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中 图 价:¥14.6(4.9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版权信息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学生 《水浒传》用语简明却不失风趣,描写细致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此外,本小说还保留了当时的语言习惯、俚语俗语等。阅读本书能帮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主要故事情,有助学生备考,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水平。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很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靠前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队伍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很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本书针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对《水浒传》中的故事进行改编,用简单又不失趣味的语言将故事呈现给读者。文中采取夹注的形式,对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学、地理常识进行解释,使学生真正地实现无障碍阅读,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目录

**回?洪太尉误放妖魔留祸根 001
第二回?王进被逼投延安府 008
第三回?鲁达仗义惹祸端 017
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024
第五回?鲁智深东京识林冲 031
第六回?林冲遭陷害发配沧州 039
第七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047
第八回?落魄杨志卖宝刀 057
第九回?七星智取生辰纲 064
第十回?晁盖入主梁山泊 073
第十一回?宋公明纳妾惹祸患 082
第十二回?武松景阳冈打虎 090
第十三回?武二郎杀嫂报兄仇 098
第十四回?武松报恩醉打蒋门神 106
第十五回?浔阳江头宋江题反诗 114
第十六回?梁山好汉大义劫法场 120
第十七回?宋江报仇顺天意 126 第十八回?黑旋风家乡除四虎134
第十九回?石秀义杀裴如海141
第二十回?众好汉大战祝家庄149
第二十一回?宋公明攻破祝家庄157
第二十二回?梁山高唐救柴进164
第二十三回?徐宁大破连环马171
第二十四回?晁盖命丧曾头市179
第二十五回?玉麒麟被逼上梁山186
第二十六回?收猛将梁山智取大名府194
第二十七回?曾头市梁山雪大仇201
第二十八回?承天命英雄排座次208
第二十九回?闹东京李逵误解宋江217
第三十回?捉高俅宋江为招安225
第三十一回?受招安梁山英雄征辽234
第三十二回?破辽国众英雄建功243
第三十三回?平田虎英雄再奏凯歌251
第三十四回?吃官司王庆大叛乱258
第三十五回?灭王庆英雄三建功267
第三十六回?宋江请缨征方腊275
第三十七回?混江龙太湖结义283
第三十八回?张顺魂捉方天定290
第三十九回?智取清溪洞297
第四十回?宋徽宗梦游梁山泊305


