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3.1(3.5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版权信息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内容简介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共六章,**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文献综述、理论梳理人手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了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的现状,介绍了儿童福利发展历程和留守儿童教育、健康以及救助权的情况。第三章探析了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的问题,从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与政策法制建设等角度分析原因。第四章结合乡村振兴的阶段目标,构建了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体系,提出了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在2020年、2035年和2050年关键时点的阶段目标。第五章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实现机制,对我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全书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叙述清晰,论证有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制度
二 儿童和儿童社会福利
三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第四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制度分析理论
二 福利分析理论
三 公平正义理论
四 需求理论

第二章 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现状
**节 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 补缺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
二 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状况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利的保障
三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权的保障
四 农村留守儿童的卫生健康保障

第三章 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节 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 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的问题与诉求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
三 农村留守儿童卫生健康保障问题
……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制度目标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实现机制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节选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一)形成阶段(1949-196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处,儿童的社会福利令人担忧,共有20多万名孤儿、弃婴和流浪儿童在死亡线上挣扎。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只有5家儿童医院和139张病床,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儿童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收养和照顾孤儿、弃婴和流浪儿童。1949-1954年,全国666家儿童福利机构共收留25000多名婴幼儿。1962年,全国772个儿童福利院共收养65182名无家可归的婴幼儿,儿童福利院的数量和收养儿童的数量均达到历史新高。同时,国家在农村实施了对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三无”人员的“五保”政策,将“孤、老、残、幼”列为一等救济户。1956年,国家对“老、弱、孤、寡、残”人员予以“五保”政策,即保吃、保穿、保烧、年幼的保证受到教育、年老的保证死后安葬。孤儿和残疾儿童纳入“五保”对象。一些散居的孤儿被寄养在亲戚家中,并由亲戚供养。城市儿童福利院、农村“五保”和家庭寄养制度是基于家庭和亲属关系的儿童替代性赡养模式。这些制度是中国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石。  (二)破坏与停滞阶段(1966-1978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后,国内正常的工作与活动被破坏,儿童社会福利制度遭受冲击。民政局负责儿童福利的机构被强制撤销或合并,福利机构如儿童福利院被迫关闭。1978年年底,全国只剩下577家社会福利院和49个儿童福利院,共有孤儿、弃婴、残疾儿童3665名。对比1962年,机构数量与收养儿童数量都大幅下降,许多孤儿、残疾儿童又一次沦落街头。  (三)恢复阶段(1979-1988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民政部于1982年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残疾儿童社区康复”项目,在全国各省、市建立残疾儿童康复中心。1983年,第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明确民政工作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儿童社会福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城市儿童福利院的数量由1979年的52所增加到1988年的58所,收养儿童的人数也由3977人增加到5402人,在经费支出方面也出现了增长,由人均819元增加到3315元。不仅如此,收养对象也出现拓宽,从原来的“三无”儿童扩展到残疾儿童和无人照看儿童。儿童福利服务的方式从救济向福利、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单一的“维持”到“养、治、教、康并重”。同时开展自助式收养服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情况。这一时期,服务于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也得到了发展。1988年,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增长了29%,由504个增加到650个;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增长19.5010,从5.28万个增加到6.31万个,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39.4%。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一些与儿童社会福利事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如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为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四)大发展阶段(1989-2000年)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儿童社会福利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1989年,联合国大会颁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是一份为所有儿童的谋求福利和社会权利的全球性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通过,为政府促进儿童社会福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性文件,并为今后中国儿童社会福利建设指明了方向。1990年,联合国儿童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和《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两份重要文件,联合国提出了十条行动计划,以在2000年前改善儿童健康和教育的具体指标,保护儿童并改善他们的生活。1992年我国政府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制定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对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同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生效,标志着中国儿童权益保护制度的国际化。  ……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研究 作者简介

  于勇,湖南永州人,博士。现就职于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1515”学术骨干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农村健康服务、卫生信息管理、卫生资源配置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M-health导向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创新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厅级项目,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本。    江维国,湖南益阳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湖南农业大学“1515”人才培养团队核心人员,主要从事农民社会保障与农村公共管理研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近五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现代经济探讨》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在其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5本。    周贤君,湖南长沙人,博士。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民健康与农村经济发展、医疗保障、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10项课题,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出版社、北京理工出版社等出版教材专著4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