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农夫 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
-
>
线辣椒优质高产栽培
-
>
生命的艺术:动物解剖学的神秘历史之旅
-
>
正确使用农药知识问答
-
>
迷你花园:打造你的玻璃生态瓶
-
>
花史左编
-
>
海水抗风浪网箱工程技术
基于农业规划理论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638595
- 条形码:9787511638595 ; 978-7-5116-385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于农业规划理论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内容简介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突出表现在: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靠前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当今,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规划因需求性也在快速地发展。在理论方法中大量应用区域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等发展性理论,与此同时也涉及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等学科知识。随着农业规划的目标不再单一,循环经济理论、区位经济转移理论、异地农业理论等热门研究成果也应用于农业规划之中,数字农业也逐渐成为农业规划的重要工具。
基于农业规划理论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目录
**章绪论1)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农业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基础理论
第三章农业规划的常用评价方法
**节SWOT分析法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第三节PEST分析法
第四节GIS系统技术
第五节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四章农业规划的编制依据、原则及要点
**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编制原则
第三节编制要点
第五章农业规划类型及案例分析
**节农业总体规划及案例分析
第二节农业专项规划及案例分析
第三节农业园区规划及案例分析
第六章农业规划从业者行为规范与素质
**节农业规划从业者行为规范
第二节农业规划从业者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基于农业规划理论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节选
**章绪论 **节研究背景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突出表现在: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也面临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外部拉动更加强劲、转型基础更加坚实、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创新驱动更加有力等有利条件。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出现了新常态,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切实地成为各级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锁定农业,截至2018年,已经连续15个年头,足以显示出中央为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补足农业短板的决心。在这15年里,我国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发展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前瞻性,故此有关农业的规划也逐步完善。 当今,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规划因需求性也在快速地发展。在理论方法中大量应用区域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等发展性理论,与此同时也涉及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等学科知识。随着农业规划的目标不再单一,循环经济理论、区位经济转移理论、异地农业理论等热门研究成果也应用于农业规划之中,数字农业也逐渐成为农业规划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研究意义 农业规划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可避免其发展的盲目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优势*大化。通过科学的规划,把各种优势农业资源规划在生态*适宜、生产技术水平*先进、交通*便利、市场*开放、经济*活跃的区域,促进资源优势*大化。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农业资源产业带,促进形成成本*低化、效益*大化、竞争力*强化的产业新局面。 二是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层次,促进集约经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通过科学的规划,可*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增产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资源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促进产业化经营,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整体竞争力,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三是有利于树立优势农产品品牌。通过科学的规划,把优势农产品放在生态*适宜区,环境*适宜区,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提高产品产量、保障产品质量,树立新形象,形成优势农产品新品牌,便于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 四是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科学的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生产中一些布局不合理、优势农产品生产比较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和效益。 五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科学的规划,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效益明显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表现*为突出的是单纯从事农业产品生产的农民。要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单纯从事农产品生产农民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质量水平,有目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指导帮助农民按要求组织生产销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质量,使农民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六是有利于保护资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搞规划,当地有多少资源,比较优势在哪都不清楚,不能有效地优化配置资源,容易滥用乱用资源,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利是图,不考虑后果的盲目乱用资源,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有了科学的规划,则可尽量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按市场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利用资源,既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农业规划起源于18世纪后期,西方国家的地理学家、农业经济学家先后对农业进行区划研究。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其《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了按照*大利润原则配置农业的理论和环状生产分布的构想。19世纪末,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布雷希特提出运用农作物和畜禽及其他相关农林牧渔部门在地理位置中的优势来区划农业区,随后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大体也采用这种方法划分农业区。20世纪早期,斯坦普提出了以土地结构为主要依据并参照农业中的优势部门划分农业类型的理论。这些西方国家早期研究的成果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农业规划、农业区域规划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在农业园区规划方面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习惯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文中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向农业注入新的生产要素进而产生新的农业生产力。从20世纪出现了以农业园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以来,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在生产方式、发展途径、发展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农业科技园区由综合研究的科技园区起步,是推动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出现了4种模式:示范农场、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教育农场和农业科技园区。查姆斯认为多功能生态园区是指一种在市场主导的机制下能够生存发展,并结合以自然条件为主的特色基础的适农业多功能生态园区,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实现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凯利认为园区生产和生活将更加关注区域的消费诉求,对外来物种的接纳经过研究发现,并不会对自己经营的农场或者地区内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弗雷德拉巴基于变换的农田和花园土地肥沃土壤平衡施肥技术项目开始运作,它显示科技水平,推进减少耕地面积恢复草地面积,短时期内土壤当中的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提高;奈德基于示范园区的特点,提出在同一个综合的景观体系中,将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时期积累的经验和经营特性相结合的多功能农业生态产业园;瓦莱里则认为,农业产业的整体布局形成与既存的多功能生态产业相统一,在农业和多功能生态公园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促进其科学的发展模式。 (二)在生态农业与景观农业规划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丰富的游赏设施,又为政府增加了财政收税。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与管理方面,国外学者强调使用“社区参与”的管理方式,注重当地乡民的参与管理。当然,实际的管理方式还需根据不同的国情来进行调整。 霍恩茨就认为,乡村的环境、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若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乡村面貌,那么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观光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游赏活动的同时,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生产,传承乡村文化,协调乡村环境与产业的发展。