展开全部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节选

**回?洪太尉误放妖魔留祸根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纷纷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当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则更多,先后建立了十个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裂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统一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赵匡胤平定天下,建立了政权,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汴,biàn),国号“宋”,开始了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大宋王朝开始的几任皇帝都励精图治,选拔重用人才,积极发展生产,到了宋仁宗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强盛。 正当人们以为这样的生活将会永远继续下去的时候,国家却突遭变故。嘉祐三年(1058年)的春天,京城突然爆发瘟疫,无数百姓染病,各地的告急文书纷纷被摆到了宋仁宗的面前。 三月三日的早晨,仁宗在金銮殿上坐定后,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殿头值班的官员高声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话音未落,文官行列已有两人走出。仁宗定睛一看,原来是宰相赵哲,另一个是参政文彦博。两人跪在殿前,高声奏道:“现如今京师地区瘟疫横行,老百姓无心生产,生活困顿。愿陛下能早日下旨,减免赋税,治理瘟疫,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仁宗一听,知道事关重大,不能拖延,赶紧命人草拟诏书,一面赦免罪犯,减免赋税;一面在京城寺院里举行仪式祭天祈福,消除灾难,希望能借这些措施消除瘟疫,让天下苍生获得安宁。但结果并没有如人所愿,瘟疫非但没有消除的迹象,反而更加盛行。这下仁宗更加着急了,他赶忙派遣殿前太尉(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洪信赶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召请张天师速到京城,前来作法消灾。洪信不敢怠慢,带着圣旨,辞别京城,日夜兼程,奔赴江西信州。 路途中的辛苦不必细说,这一天,洪信一行人进入信州地界,老远就看到迎接的队伍。当地大小官员早就知道钦差大人要来此地,于是早早准备好了接待的盛宴。但洪信肩负着使命,不敢逗留,命人赶紧到龙虎山通知那里的道人,让他们准备接诏。第二天一大早,洪太尉就带人到了龙虎山。道士们早已打扫好道观,摆上香案,列队等候他们的到来。 洪太尉跟着迎接的队伍来到了三清殿上,将诏书供奉在大殿中央的几案上,转身问住持的道人:“张天师在哪里?”住持的道人赶忙回答:“太尉有所不知,这代天师号称‘虚靖天师’,生性清高,一般不与凡尘中的人交往。天师在龙虎山的山顶上搭建了一座茅草屋,独自住在里面修身养性,并不住在这里。”洪太尉说:“既然不在这里,那为何不提前请天师下来,这样才好宣读皇帝的诏书哇?”道人答:“这可使不得。天师道行高深,常年行迹不定,经常乘着五彩祥云,遍游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天师虽然和小人同在一山,但我也没有办法请他前来迎接圣旨呀!”洪太尉一听,心中不禁着急起来,说道:“现在京师百姓正遭受瘟疫之苦,不能见到天师,这让我回京城怎么交差?”真人在一旁说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太尉沐浴斋戒,独自一人步行前往山顶,携带诏书拜见天师,或许能见到。假如诚心不足,恐怕也是白跑一趟。”太尉一听,便道:“本大人从京师跋山涉水,一路素食而来,怎么能说心志不诚呢?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明天一早我亲自前往山顶拜见天师。” 当天夜里,洪太尉便留宿在道观。第二天五更时分,他早早起床,沐浴更衣,换上粗布衣服,穿上麻布鞋子,吃过道人安排的斋饭,就带着圣旨直奔山顶而去。山路崎岖狭窄,洪太尉攀着葛藤树枝,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但抬头望去,前面仍然是山峰耸立,白云缭绕,仍然看不到张天师的茅屋。此时的洪太尉,腰酸背痛,四肢酸软,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他勉强支撑着向前走了几十步,便再也走不动了,于是停下来歇息。正在这时,一阵怪风刮来,林间的枝叶飒飒有声,接着一只吊睛白额老虎从林中跳了出来。洪太尉一看,心里害怕,于是赶紧转身逃命,却一头栽倒在地上。老虎围着太尉转了几圈,却没有伤害他,只是咆哮几声,转身走了。死里逃生的洪太尉赶紧爬起来,收拾散落的物品,又向山顶奔去。洪太尉又走了几十步,只见路旁的竹林中钻出一条水桶粗的大蛇,慢慢爬到路的中间,挡住了前进的路。这条大蛇两眼如同灯笼,露出寒光,它张开血盆大嘴,喷出一团团黑雾。太尉想转身逃走,却一步也挪不动,瘫软到地上。太尉心里暗想:“我要性命不保了!我要性命不保了!”大蛇与太尉对峙了一会儿,也没有伤害太尉,向山林中爬去,转眼间又不见了。惊魂不定的太尉爬起来,正打算继续前行,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有笛声响起。笛声婉转悠扬,越来越清晰。太尉循着笛声望去,只见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从山凹里出来。太尉一看到道童,心中狂喜,赶忙问道:“你从哪里来?你认得我吗?”但那道童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哈哈大笑,倒转手中的笛子,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到这里,莫非要见天师?”太尉大惊,便道:“你这小牧童,怎么会知道我的来意?”牧童笑着说:“今天一大早,我在服侍天师的时候,听得天师说道:‘今天会有一个圣上派遣的使者前来,宣我去汴京祈福消灾,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了。’