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636508
- 条形码:9787511636508 ; 978-7-5116-365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文以食品为研究对象,以食品链为切入点,依据信息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等原理,采用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可靠性分析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对食品安全危害及要素进行分析,开展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研究,构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链,并对可追溯链进行可靠性分析,探讨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及构建方法。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目录
**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国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二)国内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系统论()
(二)信息论()
(三)控制论()
(四)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
五、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现状分析()
一、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一)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二)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三)英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四)荷兰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五)日本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二、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责()
(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四)我国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现状()
(五)我国典型食品可追溯系统简介()
三、国内外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启示()
(一)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制定食品安全法律的依据()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行的前提()
(三)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是食品安全管理顺利推行的基础()
(四)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趋势()
第三章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基本原理()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基础概念()
(一)农产品()
(二)食品()
(三)食品安全()
(四)可追溯系统()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基本原理()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二)HACCP食品安全体系()
(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四)良好生产规范GMP()
(五)良好农业规范GAP()
第四章食品危害及质量安全要素分析()
一、食品的生物性危害()
(一)微生物污染()
(二)寄生虫污染()
(三)昆虫污染()
二、化学性危害()
(一)有毒金属()
(二)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
(三)食品添加剂污染()
(四)动植物中天然有毒物质()
(五)加工、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六)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污染()
三、物理性及放射性危害()
(一)物理性危害()
(二)放射性危害()
第五章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研究()
一、食品安全信息的特点()
(一)食品安全信息的特性()
(二)食品安全信息的特性分析()
二、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制约因素分析()
(一)生产过程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二)加工过程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三)流通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四)消费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三、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一)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
(二)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三)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具体呈现()
(四)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
(五)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第六章食品安全追溯链研究()
一、食品链分析()
(一)基于食品链的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过程分析()
(二)食品链参与者()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分析()
(一)食品安全追溯链组成()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质量安全要素及其指标的确定()
三、食品安全追溯链模型构建()
(一)食品安全追溯链层级模型()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的精度()
(三)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完整性()
(四)食品安全追溯链关键标识()
四、基于事故树的食品安全追溯链可靠性研究()
(一)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分析树建立()
(三)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结构函数()
(四)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定性分析()
(五)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定量分析()
(六)食品安全追溯链基本事件重要度分析()
第七章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分析()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及目标()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对象()
(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参与者(用户)及其职责()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设计()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总体架构()
(二)食品安全多平台溯源结构设计()
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的原则()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的步骤()
(三)以组织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
(四)基于食品链视角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以脐橙质量
安全可追溯系统为例()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节选
**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春秋的管仲指出“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如天之天者,斯可以”。《汉书·郦食其传》上也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东西,民以食为天的本义是说,人民以粮食(食物)为自己生活所系,指粮食(食物)的重要性。 食以安为先。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数量方面,即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是指要有充足的食物使人免于饥饿;另一层意思是质量安全方面,即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物应当对人体不造成任何危害。 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以及大肠杆菌、二噁英、瘦肉精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极大地危害了人类生命和健康,也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的甚至导致了政治风波。 1986年,疯牛病在英国爆发,随后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人一旦感染此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在这次事件中,英国有320万头牛被扑杀并销毁,损失达40亿英镑。1996年,日本4 000多人因食用感染大肠杆菌的食物而中毒,12人死亡。1999年年底,比利时发生既有致癌性又能损伤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的二噁英污染事件,当时的比利时内阁政府因此下台。