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2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18563
- 条形码:9787520318563 ; 978-7-5203-185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2辑 内容简介
在明末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徐光启曾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这一主张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被认为是中西文化交流、对话的经典性、理想性的表述。近日,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来我校做学术讲座,比较中国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的圆周率与古希腊几何学中圆周率的不同之处,认为中国数学家的圆周率是有理数,而古希腊的圆周率是无理数。因为中国数学家的圆周率是通过圆内多边形的边与半径的距离比计算出来的,古希腊的圆周率是通过圆周与半径的关系比计算出来的,其结果一定是无理数。由此,他进一步得出结论,中西文化的比较不可能是会通,只能在比较的过程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中国人的圆周率根本不是古希腊人理解的圆周率。正如中国佛教不是印度佛教,也不是中国固有的宗教与思想,而是第三种文化。 鞠教授关于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论断非常新颖,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冲击力,引发了我对比较与会通问题的重新思索。由鞠教授的观点我进一步的思考到,何谓会通,比较哲学真的不能达到会通吗? 会通之“会”字,有领悟与理解的意思。通,是将两个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可以行走的通道。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学词汇来解释,即是一种视界的融合。视界融合可以是同心圆式的融合,也可以是两个相交圆式的融合。从过程的观点看,这种相异的两种思想与文化在相遇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理解,是一个漫长的相互理解的过程。形象地说,是两个不相交的圆逐渐相交,而相交的面积由小渐大的过程。至于是否能够达到同心圆式的融合,似乎不必太在意。因此,会通并不是主客与客观完全相符合,或者是印章式的吻合,而只是一种近似值的理解。这种理解构成某一类事物的亚种,在主要属性上是相同的。以中国数学家对于圆周率的理解为例,他们在观念上也是将圆理解成从中心一点到周边等距离的图形,但他们在处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时,是以圆内的多边形之边长与半径的关系为实际算法的起点,其结果是一个有理数。但如果圆内的多边形达到足够多的等份时,也就是说接近理想的圆周时,则其比率也就接近古希腊的周长与半径的比率了。换句话讲,中国数学家在理解圆周率的问题时,在观念上与希腊人的理解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在实际的数学处理方法上不同于古希腊数学家而已。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2辑 目录
欧洲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哲学反思
欧洲与中国哲学的短暂恋爱
双重镜像中的中国传统政治与逼德——孟德斯鸠对中国传统政治、道德评价的重省
革命能否被证明为正当(justifiable)?——以孟子、洛克、霍布斯和康德为中心的考察
“道”在俄罗斯的理解与传播
以林泉之心解塞尚之惑——兼与尤煌杰《以<眼与心>注“林泉之心”》商榷
宗教与文化比较
当禅遇到哲学:西田几多郎和田边元对禅的不同理解
宗教观、“一带一路”与多元文化对话
试论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论与儒学
四因说视域下的耶儒魂性思想交涉与会通
苏格拉底哲学批判
现代中国学人的比较哲学方法
浅析方东美的比较哲学
从“万物一体论”到“新万物一体论”——张世英的比较哲学实践及其启示
学术新秀
张君劢的比较哲学方法研究——以《新儒家思想史》为例眼与心>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2辑 节选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2辑)》: 3.允当地对待东西趋同 如果将深度空间与山水画的“远”对照,会发现:“三远”在变化的视角中,呈现了山水画的潜在性、隐藏面与坚实性、显现面之间的交互,是在“远”之中对深度的揭示与探问。对比真实深度与“三远”空间的特性,可以认为二者在奠基性、经验性与不可见性三个层面渐趋会通。然而,这种会通却是建立在双方不同的审美意趣上,源发于各自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在结论中表现出相近。这些由问题思考所引出的相似性,一方面仍需面对人们对中西比较所持的怀疑态度②,另一方面或许并不回避外行笨拙地进行古今对照③,本文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形;然而,这样的思考一旦作为或真实或悖谬的素材呈现出来时,它们需要回溯认识的起源。回溯起源的方法正是现象学的方法④,它不仅指向梅洛一庞蒂,而且指向隐藏在梅洛一庞蒂思考中的胡塞尔,指向胡塞尔坚持的严格还原,即在认识可能性的起源中追问其被给予的意义。因而,郭熙与梅洛一庞蒂的对观将被追溯其深层的文化背景,以便为比较研究提供一种较为允当的态度。 人们习惯于言说,西式的审美区别于东方的体悟,是一种带有距离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距离究竟是哪里来的?这里的距离显然不仅指时空的距离,当然也并不局限于一种审美的心理距离。回溯人类历史,审美活动可能确比认识活动更早。*初的直觉或直观,还并未廓清“观”的范围,如同爱斯基摩人的舞蹈一样⑤,它更多是一种物我不分的模仿,一种呈现交互关联方式。在这种交互性之中,不同的面具与动作具有不同的象征意味,只是它们在交互关联中尚未导向明确的认识。人们在舞蹈与舞蹈表达意向的熏习之中,逐渐对差异而丰富的象征加以区分,并通过对沿袭而来的自然风俗予以约定,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界限。这些限定在经验的交互中被更多人习得和掌握,便构成了人们的共同认识。因而,距离一开始便是认知的距离,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回返至无距的或超距的世界。因为无法返回距离,便始终有一种回去的努力与冲动,这或许可以通向对审美心理的某些解释。郭熙在“饱游饫看”中取其“三远”,梅洛一庞蒂则在深度中思考“可见”与“不可见”的交错,这都是审美活动对认识的调试与补充。因认识原初的距离影响了审美,所以审美要重新克服距离。 对郭熙与梅洛一庞蒂的对观研究,是在认识中对二者进行比较。这需要援用现象学的还原,追溯认识之中的相近性或差异性的起源。当认识被回溯至起源、回到*初的表达活动时,审美向度便自然开显出来,这或许能使人们更贴近事实本身。人们固然无法以原初的方式表达,但二次表达经过回溯之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层面与意义。对郭熙所属的中国文化而言,它总体上是象征的而非逻辑的,认识之中呈现出来的和呈现背后支撑的东西都是可变的,因始终可变而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人们需要通过象征、表意而与大道相遇,当表意通向了无限,亦即超越“意”与“识”,便通向了审美。而西方文化尽管在近现代之间发生过急剧变革,但它在总体上包含了从前逻辑到逻辑的分化,并走向了对逻辑基础的深刻思考阶段。对于现象学的发起人胡塞尔而言,现象学的发展与此密不可分。而梅洛一庞蒂作为胡塞尔的继承者,是在西方文化之中继承胡塞尔而运思的。因此,比较研究需要在不同的意义层面与文化背景中,为结论中的可能趋同给出适当的定位,现象学方法在这个方面显然具有优势。 ……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2辑 作者简介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等学术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储昭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大地的涌现》、《明分之道》等论著,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3.1¥68 -
诸子的真相 (何新文选)
¥23¥58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16.4¥38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26.4¥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