心不知道那时还属于“完全没有临床思路”的我,是怎么扛下那一夜夜漫长的急诊、夜班的。   有一天(记得那是我**次病房值班)临下班前,组里的同事差不多都走光了,我正在和会诊回来的师姐夜巡病房、查看交班记录,值班室的呼叫器响了。夜班护士小易在呼叫器里说:“来了个病人。”   我问:“严重吗?”   小易回答:“还行,你自己过来看看吧!”   还没有独立收治病患经验的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刚从外面跑完一圈儿会诊回来的师姐。她擦了擦脸颊边细小的汗珠,对我淡淡地说了句:“走吧。”   34号病床边坐着两个安静的年轻人——一个高瘦白净的男孩儿和一个文弱秀气的女孩儿。见我们走近,女孩儿把急诊室病历递了过来:“医生,他是病人。”   我看了一眼病历首页,上面写着年龄是28岁。职业一栏填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研究所博士”。看到这几个字,一股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中科院一直是我想象中高手林立、秩序井然的神圣宝地,“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我从小时候起就常常挂在嘴边,却又遥不可及的崇高理想之一。   见师姐使了个“你先上”的眼色,我就开始询问男孩儿小亮(文中出现病人均为化名)的病情。女孩儿是小亮的女朋友,她说他前一阵刚刚做完实验研究,写完毕业论文。研究的结果很理想,论文也写得很漂亮,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还引起了中科院领导的关注,并被推荐去申报了奖项。小亮也因此获得了导师的青睐,并被推荐毕业以后继续留在中科院脑科所工作。女孩儿是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也刚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如果顺利,他们俩打算在不久之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人生的航船正在扬帆,一切似乎都在顺利地进行着,未来在他们的憧憬之中慢慢变得明晰、美好起来。   可能是之前那段时间太拼命,在接连得到这么多好消息后,轻松下来的小亮反而激动得几天几夜都无法入睡。“那天是周末,他们所里还组织了球赛,”女孩儿说,“我让他歇歇别去了,结果他还是去了,他说自己是球队的主力。那天下午下了场大雨,估计他是淋坏了。”   淋雨回来的小亮觉得头痛,起初以为是感冒,吃了点儿药,并没有太在意。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小亮感觉头痛得更厉害了,眼睛看东西也出现了重影。一量体温,竟然烧到了39℃,然后就被女朋友逼着来看病。   一直以来小亮都十分优秀。他来自北方的一个小县城,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再到中科院,总是很努力,也一直都是父母和家人的骄傲。他的家境并不算富裕,父母用微薄的工资支持着他一路读到了博士。   “等我工作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我爸妈。”小亮笑着说。他的声音有些嘶哑,笑起来显得有点儿吃力,面颊部明显不对称。   “吃东西呛么?”我问。   “有点儿吧。”小亮说。   之后在师姐的指导下,我给他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嘱咐小亮躺下休息,又安慰了两个年轻人几句,便打算和师姐一道回去写病历。   这时,女孩儿问我:“他的病要紧吗?”   “没事儿,我们这儿的神经科是*好的,你要有信心。”我冲她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谢谢!”女孩儿笑了。   回到值班室已经是下午5点40分了,师姐开始忙活着打电话订外卖,说是**次和我搭班,要请我吃饭。见我皱着眉、咬着笔杆在病历纸上胡乱写画着,师姐便问我对小亮病情的看法。我说:“貌似不太好办。”   “怎么个不好办?”   “视物模糊、面瘫、构音障碍,疑似出现病理反射,从体征上看范围很广,又全在脑干,整个发病过程很急,又发热又头痛,像是炎症。”   虽然是**次分析这么棘手的病例,在师姐面前,我还是笃定而积极地表述了看法。   “分析得不错啊,”师姐乐了,“一会儿咱先吃饭,吃完了准备挑灯夜战!”   “好!”   我们俩摊开送来的外卖开始狂吃,填饱肚子后又一起在灯下讨论着病例,直到深夜。   第二天早上查房时,上级医生为小亮定下了脑干脑炎的初步诊断。听到我景仰的主治医生黄老师说出和我在病历里相似的定位、定性诊断结果,我高兴地冲师姐眨了眨眼。现在的我属于略有思路,而不再是完全没有思路了。   治疗方面,黄老师打算给小亮用小剂量的激素,再辅以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查房结束后,黄老师让我和病人及家属谈谈丙种球蛋白的问题。   我对女孩儿说:“丙种球蛋白很贵。”   她问:“要多少钱?效果好吗?”   “一个疗程2万左右吧!丙种球蛋白的效果,会因个人体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实事求是地说,“激素马上就可以用,但是你*好先问问他爸妈的意见。”   下午查房,女孩儿拉我到一边儿说:“小亮爸妈说了,只要能治好他的病,花多少钱都行。”   “好,明天就给他用药。”我说。   她轻轻说了声“好的”,末了又说:“你们要是有啥好药都给他用上吧,他爸妈就这么一个儿子,再穷也会救他的。”   后面几天,也许是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加脱水剂起了点儿作用,小亮的头痛和发热症状有了些缓解。但是头颅MRI(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脑干上有些许异常信号。   “没错,应该是脑干脑炎。”黄老师胸有成竹。   我悄悄来到34号病床边,问小亮感觉怎样。   “好点儿了。”他笑着说。但是我觉得他的笑容似乎更僵硬了些。   “好好休息。”我安慰他说。   第五天早上查房,小亮说眼睛不舒服,我为他做了体格检查,发现他的眼球固定了。下午他女朋友跑来说,小亮感觉胸闷,透不过气。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下降,师姐说:“复查个片子吧!”   复查结果显示脑干上高信号的东西变多了,如点点雪花一般。   “会不会是渗血?”我问。   黄老师嘱咐:“明天把激素停了吧!”   那天夜班的护士又是小易,我嘱咐她,要是小亮有什么变化,及时发消息给我。晚上11点多钟,小易给我发来了短信:“小亮突然血氧饱和度下降,意识不清,已插管。”   第六天查房的时候,小亮已经插着气管昏迷不醒了。女孩儿眼圈红红地说:“昨天晚上一下子就不好了。”望着病床上戴着呼吸机,胸廓随着机器频率规律起伏着的小亮,望着他那苍白的脸,我也很难过,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面前这个无助的女孩儿。   “告诉他父母了吗?”我问。   “嗯,他们下午应该就会赶来的。”她哽咽着说。   当天下午6点,小亮的父母赶了来,我向他们仔细说明了病情。这对老实本分的老人抹着眼泪说:“医生,你们看吧,该咋样就咋样,俺们也不懂。”那时我忽然觉得,之前我对小亮女朋友说的“没事,我们这儿的神经科是*好的”那句话,好像说得太乐观,也太早了。   后来,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作为一名身处临床一线的医生,永远都不要对你经手病人的病情进展表现得过于自信,而应当时刻注意各种潜藏的、可能的风险。   又过了几日,已经做了气管切开的小亮体温仍然在一路飙升,各种抗生素好像在他身上都失去了效果。小亮的父母话不多,一直都很沉默。   黄老师分析:“脑干脑炎往往要比普通的脑炎更加凶险。脑干体积虽然小,但却是整个大脑的中枢司令部,容不得半点儿差池。”

神经科医生有话要说:神经病可不是精神病 作者简介

  吴洵昳(网名Sherine医生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与癫痫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会员。   她是一个有点儿文艺理想的专职医生,因为从事神经内科专业方向而获赠雅号“神仙姐姐”。具有射手座特有的豪迈奔放,兼备上海人专属的敏感细心。上班时专注于工作,业余时间崇尚生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