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作者:肖复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7.8(2.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4.3(5.3折)定价  ¥2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版权信息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 *肖复兴亲自为青少年编选的散文集; *全彩印刷,加入名师导读; *收录肖复兴代表作、收入课本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宽容是一种爱》等;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内容简介

本书是肖复兴亲自为青少年编选的散文集,收录肖复兴的代表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拥你入睡》《宽容是一种爱》《荔枝》等,既有对校园的纯真美好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追问,平实细腻,学养丰厚,让青少年在沉静中体味成长的况味,感受生命的本真。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目录

「**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002?校园记忆
007?永远的校园
014?白发苍苍
020?花荫凉儿
024?花间补读未完书
029?五月的鲜花
035?先生教我抛物线
038?被雨打湿的杜甫
045?发小儿
048?小学女同学的名字
051?四年级的小姑娘
055?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辑?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060?独草莓
064?面包房
071?贝壳
075?重回土城公园
081?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089?青木瓜之味
093?大年夜
098?四块玉和三转桥
101?阳光的三种用法

「第三辑?手的变奏」
106?手的变奏
109?城市的雪
113?超重
116?风中华尔兹
119?曲线是上帝的
121?萤火虫
126?生命的平衡
131?宽容是一种爱
134?学会感恩
139?孤独的普希金

「第四辑?佛手之香」
146?母亲
150?荔枝
154?苦瓜
157?酸菜
160?母亲的月饼
163?窗前的母亲
166?花边饺
170?豆包儿
173?剪纸
176?母亲和莫扎特
179?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展开全部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节选

相信精神,相信文学的力量 ——《暖心美读书》(名师导读美绘版)总序 王泉根 阅读决定高度,精神升华成长。 阅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阅读史就是给生命打底的历史、精神发展的历史。在今天这个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图画阅读已经成风的多媒体时代,图书阅读依然显得十分重要,静静地捧读书本的姿态,依然是一种*迷人、*值得赞美的姿态。 少年儿童的精神生命如同夏花般蓬勃开放生长。认知、想象、情感、道德、审美、智慧,是给少年儿童精神生命打底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的重要内容。从优美的、诗意的、感动我们心灵的文学经典名著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语言的力量,保卫想象力,巩固记忆力,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成长,这是文学阅读的应有之理,应获之果。 长江文艺出版社奉献给广大小读者、同时也适合大读者阅读的这一套文学精品书系,我更愿意把它作为“经典”来解读。 界定“经典”是难的,如同“美是难的”一样。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对“文学经典”作过如下表述:“所谓文学经典,就是那些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表情,那些影响我们塑造人生,增加底气,从而改变我们精神高度的东西。”显然,文学经典是可以装上我们远行的背囊,陪伴我们一生的。因为,人的一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空,都需要增加底气,增加精神的高度,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在时间的潮汐中虚度遗恨。 经典阅读既是高雅的阅读行为与文学享受,但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养成性教育。