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7.1(4.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32946
  • 条形码:9787101132946 ; 978-7-101-13294-6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本书特色

☆ 阐释十德内容: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 解读形式新颖:一问一答,释疑解惑,针对性强; ☆ 感悟现代价值:精选经典事例,讲述亲切生动,具可读性。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内容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核心精神,即中华十德。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阐释每种精神的内涵、意义,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作者紧密联系当下的人生问题、社会弊病,并与中华十德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弊病的建议。每个问题后,均附经典事例,并作简评,读者可从中体会中华十德的涵义与价值。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目录

仁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天地万物?

仁德如何具体展现为“恭、宽、信、敏、惠”?

如何理解并运用“良知”?

如何存养自己的善念?

如何理解并践行推己及人的恕道?

德与道是什么样的关系?

如何交友才能有助于德性的增长?

为什么说善良的行为出自仁慈之心?

为什么仁爱之心需要与理性的智慧相结合?

为什么说忧患意识是仁爱之心的表现?

为什么说仁爱之心可以滋养人的心灵?

义的本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并运用正义的原则?

为什么说正义的人性根源就是仁爱?

什么是道义?

如何理解“义利相生”?

如何做才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如何做到以义制利?

礼的内在精神是什么?

怎么理解礼仪中的真诚心、恭敬心?

在礼的运用中,要遵守什么样的原则?

怎样发挥礼在冶情养德方面的作用?

在礼的运用中如何正确体现“亲亲尊尊”的原则?

中华民族有哪些重要的礼仪?

如何做到仪容仪态的端正得体?

如何在礼仪中体现谦让的精神?

如何区分真理和义理?

什么是体证?

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践行?

如何理解并运用“知行合一”的原则?

如何做到知人善任?

运用智谋要遵守什么样的原则?

如何运用辩证之道?

在哪些情况下应当有为,哪些情况下应当无为?

诚与信的关系如何?

如何做到诚意?

如何做到慎独?

怎样理解“实事求是”与“求真务实”?

如何做到言而有信?

怎样理解“信”与其他道德范畴之间的关系?

如何做到言行一致?

如何做到以诚待人?

怎样理解无信不立?

爱国主义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如何理解忠于公和忠于私?

忠于正道该怎么做?

如何做到忠于职守?

忠与其他道德范畴有怎样的关系?

如何理解忠恕之道?

为什么说孝道是中华民族核心精神的根基?

为什么说行孝不能讲条件?

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孝道?

为什么说爱敬父母是孝道的重要表现?

如何做到养父母之心?

如何做到养父母之志?

为什么说自虐自残违背孝道?

如何做到以德传家?

子女劝谏父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做到以礼事亲?

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

如何养成清正廉明的风尚?

节俭有什么价值?

如何理解孔颜之乐?

为什么说知耻是道德体验?

如何运用儒家持敬的功夫?

如何立志?

“事上磨炼”如何展开?

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怎样理解中国文化中的“勇”?

如何运用道义之勇?

如何运用刚柔相济的原理?

什么是中庸之道?

如何理解并运用阴阳和谐的原理?

怎样理解“仇必和解”?

如何运用中和之道来养生?

如何运用和合之理做到“齐家”?

怎样理解并运用“天人合一”?


