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作者:高磊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0.4(7.8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版权信息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内容简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绩效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现有国有企业绩效研究主要从企业产权性质与企业绩效、市场竞争与企业绩效、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以及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等角度展开,研究者围绕国有企业绩效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  在阅读文献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以及产权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已有的基础理论将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作为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而非研究对象,并未明确考虑获取收益的同时风险承担问题如何处理,这为《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从风险承担视角继续探讨企业治理留有一定空间。另外在梳理文献过程中发现现有关于国有企业绩效研究多为两两变量之间关系研究,并未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变量影响两两变量间关系。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以及企业绩效本身蕴含着风险性,《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从风险承担的视角研究国企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主要由绪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实证分析以及结论与启示等几个部分构成。第1章绪论交代《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写作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界定、《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实证数据来源、筛选过程和《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是《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写作逻辑框架的基础,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对企业理论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进行述评,构建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的逻辑框架;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产权性质与企业绩效、市场竞争与企业绩效,产权性质与企业风险承担,市场竞争与企业风险承担,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股权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管理层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相关实证文献进行梳理评价,并从中推演出“产权性质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市场竞争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股权结构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和“管理层激励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等基本假设,是《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实证基础。第3章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产权性质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和“市场竞争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两个基本假设,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产权性质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低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承担水平是产权性质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风险承担是市场竞争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这一结论从风险承担视角解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绩效差异,改善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绩效水平。另外受到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天然约束,其风险承担水平较低,但这一缺陷可以通过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加以改善,本章实证表明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从风险承担视角回答国有企业产权观和市场竞争观的争辩。第4章主要验证“股权结构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假设。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基础,股权结构数量构成影响控制权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治理效果,本章实证发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股权集中与股权制衡方面存在差异,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股权制衡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与企业风险承担存在非线性关系,股权制衡与风险承担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承担是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从风险承担视角看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选择影响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绩效,本章结论对现阶段分类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5章验证“管理层激励一风险承担一企业绩效”假设。本章主要考察管理层持股激励与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及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受到个体利益影响,管理层在风险选择过程中往往表现风险规避,这损害企业所有者利益,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实践中对管理层采取激励计划。相比较货币薪酬,管理层持股激励更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这与《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结论相符,本章数据表明风险承担是管理层持股激励与企业价值的中介变量,风险承担是货币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实证发现受到企业管理层身份属性的制约,货币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激励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存在差异,对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低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章结论同样表明风险承担是国有企业治理中不可忽视变量。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整体设计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5 本书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产权
2.2 企业理论
2.3 企业与风险承担
2.4 产权性质、市场竞争与企业风险承担
2.5 股权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
2.6 管理层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

第3章 产权还是市场拯救企业绩效
——基于风险承担视角的验证
3.1 问题的提出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 研究设计
3.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3.5 风险承担中介效应的检验
3.6 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股权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
4.1 问题提出
4.2 文献回顾与假设
4.3 研究设计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5 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检验
4.6 稳定性检验
4.7 内生性检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层激励、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
5.1 问题提出
5.2 文献回顾与假设
5.3 研究设计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风险承担中介效应检验
5.6 稳定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
6.4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节选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企业绩效是收益的表现形式,企业绩效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质。决定企业绩效的各个因素(企业的行为及管理层行为)是事前变量,企业绩效是一种事后变量,企业绩效与影响企业绩效因素存在因果性关系,影响因素在前,影响结果在后,反映企业绩效作为收益的表现形式必然具有风险特性。因此,企业绩效的风险特性*终需要有明确的主体承担,不同的风险承担主体影响企业的治理效率,若影响企业绩效各个因素同时也是企业风险承担主体时,风险承担与收益是匹配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是对应的;但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逐渐分离,不仅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成本,企业的内部同样存在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实际是表现行为主体与行为主体的行为所导致的收益分配是否一致,也即是行为主体是否是风险承担主体,是否能够获取与其承担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当二者存在差异会影响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与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更长,其风险承担主体与剩余索取偏离远远大于民营企业。企业所有权界定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约束一激励机制。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存在虚置问题,代理链条过长,会出现监督机制和动力缺失,因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会出现他人分享收益或者替代他人承担风险的问题,而民营企业产权归属清晰,经营资产的收益及其伴随收益产生的风险有明确的所有者承担。  企业绩效的风险特性*终需要有明确的风险和收益承担主体。当获取收益的主体同时是企业风险承担主体时,风险承担与收益是匹配的,剩余所有权与剩余控制权是对应的;当获取收益主体不承担风险或者承担风险主体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时,产生“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现象,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风险与收益承担主体是否匹配影响企业的治理效率。进入企业的生产要素具备清晰地产权归属是风险承担和获取收益匹配的前提条件,清晰的产权归属使得收益和风险的界定更加明确,产权的经济激励作用得以发挥。另外,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逐渐分离,不仅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成本,企业的内部同样存在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实际是表现行为主体与行为主体的行为所导致的收益分配是否一致,也即是行为主体是否是风险承担主体,是否能够获取与其承担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当二者存在差异会影响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国有企业代理链与民营企业相比较长而复杂,更容易出现代理成本而导致的风险承担不匹配问题(李小荣和张瑞君,2014),因此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与收益匹配程度要弱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与收益匹配程度。  我国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其实际控制人为各级政府。各级政府机构委托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资委)负责企业的监管,国资委通过政治途径任命企业的实际管理人员,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受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考核,也即是经济激励和约束,与此同时二者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行政级别,即政治激励和约束。两种激励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企业管理层的行政化导致企业内部缺乏真正的风险承担主体,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假设前提是拥有剩余索取权的所有者是企业风险承担者,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杨瑞龙,2014)。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仍然是大股东,政府及其代理人在经营国有资产时,不仅要考虑经济目标,也需要考虑战略目标、国家经济安全、社会责任、充分就业等目标(ShleiferandVishny,1994)。其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追求利润*大化为首要目标的动机弱于民营企业。  另外,稳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稳定的基调使得具有政治属性国有企业管理层从其自身利益考虑,获得职务的晋升激励,使得他们有足够动力确保个体收益不受到损失,更多地采取保守型经营,会选择规避风险性较高的预期净现值大于零项目,降低风险承担。  ……

风险承担视角下国有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 作者简介

  高磊,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有企业风险治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经济观念与行为及企业创新。主持省部级课题l项,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横向课题多项,发表CSSCI核心期刊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