对于一个正在发育和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单有学校的教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多梦的年代”,也处于“多思的年代”,他们正在逐步形成独立思维和个体情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未来发展需要有客观的认识与准备,需要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抗拒挫折的意志和能力,当他们今后走上社会与职场,独立面对自己的现实,独立承受自己的未来时,才不会茫然失措、无从应对。而这些精神“维生素”与人生智慧,往往深藏在经典名著之中。因而经典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在人的一生中发挥潜移默化的精神灯火作用。 长江文艺出版社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的这一套《暖心美读书》(名师导读美绘版),从文学史、精神史、阅读史的维度,萃取百年中外文学经典名著于一体,立足于少年儿童的阅读接受心理与精神追求,邀请名师进行导读,邀请画师配以美绘,从选文内容、文学品质、文体类型、装帧设计、图文配制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目前能做到的“*高”功夫,可以说这是一套为新世纪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少儿读者“量身定做”的文学精粹。 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姆说:“没有经典,我们就会停止思考。”经典的永恒价值在于凝聚起现实与历史、人生与人心、上代与下代之间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有一种力量,让成长充满审美。有一种力量,让青春刚柔并济。有一种力量,让梦想不再遥远。有一种力量,让未来收获吉祥。幻想激活世界,文学托举梦想。相信阅读,相信精神,相信文学的力量。 2017年2月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这样阅读才有效 ——《独草莓》导读 石焘 肖复兴这三个字,相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定不会陌生。且不说他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课文,平时报刊散见,在阅读试题中也多次相见。这本《独草莓》是肖复兴先生的又一本散文集,全书共由四部分组成,**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的是对校园和老师的回忆;第二辑《喝得很慢很慢的土豆汤》写的是生活中或是让人温馨或是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第三辑《手的变奏》通过写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述人生哲理,启人心智;第四辑《佛手之香》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书写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全书内容丰富,语言清新,读后犹如阵阵春风扑面吹来,让人陶醉不已。 肖复兴先生本人曾经做过近十年的语文老师,很多时候他文章的隐含读者就是中小学生。他的文章讲究章法,别具一格,我们在阅读这些散文的时候不能像一般的读者那样只是看看故事就过去了,很多文章我们应该细读,深读,反复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出文章的奥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甚至写作能力。 基于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读书,我提几点建议,请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用心去体会。 一、学会观察。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读书就是积累好词好句,而所谓的好词好句我们又以为就是那些在文章开头或是结尾满富深情的语言,而对文章中具体故事的叙述、具体场景的描绘、具体细节的刻画我们却不太在意。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其实,文章中只有有了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场景,那些好词好句才有了着落和依靠,不然它们只能是一堆空洞的华丽辞藻。如何才能在文章中写出具体的内容呢?用心观察很重要!我们又如何才能学会观察呢?肖复兴在《观察的乐趣》一文中曾说过:“学习观察,方法有二,一是凭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眼睛,从点滴入手,从自己周围开始,锻炼观察生活的本事。二是借助别人,学习别人,看人家是如何从生活中观察到有趣的东西,并把它再现在纸面上的。” 《独草莓》中的很多散文就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用心观察并把它写成文字的例子。