我想他现在已经到了汴京,不在庵中。你也不要上去了,山中的狼虫虎豹太多,害怕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说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心里想:“这个小孩怎么会知道我的事情呢?应该是天师吩咐他的吧。”太尉还想继续爬山,但是想到刚才遇到的危险,决定听信牧童的话,然后就下山了。 洪太尉拿着提炉,照着来时的路径,一路下山去了。众道士看他回来,都出来迎接。真人问道:“太尉见过天师没有?”洪太尉心中气恼,说:“我本来是朝廷命官,谁承想却在这里受罪。”于是将路途中的遭遇给大家讲述了一遍。然后洪太尉说:“你们这些出家之人,怎么如此歹毒,让那些凶猛之物吓唬本官?”道人一听,忙解释道:“太尉多心了,贫道怎敢轻慢大人,这是天师在试探您的诚心哪!山上虽然有猛虎巨蛇,但从来不会伤人性命。”洪太尉又说:“你说的对,那两个畜生并没有伤害本官。我正打算继续上山的时候,又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铁笛,正走过来,我便问他认不认识本官,他说:‘已经都知了。’还说天师今早就乘鹤驾云,往汴京去了,因此我就回来了。”真人一听,连声说道:“可惜了,可惜了……这个道童就是天师呀!”洪太尉一听,大为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呢?天师竟然会是如此年龄,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真人回答道:“这代天师虽然年幼,但是法力无边哪!他超脱世俗,却能经常在人间显现神通,非常灵验,人们都称他为道通祖师。”洪太尉听到这里,心里懊悔不已,说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神仙就在眼前,我却当面错过!”真人道:“太尉就请放心,既然天师已经说去汴京了,就一定不会是谎言,等到太尉回到京师之日,这场灾难一定已经禳除。”洪太尉听他这么说,这才放心。真人一面让人安排宴席,款待太尉;一面将诏书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太尉见事情已经办妥,也就宽心了,当晚在道观中宴饮,一直到很晚才休息。 第二天早饭后,真人道众等邀请洪太尉一起游山。太尉非常高兴,在众人的引领下,走到宫前宫后,观赏了许多景致。*后太尉走到右廊后面的一座殿宇,只见这殿宇四周都是红色泥墙,正面是两扇红色的门,门上一把大锁锁着,还交叉贴着封条,那封条上盖着重重叠叠大红的朱印;殿前的牌匾上写着四个朱红漆金字:“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问道:“这座殿是什么地方?”真人答道:“这里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的地方。”太尉又问道:“为什么贴这么多封条呢?”真人答道:“这地方封锁了很多魔王,用封条封着,后来每一代天师,都会亲手贴一道封条,让妖魔永远不能逃离此地。小道住持本宫三十多年,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进去看过。” 洪太尉游兴正浓,心里十分好奇,他想:“魔王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于是对真人说道:“你把开门打开,让我进去看看。”真人大吃一惊,忙祈求道:“太尉,这殿门真不能打开呀,先祖天师反复告诫,任何人都不能开这里的门。”太尉笑道:“不要胡说!你们这是妖言惑众,故意制造这样一个地方,假称锁住了妖魔,还不是为了显示你们的法力!我读过很多书,从来没有见过哪本书上记载这降妖除魔的法术。赶紧打开殿门,让我看看妖魔到底是什么模样!”真人再三劝说,却终究无济于事,反而惹得太尉大怒。太尉指着众道士说道:“你们不开门让我看,等我回到朝廷,报告皇上说你们私自设置此殿,假称锁镇魔王,迷惑百姓,扰乱民心,到时候把你们都发配边疆。”道士们心里冤枉,但害怕太尉的气焰,只好打开了大锁,揭去封条,心惊胆战地推开了殿门。 那殿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太尉让随从取来火把点着, 只见殿内正中央有一座石碑,高五六尺,上面刻有字,却没有人认识。底座是一只大石龟,多半都埋进泥土之中。洪太尉围着石碑转了一圈,发现石碑的后面也有文字,却是当代的字体,太尉认得,正是“遇洪而开”。太尉一看,心中大喜,想:“原来是天意让我来此呀!这不正是要我开启石碑吗?”于是对真人说道:“你们不让我进来,却怎么知道祖师在几百年前就算出我会来这里呀!你们看‘遇洪而开’,分明是叫我掀开这座石碑,看看下面的内容。你们赶紧去找几个人,带着锄头、铁锹来掘开。” 道士们心中害怕,苦苦哀求。洪太尉哪里听得进去,只是督促众人赶紧挖掘。众人无奈,只得放倒石碑,一起挖掘石碑下面的大石龟,掀开了石龟下面的大青石板。只见下面是一个黑漆漆的深洞,也不知道有多深。大家正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qù)的时候,就听洞里传来一声巨响,接着就是一股黑烟从洞穴中升起,那黑烟将大殿掀开了半个角,冲向了高空,化作无数金光,四散而去。众人大惊失色,四散奔逃。洪太尉这时也目瞪口呆,面如土色,害怕得不知道怎么办。 太尉问道:“这逃走的都是些什么妖怪?”真人答道:“太尉您有所不知,刚才逃走的乃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神,一共是一百零八个魔鬼呀!恐怕从此天下要大乱了!”洪太尉一听,心里明白后果严重,就再也不敢多问,匆匆忙忙带着随从连夜奔赴京城。在路上,他一再叮嘱众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自己放跑妖魔的事情说出去。 洪太尉回到京城后,听说天师已经来过了,天师作法祛除了瘟疫。第二天洪太尉上早朝的时候,回禀宋仁宗说:“臣奉命去请天师,天师乘鹤驾云先一步来到京师;臣带着人是从驿站走回来的,所以回来晚了。”宋仁宗对洪太尉放走妖魔的事情并不知道,于是他重赏了洪太尉。后来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宋英宗死后,宋神宗继位。宋神宗之后,宋哲宗继位,那时候天下太平,并没有发生什么事。

少年读经典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作者简介

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有不少附会虚构的说法,尚待进一步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