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吕泽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29.8(3.5折) 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2088
  • 条形码:9787520332088 ; 978-7-5203-320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超过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的传统研究框架,提出了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创设沉没证据理论、证据人文理论和证据图景理论等新理论,开辟了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方向,充实了死刑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刑事诉讼法学与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增量贡献;通过创建DNA强制鉴定规则、证明标准分层设置制度和多元化证明责任制度等新制度规则,不仅助推了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完善,也丰富了我国证据制度内涵。该书的理论制度研究有效践行了法学与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有助于推进证据法学的学科建设。该书的对策研究能够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控制死刑的适用。该书的研究顺应了“限制与废止死刑”的世界性趋势,符合我国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宪法性要求,应和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有关“公正司法、加强人权保障”的法治精神。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导言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创新之处
五 研究方法

**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历史演进
**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阶段划分
一 混沌阶段(1979-2005年)
二 过渡阶段(2006-2009年)
三 独立阶段(2010-2012年)
四 探索阶段(2013年至今)
第二节 死刑证据控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一 死刑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 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力所不及
三 证据意识的增强与证据法学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死刑证据控制改革的前瞻
一 司法机关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二 立法机关应适时介入
三 学界应继续发挥智识作用

第二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理论
**节 证据图景理论
一 自然科学中的“历史实在论”
二 证据图景理论
三 证据图景理论对死刑案件的思想引领
第二节 沉没证据理论
一 沉没证据理论的衍生
二 沉没证据理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证据完整性理论
一 证据完整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我国证据法律体系的不足和完善
第四节 证据人文理论
一 证据法中的人格尊严保护
二 证据法中的人伦亲情保护
三 证据法中的人之常情保护

第三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原则
**节 证据法治原则
一 法治到证据法治
二 证据法治原则
三 我国证据法治现状分析
四我国证据法治的推进
第二节 证据为本原则
一 “证据裁判”抑或“证据为本”
二 死刑控制中的证据为本原则
三 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第三节 综合取证原则
一 何谓“综合取证”原则
二 死刑案件证明对象的广延性
三 取证环节的重要性
四 综合取证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强制证明原则
一 何谓“强制证明”原则
二 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发展完善
第五节 证明程序法定原则
一 程序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二 死刑证据控制之程序法定原则
……
第四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规则
第五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责任
第六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标准
第七章 我国死刑案件证据规范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第八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调研实务
第九章 我国死刑冤案的证据问题实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节选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1.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经典科学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存在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其性质是确定的,并与感知它们的观测者无关。”①因此,传统哲学构建了物质论的实在观。物质是**性的,认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此,构建了一个摆脱主观认识的客观实在,这是实在论的观点。与实在论的观点相对,还有一种“反实在论”的观点。“反实在论者相信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彼此不同。他们一向争论道,观察和实验是有意义的,而理论只不过是有用的工具,并体现任何作为被观察现象的基础的更深刻真理。一些反实在论者甚至要将科学限制于可被观察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19世纪时的许多人基于我们永远看不见原子而拒绝原子的概念。乔治·贝克莱(1685-1753年)甚至如此极端,他断言除了精神及其思想,没有任何东西存在。”②霍金和蒙洛迪诺诘问了“实在”的传统概念,认为“实在不过是一套自洽的和观测对应的图景、模型或者理论。霍金将其称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如果两种图景满足同样的条件,你就不能讲哪种更实在些,你觉得哪种更方便就用哪种”。③依据该理论,自在之物是多余的,是没有意义的。“按照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去问一个模型是否真实是无意义的,只有是否与观测相符才有意义。”④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使科学和哲学中的许多长期争论的问题成为伪问题。依据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概念。相反的,我们将要采用成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观点:一个物理理论和世界图像是一个模型(通常具有数学性质)以及一组将这个模型的元素和观测相连接的规则的思想。这提供了一个用以解释现代科学的框架。”①因为,所谓哲学上的客观实在的主观外部世界都要进入到主观认识领域,通过现代认知能力和条件进行展开,我们只能在我们的维度空间,利用我们的心理,感知描述世界。我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模型如果符合了观测的条件,满足了外部世界的表征,就说明这个模型是合理的,是实在的。在司法领域,关于真实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传统理论靠的是哲学。主观符合客观,追求案件事实的客观真实一直统治着我国司法证明观,形成了“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认识。但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给事实和实在提供了新的理解:“我们在科学中制造模型,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制造模型。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不仅适用于科学模型,还适用于我们所有人为了解释并理解日常世界而创造的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心理模型。”②因为,“我们的认识——因而我们理论以其为基础的观测——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一种类似透镜之物——我们人脑的解释结构塑造的”。③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认为“事物仅是我们通过事物散射来的光建立的一个心理图像或模型”。④因此,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展示的特征在我们头脑中的模型塑造,用一种我们人类认知特点形成的认知模型来展示。  2.可择历史理论  费恩曼将量子理论运用于宇宙历史的研究,提出“一个系统不仅具有一个历史,而且具有每种可能的历史”。⑤根据量子物理,“不管我们得到多少信息,也不管我们计算能力有多强,因为物理过程的结果不能无疑地被确定,所以不能无疑地被预言。相反的,在系统给定的初始状态下,自然通过一个根本不确定的过程来确定它的未来状态。换言之,即便在*简单的情形下,自然也不会要求任何过程或者实验的结果。更确切地说,它允许几个不同的可能结果,每一种结果具有确定的实现的可能性。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仿佛上帝以投骰子来决定每一个物理过程的结果。  ……

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吕泽华,男,1974年6月生人,辽宁铁岭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比较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研究。  先后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学杂志》《法学论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等法学类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出版或者参与完成各类著作1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20万元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第31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一等奖等各类科研奖项9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