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四镇三关志校注

四镇三关志校注

作者:刘效祖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32
本类榜单:古籍销量榜
中 图 价:¥174.6(5.9折) 定价  ¥2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四镇三关志校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4872136
  • 条形码:9787534872136 ; 978-7-5348-721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四镇三关志校注 本书特色

刊行于万历初年的《四镇三关志》是明代同类边关志书中 zui为重要者,其内容丰富,容量大,覆盖面广,囊括了北边防御所涉及的人名、地名、职官、制度、军事、堡塞等。随着《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以及相关古籍的影印出版,征引此志书的学者越来越多,但至今该专志并没有整理和校注本。 此《四镇三关志校注》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学术界**部对该专志完成详细点校、注释整理的校注本。该校注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明代军事史、民族关系史、长城史的研究和北部边疆的开发、长城一带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镇三关志校注 内容简介

"《四镇三关志校注》,十卷,名人刘效祖撰,本书完成于万历二年(1574), 于万历四年刊刻、万历六年曾修。“四镇”指蓟州镇、昌平镇、真保镇和辽东镇,“三关”指居庸关、紫荆关和山海关,这里在嘉靖“庚戌之变”之后,明朝北边防御很紧要的地区,集中了明朝数量优选、很精锐的武装力量。本书属地方志类中的专志,是明朝人编修并流传至今的很为重要的边关志书之一。"

四镇三关志校注 目录

总目录

《四镇三关志》及其价值

校注说明

序一

序二

纂修边志檄文

修志姓氏

凡例

四镇三关志目录

四镇三关志卷之一 建置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二 形胜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三 军旅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四 粮饷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五 骑乘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六 经略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七 制疏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八 职官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九 才贤考

