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绘艺术精选集
-
>
中国美术8000年
-
>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
-
>
和光同尘:徐家树摄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广州
-
>
(精)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八品)
-
>
银翼杀手2029
劳拉·纳德法律人类学思想研究
¥67.6¥89.0中国人类学(第二辑)
¥61.6¥88.0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外纪录片传播思想研究
¥74.5¥98.0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重要人类学为什么重要
¥32.0¥45.0现在的过去:给考古学家的人类学指南
¥36.0¥48.0
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27756
- 条形码:9787520327756 ; 978-7-5203-277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 内容简介
随着艺术人类学研究全球化热潮的兴起,艺术哲学与艺术人类学间的分歧逐渐扩大,以审美为中心的艺术理论面临严峻挑战。《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在对艺术人类学方法论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依据艺术民族志的典型个案,提出了“悬置审美,回归语境”的方法。《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注重经验实证方法的运用,对艺术与历史记忆、身份表述、道德建构和心理治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艺术人类学研究颇有借鉴意义。《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由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
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 目录
**章 艺术人类学方法论反思
**节 西方艺术哲学与艺术人类学间的分歧及成因
第二节 非西方艺术研究中审美中心主义的误区及超越路径
第三节 人类学跨文化审美研究的危机
第四节 悬置审美,回归语境:艺术人类学方法论转向
第二章 艺术与历史记忆
**节 彝族口头史诗《慕颇密约》与历史记忆的建构
第二节 彝族土主庙神像蕴含的历史记忆及图像表现
第三节 彝族家坛绘画蕴含的历史记忆及图像表现
第三章 艺术与身份表述
**节 部落时代艺术在族群身份建构与识别过程中的意义
第二节 文化生态变迁与族群认同的艺术表达
第三节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背景下的族性建构与出售
第四章 艺术与道德建构
**节 彝族创世史诗蕴含的宗教道德及其文化逻辑
第二节 白族宗教文学与道德想象
第三节 汉、白文化的交融化合与白族堂祭仪式中的忠孝叙事
第五章 艺术与心理治疗
**节 萨满教艺术的艺术治疗学研究
第二节 安祖灵仪式中的诗歌治疗与雕刻治疗
第三节 作为戏剧疗法的傩戏
第四节 “跳端公”仪式中的艺术治疗
第五节 宗教仪式中的综合艺术治疗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 节选
《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回顾的那样,18世纪末,西方艺术哲学界正式划分出了机械艺术和美的艺术的界限。但是,这些理论家在谈论这一问题时,各自的立场是有细微差别的。巴托和康德并没有笼统地否定艺术的实用性,而是将实用与非实用作为区分机械艺术与美的艺术的标准之一,并将后者凌驾于前者之上。像谢林这样的极端言论,用实用性和道德风尚的联系以及单纯的感官享受作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标准,是另一种极端。巴托和康德并没有否认机械艺术是艺术,谢林却有这样的意图。不少艺术人类学家或审美人类学家用西方“美的艺术”和被西方归入机械艺术范畴或工艺范畴的艺术进行比较,进而指责西方艺术及西方艺术哲学的不足,显然是在为被贬抑的所谓“机械艺术”恢复应有的名誉。“机械艺术”的称谓并不恰当,更名为“为生活的艺术”以对应“为美的艺术”,或更名为“他律的艺术”以对应“自律的艺术”更为贴切。西方人有什么权力将不符合“美的艺术”的标准的物品称为“工艺品”?国内的学界又为何沿袭这种划分?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他律艺术”与“自律艺术”的差异:从艺术的目的看,自律的艺术是非实用的、专供审美凝思的艺术,他律的艺术是实用与审美混融的艺术;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看,自律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与生活相分离,他律的艺术为生活而艺术,与生活密切结合;从艺术与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关系看,自律的艺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西方完成经典化历程,是资产阶级或精英的艺术,他律的艺术则是传统社会的、民间的或底层民众的艺术;从创作方式看,自律的艺术视创新为生命,他律的艺术则恪守传统,继承多于创新;从艺术的呈现方式看,自律的艺术呈现于画廊、博物馆、歌剧院、音乐厅、舞台等场域,他律的艺术则在日常生活、人生礼仪、节日、宗教仪式等生活世界中活态呈现;从艺术的接受方式看,自律的艺术强调沉思、凝视、近观、无功利、超越、情感距离、自主性、不同于科学和道德,他律的艺术强调参与、体验、功利、积极、直接地投入情感、语境化。 事实上,以上分析也难以精确地描述具体语境中的自律艺术与他律艺术的差异。康德、哈特曼等重视艺术自律性的学者强调的是与日常现实相对的审美假象;杜威、齐美尔和尼采却认为自律性美学忽视了艺术和审美之外的文化价值的混融性。在艺术经验中,无功利和功利的经验往往是混融的。①无功利的经验需要通过审美规训才能获得,是一种转瞬即逝、难以捕捉和难以描摹的经验。在唯美主义者那里,生产者和受众力图排除实用性、外在世界和道德、宗教等价值领域的干扰,以获得审美经验;这种祈求过程非常类似于萨满求幻的迷狂经验,是一种忘我或附体的状态。这种经验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如此奇妙而难以言喻,无怪乎18世纪末的艺术家和艺术哲学家要强烈推崇这种特殊经验。但这种经验是一种稀缺的经验,不是艺术的唯一经验。人类学家马凯试图在世界艺术的大视野中描述审美经验,以论证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他说:“无功利指向的重点则是自我:它指的是排除自我利益和自我涉信。所谓自我利益指的是追求个人的好处:快乐与财富、权力与地位、名誉与成就。而自我涉入指的是沉浸于自身,以及自身的推进。”②作为一位实证主义者,马凯在审美实践中体验到了想拥有印度佛头像的私欲使其无法从审美角度欣赏的经验,也坦言其在欣赏男女欢爱浮世画时审美经验让位于情欲的失败教训。“审美经验让位于情欲幻想。自我一无功利性被自我一放纵取代了。”③马凯的经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审美经验是对本能的压抑。对形式感的关注被占有欲和情欲击败了。 ……
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 作者简介
李世武,男,彝族,1984年生,云南楚雄人,文学学士,民俗学硕士,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博士。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治疗学。在《民族文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世界民族》、《宗教学研究》、《民族艺术》、《青海社会科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1.9¥58.0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