如《母亲的月饼》一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中秋节吃月饼的事情,文章细致刻画了当时母亲亲手制作月饼的细节,如今母亲去世多年,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追忆,也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作者在描述母亲做月饼时这样写道:“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掺上桂花和擀面杖棍擀碎的冰糖渣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油,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小方块的,便是月饼馅了。然后,母亲用香油和面,用擀面棍擀成圆圆的小薄饼,包上馅,再在中间点上小红点儿,就开始上锅了。”作者对母亲做月饼的过程观察得非常认真,描写得也十分细致,正是有了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作者在结尾的感叹“都说岁月流失,其实,流失的岂止是岁月”才有了支撑和依托,也才能够感动读者。 再如《酸菜》一文,表达的也是对母亲不尽的思念,不过这篇文章是通过写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渍的酸菜来表达的。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当年渍酸菜的经过观察得非常仔细。“母亲先把缸里缸外擦得干干净净,然后烧一锅滚开的水,把一棵白菜一刀切开四瓣,扔进锅里一渍,捞将出来,等它凉后码放在缸里一层一层撒上盐,再浇上一圈花椒水。”这样细微的观察,再现了母亲当年渍酸菜的经过,而如今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使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不是空洞的表达,而是有了具体内容作支撑。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见到类似的语言,不要轻易放过,要用心去体会,并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相同的场景,并及时记录下来,不断积累,不断锻炼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等到我们写作要表达情感的时候,就不再是空洞的抒发,而是有了充实而具体的内容,从而我们的文章也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发现主旨。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它往往是一种情感,或是一种思想。主旨也是文章的立意,立意高,往往文章的价值也高。好的主旨不是外在的技术活,而是作者的精神世界、人格修养的自然流露。 这本书中有很多文章的立意,让人读后久久回味,就像一曲动听的音乐,不绝于耳,余音绕梁。《青木瓜之味》写的是作者去邮局寄信,突然被一个年轻的女子叫住,原来是一位读者认出了作者肖复兴先生,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作者了解到,这位年轻的女子因为没有考上大学,现在来北京打工,她读中学的时候曾经读过肖复兴的文章,很喜欢,肖复兴先生被这位女子的热情所打动,就把地址写给她并告诉她有空来家里坐坐。到家后,哪知家人很是担惊受怕,甚至担心那女子是个骗子,全家一连多天都提心吊胆。将近一年过去了,作者一家从外地回来,在楼门口收到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两个青木瓜,旁边还有一张小纸条,大意是,我是那天在邮局和你相遇的那个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来看你,送你两个家里种的木瓜。落款没有名字,只是写着:一个你的读者。全家人见状,都惊呆了。这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情谊,在这个纷纷扰扰,各种骗局横行天下的世界,一个陌生的读者送来了两个木瓜,不仅使这一家人感受到温暖,读者的心中也会生出阵阵暖意。这就是文章的主旨所能打动人心之处。 三、品味语言。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们依靠的都是语言。读书就要用心发现精彩的语言,反复揣摩,为我所用。写作就要尽力写出好的语言,去感染读者。肖复兴在《好的语言》的开篇就写道:“好的语言,不尽是词语的堆砌,而是真情的抒发,是细心的捕捉,是别出心裁的描述,讲究的是平易字词和句子,对司空见惯事物与情感的新鲜活泼的表达。”读《独草莓》一书,我时常被肖复兴先生精彩的语言所折服所震撼。如《花边饺》一文写饺子下锅后“如一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他把开水中的饺子比喻成小银鱼,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饺子在水中的样子,更写出了当时欢快的气氛。《白发苍苍》一文写**次进电影院的感受,“电影一开始,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里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擦过,像一道无声的瀑布”,他把那道光线比喻成“瀑布”,如此生动的比喻,绝不是词语的堆砌,而是真情的抒发。《五月的鲜花》一文,他写阎述诗老师的头发“永远梳理得一丝不乱,似乎冬天的大风也难在他的头发上留下痕迹,他讲课的声音十分动听,像音乐在流淌;板书及其整洁,一个黑板让他写得井然有序,像布局得当的一幅书法、一盘围棋。”