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作者:古学斌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7.8(8.1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专业学科,其研究并非只是为了研究而做研究(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理论的建构也并非为了建构一种所谓的纯学术理论。  通过《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笔者希望再一次提醒自己和读者,我们所创建的知识乃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要生产实践性的知识,依靠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必须另辟蹊径,进入生活世界、实践的现场,通过以身为度、亲身实做、自我探究,才能生产出对实务有借鉴意义的知识,与实务界同仁共同去回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案例基本上都来自笔者20年来亲自参与的农村社会工作项目,希望通过介绍从自身经验提炼出来的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让读者更能体会农村社会工作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行动出来的。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出版,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实践上的指导,对中国本土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目录

理论与研究方法
**章 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节 农村改革开放与农业商品化
第二节 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走向另类的农村社会工作与农村发展
小结
第二章 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
**节 他山之石: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脉络
第二节 功能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
第三节 批判取向的社会工作
第四节 农村社会工作重要的实践理论视角
小结
第三章 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节 社会工作研究的起源
第二节 走出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第三节 参与式研究方法与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转向
第四节 民族志田野方法与农村社会工作研究
小结
第四章 行动研究与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
**节 行动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议题和知识论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操作方法
第四节 行动研究的步骤
第五节 行动研究中的三位一体
第六节 行动研究与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的例子
小结

实践议题与案例
第五章 社会工作与农村性别充权实践
**节 性别与社会工作
第二节 中国农村性别不平等的显著议题
第三节 中国农村性别赋权行动——云南绿寨的案例
小结
第六章 社会工作与乡村教育
**节 反思乡村教育
第二节 教育与农村社区培力
第三节 农村社会工作与教育行动——贵州雷山的案例
小结
第七章 社会工作与乡村文化发展
**节 现代化与农村文化危机
第二节 农村社会工作与文化介入
第三节 农村文化与发展行动——云南师宗的案例
小结
第八章 农村社会工作与减贫行动
**节 扶贫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减贫行动
第三节 乡村社会经济减贫实验——广东从化的案例
小结
第九章 迈向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节选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四现代商品化农业与环境危机  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2017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守住绿水青山;指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解决环境危机,保住青山绿水,实现食物、资源和生态安全,需要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工业化和商品化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和商品化造成了很多严峻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环境危机。现代农业采用的所谓高产量的杂交或基因改造品种,都是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在中国,过多地、不适当地使用化肥和杀虫剂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农民不得不放弃一些原本肥沃的耕地。在一些大量利用井灌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单一农作物品种的种植对环境造成了威胁,导致农业品种多样性的丧失,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农业发展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种子公司向中国推销的新品种农作物不仅没有增加村民的收入,反而因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污染了水源和土壤。“绿色革命”以来推广的品种存在要求肥水条件高、不适于旱地种植等问题。这些品种仅在灌溉条件好和降雨充沛的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而在降雨稀少的地区则难以种植。近年来,中国许多本来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也闹旱灾,像云南在2008年前后就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卡森在其名著《寂静的春天》中就运用大量丰富而鲜活的案例展示了现代农业使用的大量农药、化肥如何将生命之网撕裂,从而危及自身生存,导致灾难恶性循环。她在书中写道:“这个计划(消灭鼠尾草的计划)只顾达到眼前的目的,其结果显然是使整个密切联系着的生命结构被撕裂,羚羊和松鸡将随同鼠尾草一起绝迹,鹿儿也将受到迫害;由于依赖土地的野生生物的毁灭,土地将变得更加贫瘠,甚至人工饲养的牲畜也将遭难;夏天的青草不够多,在缺少鼠尾草、耐寒灌木和其他野生植物的平原上,绵羊在冬季风雪中只好挨饿……”(卡森,2008:67)在卡森看来,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网原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道法自然(或顺其自然);另一方面,大自然滋养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当人类发展计划将生命之网撕裂时,就会造成“唇亡齿寒”的结果——“人祸”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更加剧了现代生活的脆弱性和贫困化。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的无力感和易受伤害性尤其突出,这就是灾难的恶性循环。  时至今日,卡森的警世恒言并没有引起世人的反思和警觉。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资本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发展方向。凭借都市化、工业化、消费主导的发展模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我们的研究(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2008),这种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许多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也造成灾难的恶性循环,导致现代生活的脆弱。  五农村社区的虚空化  中国农村的发展,除了面临经济、文化和环境等议题外,还面临农村社区虚空化问题。农村虚空*明显的表现是青壮人口外流,从而出现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面对的困境是: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缺乏儿女的照顾,反而成了隔代的照顾者,隔代教育使他们身体、心理负担更重;儿女远离家乡,缺少精神慰藉。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很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约占农村16岁以下儿童总数的40%。他们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缺乏父母的身心关爱,以及不安全的家居生活等诸多问题。  ……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古学斌,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北京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理工大学一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中国)课程主任。英文国际期刊《中国社会工作》和《行动研究》的执行编辑。现在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荣誉教授,曾经也是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英国杜伦大学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古学斌教授长期关注和推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专注于农村发展、弱势群体、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近年积极推动行动和实践取向的研究范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