展开全部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节选

仁 仁,表示人与人之间以“爱”为核心的一种关系。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是儒家的核心伦理范畴。儒家讲“仁爱”,道家讲“慈爱”,佛家讲“慈悲”,“爱”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原则。仁爱是奉献式的爱,源自于人善良的心性,所以一个仁者要去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维护他人的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格。 仁者要化掉自己的私欲,对自然界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是维持人的道德品性与良善行为的重要信仰力量。 培养仁德就是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的结合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良知,仁德才能够产生。培养仁德还要存养自己的善念,修养自己的“恕道”。 “仁”是儒家*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境界,具有统筹性和纲领性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仁爱的精神,其他的道德修养才可能产生。仁者的*高境界就是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将爱心扩展至天地万物,将自己视为天地间的一分子,对万物不加以征服、破坏、掠夺。 仁的本质是什么?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儒家看来,仁是人内在德性的*高体现,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高境界,也就是儒家所追求的“内圣”。一个人真正达到仁的境界是可以参天地之化育的,这样的人起心动念之间无不是善的念头,这样的人内心是光明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仁,从人从二。从人,是说“仁者”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从二,表示一个“仁者”看到自己的时候还要看到别人,中国文化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从二还代表天、地,即一个“仁者”要效法天地。在中国文化中“三”代表天、地、人三才。仁字从二不从三,就是说做人要化掉自己,心中只能怀天地,像天地一样以广博无私的爱来养育万物,从不占为己有,所以一个“仁者”为人处事应该像天地一样博爱、包容、无私,一个“仁者”的心胸应该像天地一样宽广无限。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厩失火烧毁了。管家找到孔子,焦急地报告情况时,心中暗想:这么大的火灾,马厩被烧毁了,孔子要是知道那么大的损失,他一定会很心疼!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孔子得知后,没有问到马的损失情况,而是焦急地问:“有没有伤到人?” 【点评】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天地万物? 仁从二,“二”可以理解为天和地。就是说仁者要效法天地,即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中国的哲学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是万物之灵,和天、地号称三才。人要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所以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所有“仁者”不仅要爱人,还要爱物,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天地万物。 中国从夏商周以来近五千年的文明,由于对天地有敬畏之心,所以古人从来没有肆无忌惮地去破坏自然环境,这是中华文明能够沿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今天,在祖国大地上,空气、水、土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再不回归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再过几十年,还有可以呼吸的空气,还有可以喝的水,还有可以可以生养我们的土地吗? 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爱心不只是针对人,他的爱心可以扩充到万事万物。古人讲,不可竭泽而渔,不可杀鸡取卵,不可焚林而猎。这些都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都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天地万物。正是有了这样的智慧,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才能够同自然和谐相处,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需要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民族灵魂和文化精髓。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国际地位提高了,然而有的人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丢失了,他们做事情没有底线,毫无顾忌,没有了对天地的敬畏心,什么坏事都敢干。部分为官者唯利是图,贱卖资源;有些人为了私利,制假售假。 人只有保存着一份敬畏天地之心,才不会无法无天,胆大妄为。所谓“无法无天”,就是没有法律意识,也没有敬畏天地的意识。敬畏天地是维持人的道德品性与良善行为的重要信仰力量。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民间有言“老天有眼”,“苍天在上”,“人在做,天在看”,都是敬畏天地的意识。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天地?天地生养万物,承载万物,泽被万物,这是一种广大无边的无私与仁慈的精神。天地生养生命的精神下贯于人,形成人“仁”的品性。一花一草,春荣秋枯,正是生命的律动,体现天地万物生生不已 之道。 人有仁爱之心,所爱的对象,由近及远,逐层扩大。**层次是自尊自爱,第二层次是爱亲人、爱朋友、爱邻里,第三层次是爱人民、爱社会大众,第四层次就是爱天地万物。 仁者的*高境界就是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将爱心扩展至天地万物,将自己视为天地间的一分子,将天地万物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仁德如何具体展现为“恭、宽、信、敏、惠”?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一个真正把爱心修养圆满的人,必定会做到“恭、宽、信、敏、惠”。 恭:即恭敬待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一个内心真正充满爱的人,对人对物必定有恭敬心。从衣冠到容貌,从说话到做事,必定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一定不会傲慢无礼。恭敬不是卑微,一粒麦穗只有饱满才会低下头,一个人也只有内在的德行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才会升起对人对物的恭敬之心。 宽:即待人宽厚。宽以待人是一个智者、一个有仁德之人,在接人待物时自然而然的行为,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表现。有仁德的人才能够随时展现出宽容的心态。宽容不是为了去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不是一种伪装。宽容是智慧的体现,是一种修养。一个人只有智慧通达,内心常常充满仁爱之心,充满愉悦,才有能量去包容别人,去同情别人。民族英雄林则徐自勉联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大海才能容纳百川。 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诚信都没有,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德行的。而一个有仁德的人,自然能够做到诚信待人。一个人置身于一个优秀的群体中,诚信是基本要求,不诚信的人无立足之地。但是,如果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群体中,就需要将“信”同“智”相结合,对别人的言行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才不会被人欺骗。 敏:即做事要勤奋,要敏捷。一个仁德具足的人,首先要把事情做圆满,要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好,这就需要敏捷、勤奋。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计划,讲效率,对事情反应要灵敏,行动要迅速。不迟钝、不拖拉、不懒散,处事干练,作风果断。具有“敏”的品质的人,做事才能有所成就。 惠:惠则足以使人。成大事者一定要有人帮助、支持。要得到真正有才干和智慧的人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所做的事情要符合道义,符合道义的事情才能感召他人。领导者还要为人慈惠,对人要有慈爱之心,要有同情心,有爱护弱者之心,能够常常施惠于人,这样才能够把人才留住。如果没有真正做到施惠于人,他的仁爱之心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就是沽名钓誉。所以,施惠之德,就是仁爱之心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柳卢氏睦族 唐朝时,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出生于卢姓书香门第,自小接受圣贤的教诲,是贤良淑德的典范。 她嫁给一个叫做柳镇的人之后,被人们称为柳卢氏。她不仅上待公婆恭敬有加,对待夫君体贴入微,而且对柳氏宗族所有人,都是真心相待,尽力帮助。她的这种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与肯定。 后来,柳镇被朝廷调去做御史。柳镇离家之后,柳卢氏便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族的责任,俨然成为一个大家长,上对尊长谦卑有礼,下待晚辈如同慈母。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便发生安史之乱,柳家家境每况愈下。当时又恰逢荒年,她举家流亡到吴地。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柳卢氏不惜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家族中每个人能够吃饱穿暖。 柳卢氏有一儿两女,大家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是柳卢氏的儿子。柳卢氏在孩子们幼年时期,就教他们古诗辞赋,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柳宗元成为一代散文大家,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密不可分。 【点评】柳氏宗族之所以和谐相安,就靠柳卢氏的仁爱之心。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作者简介

陈杰思 1964年生,云南江川人。现任世界儒学联合会秘书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中华义理》、《中华义理经典》、《中华十大义理》、《君子规》、《国学复兴方略》、《香港儒家德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十卷本,中华书局版)、《国学教程》(十卷本,香港版)等。在经学、子学、理学、心学的基础上,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道德、精神、智慧,形成“十纲百目”(十大纲领132个主题思想)的国学思想教育体系,倡导建立中华义理学科与课程。 刘少华 彝族,云南永胜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现就职于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