两个比喻句就把老师讲课声音的动听和板书的整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精彩的语言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四字成语,而是一种饱含情感的独特表达,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能留意这些语言,反复揣摩,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下来,积以时日,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精彩的语言了。 读书的方法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法,坚持下来,才能形成能力。 ?先睹为快 校园记忆 漫长人生中,存在自己心里的记忆会有很多。不知别人如何,我*美好*难忘的记忆,在校园。 2006年的春天,我**次来到芝加哥的校园。那时,儿子在这所大学读博。十年过去了,多次来美国,只要是在芝加哥入境,我都要到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转转,尽管儿子早已经毕业,不在这里了。 我很喜欢在校园里走走,尤其是在美国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国内的大学,其实也有很不错的校园,比如北大、武大、厦大,但是,不知怎么搞的,*近这几年那里一下子人流如潮,爆满得如同集市。或许是大学扩招之后的缘故,或许是家长和孩子对好大学的渴望,参观校园成为一种时尚。再有,和美国大学的校园不同,我们的大学都有院墙,挡住了人们随意进出的路,有些不大方便。想想,自儿子从北大毕业,我已经有十四年没有去北大的校园了。去年樱花开放的时候,我去了武大一次,校园里,人群如蚁,人头攒动,感觉人比樱花还要多,没有了校园里独有的幽静,漫步让位给了拥挤,花香败阵于尘嚣。 来芝加哥大学,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晚上。无论什么时候,这里的校园人并不多,抱着书本或电脑疾步匆匆的,大多是学生;举着相机拍照的,大多是外地的游客;嗓门儿亮亮呼朋引伴的,大多和我一样是来自国内的同胞。即便是这样的嗓门儿,在偌大的校园里,很快就被稀释了,校园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包容性极强。它容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也容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如我一样的过客。 夏天的芝加哥,感觉比北京似乎都要热,但只要走进校园,尤其是树荫下,一下子就凉爽了许多。有时候,我会到图书馆,或到学生的活动中心,或到展品极其丰富的西亚博物馆,那里的空调,又过于凉快了,需要多带一件外套。在美国大学里,学生的活动中心,是特别的建筑,一般都会十分轩豁和讲究,仿佛它是大学的一个窗口。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大楼,楼上楼下有很多房间,房间里有沙发和座椅,学生可以在那里学习休息,也可以在那里的餐厅用餐。那里的餐厅,宽敞而高大,彩色的玻璃窗,圆圆的拱顶,都会让人觉得实在太像教堂。那里的饭菜要照顾不同国家学生的口味,有西餐,也有墨西哥和印度饭菜,没有中餐,印度菜中的咖喱鸡可以代替。 活动中心后面是一座小花园,有一个下沉式的小广场,还有一个小池塘,夏天的水面绣满斑斓的浮萍,开着几朵睡莲,像一幅莫奈的画。*漂亮的是它的一排花窗,夏天爬墙虎会沿着窗沿爬满,殷勤地为每一扇窗镶嵌上绿花边。我常坐在窗前的椅子上胡思乱想,偶尔也为窗子和爬墙虎画画,有时窗下会停几辆学生的自行车,有的车没有放稳倒下了,能感觉那个学生的匆忙和粗心,成为画面里生动的点缀。 冬天的芝加哥,肯定比北京冷。芝加哥号称风城,频频的大风一刮,路旁的枯树枝像醉汉一样摇晃,真的寒风刺骨。但是,大雪中的校园很漂亮。甬道上,楼顶上,树枝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校园如同一个童话的世界。校园里有好几座教堂,我特别喜欢走到校园的一座教堂前,教堂全部都是用红石头垒砌,我管它叫做红教堂。在白雪的映衬下,红教堂红得如同一朵盛开的红莲。 我还喜欢到校园北边和东边去,北边有一个叫做华盛顿的公园,树木茂密,游人很少,很幽静。离公园不远一片深棕色的楼房里,奥巴马就曾经住在那里。那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芝加哥大学不少学生围在这里狂欢。东边紧靠着密西根湖,湖边是一片开阔的沙滩。春天可以到那里放风筝,夏天可以到那里游泳。蔚蓝的湖水,像是芝加哥大学明亮的眼睛。 有时候,我会到校园里的书店转转。有一个叫做鲍威尔的二手书店,店不大,书架林立,有点儿密不透风,但分类明显,很好挑书。这里的书大多是从芝加哥大学教授那里收购的,各个专业方面的学术类的书籍。他们淘汰的书,像流水一样循环到了这里,成为学生们*好的选择。那些书上有老师留下的印记,可以触摸到老师学术的轨迹,读来别有一番味道和情感。 今年的春天,我在芝加哥乘飞机回国,专门提前一天到的芝加哥,为的就是到那里的校园转转。两年未到,校园里有一些变化,体育场和体育馆在维修,连接老图书馆的新馆建成了,阳光玻璃房,冬阳下,在那里读书会很舒服,书上会有阳光的跳跃。过活动中心,马路的斜对面,一幢老楼完全装饰一新,是神学院。 大概是周末的缘故,里面的人不多,教室和会议室里静悄悄的,神祇不知藏在哪里。*漂亮的是廊墙上的浮雕和窗上的彩色玻璃,每一座浮雕,每一扇窗子,都不尽相同,古色古香,静穆安详,让人想起遥远的过去。 