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5(3.2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16194
  • 条形码:9787520316194 ; 978-7-5203-161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内容简介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密集区为研究对象,选择上海市开展了深入扎实的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针对沿海发达城市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提出了“发展型适应与增量型适应模式”“参与式适应规划”“低碳韧性城市”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理念和方法,介绍了国际社会建设韧性城市的案例和经验,总结了我国发达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和机制创新。《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从气候风险评估、部门协调机制、综合风险管理、适应试点示范、气候脆弱群体、社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适应规划、建设韧性城市的政策建议。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可为我国目前开展的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方法和案例借鉴。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目录

**章 城市地区的气候变化风险
**节 气候变化下城市地区的风险与脆弱性
第二节 我国城市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

第二章 城市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与方法
**节 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适应政策研究的方法学
第三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过程与治理机制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决策分析框架:发展型适应与增量型适应
第五节 气候适应型城市:将适应气候变化与气候风险管理
纳入城市规划
第六节 低碳韧性城市:协同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目标

第三章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适应气候变化研究
**节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演变及未来趋势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长三角城市密集区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对长三角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特征
第五节 长三角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估
第六节 长三角地区未来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第四章 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上海市
**节 上海市气候变化的历史趋势、特征及影响
分析
第二节 上海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
第三节 上海市暴雨洪涝风险及基础设施防范能力
评估
第四节 上海市分区县气候脆弱性评估
第五节 城市密集区的气候风险与适应性管理:
以上海为例
第六节 上海市气候变化风险的社会调查研究
第七节 上海居民气候灾害风险及适应性认知研究
第八节 一般公共风险与气候风险的认知关联:基于风险文化理论的实证研究
第九节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第十节 城市综合灾害风险治理的机制创新:以上海市奉贤区大联动中心为例
第十一节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创新实践

第五章 构建韧性城市:国际案例和经验
**节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韧性城市研究
第二节 发达国家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
第三节 对我国构建韧性城市的启示

第六章 总结和政策建议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提升城市适应性管理的目标及评估框架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提升气候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节选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一)农业适应能力建设  相对于城市地区,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存在着收入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水利、环境和公共卫生等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保障覆盖面严重不足等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一旦发生台风、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农作物和农村人口、财产都会受到威胁,抵抗灾害的能力较弱。对此,**,继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投资等方式,提高地方投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气象监测台站等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增强农业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第二,通过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总结推广节水、防旱、防寒、抗虫害等具有适应性的农林畜牧业品种;第三,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探索农业政策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第四,注重开发多种可持续生计产业,开发农村小额贷款,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能力,如能源林业、生物质能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  (二)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  气候变化将减少中国主要流域的径流量,加剧中国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程度,直接威胁到水资源安全问题。中国已经采取了大规模的生态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节水灌溉等措施,需要进一步评估这些措施对于旱地区农村人口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生态影响,从而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和制定更多更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领域,工程性适应措施包括河道疏浚、植树植草、采用生态系统方式保护湿地、治理水污染等。此外,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费定价机制,开发节水产品,改善需求侧管理;以全国主要江河流域为主体,将水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可持续生计等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拓宽适应资金渠道等,从制度环境上增强能  力建设。  (三)健康风险管理及城乡医保体制气候变化要求建立疫病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机制。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灾后健康风险等问题,会诱发人群的某些疾病,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影响到城乡人居环境和健康安全,这将增加现有的疾病监控、预防和治疗体系的压力。中国的疾病防控体系同时存在着发展型适应与增量型适应的需求。以流行病防控为例,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建设,在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高发区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监测和防控能力,但是面对未来潜在的疫病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潜在的疫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适应对策。此外,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除建立疾病监测网点、增加卫生机构的人员和设备投入等“硬适应”措施之外,还应当包括相关的体制保障和政策设计等“软适应”措施。例如,由于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不足,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农村人口不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而且社会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等现象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群体的生存压力。对此,需要从加强社会保障、改革现有公共医疗体系的角度制定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切实提高这部分脆弱群体的适应能力。  ……

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潘家华,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和湖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园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国际气候制度、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郑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啥佛大学访问学者,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世界社会科学学者(World Social Science Fellow)(可持续城市化项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科学评估报告主要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风险治理、韧性城市、气候公平与气候贫困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