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作者:罗湘衡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0.4(3.4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93069
  • 条形码:9787010193069 ; 978-7-01-01930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以历史主义和制度主义为主线,对德国政府问财政关系所呈现出的“财政纠缠”与德国联邦制之间的关系加以系统梳理,深刻地阐述了德国联邦制对其府际财政关系所施加的形塑效应;与此同时,府际财政关系也对德国联邦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明确指出了“德式财政联邦主义”所具有的制度优势和劣势,对于深化德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体系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六、研究思路和框架

**章 联邦制下府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模式
**节 联邦制与联邦主义概念辨析
一、联邦制的概念与功能
二、联邦主义概念辨析
第二节 府际关系的概念及分析模式
一、府际关系的概念
二、府际关系分析模式

第二章 统一前西德联邦制与府际财政关系的演进(1949-1990年)
**节 统一前西德联邦制的发展
一、合作联邦主义
二、职能型联邦制
第二节 单一联邦制时期西德的府际财政关系(1949-1969年)
一、1949一1956年西德的府际财政关系
二、1956-1969年西德的府际财政关系
第三节 合作联邦制时期西德的府际财政关系(1969-1990年)
一、1969-1982年西德的府际财政关系
二、1982-1990年西德的府际财政关系

第三章 统一以来德国的府际财政关系(1990年至今)
**节 适度集中、相对分散(财政纠缠)模式下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划分
一、联邦政府的事权与支出
二、州政府的事权与支出
三、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
第二节 适度集中、相对分散(财政纠缠)模式下的政府间财权与收入划分
一、联邦政府的财权与收入
二、州政府的财权与收入
三、市镇政府的财权与收入
第三节 适度集中、相对分散(财政纠缠)模式下的政府间财政平衡体系
一、设置政府间财政平衡体系的原因
二、政府间财政平衡体系的构成和运行
三、德国府际关系的调整

第四章 近年来德国的联邦制改革及府际财政关系的调整
**节 德国联邦制面临的挑战
一、两德统一的冲击
二、欧洲一体化的冲击
第二节 2006年德国联邦制改革
一、2006年德国联邦制改革:去“政治纠缠”的初步尝试
二、2006年德国联邦制改革的举措:反“财政纠缠”的初试
第三节 2009年德国联邦制(财政)改革

第五章 对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模式的分析评价
**节 德国联邦制与府际财政关系的相互影响
一、德国联邦制塑造了适度集中、相对分散的府际财政关系
二、适度集中、相对分散模式对德国联邦制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对德国府际财政关系模式的评价
一、对德国府际财政关系模式优势的评价
二、德国府际财政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学位论文
二、论文
三、网络资源

后记
展开全部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节选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五)“用脚投票”理论  “传统分权理论过于关注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较之中央政府的优势所在,但是它未能解析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状态究竟如何以及人们是否愿意聚居在某一特定的地方政府辖区内,并呼吁该政府为属地内居民提供*优水平的福利问题。”①为回应这一命题,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于1956年发表了《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②一文,他提出的“用脚投票”理论在财政联邦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将主流公共产品理论中针对全国性公共物品供需关系的分析延伸到地方性公共物品供求机制这一层面。  蒂博特假设不同区域的居民拥有100%的信息知情权和自由迁徙权,在求得利益*大化的社会主体理性人动机的驱使下,将自主地根据地方辖区所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水准及其税款的组合而有目的地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这种迁徙将渐进推进,难以一气呵成,直到公民认为居住地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其税收的组合实现了自身利益的*大化时方才定居于该地,直到未来利益偏好与效用函数再次发生转换为止。地方政府将依据居民的流入与迁出量来调整、改进与创新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其税款之间的组合,以期提升当地在迁徙者中的受青睐程度,形成“企业家云集”的效应,实现本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用脚投票”的理论视域内,自由迁徙权迫使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激烈的府际关系竞争,其本源是以自由市场的逻辑来强化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在政策学习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能够发挥“政治试验场”的功能,实际上为全体国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组合,扩大了居民的可选择余地并提高了人口的流动性,为实现社会福利的*大化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当特定社区产生了人口迁入量远超其迁出量的局面时,其公共服务与税款之间的组合将被众多“竞争者”所效仿。久而久之,多样化的组合间的差异将逐渐趋同,就成本分担机制来说这无疑是节约社会资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另外,由于特定社区居民的利益偏好之间的同质性极强,因此目标导向的一致性将*大限度降低社会边际成本,符合“帕累托*优”。由此可见,众多地方政府极大扩充了居民的消费选择样式,为平衡多元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纠葛铺平了道路。  “用脚投票”理论具有众多前提条件。**,居住在全国不同地域的国民应拥有完全的信息知情权,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贯彻:一方面,作为信息来源的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建设“亲民型”公共服务政府,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对公民核心利益的侵害;另一方面,作为消息受众的公民应掌握接近、获取并解码政务信息的能力,换言之,他们应实现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只有双管齐下,从政务信息来源和受众的两方面同时着力,方能相得益彰,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信任危机所带来的组织间交易成本降到*低水平。第二,居民在法律意义上必须具备不受约束的自由迁徙权,他们在本国领土内任何区域的合法居住权应受到完全的尊重。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将公民的自由迁徙权明确写入宪法,使它获得宪政保护,从司法实践角度来说其保障机制较为健全。第三,居民应具有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所倡导的“理性人”动机,追求自我成就与实现的动机始终压制其他需求,“理性人”作出判断的唯一依据是成本/收益核算关系。居民如果认为迁徙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了成本的话,他们就有充分的动机迁出现居住地。第四,蒂博特所主张的“帕累托*优”以及社会福利总供给水平的*大化只能产生于全体居民都无一例外地定居于特定社区之内。  ……

德国联邦制下府际财政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罗湘衡,男,1984年生,湖南长沙人,南开大学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德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并主持了“东师青椒微计划”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