1999—2001年,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先后发生多起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导致的中毒事件,造成20余人死亡。2000年,日本生产的乳制品中含有黄色葡萄球菌,导致1万多人中毒。2000年,韩国发生口蹄疫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宣布暂时停止从韩国进口畜产品,韩国9万吨猪肉出口受阻,出口创汇41减少亿美元,为控制此次疫情,仅防疫费就花掉52亿美元。2001年,口蹄疫肆虐英国,继而侵入欧洲大陆,随后进入南美洲,在这次事件中,英国因牛肉产品出口受阻年损失达50多亿美元,首相布莱尔因口蹄疫不得不推迟大选;德国卫生部、农业部两位部长被迫辞职。2004年6月,韩国出现“垃圾饺子”事件,部分食品原料企业将下脚料制成“垃圾馅”,造成大肠杆菌含量严重超标。2009年1月,美国布莱克利工厂生产的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污染,9人因食用染菌花生酱死亡。2009年2月,巴西在食用红花籽油中发现亚麻油酸违禁成分。2010年年底,德国北威州的养鸡场饲料遭致癌物质二噁英污染,其他州相继出现饲料被污染的情况,2011年1月,4 700多家农场被迫临时关闭。 我国凭借占世界95%的耕地和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的31%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食物从短缺进入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年代,这是表现在数量方面。从1978—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575%和677%下降到365%和41%(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对水源、大气、土壤等的污染,我国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兽药和各种含有激素的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加工过程添加剂的滥用以及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1996—1998年,云南、山西等省出现工业酒精勾对假酒事件,导致上百人致残,数十人死亡。1998—2002年,全国各地发生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或猪内脏以及食用用瘦肉精喂养的禽肉或鱼的中毒事件多达58起,致1 900多人中毒。2003年以来,因服用劣质婴儿奶粉,13名婴儿夭折,200多名婴儿因此患上严重的营养不良症。2004年,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2005年,福建、江西及安徽等省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同年,调味品、红心鸭蛋及肯德基快餐中检出“苏丹红”。2006年,上海市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造成300多人入院;大闸蟹、多宝鱼中验出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鸭蛋中检出苏丹红。2007年,“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08年,因食用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导致29万多患儿泌尿系统出现异常;大连韩伟集团及多个牌子的鸡蛋检出三聚氰胺;四川省广元柑橘暴发柑蛆。2010年海南豇豆中农残超标;许多餐厅使用地沟油。2011年,河南双汇集团的火腿中检出瘦肉精;安徽省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可让猪肉变“牛肉”的添加剂“牛肉膏”。2011年12月,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某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2012年年初至今,地沟油、皮革奶、塑化剂、问题蜜饯、蓝矾毒韭菜、甲醛白菜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曝光。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和凸显,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损失。据卫生部监测数据显示,2006—2011年,每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都在200起以上(2011年除外),中毒人数在7 000人以上,导致死亡人数100人以上(表1-1),以2007年为例,当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506起,导致13 280人中毒、256人死亡。 表1-12006—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 年份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100人以上中毒起数 200659618 06319617 200750613 28025811 200843113 09515413 200927111 00718113 20102207 3831847 20111898 3241379 20121746 685146 20131525 559109 20141605 657110 20151695 926121 数据来源:卫计委网站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而且严重制约着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制约着中国食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食品出口被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时有发生(刘振伟,2001),表1-2显示了2008—2011年我国食品出口被扣留、通报的数量。 表1-22008—2015年我国食品出口受阻情况 年份欧盟美国日本韩国 2008369648295— 2009281902301510 2010295779284437 2011292620215293 2012196 2013255 2014216 2015151 数据来源:商务部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的逐步细化,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直至销售,每一环节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等。与此同时,食品可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工具,将食品链全过程的信息链接起来进行监控,被认为是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的一种可行方案。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国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源于20世纪70年代疯牛病的暴发,国外发达国家*初建立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主要针对牛肉等畜产品。2000年1月,欧盟发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首次引入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殷俊峰,2008),同年,欧盟制定了(EC)1760/2000法令,要求在欧盟及其成员国建立牛肉产品溯源系统(王立方,2005)。加拿大于2002年制定了牛标识制度以实现牛肉追溯(陆昌华,2007)。美国于2009年推出NAIS(National Animal Identity System)项目,保证牛肉的可追溯性(邢文英,2006)。澳大利亚从2001年开始建立和实施国家牲畜追踪体系和计划(National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Scheme,NLIS)(Tonsor,2005)。法国政府也要求牛肉企业建立追溯体系,追溯的信息涵盖了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韩国国会于2007年12月21日公布了牛与牛肉可追溯性法案,该法案适用于韩国饲养的牛,主要内容包括牛的主人必须向韩国食品农林渔业部(MIFAFF)报告牛的出生或死亡、进口或出口、转移或获得(包括屠宰)情况;向被报告的每头牛提供识别号,并附带在牛身上;肉类加工厂或销售商应在肉与牛肉制品上显示ID号,以便追溯牛的来源。 随着可追溯体系的完善以及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食品可追溯系统逐渐向其他产品等覆盖。2001年欧盟通过2065/2001号法规,规定自2002年1月起,必须保证所有进口水产品的可追溯性(刘俊荣,2005)。2006年,印度出台的《食品安全及标准法案》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要求食品生产者提供食品生产过程信息,还需明确为其提供原材料的企业信息,投放到市场的食品必须贴上追溯标签,以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2010年,挪威水产品出口委员会要求水产品生产商在产品包装上标注产品原产国,实施水产品的可追溯性,以促进挪威水产品在全球销售。2010年越南朔庄省表示将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以打造全球*主要的水产品供应商。 (二)国内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有关机构和科研领域在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各省市的资助下,积极开展食品可追溯技术及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畜禽产品、蔬菜、水果、水产品、粮油产品等方面。 杨欣等(2005)通过深入的分析我国猪肉供应链的特点、运作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猪肉供应链进行安全控制的跟踪追溯系统模型。王立方(2005)等在比较不同类型的畜体标识的基础上,阐述了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功能结构。白云峰等(2005)对建立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动物标识技术、第三方认证、信息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传递等进行阐述,白云峰等(2006)还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批次编码技术,构建出肉鸡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实现肉鸡生产、产品加工等信息的集成管理。