美国著名建筑家莱特设计的罗比住宅的旁边,新开张一家法国咖啡馆,名字叫做“味道”。我进去喝了一杯法式咖啡,喝惯美式咖啡,会觉得那里的杯子太小,但里面的人却很多,每个人都守着一杯那么小的咖啡,意不在喝。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美国学生,手里拿着一摞打印好的材料在学,我瞄了一眼,是资治通鉴的中文注释。窗外对面坐着一对墨西哥的男女学生,不知在热烈交谈什么。外面有很多木桌木椅,夏天,一定会坐满人,校园多了一道风景。 当然,我又去了一趟美术馆。这里是我每次来这里的节目单上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芝加哥大学的美术馆可谓袖珍,但藏品丰富,展览别致。这次来,赶上一个叫做“记忆”的特展。几位来自芝加哥的画家,展出自己的油画和雕塑作品之外,在展室中心别出心裁地摆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上放着一个本子,让参观者在上面写上或画上属于自己的一份记忆。然后,将这个本子收藏并印成书,成为今天展览“记忆”的记忆。 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构想,让展览不仅属于画家,也属于参观者。互动中,让画家的画流动起来,也让彼此的记忆流动起来。我在本上画了刚才路过图书馆时看到的甬道上那个花坛和花坛上的座钟。它的对面是活动中心,它的旁边是春天一排树萌发新绿的枝条。我画了一个人在它旁边走过。那个人,既是曾经在这里求学的儿子,也是我。然后,我在画上写上“芝加哥大学的记忆”。那既是儿子的记忆,也是我的记忆。 永远的校园 我离开校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算算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在我52岁的人生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一半还要多一点。可见,校园刻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却离开了它。我常想起校园,常责备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是不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批大学生。1978年的冬天,我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二进宫”,因为在1966年时就考入了这所学院,“文革”爆发了,我和它阔别了12年,也和校园阔别了12年。当我重新回到校园时,已经31岁了,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还是那样年轻,这种感觉来自我自己,也来自校园。我总想起报到的那一年冬天,躺在宿舍的二层铺上睡不着觉时,听窗外白杨树被寒风吹得萧瑟的声音;我总想起第二年的春天,一眼望见校园里的藤萝架缀满紫嘟嘟的花瓣的情景。我**次走进这所校园参加考试,就是先看见这一架紫嘟嘟花瓣的藤萝的,那时我才19岁。重现的旧景旧情,往往能使人产生幻想,以为自己和校园都依然像以往一样年轻。实际上,我和校园都已经青春不再了。尤其是逝去的岁月并不是在校园里流淌,而是渗进荒芜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校园里没有留下我的足迹,校园只给予我一个伤痛的符号。 那时候,我才真正地对校园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是何等的重要,是任何别的地方别的事物都无法取代、无可比拟的。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在我31岁青春只剩下个尾巴的时候,失去了校园12年之久,我才体味出校园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像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失去的才懂得珍惜,拥有的总不在乎。 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我总要把学院的那枚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戴在胸前。其实,按照我的年龄应该戴老师的那种红徽章才是,戴这种白校徽和年龄不相符合,颇有些范进中举式的可笑。但我还是戴了好些日子,它让我产生对校园的亲切感,也让人知道我和校园是同在一起的自豪感。 如果问我这一辈子什么*让我留恋?那就是校园。离开校园之后,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在以后的日子里,偶然之间,我也曾到过一些大学,或者说大学闯入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涌出一种故友重逢、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其中*让我难忘的有两次,一次是到厦门大学,一次是在天津大学。 我的一个学生在厦门大学读书,她陪我参观了整个校园,鲁迅先生的雕像,陈嘉庚先生资助建造的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芬芳的花。青春时节像是一只鸟或是一粒种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飞翔或种植,该是多么美好和适得其所。 