四镇三关志卷之十 夷部考

校注征引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四镇三关志校注 节选

《四镇三关志》及其价值 《四镇三关志》,十卷,明人刘效祖撰,刘应节、杨兆、王之弼等修。本书完成于万历二年(1574),于万历四年刊刻、万历六年增修。“四镇”指蓟州镇、昌平镇、真保镇和辽东镇,“三关”指居庸关、紫荆关和山海关,这里是在嘉靖“庚戌之变”之后,明朝北边防御*紧要的地区,集中了明朝数量*大、*精锐的武装力量。本书属地方志类中的专志,是明朝人编修并流传至今的*为重要的边关志书之一,被研究明代制度、军事、政治和民族等史事者广为征引,可惜目前尚无专文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故拟对本书作者、编纂过程、内容及其价值予以简要介绍,以利于了解这部珍稀文献。 一、志书的编纂 《四镇三关志》署明人刘效祖撰。它的编修共同发起者,是时任总督蓟、辽、保定的刘应节和巡抚顺天的杨兆,由密云兵备道王之弼负责落实修撰事体事宜,故此书流传本又署有刘应节、杨兆、王之弼等人修、撰、纂。由于此志属边关专志,事涉军政、钱粮、兵马、职官以及诏令、奏议等内容,又非当时普通文人所能全面掌握;所以,先由刘应节和杨兆凭借其职掌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摭谱牒、收遗事”,并聘请熟悉四镇三关形势,且曾担任过兵备副使的刘效祖主持编撰。从万历二年(1574)到万历四年(1576),刘效祖在披览旧志、当时所存档案文书以及亲赴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且以官方的服务团队为保障,“略溯殷周,迄于胜国,存其大者。详自庚戌以来,诸谈兵家,撮其要,删著于篇”,*终完成了全书。 1.撰者生平及其著作 刘效祖,字仲修,别号念庵,祖籍山东滨州。永乐中,“徙其始祖自滨州,实都下”,占籍武骧左卫,徙居京师顺天府。故文献中刘效祖有京卫、顺天或宛平(或大兴)等不同的籍贯。 据王一鹗(1535—1591)所撰《陕西按察司副使刘公效祖墓志铭》,刘效祖生于嘉靖壬午年(元年,1522)七月,卒于万历己丑年(十七年,1589)二月,年六十有八。他于嘉靖庚戌年(二十九年,1550)科举考试中三甲第九十二名,出任河南卫辉府推官,戊午年(三十七年,1558)升户部广西分司员外郎,旋升云南司郎中。后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出任固原兵备道副使,这是他的*高任职。此后官场、文坛多径称其为“刘副使”或“刘宪使”。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计时被免官,回到北京。他“辟日涉园,日日陶情觞咏间,少醺,作乐府数阕,击节歌之……”有突出的文学造诣。除《四镇三关志》之外,据千顷堂书目及万斯同《明史·艺文志》等书记载,其主要著作有数种。《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记刘效祖作品及其人如下:“刘效祖,《刘仲修先生诗稿》,又《文稿》,又《塞上言》一卷,又《盛世宣威》一卷,又《清时行乐》一卷,又《镫市谣》一卷,又《长门词》一卷,又《云林和诗》一卷。字仲修,滨州人,居顺天,官固原兵备副使。以赋诗自豪,篇什流传中禁,皆知其名,穆宗尝遣中官索其诗,都人盛传其事。”刘效祖的词曲小令在当时颇有名,曾流传宫中,散曲有《空中语》一卷、《闲中一笑》一卷、《裁冰剪雪》一卷、《都邑繁华》一卷、《莲步新声》一卷、《云林稿》六卷、《混俗陶情》、《良辰乐事》等八种。另有《短柱效颦》一卷、《春秋窗稿》二卷等。其中,不同典籍所载书名又有很多不同之处。由于这些文学作品部头有限,不易保存,可惜当时就多已散佚。后由其从孙刘芳躅等在诸家选本中搜集残存编为《词脔》一卷,收录他的小令一百一十二首,套数一套。 然《千顷堂书目》卷六《地理上》记:万历《密云县志》系刘效祖在万历年间修,但王一鹗所撰墓志铭中并未提及。其详情当是民国《河北通志稿》做出的解释:“万历《密云县志》二册,明张世则修、祝文冕纂,见《康熙县志》。张世则,山东诸城进士,万历三年知县事。祝文冕,邑人,万历丙戌进士,官刑部主事。万历六年成书,有张世则自序。案:是志,当时督修志为督理密云粮饷事务户部清吏司郎中戴耀,整饬密云提刑按察司副使、兵备道刘效祖。故《辽史拾遗》十四引《内阁书目》、《千顷堂书目》,均作刘效祖修。” 近年,随着《四库禁毁书丛刊》印行《四镇三关志》,学术界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但对刘效祖的生平及其论著的研究却极其有限。仅有吴丰培先生整理此书时有过数百字简短的介绍,这成为我们了解此人此书的主要依据:“纂者刘效祖,见附《明史》卷三百其子文炳传,为明崇祯帝生母孝纯皇后之弟,文炳之父,后封新乐伯,改新乐侯。《国朝献征录》记云……”在该文的*后,整理者云:“故友王庸先生撰有《中国地理图籍丛考》,其中《明代北方边防图籍录》著录此书,并记成书始末,今部分引用,并对故友沈致缅怀之忱!” 可惜,这里把两个刘效祖视为同一人了。很不幸,这段介绍恰恰是错误的。实际上,新乐侯刘效祖生活的年代要比作为兵备副使的刘效祖稍晚一些,“新乐侯刘效祖,庄烈帝母孝纯太后弟,庄烈帝即位封。崇祯八年卒,九年赠侯,予三代诰。十三年九月,父应元追封瀛国公”。