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150小时(全3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689258
- 条形码:9787508689258 ; 978-7-5086-892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50小时(全3册) 本书特色
由凡悲鲁、青苹末编著的这套《150小时》共3册,包括《150小时之知觉》、《150小时之约定》、《150小时之一路河流》。其中,《150小时之知觉》依托于电影《150小时》,为电影亲历者(即徒步穿活动参与者)的口述实录,主旨在于宣传社会公益,这是关于父女之爱、夫妻之爱、师生之爱、事业之爱、人与动物之爱、人间大爱的故事。《150小时之约定》将以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为首的7人团队,徒步穿越无人区的经历,用图片的形式进行精彩记录。在探索并传递新的电影概念的同时,引发年轻人对于自然世界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的思索,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力量。《150小时之一路河流》以纪实为主,全程跟进7位挑战者徒步穿越无人区的始末。筹备、穿越无人区挑战、完成公益捐助等事件,既有剧组代表人物的心路历程,又有详细的剧本描述。从多角度展现此次公益活动和电影的成行过程。
150小时(全3册) 内容简介
这是一段温暖的旅程,7个人,150个小时,他们怀着人间大爱,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勇气,穿越荒芜寂寥的无人区。为了唤醒都市人沉睡的心灵,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在无人的荒漠里完成挑战,完成对生命厚度的探寻,也完成对自我认知的升华。 《150小时(套装共3册)》依托于电影《150小时》,分为拍摄纪实、口述实录、摄影图集三个部分。在探索并传递新的电影概念的同时,引发年轻人对自然世界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的思索,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力量。
150小时(全3册) 目录
卷首语
永不停歇
一切始于那场成人礼
女儿,我能送给你什么?
你所不知道的爸爸
我的电影真的不好看吗?
既然开始了,那就一起走吧
跑完中国海岸线,够疯狂吗?
无人区150小时,用生命逞强
捐个厕所,这并不好笑
木场乡的这次约定
感动了你,温暖了我
我停不下来
满足是快乐的源泉
如果当时我读更多书
实习牙医拔了全家的牙
千金散尽,从头再来
重新做电影,从场工开始
人生事业双瓶颈
家比什么都重要
山顶上的学校
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
跑步让我找回快乐
持续做公益,很难
家给我勇气和力量
人们这是怎么了
还好,我走出了大山
遇见各种各样的人
应征《150小时》
父母都老了
有些人赐予我力量
我害怕梦想越来越远
我想成为你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梦想好像越来越远
残酷的动画电影市场
跑步与减压
公益需要身体力行
陪伴着你变老
爸爸,你别走
我梦见,你走了
境遇逼迫我坚强
婚姻,我并不渴望
一个人的日子
分离也许是*好的解脱
遇见**个好老师
北京点燃梦想
挫折接踵而至
创业是一种人生态度
分手是好事
用跑步自我救赎
一天会比一天好
阿黄,阿黄
开朗又孤独
阿黄的世界
生命是平等的
阿黄,辛苦了
你表现得很好
还能再见面吗?
《150小时之一路河流》:
自序
人物关系插图
无人区地图
穿越路线图
创意篇从木场乡到无人区
云南临沧市镇康县木场完全小学
这里是格尔木无人区
西王母和她的瑶池
有关这里的记忆
心理专家:一场自我发现之旅
剧情篇沿着看不见的河流
故事梗概
7+1个生命
24小时:从昆仑山脉谷口出发
48小时:小柴旦湖边的篝火
72小时:通天土路上的告别
96小时:无尽荒漠再见阿黄
120小时:雅丹寻人
130小时:温情盐湖
150小时:穿越无人区
电影剧本《150小时》
摄制篇即兴电影的惊喜与慌张
总策划孙立军:一句话引出的即兴电影
制片人郁笑沣:这是电影创新实验
导演张淼:即兴很难把控
摄影指导鲍迪[法]:图像是一种书写
中方摄影组长赵艺泽:镜头的激情与克制
声音指导尹哲:静下来才能聆听
美术指导常凯:描绘心灵的颜色
大画幅摄影师张玉明:存在与呈现
剧照王琛:记录与传情
作曲董卫:音乐触动灵魂
精剪师宋冰:所有的取舍只为感动你
外联制片刘莹[法]:每一天都让我难忘
表演篇非专业演员的本色出演
孙立军:来了就要吃苦
陈建:简化到没有压力
李晓佳:有些安排我不赞同
