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作者:刘克定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1cm 页数: 207页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5.7(3.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36239
  • 条形码:9787511736239 ; 978-7-5117-3623-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本书特色

在《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中,谈到戏曲的发展、流变,以及戏曲与生活的关系,刘克定先生能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可见他在文化学术领域涉猎颇广,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鉴赏。人们在浏览此书时多少有一点“曲径通幽处”的感觉吧! ——戏曲史家 蒋星煜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中国戏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有关表演和艺术特点的谚语,也是艺术家的智慧结晶。这本《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谈到戏剧的发展、流变,以及戏剧与生活的关系,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作者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鉴赏。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目录

目录




001序



001谚语悟戏录


003“丝罗包穷骨,老来叫化坯”


006“在棚顶做六国丞相,落棚下无钱买豆酱”


008“虚戈作戏,真假相宜;虚戈谓戏,弄假成真”


011“变口唱为心唱,化歌者为文人”


013“看戏无了极,去钱又落肉”


015“三年出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个唱戏的”


017“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019“热死的花脸冻死的旦,不热不冷吃丑饭”


022“中外行吃肉,中内行吃粥”


026“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


029“慵汉戏保人,好汉人保戏”


032“厨师的汤,唱戏的腔”


036“宁穿破,不穿错”


039“唐三千,宋八百,道不完的三列国”


042“要想戏路通,全靠少年功”


044“千戏一腔,白水淡汤”



00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047“千斤说白四两唱”


050“要邋遢的干净,不要干净的邋遢”


052“要演深,通古今”


055“好戏把人唱醉,糟戏把人唱睡”


058“一台无二戏”


061“三分戏品,七分人品”


063“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


065“三分前场,七分后场”


068“补箩惜竹,花旦惜曲”


070“七分锣鼓三分戏”


073“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076“一不扭众,百不随一”


078“场上不逗后台哏”


080“吃肉吃三层,看戏看乱弹”


082“五年的胳膊十年的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


084“救场如救火”


086“一清二簧三越调,花鼓调子不用靠”


088“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090“南京到北京,人生艺不生”


092“角色无大小,配戏不配人”


094“做忌数见,叠见生厌”


096“不经一师,不长一艺”


098“一处拜师,八方学艺”


100“台上观艺,台下观德”


102“一艺不精,误了终生”


104“熟戏要当三分生,练成再加三分工”


106“入戏情,明戏理”


108“一戏一行腔,切勿一道汤”


110“出马门须臾不苟,进马门三步才收”


112“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


114“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千练不如一串”


116“宁出大价钱,不雇赖箱官”


119“宁教艺压钱,不教钱压艺”


121“早扮三光,晚扮三慌”


123“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126“闲时置下急时用,急时抓来不管用”


128“爱看你个后,唔看你个老”


129“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131“一年管子二年笙,十年笛子不中听”


134“要听秦腔胆,梆子、手锣、二股弦”


136“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


140“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



143戏曲丛谈


145谚谣探源


155元杂剧与戏曲史


160勾栏与瓦舍


163“音乐、歌舞先于戏曲”考


169“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中国戏曲



181附注


183人物


187术语


205跋


展开全部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节选

北京天桥,过去有许多名嘴扎堆,有说相声的、说书的、唱大鼓的……一张嘴,可以把一部三国说得活灵活现,千军万马,血战疆场,人喊马叫,火光冲天,有声有色,紧扣人心。说梁祝,生死相托,欲说还休,十八相送,缠绵缱绻,催人泪下,说得天崩地裂,悲伤欲死。说相声的,三两句话,包袱一甩,让你笑得直不起腰。到得苏州书场,泡一壶茶,找个角落坐下,听听评弹,吴音媚好,轻清柔缓,抑扬顿挫,弦琶琮铮,可以叫你几个时辰不想动弹。…… 所以说:“说书的表嘴”。那种语言的艺术,可以使听者如醉如痴。老舍先生曾常去书场,他的小说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艺术,得助于书场大鼓评弹艺术的熏陶。 与表嘴不同,演员唱戏,靠的是腰腿功夫,如身段、亮相、造型,如对打、腾空翻、旋子等等,使这些技艺美化,主要靠腰腿,不是简单能唱能表演就行。 戏剧演员,不管生末净旦丑,都很注意练腿功,尤其生、净,为了在台上走好台步,睡觉的时候,两腿之间的膝关节部位要夹一个沙包,并在小腿部位用布条将两腿紧紧缠住,天长日久,双腿就稍显盘势,这样走起台步来,才不会夹着双腿,姿势就大,舞台动作就好看。 腰腿功夫练不好,就没法上台演戏。但也并不是说光有好的腰腿,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没有好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艺术表现力,也还是演不好戏的。因为技艺不等于艺术。登上艺术巅峰,光有好的腰腿,不一定上得去。同样的道理,说书的光有一张寡嘴,缺乏艺术表现力,缺乏艺术修养,也是难以征服观众的。 为什么欧阳予倩称赞梅兰芳是美的化身?就是因为梅兰芳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举手投足,无瑕可指。盖叫天演武松,那个造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具有美感,这不单身段功夫好,艺术修养也到家。 歌舞比戏曲产生得早,自周开始,歌舞、乐奏已很盛行,所以研究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莫如先研究音乐的起源。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遵从音乐的传统?《礼记》说:乐起于人心之感动,故闻乐足以知个人心中之情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那时候的乐,只是表达一种气氛,没有乐谱,没有更多的“音乐语言”。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认为韶乐是平和之音,而武乐则代表战伐,不利于祥和。 孔子认为韶武雅颂是盛世之音,和谐之音,格调中正和平。歌颂了舜帝以揖让得天下,这种让贤与能是孔子所追求的,所以深得孔子的欣赏,“闻韶乐之,三月而不知肉味”。相比之下,歌颂武王伐纣,以征伐得天下的武乐,就为孔子所难苟同,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稍差于韶。他的“乐正”,是以雅颂为标准。 音乐既反映民风,也是一种教化的方式。“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说苑·修文》) 音乐成为礼制的需要,使礼和乐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就是指鲁国当时一些乐残缺失次,周礼难以弘扬。周游考察后返鲁,**件事就是修订礼乐。 这就告诉我们,礼乐发展,有了音乐歌舞,成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甚至治病驱邪的原始宗教歌舞,后发展为傩舞和祭祀文化娱乐活动。

祖言:中国戏曲谚语说要 作者简介

刘克定: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杂文家,中国戏剧史研究者。著有《哑口而雄辩的沉思》、《响榻集》《辫子》《南风陌上》、《两个广东人》(又名“旧时星”)、《听涛文稿》、《中国成语中的兵器》、《未闲诗话》、《风雪夜归人》等。杂文曽获第26届上海新闻一等奖,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人民日报金台奖。广播剧《姑娘,望着我》和《星期三的紫罗兰》曽获湖南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人物评传《哑口而雄辩的沉思》《终有归时节》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