谢菊芳等(2006)开展了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利用已制定的猪肉生产安全法规和标准,以控制兽药残留为核心,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在工厂化养猪场实施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李晓燕(2007)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追溯系统的关键因素及基于风险分析的可追溯内容,建立了养殖场注册登记系统、标识信息数据库,构建了猪及其产品可追溯系统。申光磊(2007)在分析整个牛肉全生产的基础上,采用“RFID+一维条码”技术,实现牛肉可追溯系统。杨亮等(2008)开展了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屠宰环节的设计与实现。陆昌华等(2009)借鉴发达国家可追溯系统构建的成功做法,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要求的畜产品可追溯管理系统,建议制定相关的与国际接轨的动物卫生标准体系。熊本海等(2009)采用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Intranet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开发出基于Web猪肉质量溯源平台,*终实现从生产源头向消费终端的跟踪和反方向的可追溯。杨磊等(2009)利用RFID技术建立一个畜产品供应链的可追溯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在畜产品供应链上的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关键节点上设置监管子系统,来实现对畜产品的追踪与溯源。夏守慧等(2010)开展了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研究,选择RFID技术作为肉猪的“标识身份证”,作为肉猪状态信息的记录载体,系统重点记录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生猪生产信息。陈长喜等(2010)开发了涵盖肉鸡生产与屠宰加工标准体系,兼顾企业、政府与消费者三方利益,具有第三方认证的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生产监测与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 杨信廷等(2007,2008)采用数据库、网络、产品编码和生产预警等技术,以net为平台,开发了一个以质量追溯为目的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系统实现了生产企业端的产前管理、产中管理、产后管理、生产预警、统计分析、条码打印、短信发送和消费者端的质量追溯、质量反馈、健康指导等功能。付骁等(2008)在调研蔬菜生产流程的基础上,依托追溯基本框架,研究构建出基于Web的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浦应䶮等(2008)以苹果、苹果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苹果及苹果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涵盖产地环境、种植过程、生产过程等。申双贵等(2009)探讨了有机柑橘质量安全追踪体系建立。李笑(2009)开展了有机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刘世洪等(2007)、郑火国等(2009)研究确定粮油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危害源、关键控制点、关键信息指标,采用信息编码、多平台溯源、硬件研发等技术,建立了多层次、多角色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周善祥(2007)分析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追溯措施,形成了索票、追溯标签和追溯卡3种追溯方案,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编码体系和记录体系。刘学馨等(2008)提出了一种产品编码与过程编码相结合编码方法,建立了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编码方案,建立了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技术体系。杨信廷等(2008)采用个体编码、XML Web服务、动态权限分配等技术,研究建立了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任晰等(2009)分析了罗非鱼养殖流程,确定了罗非鱼养殖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点信息,建立了基于Web的罗非鱼养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袁晓萍(2011)围绕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点与关键因子,提出追溯系统的模型,及基于RFID的追溯算法,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理念,给出了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此外,王法中等(2008)开展了RFID技术在茶叶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研究。栾汝朋等(2011)开展了白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李世娟等(2006)针对中国蜂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采用网络技术、GIS技术、国际通用编码技术,设计蜂产品全程追溯管理系统框架。王法中等(2009)还开展了基于PDCA循环的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构建研究。 从国内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实施的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国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的对象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食品,例如,动物及动物制品、水产品,并逐步向果蔬、粮食产品等延伸,欧盟、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建立的可追溯系统对象主要是牛及牛肉制品。 ②我国*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对象也是畜产品,后来逐步扩展到几乎所有类别的食品,涵盖了动物及动物制品、水产品、果蔬、粮食产品、食用油等各类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以及茶叶、蜂产品等各类特色农产品。 ③我国各类研究机构、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主要从系统构建的技术、平台的功能,平台实现等角度展开,还有部分学者从信息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开展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信息不对称等研究。 ④已有的可追溯系统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类别的食品,涉及的都是产品种植或生产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尚没有学者从食品链的角度,从食品从生产至*终消费全过程,就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所涉及的危害及要素、信息传递、可追溯链构建、可追溯系统构建流程开展研究。 ⑤尚没有学者提出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相关模型。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食品链为基础,以食品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为指导,采用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食品安全管理、可靠性分析等理论、方法,围绕“追溯什么—如何追溯”链条,开展食品可追溯系统研究,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提供支撑和参考。 (二)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系统调研了国内外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现状,梳理了各类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涉及的食品危害及质量安全要素,为食品安全管理者机构提供了参考,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者提供基础支撑。 第二,论文创新性地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链层次模型,该模型有效支撑了食品安全可追溯链的建立;并引入可靠性理论,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奠定了基础。 第三,论文分别从组织的角度及食品链的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流程及方法,为不同类别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提供帮助,并以脐橙为例,详细介绍了可追溯系统建立的过程,供其他组织或机构参考。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郑火国,男,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北蕲春。主要学习经历:1999年9月-2003年7月,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管理学学士;2003年9月-2006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硕士;2009年9月-2012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信息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上册)-专利信息精选
¥7.1¥14 -
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
¥4.7¥6 -
泡菜生产技术
¥44.5¥69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问
¥8¥20 -
食品化学(第4版)
¥49.3¥69 -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限量
¥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