她带我推开礼堂的大门,偌大的礼堂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只有台上亮着灯,几个老师和学生在布置着舞台,大概晚上要有演出。这种安谧的气氛、空旷的空间,以及几粒橘黄色的灯光童话般地闪烁,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门外蓝得像水洗了一般的高远浩渺的天空,还有那流动着的湿润、带着树木的清香,弥漫在身旁。这些,都是只在校园里才会拥有的境界。只有在这里,一切才变得如此清新,心情才得以超凡脱俗的净化。若能够在这里再读几年书,该是多么好啊!青春的血液该像是过滤透析一样,清水般的清澈。那一刻,时光倒流,我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那次我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送我的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巧,电台的朋友把我安排在天津大学校园住。我住进去时已是夜晚,四周被浓郁的树木包围着,林间有清脆的鸟鸣,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间或能碰见几个正高谈阔论而迟归的学生,空气中没有那种在别处常有的煤烟味和烧菜的油烟味,只有弥漫着的淡淡的花香和潮湿的泥土的土腥味道。我知道这是只有校园才会喷发的气息,它让我感到熟悉,感到亲切,它和别处不一样,它有的只是这样的清淡和清新。 第二天清早,我漫步在校园的甬道上,一直走到主楼前的飞珠跳玉般的喷水池旁,我更体会到只有校园才会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荫蒙蒙的树丛里、晨雾里,我很羡慕他们。我想,如果能让我重返校园,无论是读书还是教书,我一定会比以前更珍惜、更认真。我当时真的这样想: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呢?也许是走过了一些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愿意见到的事物,才对校园别有一番情感?也许校园本身是相对纯净一些而让人产生一种世外桃源的错觉吧?同时,我也想:青春真是一刹那,稍纵即逝。我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学生一般只能在校园里待4年,即使读硕士、博士,也就7年或10年,他们很快就得离开校园,都要和我一样迅速被这个强悍的外部世界同化而变老。那次,我在天津大学住了十多天,一直到把那部长篇小说录音完。十几个清晨和夜晚,我都在校园和学生在一起,便也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感受到久违的青春气息,虽然有些伤感和惆怅,但美好难再。后来,我把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做《青春梦幻曲》。 去年,我的儿子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学校要家长直接递送保送的表格,我**次走进这个校园。未名湖、三角地、五四运动场、新建的图书馆……我都是**次见到,却让我感到是那样的熟悉,仿佛以前在哪里见过。我知道是校园才会让我涌出这种感觉和感情。绿树红楼、蓝天白云、微风荡漾的湖水、曲径通幽的甬道……还有那些虽不如街头纷至沓来的年轻人衣着时髦的学生,但一一让我感到是那样的亲切。我几次问路,学生们都是那样彬彬有礼,而且用他们青春的手臂指向前方的路。然后,他们消失在绿荫摇曳的前方,于是,便一下子绿意葱茏而飘荡起动人的绿雾。这种感觉只有在校园里才会拥有的,虽然我知道只要走出校园,这种感觉便会像是惊飞的鸟一样荡然无存,但我仍然为这种瞬间的感觉而感动。想想儿子就要在这样美好的校园里读书,我心里漾起祝福,也隐隐有些嫉妒。同时也在想,他能够和我一样,在经过了沧桑之后对校园充满着珍惜之情吗? 记得去年一个星期天,儿子在学校复习功课,我去找他,特意带了相机。那所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学,也曾是我的母校。儿子就要离开它了,和中学时代告别。我希望给他留下几张照片作为纪念,也想和他一起同母校留影,留下校园的回忆。校园异常安静,百年历史的老钟还在,教学楼巍峨的身影依然,儿子像小鹿一样蹦蹦跳跳地跑下楼来,青春的气息和满园馥郁的月季芬芳一起在校园里洋溢。32年前,我和他一样大小,一样高中毕业,一样青春洋溢而所向空阔,一样想从这个中学的校园蹦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校园……但梦就是在这样的年龄破灭了。 我和儿子站在了教学楼前的校牌旁。32年了,校牌依旧,我和儿子一人站在它的一边,两代人的梦都在它的身旁实现。照片会留下岁月和历史,留下深情和记忆。即使我们都不在了,照片还在,校园还在,永远的校园会为我们作证。

名师导读美绘版:独草莓 作者简介

肖复兴, 当代作家,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作品百余部,散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拥你入睡》《荔枝》等多篇作品收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 石焘,北京市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朝阳区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