沈永亮:一个委屈的保镖
王占奎:表演让人抓狂
丁艳秋: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心灵篇善意汇聚成河
执行制片人牛甜
美术指导常凯
医疗救护员侯红侠
车队司机周军
拍摄引导员张秉海
户外运动指导时营
道具张武贤
无人机云台手贾刘一珏
拖拉机老乡李春清
声音指导尹哲
导演张淼
中方摄影组长赵艺泽
总策划、跑者孙立军
尾声
《150小时之约定》
150小时(全3册) 节选
《150小时(套装共3册)》: 《150小时》和之前几部片子是我拍摄的即兴电影《18岁18天》的延续,而《18岁18天》来自我作为一个父亲,要送给女儿18岁成人礼的一个契机。女儿在高中毕业前,学校要求家长给即将18岁成人的孩子准备一份有意义的“成人礼”,当我和爱人给将满18岁的女儿准备礼物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对这个“成人礼”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我女儿出生以后,我母亲特别希望由她来带,我们也确实忙得没有时间带孩子。女儿3岁时,我把她接回了北京,因为我和爱人工作太忙,实在顾不上照顾她,她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寄宿在学校的状态。事后我才知道,由于我们和她的接触少,她在成长过程中的委屈、烦恼很多,这些我并不了解,等她长大了些时,我总感觉,女儿好像在隐藏着什么。但我觉得,有得有失,任何一个家庭、一个个人,都不可能很完美。所以,在她长大成人,学校发起这么一个活动的时候,我觉得是我向她表达、和她沟通的一个好机会,我特别看重这个“成人礼”。 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几十年来,我把精力全部放在事业上,放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以及给家族带来更多的荣耀上,从初人社会的草根青年成长为一名导演、高校教师、教授、学校领导。我认为,像我这样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能做到这些,女儿应该感到自豪。我虽然因为工作过于繁忙,失去了很多和女儿相处的时间,但是也应该获得她的尊重和理解,这是我当时的逻辑。所以,当她的成人礼将要到来时,我就想送她点儿贵重的东西,用物质的价值来体现自己对她的爱,我觉得她应该很开心。 其实我想了很久她可能喜欢什么。有一天,我们一起吃午饭,我和女儿说,你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拿了零花钱买了手机,后来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印象中,那天我还把你臭骂了一顿,可能对你造成了伤害,所以,我想在你的成人礼送给你一部手机,算是表达歉意,做个纪念。说完后,她的反应让我很吃惊,当时她在吃饭,连头都没抬,就很冷冰冰地说了声“谢谢”。当时,我感觉很挫败,意识到这么做不行,我的创意也不行。 作为父母,我们的想法是,礼物不要太贵重,但也不能不设计,总要有个由头,有个说法。我认为,曾经的隔阂如果仍然存在,送完这个成人礼,对她来说可能就没有后续的什么了,如果不打动她,做这件事就没有意义。她的反应这么冷漠,我觉得可能是礼物轻了,接着又说,那送你一辆汽车怎么样?她的回答依然冷冰冰。作为父亲,收到这种反应,我觉得任务没有完成。我就问,送什么能打动你?既然是礼物,首先应该是个实物,那把咱家这房子送给你吧,其实我这么说是有点儿赌气。这时候,我感觉她不得已才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用加重的语气说:“谢——谢。”那个语气不是在感恩,是无奈,就是那种你非得让我看你一眼,我就满足你的感觉。她的眼神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你认为你理解自己的子女,你认为你和自己的女儿应该亲密无间,其实错了。人和人之间无论多亲密,中间可能都会有一层隔膜,这种隔膜甚至有可能会一生都存在。我自认为很努力了,让女儿在一所好学校读书,有好的生活环境,就是爱她,但事实上,在情感这个问题上,我是个失败者。 过了一会儿,女儿回应道,多俗啊,亏你还是大学的老师。这句话很刺激我,用金钱的杠杆来衡量感情出发点就错了。那么回过头再想,为什么要给她成人礼?为什么自己觉得做父亲有愧?就是因为在这18年里,从她上幼儿园开始,我从没参加过一次她的家长会。家长会一年只有一次,一次大概持续两三个小时,但我确实没参加过,在这方面的确心怀愧疚。所以,我突然意识到,她需要的不是物质之爱,是精神之爱,我损失的也是父女之间的感情。既然缺失的是精神之爱,那我就应该送她一个精神之礼,而不是物质之礼,所以,我在那天下了个决心,一定要用这个成人礼打动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