亨德里克森在此基础上,基于示范园区壮丽的景色,绿色的花园和休闲公园的特点,全方位的诠释园林景观的特点,逐步形成“特色的游览景观、有趣的游玩路线、宜人的居住条件”独特景观优势和集“自然养生,寓教于乐”于一体的景观体系,开拓体验式的农业游玩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观光农业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将研究目光转移到了女性问题之上,认为妇女将成为推动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术培训与外界的交流,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以拓宽她们的视野。 国外学者在观光农业的研究中,不断拓展了新的领域,特别是在观光农业与农业的关系、乡村文化保护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研究方向。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农业规划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区划。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重要需求,大部分的省、市初步完成了省级、市级农业区划,相关部门提出了国家级农业区划的初步思路。80年代初期,我国完成了国家级的农业区划工作。但由于客观的经济发展重心变化等原因,一定时期内,我国农业规划工作滞后于区域经济规划,存在着规划重心单一、模式单一、手段单一、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虽然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将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一)在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主要开展了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研究,如张仲威探讨了农业区划和农业规划的辩证关系;郝晓辉探讨了农业区域规划的内容、特点、理论基础和工作程序等。 随着数理统计方法和系统科学逐渐引入我国农业研究中,曹达还从系统论角度进行了农业系统分析、预测、规划、运行、调节等农业系统工程研究,并总结了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方法;竺开华论述了线性规划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线性规划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费立凡建立了数字地面模型(DTM)并研究了其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王厚俊分别探讨了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经济预测等计量模型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马培荣分别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模型解决农业系统规划的相关问题;李长林提出了一种综合指标集合的综合评估模型,探讨了农业规划的综合评估与应用的相关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全书同)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根据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提出了农业工程规划的“一个导向三个集合”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以及农业工程投资环境评价的六重框架。 到20世纪末,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成熟,GIS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和模拟研究加强,张伟强等论述了GIS软件 PC ARC/INFO 在三高农业规划中的应用;王仰麟等从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出发,研究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 GIS 进行辅助规划工作等。 21世纪初以来,我国学者对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更加全面和综合,赵跃龙论述了农业规划的概念、类型、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内容和格式要求。周灿芳等初步探讨了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多功能型、精细节约型、资源特色型和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另外,还分析了区域农业规划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农业规划的一般性理论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从统筹城乡和利益协调的角度进行区域农业规划研究以及加强区域农业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 3 个重点研究方向;文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农业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程式、方法、框架和相应内容,以及编制的组织与步骤,并辅以案例,较全面地探讨了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相关问题。李晓等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提炼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概念、内涵、类型和理论基础,构建了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流程及方法,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区域现代农业规划问题。刘喜波等从农业经济理论、农业发展理论和农业生态理论3个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唐华俊等也对农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卢布从农业规划区内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流程入手,构建理论模型,指导农业规划区内该如何选择主导产业。信军则从“理论与方法、规划案例”上下两篇系统的将农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 (二)在农业园区规划方面的研究 农业园区建设是农业产业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包括各种模式和类型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等,在现代农业科技的试验和示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浩、王树进分别对农业观光园的理论、观光农业产生的因素、观光农业园规划建设的目的与理念、观光农业园的选址与经营定位、园区项目设置与布局等进行了研究;郭焕成等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思路和方法;陈阜等从科技园区产生与发展着手,评价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探讨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能力建设与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等;张天柱对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随后又详细地论述了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规划的有关内容;洪钦在深入了解发达地区都市农业园区之后,探讨了发达地区都市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功能体系和空间体系;张敏结合城市规划理论、绿色产业理论、景观规划理论,应用系统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开展了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张丽丽引入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落理论、城市规划理论、都市农业理论,从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理论依据、理念、原则、内容、景观规划、旅游开发思路及策略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及建设思路;王先杰详细探讨了观光农业的基本理论、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观光农业园的规划理论、规划内容及观光农业园经营与管理等;唐华俊等认为设定规划范围、边界四至是农业园区规划的首要需求,其划分标准大体基于区域内的同质性、区位优势、要素禀赋、资源生产、规模需求等因子对规划园区进行方位明确的、有边界的连续空间范围划定;刘创社在分析归类现存的主流农业园区规划思路的基础上,认为农业园区规划在内界上应包含产业规划、环境空间规划、技术保障系统规划三大部分;徐磊等提出园区规划必须围绕产业、产业内部的企业、企业从业人员分步来展开;杨海荣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检索、辩证分析等方法,对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三)在生态农业与景观农业规划方面的研究 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为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形成了新的思维和视角,农业生态是生态学应用的重要领域和分支,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农业规划研究广泛,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可持续农业等多种新兴农业发展模式。段贤斌等提出了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生态农业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的选择方式,探讨了生态农业试验范围的确定、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与县级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农业建设运行调控系统及预期效果评价等问题;孔祥卫结合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探讨了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背景、依据、功能定位及其规划的基本原则、一般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帅文波等提出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核心,以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作为区域生态农业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的理论基础和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区域生态农业产业规划的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生态农业规划方法程序等;王艳从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角度,探讨了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王仰麟、陈传康以特色农业景观为风景资源的观光农业在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宏观性、关联性及综合性,具有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论可靠性;冯维波等则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经济管理是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地制宜、生态平衡、集约化、生态美等原则是观光农业规划建设的生态经济学原则。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菜园科学施肥
¥8.4¥9.8 -
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
¥46.8¥158 -
水田常见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
¥6.8¥7.8 -
(精)植物
¥23¥63 -
蔬菜施肥对与错
¥20.4¥28 -
绿洲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与规程
¥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