作为崇祯朝外戚的刘氏,其祖籍在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他们也并不是同一地方的人。只不过,两个刘效祖,到北京之后,一个是世袭的武官,一个是世袭的外戚。 2.《四镇三关志》的成书背景 关于《四镇三关志》的修纂背景,《纂修边志檄文》交待得颇为清楚: 国家定鼎幽燕,切邻虏穴,而蓟、昌、辽、保四镇,实惟心腹肘腋重地。自嘉靖庚戌而后,虏患益炽,议论弥繁。每遇军国大计,如聚讼于庭,筑舍于道,意见各殊,纷然莫定,以案牍不存,文献无征故尔。夫畿辅边关,延袤万里,钱谷甲兵不啻百万。而事体纷然,卒莫有定,并去其籍而莫之考焉,非缺典与?今幸庙谟日宣,先后承事诸臣经略亦密,华夷渐至乂安,战守颇收实效。一代章程,盖浸浸备矣。兹欲纂集边事,辑而成书,以便检阅,似不可缺。 从中可知,促成是志的修纂,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蓟、昌、辽、保等四镇三关地理位置重要;二是庚戌之变时,当地的防御形势颇为严峻;三是所需史志的缺乏;四是具备修志的主观条件。 修志的客观要求是,四镇三关地处明朝与敌对的蒙古部毗邻之地,处于京城拱卫的核心地位。“庚戌之变”后,北边防御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对此,杨兆的序言同样开宗明义:“国家定鼎幽燕,北控大漠,盖枕夷夏之交,示弹压之势,居重驭轻,为远猷矣!”“庚戌往无论,其后烽风日棘,以厪天子征兵集饷,增陴缮垣,贤人深谋于廊庙,经略使者数出,日夜谈干旄之事,画制胡之策,焦神极虑,人言言殊,丽如繁星,灿乎牍中。” 修志的主观条件此时也已具备。从《纂修边志檄文》之钦差整饬密云等处兵备、山东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王(之弼)《为纂修边志以垂永久事》中可知,王之弼等人为保障刘效祖主持撰修《四镇三关志》一事的顺利进行,把相关具体事宜一一落实。比如在密云县、石匣营给刘效祖提供住所各一处,既配有各类服侍的差役人等,也有礼聘生员作为助手;既将其个人生活用品和物资配备齐全,也准备了编修志书所需相应经费等。王之弼等官员要求“总计用费实数,分派各镇道摊处解补”,“各镇发校俱集,则供应必得专官”,可谓考虑周详。今天,我们已无从知晓差役群体的构成,但参与的官员和士绅的名单出现在《修志姓氏》上,他们分别负责提调、经理、编校、监刻和供给等,共计十九人。 这是一部典型的动用官府的力量做保障,聘请名家主持修纂的优秀史志;这也是它的品质要高于一般单纯由官府或私人主持修纂志书的重要原因。 3.本书的志书性质 《四镇三关志》的撰写性质定位很清楚,本书《凡例》开宗明义称它是一部志书,“兹志总题曰志,其条目犹谓之考。若曰一方之书,搜括未精,遗轶不免,即有所述,亦备他日诏下,采以为故实耳”。地方史志的编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明代,编纂数量大幅度增加。地方史志书以一定区域为中心,记述某一地区自然、历史、建置、沿革、政治、制度、地理、军事、经济、风土、人物、文献、古迹等内容,故清代方志学大家章学诚说:“方志乃一方全史”,是说方志是一部地方史。地方志因其内容极丰富,编写有较强的连续性与继承性,是研究史事中时间、空间特征的重要参考文献。 《凡例》亦称它又是一部边关镇志:“兹志专为边政,固地理事也。”明代的地方志种类繁多,根据方志记载的范围不同,又分为全国性、省、府、州、县、乡、镇,以及特殊的区划,如都司卫所、边关要隘、山水湖泊、寺庙道观、名胜古迹等专志。《四镇三关志》的编修内容限定在“四镇”和“三关”所辖区域内,既书写它们在历史时期的建置沿革和相关史事,更注重当时边关政务*紧要的事情。 “九边”是明代北部以长城为依托的军镇的统称,主要包括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三关)、延绥(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军镇。为防御蒙古部的南下袭扰,明朝在二百余年里,在广大的九边地区驻扎军队,形成了以卫所为基础、以长城为依托,行政与军事体系相结合的军镇防御体系,军镇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属性,因此也出现一批“九边”志书。举其大要者有:魏焕《皇明九边考》(又名《九边图考》)、许论《九边图论》、吴时来《江防考》、张雨《边政考》、廖希颜《三关志》、王士翘《西关志》、卢承业《偏关志》、冯瑗《开原图说》、嘉靖《两镇三关通志》、正德和嘉靖本《宣府镇志》、万历和康熙本《延绥镇志》、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等。在明代数十种边镇专志之中,刘效祖《四镇三关志》毫无疑问是较为完善、详尽的一部。

四镇三关志校注 作者简介

彭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学研究。出版《明代班军制度研究》《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参加《中国长城志》《中国长城大百科全书》和《中华大典·经济典》等的编纂或主编工作,点校史料1种,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